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城市空间布局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确定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层次的经济中心基础上,考虑香港、澳门分别与深圳、珠海的功能即将一体化,认为当今的战略是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V"字形开发,未来的格局是以广州、香港、深圳大自由经济区、澳门珠海大自由经济区为三足的"金三角"区域经济综合体。并指出在着重建设"广深"轴线的同时,应加重"广珠"轴线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陆艳 《地理教学》2012,(12):54-55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兴趣之火"。在实践中发现教师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魅力香港"一课的活动设计是我积极创设与营造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3.
胡天新 《自然资源》1997,41(2):16-22
香港的发展依赖于港口,香港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水深港阔洪口条件,先进的管理和现代化港口设施更保证了香港港口高效率运营。但香港也因土地面积有限而束缚了港口建设,受内地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香港的港口运输业正突飞猛进,但面对集装箱需求迅猛增长和集装枢纽港竞争,目前港口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愈来愈突出。为此,香港应加紧港口扩建,同时加强与珠江三角洲港口体系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1997年7月1日零时,英国将结束它在香港长达150多年的殖民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原为我国广东省新安县(今深圳市)的辖区。1842年,英国政府根据《中英江宁条约》强占香港,其后又根据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和l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先后强占九龙、租借新界(为期99年)。这样,香港及周围近千平方公里土地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香港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极为迅速,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中遥居首位,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香港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明显的地域集中性,主要投资地为中国大陆。本文在分析大量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香港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变化、区域格局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大陆直接投资给香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6.
1997年回归与港深管理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嘉安 《地理学报》1997,52(3):207-219
保持香港繁荣与稳定的重要性已在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中得到保证。在1997年7月之后,香港将回归祖国而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并且实行“一国两制”50年不变,从而保持香港现有的繁荣。本文旨在探讨港深管理线在香港成为特别行政区后对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和香港于1997年回归后这条管理线及其接壤地区的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7.
厄尔尼诺与亚洲季风对港澳地区降雨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研究了香港1853~1997年(145年)、澳门1901~1997年(97年)的月和年降雨量的一些特征。主要结论是:(1)香港、澳门年降雨量存在准2~6年的周期振荡,澳门年降雨量有很强的长期趋势,香港年降雨量无明显趋势;(2)香港、澳门年内雨量的峰值出现在西南季风期(6月和8月),而谷值在东北季风期(12月);(3)EI Nino事件年,香港、澳门年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多为正,降雨偏多。在La Nila事件年,香港、澳门年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多为负,降雨偏少。  相似文献   

8.
香港历史地理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徒尚纪 《热带地理》1997,17(2):203-211
本文在复原香港古代文明和地方建置基础上,阐明香港自古以来即为中国领土,鸦片战争以后被英国实行殖民统治的空间扩张过程、市镇发展、经济崛起、特殊政治舞台和特殊文化风格等历史地理变迁;指出香港成为世界性经济大都会,主要因素在于香港区位、华人资本、人力、技术流入、机遇,以及中国人民刻苦经营和辛勤劳动结果,而不是英国殖民主义胜利。  相似文献   

9.
概述香港城市现状和全港发展策略,从“五个局面,两大类别”等方面阐述香港城市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感情共鸣,增加求知欲望,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讲“海洋资源”一节前,放映《大海啊,我的故乡》卡拉OK录像,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会促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海洋中有哪些丰富的资源,是怎样分布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又如在讲“香港”一节前,放映《东方之珠》卡拉OK录像,使学生犹如亲临香港,对香港经济的繁华有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积极去探知香港具体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香港海岸带的红树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陪 《热带地理》1997,17(2):184-190
香港海岸带红树林是香港植被中一个重要类型。它的组成种类尚丰富,类型也多样,也是我国红树林分布的一个重要地段。它对香港的海岸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香港对大陆投资的区位变化与公司空间行为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44  
李小建 《地理学报》1996,51(3):213-223
本研究通过对统计数据和公司调查结果分析表明,香港在大陆直接投资(本文主要采用工业投资数据)的省际差别很大,区域格局变化为,1989年之前香港直接投资集中于我国南部和沿海地区,之后出现“北上”和“内进”;然而对工业直接投资的趋势并不明显,从对投资主体(香港公司)对大陆各地投资环境的意境地图和潜在投资区位分析,90年代后半期香港工业投资会向北部和内地转移,广东,福建以外,对港资有吸收力的省份除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13.
香江吟     
香港天坛大佛眉如新月发螺盘,万丈金身一寸丹。施与人间无畏印,和风镇浪护天安!香港万佛寺宝殿仙宫四海恭,琪花披露半山聪。溪声入耳空凡界,适意浮屠怡晓松。香港观宗寺凌空玉阙宠云游,驭壑金凤伴月幽。终古星芒垂北域,天台义路圣贤修。大屿山宝莲禅寺灵檐秀角慈光流,崇阁华堂龙象收。敲觉尘凡奔走客,人心合道在香洲。香港竹林禅院灵壑竹林月自迷,新松摇韵赋天鸡。情缘此处宜投老,身外无余醉影溪。香港黄大仙祠瑞气清呈画角楼,天灵宝祠惠千秋。有求必应诚心客,无蛊白云谐鹭鸥。香江吟@王树远  相似文献   

14.
樟木头镇模式:香港跨境人口流动与粤港澳区域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峥  阎小培 《热带地理》2002,22(4):289-293
概述近年来香港跨境人口流动状况,研究内地最大的香港移民城——东莞市樟木头镇自1992年发展以外销香港为主的房地产业以来,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具体分析了第三产业的行业特色,即以房地产业为龙头,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养老业共同发展的模式。研究在香港跨境人口流动影响下,城镇建设与社会的发展变化。总结了受港资和港人共同推动的樟木头镇发展模式,探讨了这种新模式揭示出的区域一体化的阶段性和多样性,以及一体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CEPA是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上的一个重要文件,对双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CEPA将掀起香港的再次工业化,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将有较大的发展;CEPA也会加快香港现代服务业的扩散。本文着重在CEPA框架下,探讨上海经济所受的影响。从宏观角度,CEPA对上海经济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从微观角度,文中分析了CEPA对上海的货物贸易和关税、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2004沪港贸易总额将达16700亿元,但关税损失仅3000万元,关税的损失微乎其微。香港的再次工业化会对上海的生物医药和微电子产业带来一定影响,但不会受到致命的冲击。香港的现代服务业外溢正是上海翘首以盼的,因为这可以振兴正处于低谷的上海服务业,也可为上海应对WTO构筑一个热身平台。因此上海应抢占CEPA先机,主动对接香港,促进现代化服务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香港     
蔡吉 《地理教学》1994,(3):8-10
一、香港的历史 香港自古以来就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它原属于广东省新安县(今宝安县),是珠江口沿海的小渔村。  相似文献   

17.
杨禄华  区树鸿 《热带地理》1997,17(2):191-195
本文介绍了香港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分析了香港自50年代以来旅游业开发的进程,预测香港回归祖国之后,旅游业必将进一步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梁国昭 《热带地理》1997,17(2):131-138
本文讨论了香港的缺水情况,东江水供香港的作用,以及在近年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东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香港地区晚第四纪环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镇国  陈特固 《热带地理》1997,17(2):157-163
香港的“潜在”植物区系及顶极植被与爪哇及印度相似。香港的红树林组成逊于海南但胜于闽南。Q3^2海相层中有现今仅见于海南的陆均松和海松。Q4海相层中有红茄冬、角果木、榄李,而现今仅见榄李。中全新世香港有海滩岩发育。上述现象表明香港属于热带北部,历史上热带性比今更强。香港及邻近海域11个剖面揭示Q3^1以来有3个海相层,经历3次重大的海陆变迁。据验潮记录,近三四十年海平面上升率为1.64±0.25mm  相似文献   

20.
香港的土地资源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足城市发展需要,这是香港土地利用的决定因素。本文在概述香港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局限性之后,指出了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适当倾向,和‘97回归以后的条件下,解决其城乡土地利用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