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龙口市大磨曲家金矿区位于沂沭断裂带东侧,招平成矿带北端,玲珑金矿田东风矿床北东段。区内控矿赋矿构造为NE向断裂带及派生、伴生次级断裂,两组或多组断裂构造的叠加交汇处是金成矿的最有利部位。石英脉型或蚀变岩型金矿床在含矿带上出现次级高阻的石英脉或者次级高阻的硅化带及绢英岩化带,而次级高阻、高极化率局部异常是该区矿脉异常的基本特征。通过对该区地质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建立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应用天然金刚石半导体测试仪对山东常马庄—西峪地区的金伯利岩中的金刚石半导体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不同矿带、同一矿带中岩管和岩脉的半导体金刚石含量不同,常马庄矿带半导体金刚石含量高于西峪矿带;同一矿带中岩管的半导体金刚石含量高于岩脉。半导体金刚石含量不同,表明它们形成于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岩体中半导体金刚石含量高,表明其金刚石的含量也高。测试结果支持金刚石在岩浆侵位过程中形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岩浆岩低山丘陵区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蓄存环境差,水资源贫乏,水文地质研究程度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极大的找水困难。通过开展典型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与找水打井示范,深化了对地下水赋存和补径排条件的认识,地下水赋存空间在垂向上可分为浅部风化裂隙带和中深部岩脉裂隙网络,平面上分为断裂构造裂隙带、岩脉裂隙带和岩性接触裂隙带,总体呈现“两层三带”基本特征;为寻找赋水打井目标、有针对性布置勘查工作提供了参考,提高了找水效果。  相似文献   

4.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是深部找矿的有效地球物理手段之一,该文以山东省蒙阴县西峪矿区为例,探讨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金刚石原生矿找矿中的应用,并对测线反演电阻率断面图上的低阻异常进行解译,金伯利岩在断面图上多为低阻与高阻之间的梯度带,其解译结果与钻探验证结果相吻合,进一步证明该方法在金刚石原生矿找矿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皖南云岭金矿地球物理找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云岭金矿位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与华南成矿带之间,属于江南造山带上的一个热液脉型矿床。基于云岭金矿区域地质背景,在该区开展了岩石露头测定、岩石标本物性测定和地球物理学相关研究。运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法,识别本区主要控矿构造为NE向断裂带。根据激发极化法圈定高极化率异常区,并结合相应区域电阻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和磁异常分布特征建立4种地球物理模型:低阻-高极化模型、高阻-高极化模型、高极化-磁异常过渡带模型和高极化-高磁异常模型。这4种地球物理模型建立在该区岩石物性与矿床成因基础之上,分别对应不同含矿模型:低阻-高极化模型对应接触带上硫铁矿成矿区;高阻-高极化模型对应含矿硅化带;高极化-磁异常过渡带模型对应围岩蚀变带;高极化-高磁异常模型对应岩浆侵入区。依据以上模型,可圈定NE向断裂带、断裂带西侧高阻硅化带及东侧蚀变岩体为找矿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6.
商州市金矿区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与中秦岭造山带接合部的北秦岭南部边缘。该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均产于中元古界武关岩群控矿韧性剪切带之中。受左行剪切作用控制呈雁行状排列的单条含金石英脉中金矿构造透镜体规模小、品位低、间隔大而不利于机掘开采。同一条控矿韧性剪切带内发育走向相同,倾向相反,含金石英脉交汇部位矿体变厚,品位增高,因而是成矿有利地段。深大断裂附近出露的构造蚀变岩带有一定找矿潜力,建议加强基础地质研究,以发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7.
山东栖霞金矿的空间分布及其矿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与裂隙充填石英脉型金矿是栖霞地区主要金矿化类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分布于郭家岭超单元西石硼单元或玲珑超单元郭家店单元二长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而裂隙充填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分布于栖霞-桃村一带的古老基底构造轴部附近,且集中分布于该地区南北宽不超过20km的范围内。而大部分含金矿脉其附近往往发育有成群成带的中基性岩脉,中基性岩脉特别是煌斑岩为该区找金的一个间接标志。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和黔东南是贵州的两个主要产金地区,大部分金矿都产于浊积岩中。但黔西南的金矿主要是含金蚀变岩型(或称卡林型、微细浸染型),以不可见金为主;黔东南的金矿却是含金石英脉型,以明金为主。这两种金矿都产在造山带,赋矿围岩是浊积岩,区内岩浆侵入作用不显著,成矿受背斜与断裂控制,成矿温度不高,矿石物质成分基本一致。研究表明,产生不同类型矿化的原因主要在于:黔东南地区的容矿岩石是浅变质的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很少;而黔西南地区是未变质的富钙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多。前者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后者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在东昆仑中带与闪长玢岩相关的金矿已有多处发现,其中以石灰沟金矿床最典型。金矿化围绕闪长玢岩脉发育密集中心显示清楚的分带。脉岩成岩与金矿化年龄十分接近,反映在成矿物源上,闪长玢岩脉具有Au的高含量背景条件,且硫同位素组成及稀土含量变化特征上,二者十分相近,从而揭示出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化的密切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0.
商州市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州市金矿区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与中秦岭造山带接合部的北秦岭南部边缘。该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均产于中元古界武关岩群控矿韧性剪切带之中。受左行剪切作用控制呈雁行状排列的单条含金石英脉中金矿构造透镜体规模小、品位低、间隔大而不利于机掘开采。同一条控矿韧性剪切带内发育走向相同,倾向相反,含金石英脉交汇部位矿体变厚,品位增高,因而是成矿有利地段。深大断裂附近出露的构造蚀变岩带有一定找矿潜力,建议加强基础地质研究,以发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11.
建昌县大石沟金矿床与南大线金矿床相连,二者实为一个金矿床。矿床受控于大青山火山机构,在火山机构的南侧接触带及其附近的中侏罗统髫髻山组安山质火山岩中热液蚀变发育。蚀变有两种类型,即面性围岩蚀变和线性围岩蚀变,面性蚀变岩受接触带控制,线性蚀变岩受断裂构造或劈理(带)控制,前者控制了金矿床或矿化带,后者控制了金矿脉(带),这种控矿断裂或劈理(带)是大青山火山机构破火山口塌陷过程中形成的裂隙系统。依据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构造环境、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建立了矿床模式,以利于今后的成矿预测和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12.
胶东地区主要金矿类型可分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2个大类。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以下关系:矿床具有水平分带,即沿成矿的主构造带以蚀变岩型为主,远离主构造带以石英脉型为主。矿体具有垂直分带,即上有石英脉型金矿,下有蚀变岩型金矿,走向上的分带,即矿体的一段为石英脉型金矿,另一段为蚀变岩型金矿或以复合关系产出。上述认识可用于指导金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3.
乌石 M 油田流沙港组砂砾岩油层由于受特殊沉积和成岩作用影响,电阻率呈现低阻特征,为测井流体识 别及含水饱和度定量评价带来了较大困难.基于岩心化验分析资料对低阻油层微观岩石物理特征开展了研究, 认为该区复杂孔隙结构引起的高束缚水饱和度是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加符合该区地质 特征的等效岩石组分(EREM)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及岩电实验资料确定了模型参数变化规律,形成了一套适用于 复杂孔隙结构砂砾岩储层的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岩心分析含 水饱和度的相对误差为4.1%,低于阿尔奇(Archie)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误差12.8%,从而提高了复杂孔隙结构 砂砾岩低阻油层的饱和度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沿马超营断裂带分布有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据硫同位素研究表明:石英脉型δ34S为小正值,成矿深度大,温度高(200~250℃);构造蚀变岩型δ34S多为负值,成矿温度低(150℃左右),且大气降水的参与对成矿起重要作用。本区金在热液中主要以氢硫络合物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南某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岩台区节理发育的特点,并考虑辉绿岩脉等软弱带的影响因素,结合现场调查,
利用关键块体理论方法分析得出开挖过程中岩台主要破坏模式为滑动、滑移-拉裂、弯曲-拉裂以及辉绿岩脉松动溃散4种,其
中,上、下直墙的陡倾角结构面组合特征及辉绿岩脉的发育直接影响岩台的成型与稳定,开挖过程中针对各发育特征采取针对性
支护措施;为验证分析的可靠性,结合现场变形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岩台和岩锚梁混凝土结构之间总体黏合度较好,而岩台开挖破
坏段和辉绿岩脉发育区及影响带处的黏合度相对较差,需进一步加强变形监测,必要时采取相关补强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球体上单极梯度测深装置的ρ_s表达式及理论曲线,讨论了视电阻率异常特征及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两个实例,探讨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和特点。单极梯度视电阻率测深在等轴状地质体上具有简单的高阻或低阻异常,异常大小和地质体的参数密切相关;在地面障碍物多的地区开展工作,相对对称四极电测深、五极纵轴测深有明显优势;在均匀介质中存在独立等轴状地质体时,单极梯度测深曲线出现单峰值异常;相对于四极测深其勘探深度较小受地表起伏及表层不均匀干扰大。  相似文献   

17.
埃达克岩与Gu、Au等金属元素的富集关系密切,并对深部造山构造作用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受到碰撞造山作用,在西藏地区发育了一条成矿潜力巨大的斑岩铜矿带,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就位于该铜矿带的东段。对甲玛矿床中酸性侵入岩进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显示:SiO_2(≥56%)、高Al_2O_3(≥15%)、低MgO(3%),Na_2O含量大于2.3%,K_2O含量大于2.1%,K_2O/Na_2O为0.6~1.2;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结果显示高Sr(400×10~(-6)),低Yb(1.9×10-6)、低Y(15×10~(-6)),LREE富集,HREE亏损,无负Eu异常,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属于C型埃达克岩,为加厚下地壳或上地幔物质部分熔融所形成。  相似文献   

18.
FN5井区夏子街组异常高阻段成因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薄片、构造演化史、古地貌等对FN5井区二叠系夏子街组异常高阻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FN5井区二叠系夏子街组异常高阻段发育2种岩性,高阻致密隔层以粗粒级云化凝灰质砂砾岩为主;低阻储层段以细粒级凝灰质细(中细)砂岩为主,储集空间具裂缝—孔隙双重介质特征.垂向上主要分布在夏子街组中部的P2x22砂层组;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近岸坡折带以下FC1—F20—FN055—FN5—W27井一带,面积为6.2km2,平面形态呈孤立的土豆状.油藏类型为东南方向受乌南断裂控制、其余方向受岩性控制的构造—岩性油藏.其展布受扇三角洲前缘的近岸水下坡折控制,后期成藏受控于异常高阻段的厚度及距主控断裂乌南断裂的距离.具有油层垂向厚度大、单井产量高、储量丰度高特征.为乌尔禾地区二叠系2011年探明储量培植及2012年增储上产的主要层位.  相似文献   

19.
争光岩金矿床是黑龙江省西部的一个重要矿床,可分3个矿带。Ⅱ号矿带已完成详查,Ⅰ、Ⅲ号矿带正在普查。这3个矿带共发现岩金矿体数十条,均呈长短不等的与蚀变岩有关的脉状产出。主矿体明显受闪长岩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安山岩和安质凝灰岩的接触构造控制。极少数小矿体受北东向小张裂隙控制。矿石具有其独特特点。  相似文献   

20.
乌石凹陷M油田主力油组砂体规模较大, 岩性主要为含砾中粗砂岩和砂砾岩, 其次为细砂岩。砂砾岩油层由于受特殊沉积和成岩作用影响, 浅层油层表现为高阻特征, 中深层部分油层电阻率与水层相差不大, 为测井流体性质识别及渗透率定量评价带来较大困难。以核磁、压汞、铸体薄片等实验资料为基础, 从微观研究高阻油层与低对比度油层储层特征的差异, 并且将储层按粒间孔、混合孔、铸模孔分为3类, 建立了M油田储层类型划分标准及渗透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孔隙结构的复杂性造成的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导致区域低对比度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储层分类后渗透率计算精度明显提高, 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及钻后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