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翁文灏先生唱燕山運動之說,一時言中國地質構造者莫不宗之。顧以其時調查未遍,立論往往有所出入。卽翁先生亦復前後稍異其辭,始謂燕山運動在侏羅紀末,白堊紀前,繼乃分爲甲乙二期,而以其間爲火山活動期。甲期在侏羅紀末白堊紀初,謂之緒動。乙期在下白堊紀火山岩系之後,以盛大褶曲及逆掩斷層  相似文献   

2.
周茂成 《地质论评》1957,17(3):347-351
在南京山地李四光首先指出前樂平統的不整合,命名為東吳運動。其後在中國東南部湘、贛、閩、粤諸省也均有報導,但由於對鳴山層層位意見不一,因此對東吳運動時代了解也有差別。高平、徐克勤認為江西西部鳴山層層位在茅口灰岩和樂平煤系乏  相似文献   

3.
楊鍾健 《地质论评》1940,5(Z1):29-36
自抗戰軍興以來,瞬將三載,其間我朝野入士莫不努力於建國抗戰工作,因而各方之研究,咸以力求實用爲最高鵠的。脊椎動物化石之研究,在間接上固不能否認其與實用問題之連鎖性,然究爲純粹研究學門,在理當置之後陳,實屬毫無疑問。  相似文献   

4.
張忠胤 《地质论评》1957,17(2):268-269
接到自地質学報編委会轉來的刘慈羣同志關于作者在地質學報第36卷第2期中刊登的題目為“傾斜的隔水層上潛水運動的計算的新方法”一文的意見書後,作者請求編委会能在發表刘同志的意見書同時,發表作者的答覆。使我們能展開討論,打破我國水文地質界目前寂靜的空氣。 現在按刘同志意見書中所提各點的次序,分別作答: 1.刘同志認為作者批評了巴甫洛夫斯基關  相似文献   

5.
聶宗笙 《地质论评》1957,17(3):352-358
一.中朝陸台分異活化中國東部地質構造的基本特徵,相對於西部地區,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一般稱之為中國陸台。眾所周知,呂梁運動後,中國陸台已經形成,但在其後的地質發展歷史中,在後期,某些地區繼承地殼的活動性,又重新活躍化。明顯的表現出活躍化的地區,在  相似文献   

6.
民國二十四年,巴爾博等研究洛淅川地質時,對秦嶺東部一带第三紀初期地層之分佈,及各盆地之構造情形,曾有結論見於地質彙報第二十五號,兹不更述。著者现僅就第三紀初期盆地之發生原因及第三紀中期造山運動,再爲伸言。  相似文献   

7.
劉慈羣 《地质论评》1957,17(2):267-268
讀了張忠胤副教授所寫的“傾斜的隔水層上潛水運動的計算的新方法”論文以後,提出下面一些意見供同志們討論。 1.張忠胤在其論文中首先批評了巴甫洛夫斯基關于潛水漸變流的假定——等压面都是垂  相似文献   

8.
科學名詞爲科學教學與研究之基礎工具,而中國科學名詞每一名數譯,雜亂非凡,不但各人譯法不同,即一人所譯,前後亦每不相同。中學教科書中甚至有上下頁之隔,所用名詞迥異者,循至一物之有四五名稱者,爲常見之事實,即有六七名稱者,亦不在少數,紛亂情形,于斯爲極。科學名詞不統一之害甚大,尤  相似文献   

9.
蕭之謙  羅慶隆 《地质论评》1937,2(6):559-562
廿三年冬,湘人魏開一發現褐煤於武岡塘田市,以爲係含油頁岩。其後湖南建設廳曾派員前往調查,調查結果,認爲儲量極微,無經营之價值(一)。謙等蒙湖南地質調查所贈樣數十公斤,曾對於該種褐煤,作化學之研究,考其外觀及性質,頗似德國褐煤(Brown Coal),國內尚屬僅見,其化學特點,可於下列試驗記錄,略見大概。  相似文献   

10.
尹贊勳 《地质论评》1937,2(4):321-338
自地殼形成之後,火山活動即繼續不斷。其年代攸久者,形態早已消滅,所可考者只火山岩流及其他噴發物耳然亦偶有例外,散見各處,蘇格蘭石炭纪地層中保存完美之火山,即其最著  相似文献   

11.
《地质论评》1939,4(Z1)
甲、協助招募技工之目的 (一)本處鑒於有關國防之內遷各工廠,随行技工不敷使用,而内地又復缺少此種熟練工人。爲使各厂廠便於補充其所必需之技工,以增進其生産能力起見,爰  相似文献   

12.
張有正 《地质论评》1957,17(3):310-323
一.區域地質簡述水口山所處在的大地構造單位,是位於江南古陸東南及華夏古陸西北側之間,大義山複式背斜鹽湖向斜之北端。約當於志留紀末期,本區地層受到加里東造山運動的影響,前泥盆紀地層發生褶曲與斷裂,隨後泥盆紀海開始由西南侵入,遂沉積了泥盆紀  相似文献   

13.
杨鍾健 《地质论评》1939,4(6):413-422
第十八次国际地质学會第一次通告中所載討论题目,著者最感兴趣者有二:一爲上新统与更新统之分界问题。業已另文敍述。茲篇则討论关于中國早期脊椎動物化石之分佈。近年来,中國脊椎動物化石之研究,颇有显著之進步。在  相似文献   

14.
《地质学报》1930,9(4):329-330
一本會爲紀念趙亞曾先生於民國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考察西南地質在雲南殉難並爲鼓勵中國地質學者從事專門研究以貢獻於地質學及古生物學之進步起見募集基金以二萬元爲額無論是否滿額每年以所得利息爲補助金名爲紀念趙亞曾先生補助金  相似文献   

15.
謝家榮 《地质论评》1936,1(1):41-54
中國之地質事業,肇始於民國初元,而第一篇地質報告—丁文江正太路沿線地質礦産—卽一有關經濟地質之報告也。後地質調查所成立,一切計劃,莫不以礦産這勘查,爲重要之目的,换言  相似文献   

16.
黄懿 《地质论评》1940,5(5):441-448
林格崙(Waldemar Lindgren)爲鑛床學(Mineral Deposits)一書之作者,此書於我國各大學中之習地質或鑛冶者,莫不熟讀,而奉為圭臬者也。林氏之名,早已稔悉於世界地質界及鑛冶界。1933年秋華盛頓第十六屆國際地質學會,先生任大會主席  相似文献   

17.
陳國達  夏湘蓉 《地质论评》1938,3(4):405-410
去年冬天,我們奉命到江西萍鄉調查安源煤田剩餘儲量,因爲該處地層變動很多,所以奇異的構造到處可以見着。後來本所一度遷移安源辦公,我們在尹所長率領下,隨時到外面觀察,更多遇見的機會。在這裏,我們打算舉出一個細小而說來也許不會全無趣味的例子和大家談談:  相似文献   

18.
緒言在四川北部與貴州南部,所見之石炭泥盆紀地層,至川黔交界區域則未之見,學者莫不疑之!會於此區調查者,頗不乏  相似文献   

19.
半粟 《地质论评》1940,5(3):185-202
就川省鹽水之成因而加以解释者,最近有譚錫疇、李春昱二氏之「四川鹽產概論」、及譚氏之「四川岩鹽及鹽水礦床之成因」二文。大要謂白堊紀層之鹽質鹽水,實爲四川鹽水之主源,卽自上層次第向下沉濾,以達於侏羅紀層,又達於三  相似文献   

20.
白士倜 《地质论评》1938,3(2):159-166
安康區產金之處,多在漢江沿江北岸各小支流之河床中。(即由秦嶺南流之各河流)砂金來源,原屬山金,此乃爲吾人所共知者。蓋山金原產於火成岩,變質岩或片麻岩中之石英岩脉內。該含金石英岩脈,因天然風雨及其他動力作用所破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