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广东玉水-银屎富铜多金属矿带同位素地球化学找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好寿 《地球学报》1994,15(Z1):152-156
玉水-银屎铜多金属矿带是粤东北重要的铜、铅锌、金、银等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带)之一。已发现铜、铅锌、金、银、铁、锰等矿床、矿点多处,其中玉水铜矿、银屎铅锌矿是近几年发现并评价的富铜、铅锌中型矿床,在这两个矿床的外围还有若干矿点及异常区。本文应用铅、硫及碳氧同位素示踪,对玉水-银屎矿床及其外围若干矿点及远就(异常)区进行对比研究,在阐明矿床成因、物质来源、成矿时代、演化历史的基础上,总结已知矿床和矿点的同位素特征,提出找矿评价的稳定同位素标记,对远景区(异常区)进行找矿评价。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所对老岭群珍珠门组含矿性及找矿远景综合研究中,于荒沟山铅锌矿床及珍珠门组做了大量硫、氧、碳和铅同位素工作。根据同位素组成及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了荒沟山铅锌矿床属层控型沉积变质改造矿床的新观点,并指出了找矿方向。本文就上述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进行讨论。 1.铅同位素组成及其模式年令荒沟山、天湖沟和银子沟6个方铅矿的铅同位素组成非常均一;Pb~(208)/Pb~(204)为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北段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多金属矿产地之一,王安镇矿集区是其中较为典型的矿集区。区内矿化类型以矽卡岩型为主,其次为斑岩型和热液脉型,矿床产于王安镇岩体内、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岩体附近围岩中。为深入了解其成矿规律,探讨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在分析该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与王安镇岩体有关的典型矿床中的矿石进行了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热液的总硫同位素组成(δ34SΣS)在陨石硫值范围内,硫的来源单一,为深源岩浆硫;矿石铅同位素具有壳幔混合特征,且与岩体铅同位素组成较为一致。说明该矿集区成矿物质来源较深,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二道河矿床是近年来大兴安岭中北段新发现的一处大型矽卡岩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早矽卡岩阶段、晚矽卡岩阶段、磁黄铁矿-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等5个阶段的演化.为探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对矿床主要金属硫化物、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斑岩、闪长岩、中生代火山岩开展了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主要金属矿物 δ34S分布范围为5.8‰~8.9‰,呈"塔式分布",与典型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及区域典型铅锌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相近,与花岗质岩石较相似,表明该矿床硫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热液体系,热液演化过程中与奥陶系海相地层进行了硫同位素交换.矿床硫同位素组成表现为δ34Spy>δ34SSp>δ34SCcp>δ34SGn,暗示主成矿阶段硫同位素分馏达到了平衡,计算得到各共存矿物对的平衡温度范围为227~382℃.该矿床矿石矿物具有高放射性壳源铅的特征,而花岗斑岩及闪长岩、中生代火山岩铅同位素则具低放射性铅特征,铅同位素数据均落入造山带演化线附近,构造图解中具有明显线性分布特征,表明其具有相同铅源及铅同位素演化特征,在Aγ-Δβ图解中均落入与岩浆作用有关的上地壳与地幔混合俯冲带铅源区.综上表明,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元组分的贡献,而矿石矿物与花岗斑岩及闪长岩铅同位素组成、μ值和Th/U比值都较为接近,综合矿床铅锌矿体主要产出于花岗斑岩、闪长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空间关系,反映其主要物质来源为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  相似文献   

5.
火山岩型银多金属矿床是滇东南地区的重要矿床类型、矿床中硫的δ^34S值分布于-6.9‰-+7.3‰之间,并且呈波浪式分布;铅同位素组成以正常铅为主,并受异常铅的混染。硫,铅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这些硫,铅同位素特征表明,该矿床成矿物质可能具有多种来源,除了直接来自玄武岩外,还有来自古海水硫酸盐和地层的贡献;该矿床的成因与玄武岩海底中心喷发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武夷山成矿带浙江段22组变质基底、29组岩浆岩以及5个典型矿床矿石铅同位素数据分析表明:区内变质岩铅同位素具有明显上地壳源特征,不同时期岩浆岩铅同位素特征各有差异,但整体以上地壳源铅、造山带混合铅为主。研究区典型矿床的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以造山带(混合)铅为主,部分有更深源(下地壳或地幔)铅的参与。另外,矿石铅与燕山期岩浆岩铅同位素组成相近,燕山期岩浆作用可能为区域成矿主控因素,并提供了最主要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7.
葛军 《化工矿产地质》2003,25(4):213-218
河南省水洞岭铜锌多金属矿床硫同位素特征显示出海相火山岩型矿床特有的混合硫(幔源硫+海水硫)特征;矿区内铅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在铅构造模式图上主要落在地幔及造山带之间,反映其源区以地幔铅为主,并混有造山带、上地壳铅的特征,表明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火山作用。由此建立该矿床的火山喷发沉积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大坪金矿床石英的标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石英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包裹体特征及同位素组成,从而提供了有关大坪金矿床的成矿作用、矿床成因及找矿远景等方面的矿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9.
铅锌矿床中矿石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铅同位素研究一直以来是矿床成因研究的重点,岩石和矿物中Pb同位素组成显示出极复杂的变化模式,反映了它们各自的特殊地质历史。铅同位素研究的目标就是解释这些模式,并揭露这些含铅的矿石和岩石的地质历史,从而为矿床成因研究和找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探讨铅同位素在铅锌矿床研究中的应用。从成矿时代的测定、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和找矿评价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滇西羊拉铜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滇西羊拉铜矿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铜矿床。作者系统地研究了该矿床的S、Pb、C、O、Si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该矿床不同矿石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一致,其平均值靠近零值且具有塔式分布特征,表明硫来源于上地幔或岩浆作用;该矿床矿石中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与矿区大理岩的C、O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其δ^13C(PDB)为-3.27‰~-4.89‰,与土地幔射气及岩浆作用形成的CO2的碳同位素组成一致,因此矿石中方解石中碳亦来源于土地幔射气或岩浆作用;铜同位素特征表明早期热水沉积形成的块状硫化物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而中晚期形成的夕卡岩型矿石及蚀变破碎带型矿石的铅具有土地幔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内蒙古狼山一渣尔泰山中元古代SEDEX型铅.锌成矿带为例,研究了该区从太古代到中元古代地壳岩石的铅锌含量和变化关系以及与成矿的关系。研究发现,从早到晚,岩石SiO2和K2O含量升高,铅含量也与二者同步增加;FeO、MgO、CaO及Na20含量呈下降趋势,锌含量也同步降低。在太古代时,岩石的Zn/Pb比值一般〉8,中元古代时这一比值降低为2~4。矿石的Zn/Pb比值与基底岩石Zn/Pb比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铅锌这种随时间的变化与中元古代铅的暴发性成矿及大规模铅锌共生矿床的形成是同步的,说明基底岩石中的铅和锌是该成矿带SEDEX矿床成矿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黔西北铅锌矿区的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郑传Lun 《矿产与地质》1992,6(3):193-200
黔西北铅锌矿属后成层控矿床,赋矿地层中铅锌丰度和矿石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金属来自下古生界。成矿受构造控制明显,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受垭都-蟒硐、威水和银牛复背斜构造的控制,复背斜带中的复杂构造段控制着矿田,而矿床受复杂构造段中的小背斜及其压性纵断层的上盘或陡翼的层间破碎带控制。  相似文献   

13.
Several Pb-Zn deposits and occurrences within Iran are hosted by Mesozoic–Tertiary-aged sedimentary and igneous rocks. This study reports new Pb isotope analyses for galena from 14 Pb-Zn deposits in the Alborz and Central Iran structural zones. In general, Pb isotope ratios are extremely variable with data plotting between the upper crustal and orogenic curves in a plumbotectonic diagram. The latter may be attributed to Pb inputs from crustal and mantle end-members. Most of the galena samp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207Pb/204Pb ratios, suggesting significant input of Pb from old continental crust or pelagic sediment. Pb isotope data also indicate that some of the deposits, which are hosted by sedimentary rocks in Central Iran and Alborz, have similar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and hence suggest similar source regions. Most of the galenas yield Pb model ‘ages’ that vary between ~140 and ~250 Ma, indicating that mineralization resulted from the extraction of ore-bearing fluids from Upper Triassic–Lower Jurassic sequences. The similarity in Pb isotope ratios for the Pb-Zn deposits located within these zones suggests analogous crustal evolution histories. Our preferred interpretation is that Pb-Zn mineralization within the sedimentary and igneous rocks of the Central Iran and Alborz tectonic regions occurred following a Late Cretaceous–Tertiary accretionary stage of crustal thickening in Iran.  相似文献   

14.
15.
甘肃省西成地区分布有多种类型的铅-锌矿和金矿,已探明海底喷流型(SEDEX)铅-锌矿资源量超过1300×10^4t(金属量)。金矿主要分布于盆地中西部泥盆系厚层碎屑岩中.受控于韧性剪切带。对矿床中硫化物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西成铅-锌矿田北矿带的后期改造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实现的、而南矿带铅-锌矿则有部分外来物质的参与,但并未发生明显的分异,同时,两个矿带喷流(气)-沉积过程的不同,这也是导致硫同位素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印支期的成矿过程中金矿具有明显独立于铅-锌矿的地质特点与硫、铅同位素演化过程,硫主要源自区内的围岩,而铅同位素中则有较多放射性成因铅的加入。  相似文献   

16.
鲁西地区绿岩带金矿床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鲁西太古宙绿岩带中,分布有较多的绿岩带变生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从铅同位素组成来看,区内铅同位素变化较大,多为放射性成因铅质量分数较高的异常铅。所测同位素样品中,以黄铁矿铅同位素组成变化最大,是铅同位素在演化过程中受到放射性铀铅和钍铅不同程度混染的结果,多数样品单阶段模式年龄不具计时意义。计算表明,区内铅来源于u=9.20,w=37.45,k=3.95的源区,在595Ma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西藏墨竹工卡县洞中拉铅锌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矿床成矿机制,对该矿床的矿石样品进行了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并对其变化规律和成因意义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6件金属硫化物样品(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的δ34S值变化于2.2‰~4.8‰之间,显示硫同位素组成比较稳定。根据共生硫化物对所确定的温度,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矿床。6件金属硫化物样品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变化范围分别为18.628 0~18.629 6、15.698 0~15.699 9、39.077 5~39.082 4,平均值分别为18.628 70、15.699 02和39.079 37。硫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洞中拉铅锌矿床的硫主要来自沉积围岩,主要为无机还原成因,有少量硫来自本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洞中拉铅锌矿床矿石铅主要来自上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18.
保山镇康地块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成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山镇康地块是"三江"南段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地质构造复杂,铅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其中核桃坪与芦子园是近年发现的两个大型铅锌矿床,矿床受近NE向断裂、背斜轴部和地层控制明显,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与沙河床组大理岩化灰岩为主要赋矿地层,近矿围岩矽卡岩化强烈,流体包裹体,Pb、S、H、O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表明:核桃坪和芦子园铅锌矿床均经历了中温、高温两个矿化阶段;核桃坪铅锌矿床矿石铅同位素较芦子园铅锌矿床有较高的比值和较大的变化范围,均以高μ值为特征,属于放射性成因铅,暗示其成矿物质以壳源铅为主;硫化物硫同位素均多为较低正值并呈塔式分布,具有岩浆硫特征,两者均无生物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的参与,其中硫同位素分馏已达平衡;与硫化物共生的石英δDH2O(-109‰~-91‰)和δ18OH2O(-4.3‰~2.3‰)同位素研究表明核桃坪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水,并遭受后期大气降水或地层水的混合;核桃坪矿床与芦子园矿床的微量元素具有岩浆热液型矿床特征,不同于VMS型、MVT型铅锌矿床。因此,笔者认为两个矿床应属于与深部隐伏岩体有关的中-高温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矿区深部隐伏岩体的侵入产生岩浆热液并携带Pb、Zn等成矿物质与地层水或大气降水混合,在背斜轴部与NE向断裂的交汇处形成该类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湘西-黔东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在该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目前已发现大、中、小型铅锌矿床及矿点200余处.为了解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床成矿作用过程,系统总结了区内主要铅锌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并对成矿机制进行探讨,建立成矿模式.区内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碳酸盐岩中,分布明显受断裂及褶皱构造控制,矿体主要为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矿物组成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方解石及少量萤石、重晶石和沥青,并伴随着广泛的以方解石化为主的热液蚀变.闪锌矿与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20~200℃之间,盐度集中在8%~20%(NaCleqv)之间;成矿期方解石的δ13CPDB值范围为-4.89‰~1.50‰,δ18OSMOW值范围为13.37‰~25.09‰,略低于碳酸盐围岩;矿石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22.3‰~36.1‰,以富含重硫为主;矿石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变化范围较小,206Pb/204Pb在17.952~18.678之间,207Pb/204Pb在15.635~15.832之间,208Pb/204Pb在38.015~39.255之间.对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湘西-黔东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为低温、中高盐度热卤水,主要来源于建造水和大气降水,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围岩的溶解作用,硫来源于碳酸盐岩地层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铅锌主要来源于下伏地层,成矿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属于比较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综合以上分析建立了该地区铅锌矿床有机质参与下的多源流体混合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陕西南秦岭志留系中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泗人沟、南沙沟等铅锌矿床为例,讨论南秦岭志留系中铅锌矿床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反映了矿石及金属硫化物矿物与地层的稀土配分曲线的一致性.说明成矿物质主体来自于地层;闪锌矿矿物的微量元素含量及一些特征值介于热液矿床和热水沉积矿床之间.属改造型;硫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矿石与地层硫同位素组成不一致,矿石较地层富集轻硫,可能反映了造山作用产生的热液使其硫同位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均一化或者有深源硫的参加,显示出矿石硫和地层硫的混合特征;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介质可能是封存于深部的变质流体。这些矿床地球化学特点可能反映该区域铅锌矿床的最终定位与印支一燕山期的逆冲推覆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