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香根草在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香根草作为一种理想的水土保持植物具有许多优良特性,目前正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推广种植。本文通过盆栽和大田两方面试验观测了香根草在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种植香根草后可使强酸性土壤的可交换性铝含量下降,并使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钾以及总孔隙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对照区相比,香根草区的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分别下降了60%和93%,而土壤含水量上升4%~42%不等。香根草还可较好地改善果园小气候,使果园生态系统内的士温、气温和空气湿度等都朝着有利于果树生长发育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2.
推广香根草篱作水土保持措施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以来,我国推广香根草蓠作水土保持措施,收到的水土保持效益甚佳,香根草篱的短处有:经济效益欠佳,与作物争水肥,容易发生病虫害。为使香根草蓠扬长避短,提出的意见有:1.宜在秦岭-伏牛山以南海拔<2000米的地区推广;2.人少地多的山区荒坡地上可大力推广;3.建立香根草与经济作物组成的混合蓠;4.加强香根草病虫害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3.
香根草是世界上公认的水土保持植物,但作为抑螺植物材料尚属首次。研究了香根草在4种典型生境条件下的年生长格局及抑螺效果。结果表明:香根草具极强的分蘖能力,每丛分蘖数在9株以上,能在1年内成为优势草本群落;在水肥条件好时,分蘖数和高生长明显增加;在水肥受限时,高生长受限,但地下生物量明显增加;香根草叶24h、48h的LC50(半致死浓度)值显示,其灭螺效果低于夹竹桃叶,而高于枫杨叶。综合分析表明,香根草能成为山丘型血吸虫疫区最理想抑螺草本植物,可在同类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北江大堤植草护坡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江大堤在航运的浪涛侵蚀以及洪水和雨水的冲蚀下,部分河段边坡已变得支离破碎,对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香根草和百喜草都能耐较长时间的水淹,并都有较强的抗逆性。结合土石方工程,并辅以三维网覆盖,将香根草和百喜种在北江两岸的边坡上。结果,这一护坡措施不仅有较地防止了洪流冲蚀和雨水侵蚀,较好地起到了固土护坡作用,而且绿化美化了河岸边坡,成功解决了河湖水库的河岸带难以植被覆盖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培实验,模拟了湿地中6种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水葱(Scirpus validus)、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香蒲(Typha orientalis)、美人蕉(Canna indica)和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对盐分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评估了6种植物的脱盐潜力;在此基础上,测定相对耐盐能力较强的芦苇、香根草、香蒲和美人蕉体内不同器官的钠和钾含量,初步探讨了这4种植物的耐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盐分胁迫下,水葱和黄花鸢尾有死亡现象,芦苇、香根草和美人蕉都有新芽长出,部分美人蕉植株根部颜色变深,香蒲未长出新植株,但无死亡和枯萎等现象;香蒲的株高增长率最大,黄花鸢尾的株高增长率最小;培养香蒲和美人蕉的溶液的电导率减幅最大,芦苇、香根草、香蒲和美人蕉的耐盐能力和脱盐潜力相对较强;芦苇、香根草、香蒲和美人蕉不同器官对钠和钾的吸收积累能力差异较大,但是整棵植株的K/Na值在盐分胁迫时都减小,更深层次的耐盐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选取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香花镇陈岗村和马蹬镇东沟分别作为丹江口库区平原弃耕地和丘陵山地消落带的采样地,2015年4月16日、2015年10月16日、2016年8月16日、2016年11月16日和2017年5月16日,分别在两处采样地采集土壤样品,研究新消落带各采样地土壤酸碱度(p H)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种植对土壤p 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消落带形成初期,2015年4月16日,陈岗村采样地土壤为中性土壤(p H=7.38),东沟采样地土壤为碱性土壤(p H=8.68);随着淹水年限的增加,两处采样地土壤p H都在降低,其中东沟采样地土壤p H在2015年4月16日、2016年8月16和2017年5月16日相对较高,除地形因素影响外,这可能还与主汛期长期水淹形成的厌氧还原环境有关;在两处采样地种植香根草,一个生长季后,其土壤p H发生显著改变,当采样地土壤为碱性和中性土壤时,种植香根草能显著降低土壤p H,当采样地土壤为酸性土壤时,种植香根草能提高土壤p H。香根草种植密度对土壤p H的影响在两处采样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高岭土矿区生态环境特征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闽清县高岭土采矿废弃地研究为例,在对矿区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马尾松、胡枝子、桃金娘、茶树、绿竹、香根草、五节芒等几种植物作为植被恢复的的先锋植物,采取不同的试验处理方法.经过3 a时间,对其生长状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岭土矿山分布区植被贫乏;矿区废弃地土壤养分缺乏、土壤pH值较低,它们是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选择马尾松、茶树、绿竹、香根草、五节芒进行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配置,结合熟土回填的处理,有利于植物较快生长,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和明显的经济效益.鉴于这几种植物在亚热带的广布性,它们是亚热带高岭土矿区进行植被恢复的首选植物.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省闽清县高岭土采矿废弃地研究为例,在对矿区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马尾松、胡枝子、桃金娘、茶树、绿竹、香根草、五节芒等几种植物作为植被恢复的的先锋植物,采取不同的试验处理方法.经过3 a时间,对其生长状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岭土矿山分布区植被贫乏;矿区废弃地土壤养分缺乏、土壤pH值较低,它们是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选择马尾松、茶树、绿竹、香根草、五节芒进行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配置,结合熟土回填的处理,有利于植物较快生长,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和明显的经济效益.鉴于这几种植物在亚热带的广布性,它们是亚热带高岭土矿区进行植被恢复的首选植物.  相似文献   

9.
水鳖科针叶草属在我国海草分布记录仅有1种,即针叶草。首次在海南花场湾新发现一种海草,疑似针叶草属一亚种或变种,在水深约2 m红树林旁的泥砂中,与贝克喜盐草混生,分布集中且面积较小,面积约25 m2。比较分析了针叶草属亚种或变种、针叶草和丝状针叶草3种海草的生境、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针叶草属亚种或变种在根和茎的形态特征与针叶草和丝状针叶草较为相似,大小上比后两者小1个数量级,果实着生在根上,初步确定该种为针叶草属亚种或变种。基于针叶草属分布面积极小,在我国海草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亟需引起关注,建议将针叶草属纳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0.
花岗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地水土流失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阮伏水 《地理研究》1995,14(2):64-72
利用福建省安溪水土保持试验站的实测资料,对花岗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地的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说明,坡地只要有一定的植被覆盖和适当的坡地工程,水土流失均可得到控制.松耕使坡耕地土壤侵蚀力急剧下降,必须加强夏季园面覆盖.建议利用USLE进行土壤侵蚀预测时,未扰动自然课露坡地C取值0.1-0.3.实测结果显示,香根草带和牧草覆盖均有良好的保持水土效益,与山边沟工程结合,可以在较陡坡地果园开发中替代梯田台地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铜会  李玉霖 《中国沙漠》2000,20(Z1):93-94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又名甜草根、甜草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根和根状茎入药,在科尔沁沙地广为分布。由于其具有多年生和速生生长及独特的药用价值等特性,在沙漠化土地的综合治理和当地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了迅速扩大栽培面积和让百姓掌握沙地甘草的栽培技术,近些年来我们开展了沙地甘草的栽培技术研究。本规程就是这项研究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2.
植物类型及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等因素随植物群落演替而发生规律性变化,并影响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本文选择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开展植物根-土复合体直接剪切试验及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测试,分析区内不同植物群落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与土壤营养元素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内草地沿剖面线方向分布4种植物群落类型,即:高山嵩草-矮嵩草群落、高山嵩草-异针茅-垂穗披碱草群落、青藏苔草+藏嵩草群落和藏嵩草群落;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总体表现出由边坡高海拔位置向低海拔位置逐渐增大的变化特征,有机质含量在坡顶相对最小为59.48 g·kg~(-1),在坡底最大可达178.13 g·kg~(-1),增加值为117.65 g·kg~(-1);植物根-土复合体黏聚力c值随边坡海拔降低而逐渐增大,即坡顶位置为21.70 kPa,至一级阶地位置达到最大为34.87 kPa;进一步研究表明,区内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与营养元素含量间存在一定程度相关关系,即营养元素含量相对较高位置处其植物根系相对较发达且密集分布,其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亦相对较大。研究结果对于科学有效地防治黄河源区高寒草地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现象,具有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石羊河上游甘肃臭草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化学除莠 适度放牧条件下,祁连山北坡甘肃臭草(Melica przewalskyi)草地群落的植被恢复过程.结果表明,使用专用除草剂杀灭甘肃臭草后,恢复草地在2000~2006年经历了甘肃臭草优势阶段、冷蒿 甘肃臭草阶段、冷蒿 阿尔泰针茅阶段、阿尔泰针茅 杂类草阶段等4个演替阶段.2006年草地群落的植物种数比对照草地增加4~7种,盖度和密度接近或高于对照草地,甘肃臭草由优势种变为伴生种,阿尔泰针茅(Stipa krylovii)成为优势种.与对照草地相比地下总根量减少9.06%,活根量提高3.5%,并且表现出深层化分布趋势,0~50 cm土层的含水量提高7.2%.经过7 a的恢复演替,草地群落的稳定性增加,但是,草地的地上生物量仍然较低,杂类草所占比例较大,尚未达到成熟群落状态.  相似文献   

14.
植物通过调节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来适应环境变化,生物量分配特征表征了各构件之间的功能权衡和植物的生长策略。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土壤中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var.mongolicum)各构件生物量、构件分配格局及其相关关系,探讨蒙古冰草的生存策略。结果表明:在灰钙土、黑垆土和风沙土中,蒙古冰草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均表现为茎>根>叶>穗,构件生物量分配模式均表现为贮藏分配>营养分配>繁殖分配,构件生物量分配模式本身与土壤类型无关。蒙古冰草对不同类型土壤的生长适应机制不同,风沙土中营养分配显著低于灰钙土和黑垆土,而贮藏分配则显著高于后两者,风沙土和黑垆土中繁殖分配比例则显著高于灰钙土。土壤pH和电导率是影响蒙古冰草根冠比、贮藏构件/营养构件、繁殖构件/营养构件和繁殖构件/贮藏构件生物量比例的主要因素;速效钾含量、pH和电导率是影响蒙古冰草叶/茎、叶/根、叶/穗、根/穗、根/茎和茎/穗生物量比例的主要因素。各构件生物量间以及构件生物量与株高间主要表现为异速生长关系,异速生长关系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明晰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的植物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选取祁连山北麓肃北区域荒漠草原骆驼蓬(Peganum harmal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5种优势植物,测定该其生物量和根际土壤养分,探究其植物生物量分配及其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5种优势植物间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差异显著(P<0.05),骆驼蓬总生物量最高,碱茅最低。多年生的骆驼蓬、碱茅、中华羊茅和冰草植物生物量大部分集中在地下,一年生的狗尾草植物生物量大部分集中在地上,不同植物间根冠比大小为:碱茅>冰草>中华羊茅>骆驼蓬>狗尾草。(2)5种植物根际土壤有机碳、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5种植物根际间土壤碳氮比大小为碱茅>狗尾草>冰草>骆驼蓬>中华羊茅。(3)不同植物生物量、根冠比及土壤养分变异性不一致,骆驼蓬、狗尾草和中华羊茅的根际土壤全钾与碱茅...  相似文献   

16.
以柴达木盆地大柴旦盐湖区作为试验区,分别筛选出5种优势盐生植物,即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um Linn.)、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Trin.)、赖草(Leymus secalinus Tzvel.)、毛穗赖草(Leymus paboanus Claus.)和无脉苔草(Carex enervis C.A.Mey.)作为试验供试种,分别对5种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试样和不含根系素土试样进行了室内直接剪切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对比了不含根系素土试样与根-土复合体试样的抗剪强度指标;在此基础上,评价了5种盐生植物根系增强土体抗剪强度作用。试验结果表明:(1)当含水量和密度值分别为29.01%和1.65 g/cm3时,5种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试样的抗剪强度指标粘聚力c值为10.38~19.19 k Pa,且显著大于素土试样的粘聚力c值5.95 k Pa,内摩擦角φ值未表现出变化规律;(2)相对于不含根系的素土试样,由直剪试验和三轴试验得到的5种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试样的粘聚力增长幅度分别为16.8%~108.7%、19.2%~113.6%;(3)由直剪试验与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区内5种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试样抗剪强度大小变化顺序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即由大至小依次为,芦苇、海韭菜、赖草、毛穗赖草、无脉苔草和素土。该项研究结果为区内进一步开展盐生植物增强土体抗剪强度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泥石流源区典型草本植物根系抗拉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被对于泥石流源区的生态修复和物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植物根系的抗拉力学特性是影响植物护坡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泥石流源区植物根系的抗拉特性,以都江堰市锅圈岩泥石流源区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重要值计算确定了源区典型草本植物并进行抗拉强度试验。研究表明,锅圈岩泥石流源区主要分布有寒芒、节节草等对恶劣环境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它们的根系平均分布深度在30 cm以内;根系抗拉力与根径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抗拉力随根径的增大而增大。当根径0.50 mm时,抗拉强度与根径也表现出幂函数关系;当根径0.50 mm时,部分植物根系的抗拉强度值波动较大。不同植物根系的平均抗拉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铁杆蒿(106.24 MPa)、节节草(非节点处,30.79 MPa)、草地早熟禾(28.69 MPa)、小飞蓬(20.20 MPa)、多头苦荬(18.77 MPa)、寒芒(老根,14.87 MPa)、节节草(节点处,12.67 MPa)、寒芒(新根,8.29 MPa)。泥石流源区草本植物的根系抗拉力学特性良好,对稳固浅层土体和泥石流物源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柴达木盆地大柴旦盐湖区作为试验区,分别筛选出5种优势盐生植物,即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um Linn.)、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Trin.)、赖草(Leymus secalinus Tzvel.)、毛穗赖草(Leymus paboanus Claus.)、无脉苔草(Carex enervis C. A. Mey.)作为试验供试种,分别对5种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试样和不含根系素土试样进行了室内直接剪切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对比了不含根系素土试样与根-土复合体试样的抗剪强度指标;在此基础上,评价了5种盐生植物根系增强土体抗剪强度作用。试验结果表明:(1)当含水量和密度值分别为29.01%和1.65g/cm3时,5种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试样的抗剪强度指标粘聚力c值为10.38kPa-19.19kPa,且显著大于素土试样的粘聚力c值5.95kPa,内摩擦角 值未表现出变化规律;(2)相对于不含根系的素土试样,由直剪试验和三轴试验得到的5种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试样的粘聚力增长幅度分别为16.8%~108.7%、19.2%~113.6%;(3)由直剪试验与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区内5种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试样抗剪强度大小变化顺序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即由大至小依次为:芦苇、海韭菜、赖草、毛穗赖草、无脉苔草、素土。该项研究结果为区内进一步开展盐生植物增强土体抗剪强度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河源玛沁地区高寒草地植物固土护坡的力学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试验区草本植物根系的力学强度试验,研究了黄河源玛沁地区高寒草地植物护坡的力学效应,即通过研究未退化、轻度退化、重度退化的草地的主要优势种植物的单根抗拉力、抗拉强度和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等评价其固土护坡能力与贡献。研究所选取的未退化草地的优势种植物主要有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 C.B.Clarke)、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 Griseb.),轻度退化草地的优势种植物包括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Hook.f.et Thoms.)Hand.-Mazz.)、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重度退化草地的优势种植物为细叶亚菊(Ajania tenuifolia(Jacq.)Tzvel.)、盐地风毛菊(Saussurea salsa(Pall)Spreng)。由单根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单根抗拉强度平均值由大至小依次为紫花针茅小嵩草矮火绒草二裂委陵菜细叶亚菊盐地风毛菊;室内根-土复合体原状试样直接剪切试验表明,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由大至小依次为小嵩草紫花针茅矮火绒草二裂委陵菜细叶亚菊盐地风毛菊。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探讨黄河源高寒地区植物固土护坡机理,以及试验区及其与试验区条件相似的其他地区,科学防治坡面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的比较试验,从植物构件方面研究了3种主要植物种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碱韭营养枝、生殖枝、分蘖节及其根生物量和能量分配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结果表明,禁牧和划区轮牧有利于植物的地上部分生长和有性繁殖,自由放牧区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将把更多的资源和能量用于营养生长,有性生殖严重受阻,以抵御不利的生长环境;划区轮牧提高了碱韭分蘖节的生物量、短花针茅和碱韭构件能量现存量及总能量现存量。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碱韭根的生物量、能量现存量、生物量分配比例以及根冠比能量现存量、根的能量分配比例划区轮牧区与自由放牧区均高于禁牧对照区;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碱韭不同构件及植株整体热值划区轮牧区也高于自由放牧区。营养枝与生殖枝的生物量和能量分配没有显著的颉颃关系,但营养枝与分蘖节生物量和能量分配比例间呈显著的颉颃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