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岩相古地理与富钾卤水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测井、录井、岩芯、薄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资料,综合研究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岩相古地理、分析富钾卤水成因并预测有利分布区带。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发育蒸发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开阔台地相。地层年代从古到新可分为雷一至雷五共5期,海平面经历了2次变浅→加深的旋回,雷四1期由于快速海退,广泛发育蒸发台地相,其中成都地区膏盆内发育平落坝、盐井沟及大兴场3个盐盆。认为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富钾卤水是由海水蒸发浓缩而成的海相原生沉积含钾卤水,在晶间卤水、钾盐类溶滤水和陆相径流来源卤水的掺合下,发生高度变质作用而形成的混合型水。富钾卤水遵循"膏盆-盐盆控区、褶皱-断层定带、裂缝-孔隙储卤"的分布特征。在沉积相、岩相古地理、富钾卤水来源与分布特征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卤水聚钾中心"和"储卤中心"的概念,结合单井卤水层水化学分析数据与富钾卤水的工业开采指标,在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圈定并预测出1个卤水聚钾中心和3个储卤中心;卤水聚钾中心位于平落坝构造区,储卤中心分别位于江油中坝、丹棱大兴场以及彭山盐井沟构造区,可为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富钾卤水的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三叠纪蒸发岩特征、盐盆迁移及其构造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家云  龚大兴  李萌 《地质学报》2015,89(11):1945-1952
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共有六次成盐期,形成二十多个大小不等的盐盆。通过统计大量含盐钻井的盐岩层位、厚度、分布及含钾情况,圈定了各成盐期次盐盆的分布范围和成盐中心。盐盆范围与成盐中心清晰地显示:四川盆地早三叠世嘉陵江期末至中三叠世雷口坡期初(T1j5~T2l1-1),和中三叠世雷口坡期末(T2l4),分别在盆地东北部和西部,进入高盐度化成盐环境,具备成钾条件。盐盆的这一时空格局是印支运动江南古陆和龙门山之间差异性推覆、挤压下,补偿盆地的轴线不断向西方向迁移的结果,同时表明盆地迁移演化过程中,成钾环境发生于盐化旋回中嘉四段、嘉五段和雷四段等时段持续干旱的"气候窗"与潮坪上一些小"盐盆窗"的耦合。  相似文献   

3.
川中-川南过渡带雷口坡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区域背景资料,对川中—川南过渡带雷口坡组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认为雷口坡组属于陆表海型局限~蒸发海台地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粒屑滩、半局限泻湖、局限泻湖、蒸发泻湖等4种亚相及10余种微相,其中,雷一^1亚段的颗粒滩亚相是本区雷口坡组主要的有利储集相带。通过对重点层段雷口坡组雷一^1亚段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分析,建立了该亚段颗粒云岩沉积期的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相的沉积演化模式,并认识到本区雷口坡组沉积相受古气候、相对海平面变化、构造活动以及继承性古隆起的影响,在纵向上具有继承性,平面上分布稳定。  相似文献   

4.
论四川盆地下中三叠统成盐模式及找钾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盆地下中三叠统盐系发育,是我国海相碳酸盐型找钾的重要地区和层位。研究表明,成盐作用受古构造活动控制,成盐模式为“多通道的巨型浅水盆地蒸发成盐模式”。成钾条件是具备的。广泛分布该下统嘉陵江组T_1j~5—T_2l~1盐系的川东北、川东地区,中统雷口坡组T_2l~4盐系的川西地区是成钾有利地区。而成盐期后的成岩变质、构造形变和淋滤溶蚀作用对盐钾的破坏,不容忽视。可见加强成钾有利地区保存条件和构造条件的研究,是急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近年来取得重大勘探突破。基于野外露头、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以三级层序体系域为单元编制岩相古地理图,分析有利储集相带展布。研究表明: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主要沉积环境为局限—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内发育潮间上带、潮间下带、局限潟湖及台内滩。蒸发台地内发育潮上带和蒸发潟湖。古地理格局由SQ1时期的西高东低,演变为SQ2-TST时期的东西高、中间低,最后在SQ2-HST时期转变为西低东高。岩相在雷口坡组沉积的早、晚期以云-膏岩组合为主,中期以灰-膏岩组合为主。川西广汉斜坡北部是雷四3亚段发育藻云坪岩性圈闭有利目标区,川西梓潼凹陷西北部雷三2-3亚段、泸州古隆起周缘雷一1亚段是滩相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有利区,川东北雷口坡组顶部不整合面之下是构造叠合不整合面岩溶储集层发育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世雷口坡期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发育有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3种沉积亚相,其中局限台地是主要的沉积亚相。雷口坡一至五期沉积环境经历了水体逐渐加深→变浅→加深的过程:一期,在广元—旺苍、梓潼—三台等地区发育了蒸发台地沉积,且梓潼地区膏湖分布范围较广;二期,蒸发台地范围缩小,仅发育于旺苍和梓潼地区,其它地区为局限台地沉积;三期,水体加深,旺苍地区为开阔台地沉积,梓潼地区已无膏湖沉积;四期,主体为局限台地沉积,梓潼地区膏盆沉积再次发育;五期演变为开阔台地沉积,水体又加深。海平面升降变化是控制沉积相发育和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发育碳酸盐台地相沉积体系,可划分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台地边缘、台地前缘斜坡和海槽盆地等六种相类型。以单井、野外剖面层序划分和连井层序地层对比为基础,将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SQ1、SQ2)以及四个高位和海侵体系域,编制了全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各体系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平面展布图。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自西南向东北的相带分异明显。在SQ1层序时期,四川盆地以开阔台地相和局限台地相沉积为主,在中部和东北部一带发育鲕滩和浅滩微相沉积;在SQ2层序时期,四川盆地的中部和东北部广泛发育局限台地潮坪亚相沉积。指出SQ1层序的高位体系域和SQ2层序的海侵体系域为飞仙关组中的鲕滩最为发育的层位,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和储层预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发育有碳酸盐台地相沉积体系和碎屑岩—碳酸盐混积沉积体系以及混积潮坪、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等四种相类型。以沉积相和层序界面识别为依据,将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和6个体系域,编制了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各体系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对鲕滩和白云岩储层的分布规律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嘉陵江组自西向东相带分异明显,其中在海侵体系域以开阔台地相沉积为主,在盆地东部和中部一带发育有台地浅滩相储层;在高位体系域时期以局限—蒸发台地相沉积为主,在盆地北部和东北部发育有晶粒白云岩储层,据此指出了盆地有利含油远景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9.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薄片、野外露头及地震解释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马家沟组五段(马五段)盐下地层进行了沉积相、地震相分析,进而探讨构造-沉积响应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马五段盐下发育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相,主要包括颗粒滩、云坪、灰坪、膏盐湖等多个沉积微相类型。利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建立主要微相的地震相解释模式,据此对全区地震剖面进行地震相-沉积相解释,修编了马五段盐下地层岩相古地理图,认为研究区主体在马五段盐下地层沉积期呈现隆洼相间、多隆多洼的沉积格局。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马五段盐下地层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勘探已近40年,但迄今为止只发现了两个大中型气藏.近年来,雷口坡组钻井油气显示活跃,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四川盆地中三叠统气藏储层主要位于底部雷一段、顶部雷三一雷四段,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各气藏天然气组分特征也不尽相同,储集空间均以各类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多为低-中孔低渗的孔隙型或裂缝一孔隙型储层.气藏盖层发育,均具备良好的直接盖层和区域盖层条件.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储层主要位于其顶、底部的(藻)砂屑灰岩和泥晶灰岩,烃源岩和盖层与雷三、雷四段成藏条件相似.本文将四川盆地中三叠统一上三叠统马鞍塘组生储盖组合特征概括为两种类型:1)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雷一-雷二段滩相储层+雷口坡组膏盐盖层;2)上三叠统烃源岩+雷三-雷四段-马鞍塘组底部(礁)滩相储层和(或)风化壳古岩溶储层+上三叠统泥质盖层.将来的油气勘探应更加重视对第二组合的关注.龙门山中南段前缘地区应是中三叠统雷三一雷四段和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