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时刘展、阮肇采药在天姥山遇仙的传说。山水诗鼻祖南朝诗人谢灵运在天姥山伐木开径留下的“谢公道”,唐代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天姥山的记梦诗……。天姥山的浓厚文化积沉和绚丽山水风光,勾起了千百万人对天姥山的情怀。  相似文献   

2.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开头诗句。天姥山自然景观优美。人文积淀深厚,为历代诗人所钟情,唐代鼎盛时期,孟浩然、李白、杜甫等400多位诗人游览其间。留下了众多遗迹和不朽诗章,形成了一条飘飘逸逸的“唐诗之路”,光彩夺目的历史文化明珠。天姥山因唐诗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名山。今天,天姥山下的国土人,更是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倾注了无限的汗水和心血。  相似文献   

3.
寻找彩虹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女儿坐在书桌前读着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虽是跟着拼音念得磕磕巴巴,但起码把字音读准了。我坐在沙发上,看着她似懂非懂的样子,很是欣慰。屋外的天灰蒙蒙的,屋里是空气净化器呼呼的声响。  相似文献   

4.
《山东国土资源》2008,24(1):62-62
历代文人咏唱泰山石的诗文很多,东汉末曹植的《驱车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游泰山六首》和唐代宰相李德裕的《咏泰山石》。曹植赞美:“神哉比泰山,五岳专其名。上有涌醴泉,玉石扬花英。”李白写泰山极顶的奇石:“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摇空碧。”李德裕对美石十分喜爱,他写道:“摇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相似文献   

5.
<正>金华山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麓,是一处融自然山水、溶洞群景观、科普探险、康体休闲、避暑度假、观光朝圣于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与西湖、普陀、雁荡并称的浙江旅游胜地。东汉时被誉为"江东名山"。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从梁武帝萧衍到明太祖朱元璋,有十六位古代帝王曾与金华山结缘。刘仲卿、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徐霞客等历代文  相似文献   

6.
甘肃玉道     
正甘肃省境形酷似一枚美石磨制的如意。唐诗吟"谁知陇山鸟,长绕玉楼飞。"甘肃古称"陇",因陇山得名。陇山的楼玉,如同时代的李白所见,"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若如崔颢所闻,"柳垂金屋暖,花发玉楼香",诗中的玉楼是用玉石所砌的楼宇。可见,甘肃玉在古代已倍受推崇。  相似文献   

7.
正金华山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麓,是一处融自然山水、溶洞群景观、科普探险、康体休闲、避暑度假、观光朝圣于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与西湖、普陀、雁荡并称的浙江旅游胜地。东汉时被誉为"江东名山"。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从梁武帝萧衍到明太祖朱元璋,有十六位古代帝王曾与金华山结缘。刘仲卿、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徐霞客等历代文化名人也曾留下大量诗文书画和摩崖石刻。毛泽东、周恩来、朱  相似文献   

8.
正金华山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麓,是一处融自然山水、溶洞群景观、科普探险、康体休闲、避暑度假、观光朝圣于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与西湖、普陀、雁荡并称的浙江旅游胜地。东汉时被誉为"江东名山"。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从梁武帝萧衍到明太祖朱元璋,有十六位古代帝王曾与金华山结缘。刘仲卿、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徐霞客等历代文化名人也曾留下大量诗文书画和摩崖石刻。毛泽东、周恩来、朱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的《红烛》表现出极其的浪漫和唯美的风格特点,是他从生命的琴弦上弹奏出的青春般的激情澎拜之歌。然而,追求形式和唯美并不妨碍表现内容,他在《剑匣》、《李白之死》、《秋色》、《忆菊》和《太阳吟》等诗中或表现艺术追求,或表现爱国情感等,即使其思妇诗,至少也体现出个性解放的思想。从这意义上说,闻一多的《红烛》之诗,确实是从他之“建在现实的人生的基石上”的生命里流淌出来的至情至性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浙江国土资源》2018,(9):66-66
金华山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麓,是一处融自然山水、溶洞群景观、科普探险、康体休闲、避暑度假、观光朝圣于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与西湖、普陀、雁荡并称的浙江旅游胜地。东汉时被誉为"江东名山"。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从梁武帝萧衍到明太祖朱元璋,有十六位古代帝王曾与金华山结缘。刘仲卿、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徐霞客等历代文化名人也曾留下大量诗文书画和摩崖石刻。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朱瑢基、吴邦国、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视察过双龙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的《红烛》表现出极其的浪漫和唯美的风格特点,是他从生命的琴弦上弹奏出的青春般的激情澎拜之歌。然而,追求形式和唯美并不妨碍表现内容,他在《剑匣》、《李白之死》、《秋色》、《忆菊》和《太阳吟》等诗中或表现艺术追求,或表现爱国情感等,即使其思妇诗,至少也体现出个性解放的思想。从这意义上说,闻一多的《红烛》之诗,确实是从他之“建在现实的人生的基石上”的生命里流淌出来的至情至性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春深花正艳     
人间四月,很多花睡了,还有的花醒着。花在不同的地方,会因时而开;人在不同的地方,会因景而醒。四月的高姥山,毫不掩饰对春天的迷恋,以一片盛开的红裙朵,在春的帛锦上酣畅而书。向着海拔1200多米的高姥山,此程可寄。只是担心嘀嗒的雨声是否惊扰了山上的杜鹃?她是否一夜未眠而倦容怠客呢?站在白云栖居的地方,耳膜发出了微微的声响,眼前一片敞亮,万亩杜鹃,仿佛"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滚动的红色。  相似文献   

13.
从地理空间分析的角度对李白的漫游轨迹以及诗歌中的地理空间进行研究,分析李白的行为空间与诗歌空间。研究表明:(1)李白行程数的积累为他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2)在政治行为空间内,李白的空间行为被放大。对于李白来说,政治行为空间对他的影响最大;(3)李白的诗歌风格很大部分在于他在漫游中建立的阔大的空间想象力以及他一生都在不停追求的政治愿望。  相似文献   

14.
正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多首唐诗浓笔描写的"剡溪"源头,宋至清属新昌县善政乡三泾,现属新昌县巧英乡三坑村,有一条曾远近闻名的东田古街。东田古街何时形成无从考证,遗迹存省文保单位三坑真君殿,尚未列入文保的辑熙堂和久远桥。东田街曾集书院、孝道、清廉、忠义、戏剧、游艺、传说等文化共同繁荣,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古街精彩缩影。  相似文献   

15.
正"华不注"是山东省济南市华山的简称,又名金舆山,目前建成济南华山省级地质公园,2007年4月由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划定保护,至今已整整10年。而她作为一座文化名山,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完全可以用"名见经传""入诗入画"来概括:"经"是《水经注》;"传"是《左传》;诗由李白、曾巩、元好问、王士祯和蒲松龄等人所写;"画"  相似文献   

16.
正转变山区土地利用方式,注重挖掘绿水青山和文化古迹优势,找准山水古迹发展载体,打响载体定位品牌,做大做强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文章,是推进节地型发展的重要路径。目前不少地方存在偏面重视引进工业,缺乏认识自身资源优势,致使很多宝贵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新昌县巧英乡,山上古树毛竹多、山间相邻水库多、村间文化古迹多等资源优势,确定以"竹海水韵养生古镇"载体打造  相似文献   

17.
正(三等奖)"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一首《石灰吟》。作者以石灰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清正廉明的心怀。说到廉洁,笔者认为它是一种品行,是一颗淡泊名利之心,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坚持,更是一份自尊与自守。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虽然于庸庸世人来讲,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编写《中国近代地图志》天文图篇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天学家在创立“浑天说”,制造观象仪,实施天文观测和天文大地测量,制作天文图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始于战国时期“石申夫”编制的第一个恒星表,汉代“张衡”创建的“浑天说”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唐代“张遂”首次完成全国13个点的天文大地测量;元代郭守敬完成27个点的纬度“四海测验”与“水准测量”等,以及迄今发现的《战国前随县曾侯乙墓漆箱盖天文图》、《西汉壁画墓四象二十八宿星图》、《敦煌星图》、《苏州石刻天文图》、《过洋牵星图》、《恒星屏障图》和《赤道南北两侧总星图》等均为同时代世界首创古天文图,并以科学的天文图制作方法,展示出中国古地图大家庭中的佼佼者风范,在中国传统地图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古代石里有洞天,诗词歌赋呈眼前。今朝盛世年景好,吟石咏矿出新篇。散发着墨香的《中国古代吟石咏矿诗选》,如一桌丰盛的地矿文化大餐,摆在我的案头,让我忍不住大快朵颐。人类历史就是矿的利用史,也是逐渐认识自然、开发自然的历史。一切人类文化、文明都是从"石"开始的,古代文人、雅士看到了矿石带给人类的福音,对"石""矿"情有独钟,不免发出感叹并咏物寄情,留下了丰富的诗篇。但以诗歌形式描述、赞颂石、矿的专著却没有,其内容都是赋存于不同  相似文献   

20.
正"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咏琥珀》,描写的是一块内含有蚊蚋的琥珀。在李白的诗句中也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很久以前琥珀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