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最新区调成果表明,云浮-罗定地区震旦-石炭纪地层是被多条断层分割的块体,在剖面上它们层层叠置,在平面上沿一定方向延伸,构成了海西-印支期的自NW往SE方向逆冲的推覆构造体系,其间有构造窗、飞来峰.原地系统由石炭纪地层组成,外来系统为震旦纪、泥盆-石炭纪变质地层.初步论证了其形成时间、推覆方向、推覆体厚度、推覆平距.它的形成可能与钦州海槽关闭有关,属后展型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2.
汝阳南部逆冲推覆构造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景勋  王令全 《河南地质》1995,13(2):120-125
汝阳南部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与中、新生代地层分布区之间存在一条北西-南东向展布的逆冲推覆构造。调查区内延伸约35KM。本文综述了该逆冲推覆构造的运动系统,滑脱面及原地系统的构造变形特征,并根据逆冲推覆的最晚地层,指向标志等特征,推断其形成于早第三纪末期,是喜马拉雅运动期的构造产物。  相似文献   

3.
赣西北中部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时间和形成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西九岭地体南缘武功山地体北侧以及其间的萍乐盆地内,有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分布。逆冲推覆构造的类型有两种--逆冲推覆型和重力滑覆型。逆冲推覆构造具有横向上对冲挤压,纵向上多层滑动的特征,据此笔者建立了一个可能的多层滑动--对冲挤压模式,并根据地质和同位素年龄资料了逆冲推覆构造的演化历史,指出区内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时间为中生代晚期(119.6Ma)。  相似文献   

4.
云开地区海西—印支期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粤西云开地区北缘和东缘相继发现了罗定、云浮、分界南、兰坑、西山岭及沙表逆冲推覆构造。这些逆冲推覆构造均属褶皱式,断裂扩展为前展型,卷入最新地层为泥盆系-石炭系,并被燕山期地质体所浸人或不整合覆盖;共同组成一个以罗定逆冲叠瓦扇为主动推覆体的同碰撞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该系统冲推覆构系统起因于桂东南地体沿NW→SE向云开地体的碰撞拼贴,形成时期为海西-印支期。  相似文献   

5.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及研究,确定了阿克塔什一带存在逆冲-推覆构造。在阐述推覆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几何类型划分。确定其推覆方向是由SW向NE,道冲-推覆距离估计应大于100km。推覆时代应在早第三纪之后。  相似文献   

6.
藏北改则新生代早期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北改则及邻区新生代早期发育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由不同方向的逆冲断层、不同时代的构造岩片、不同规模的飞来峰和构造窗、不同类型的褶皱构造组成。羌塘中部发育羌中薄皮推覆构造,石炭系板岩和二叠系白云质灰岩自北向南逆冲推覆于上白垩统与古近系红层之上,形成大型逆冲岩席和弧形逆冲断层,原地系统古近纪红层下伏三叠系—侏罗系海相烃源岩。羌塘南部发育南羌塘薄皮推覆构造,导致班公—怒江蛇绿岩、三叠系—侏罗系海相地层及侏罗纪混杂岩自北向南逆冲推覆于古近纪红层与下白垩统海相沉积岩层之上,形成三条蛇绿岩片带、大量飞来峰和厚度较大的构造片岩。中新世早期火山岩层和湖相沉积呈角度不整合覆盖逆冲断层、褶皱构造和逆冲岩席,不整合面上覆火山岩年龄为23.7~19.1Ma,指示中新世早期改则及邻区基本结束了强烈逆冲推覆构造运动。估算羌中逆冲推覆构造的推覆距离约100~115km,南羌塘逆冲推覆构造的推覆距离约82~110km;新生代早期改则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近南北方向逆冲推覆总距离为182~225km,对应地壳缩短率为(50.3±2.7)%。  相似文献   

7.
林亨才  陈斯盾 《福建地质》1992,11(3):223-229
尤溪东华地区发现的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印支晚期.是以顺层滑动为主导、顺层下滑进一步扩展到切层上推、辗转逆掩的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产物.使中元古界变质岩自SW向NE方向逆冲推覆于二叠系之上。该推覆构造在逆冲来源方向上可分为根带、中带和锋带以及相关的后缘带和外缘带,并以后展式扩展为特征.飞来峰、构造窗较发育,该区推覆构造的发现对于闽东火山断坳带火山岩基底掏造研究以及地质找矿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闽北仁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逆冲推覆构造发育于闽北变质岩中,由一系列规模不等向南东倾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断层及其上盘的推覆岩席组成,由南燕向北西方推覆,往逆冲方面可分为上,下2个逆冲推覆构造系,是前展式逆冲推覆构造,作用时期发生于印支期-燕山期。  相似文献   

9.
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的地层标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文章详细论述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地层中所记录的能反映龙门山冲断带逆冲推覆作用的地层标识。根据地层标识,并结合龙门山冲断带构造分带,主干断裂与地层切割关系,以及岩浆岩和变质岩年龄频谱,将龙门山冲断带自诺利克以来的逆冲推覆作用分为6个逆冲推覆构造幕和11个逆冲推覆构造事件,龙门山冲断带逆冲推覆作用在时间上具多幕性和周期性,在空间上具产展式进推覆的特点,逆冲推覆作用的强度具有由北东向南西迁移的特点,并具  相似文献   

10.
湘西喜眉山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与变形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雪峰山西北部喜眉山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并用方解石e双晶求得逆冲-推覆构造断层岩形成时的差异应力为100-125MPa,变形温度为150-200℃,逆冲作用主要发生于燕山运动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