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列二表所載的月掩星觀测,是1954年內利用佘山觀象台40厘米折光望远鏡(焦距700厘米)所得的观测結果:這是繼續天文學報第2卷第2期的观测報告。表內所載時刻,仍係利用停錶(估計到十分之一秒)記錄下來的;而停錶每日兩次與徐家匯觀象台所播時號校正,所有歸算方法,與往年一樣。  相似文献   

2.
下表所載的小行星定位照相觀測,係1955年上半年內,利用佘山觀象台直徑40厘米,焦距690厘米的折光遠鏡所作的;每一觀测所用三顆比較星的位置,通常取自攝影星表(Carte du Ciel),間或亦取自德國天文学會星表(A.G.C.)或耶魯星表(Trans.of the Yale Univ.)。  相似文献   

3.
下表所载的小行星定位照相觀测,係1954年下半年內,利用佘山观象台直徑40厘米,焦距690厘米的遠鏡所作的,每一觀测所用三顆比較星的位置,通常取自攝影星表(Carte du Ciel),間或亦取自德國天文學會星表(A.G.C.)或耶鲁星表(Trans.of the Yale Univ.).  相似文献   

4.
紫金山天文台发見的小行星紫金一號的初步軌道和跟踪觀測的星曆表,已經發表於本學報的三卷一期第1-3頁。這軌道祇根據從一月廿日到二月三日十四天觀测的弧长來推算,準確性當然不會很高,我們按照這星曆表所給的方位,繼續着作攝影觀测,一直到三月廿三日为止。以後星光變得太弱,我們便再也觀测不到了,起先觀测所得的位置和星曆表很相符合。但越到后來,观测與計算之差,很快的加大,  相似文献   

5.
佘山觀象台的太陽耀斑觀測是用太陽單色光觀测鏡進行的。該儀器的敍述,登在天文學報第3卷第1期。譜綫寬度的求得藉助於譜綫移位器。譜线移位器為厚約6毫米的玻璃片,平均每轉10個刻度,可使譜綫移位0.5A。移位器的轉動可由0至±140,故可使譜綫移動達20A。譜綫寬度的誤差主要並不是决定於刻度讀數的是否準確,而是决定於觀測者對日面精細物的辨認經驗。比如,當觀测者正注視日面精細物的時候,轉動移位器使此精細物在視場消失,如此來回數次所得譜綫移位的讀數,往往不一致,對我們說來,各次的讀數差不大於10個刻度,即是譜綫寬度的精確度可達0.5A。耀斑面積的求得,藉  相似文献   

6.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太陽黑手觀測從1954年1月1日起採用聯合觀测的方式,由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簡稱寧台)、佘山觀象台(佘台)和昆明天文站(昆站)按照統一的方式共同進行。三台站觀测結果由寧台集中整理,經歸算為同一系統後向有關部門作聯合觀測報告,並按太陽自轉每周期發佈一次.現在綜合1954年全年的觀測資料,再作年度觀測報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這篇文章先敘述星表编制的歷史,以編製星表所用的仪器,分為三个時期,即牆仪漏壺時期,子午仪恆星钟時期与赤道仪照相时期;且說明天文學上許多重要发見均由编制星表得來。其次對重要星表如B.D.,A.G.C.,C.d.C.耶魯等星表,基本星表如鮑斯星表,FK3星表,以及開普泰因選面積計划均加以簡單的介绍。本文第二段對苏联在第八届國際天文學會提议要编制的微星星表加以详细的敘述,并說明佘山觀象台可能参加的項目和我們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Alcock 彗星是英国人 Alcock 于1963年3月19日在天鹅座星附近发现的,本台在3月20日用口径15公分、焦距1.5米的折光望远镜对它进行了照相观测.观测时均以彗星为导星,露光10—20分钟.至目前已有13次观测资料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9.
這項工作是對10顆軌道確定的小行星作精確的定位照相觀測,用來决定星表上恆星的赤緯的系統差,是我們參加蘇聯微星星表編製工作中的一個項目。1955—1956年的觀测已經發表在天文學報5卷2期。至於觀測和歸算的方法在那一期的報告裹已經說明,不再重述。表1是我們觀測的結果,觀測者欄中簡號:翟表翟書文,張表張孝順,年表張難年,馬表馬宗良,童表童光褡,胡表胡坤林;表2載依據D_i的數值。  相似文献   

10.
1957年紫金山天文台太陽黑子聯合觀測仍繼續進行,參加聯合觀测的有南京、佘山、昆明、青島四個台站。四台站的資料由寧台集中整理,並按太陽自轉周每周對外發佈一次。現綜合1957年的資料作報告如下: 一.一般情况四台站均採用目視投影觀測。投影圍直徑均為17.4厘米。寧台原用的11.4厘米折光鏡因坐架不穩,自6月24日起改用南京大學天文台的12.7厘米折光鏡觀測;佘台仍用10.5厘米折光鏡;昆站用12.7厘米折光鏡;青台用15厘米折光鏡。测定黑手羣日面坐標所需的太陽物理要素取自1957年天文年曆。  相似文献   

11.
這裹發表的小行星(包括二次彗星)位置是在1958年上半年內所作的照相觀测。用以觀测的遠鏡是口徑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反射望遠鏡和口徑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射望遠鏡。它們在下表底片號數一欄中相當地以N號和T號表明。表中標以P.O.代號的是本台觀測到的、星曆表中未能對認出來的小行星。每次觀測所用比較星通常選自攝影星表,其中也有一部分選自A.G.星表。表中觀測与計算之差一欄係與蘇聯理論  相似文献   

12.
這裏發表的小行星、彗星的位置是在1957年下半年内所做的照相觀測(個別幾次是上半年的)。用以觀测的遠鏡是口徑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返射望遠鏡和口徑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光遠鏡。它們在下表底片號數一欄中相當地以N號和T號表明。表中標以P.O.代號的是本台觀测到的、星曆表中未能對認出來的小行星。每次觀测所用比較星通常選自攝影星表,其中也有一部分選自A.G.星表。表中觀測與計算之差一欄係与蘇聯理論天文研究所出版的小行星星曆表比較而得的數值。觀測者欄中“鈺”表張鈺  相似文献   

13.
我們在1956年6月和8月所拍的盾牌座FR星的光譜證實了比德曼(W.P.Bidelman)和斯蒂芬孫(Ch.B.Stephenson)的觀測,並且表明這光譜有Fe Ⅱ,[Fe Ⅱ],[O Ⅲ]和[Fe Ⅲ]的發射譜線。TiO的吸收譜線很顯著;我們還找着來源不明的星際吸收谱帶,這些譜帶是常在銀河面熱星的光譜裏所觀测得到的。  相似文献   

14.
本篇内容是已经发表的佘山天文年判第24卷中所载工作的继续.自从该年判发表以后,我们在苏联理论天文研究所小行星部主任雅洪托娃教授的鼓励和帮助下,继续利用波林方法进行伏洛拉群其他成员的摄动计算和轨道改进,现在我们又已作成了17颗星的结果来,特将算得的新轨道根数登载于此.和以前一样,这些行星的新的轨道根数是考虑了木星和土星的摄力影响,计算木星的摄动系数是利用斯特隆别尔格的表,计算土星的摄动长期项是利用勃洛克的表.  相似文献   

15.
本台测時所使用的儀器是帕蘭(Prin)80毫米迴轉中星儀,並由超人差测微器與記時儀自動記錄觀測所得時刻。觀測一般在世界時11h—13h之間進行。每次觀测的星數一般是10—12顆,天頂南北的星體約各佔一半。觀测結果的整理則採用梅耶(Mayer)公式,恆星赤經以FK_3星表系統为根據,觀测者为龔惠人、羅定江、沈祖耀三人。中星儀所在經度为東經8~h5~m42~s.890。  相似文献   

16.
下表所载的小行星定位照相观测,系1953年及1954年上半年内,利用佘山观象台直径40厘米,焦距690厘米的远镜所作的,每一观测所用三颗比较星的位置,通常取自摄影星表(Carte du Ciel),间或亦取自德国天文学会星表(A.G.C.)或耶鲁星表(Trans.of The Yale Univ.)。所有观测,绝大部分係利用AΓφa——Aстро药膜,底片上直角坐标的测量,利用佘山观象台特具的坐标测量仪、可估计到1个微米(Micron),观测时刻以世界时表之,且以日为单位计算。  相似文献   

17.
銀河星雲的偏振曾經被人透過阿黑曼(Ohman)或李約(Lyot)的偏振計去做攝影觀測。在分析器(analyseur)的位置相差π/4所拍的兩張照片,就足以决定星雲各區偏振光的百分數和偏振面的方向。我們對於蟹狀星雲作了29個區域的偏振觀測,每個區域的直徑是8″。在那些“無定形”物質的纖維結構不太混淆的區域里,偏振面的方向和巴德(Baade)所發見的纖維的方向是相合的(圖4)。據4000—5000埃和5200—5800埃兩光譜區所得的相同的結果,表現偏振度很强(>40%),這是和席克洛夫斯基(ShMovsky)与奧特(Oort)的理論相合的。瀰漫星雲,因其光輝微弱並有夜天光陪襯,觀測是困難的;雖然這樣,我們在10個星雲的117區里,做了偏振的觀測。偏振化最强的區域,按所研究過的星雲,偏振度可由20%變至40%。如果NGC 7023的徑向偏振真是這團星雲物質的主要特徵,那么觀测到的偏振面的方向和可見的發光細絲相重合,更像是確定的事實了。有些星雲的偏振,不能說是徑向的;但仍能證实偏振面的方向跟隨比較顯著的星雲亮絲。由色餘的测定,基本上表明:瀰漫星雲比較照耀它的星,更藍一點,這和星的距離的函数有系統的變化。觀测的結果和与可見光波長相近的固體質點對於光所生的漫射的情况,是相合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佘山天体照相仪1956-1957年和1985-1985年的两期观测,取得了射电源3C84在AGK3星表系统中的位置,并由此估算了它在AGK3星表系统中的“自行”。  相似文献   

19.
這四顆小行星(1)是紫金5號(P.O.5),共有七次的觀測。但是在1957年12月份裹所觀测的兩次,從軌道計算結果,證明這最後兩次的,是屬於另一顆小行星的。(2)是在觀测久已失蹤的小行星(1125)China時拍攝到的。觀測的弧長有七十天。很有可能它就是失蹤的中華號。但還有待攝動計算,把前後相距三十年的觀测,聯系起來才能够作最後的肯定。(3)是紫金6號(P.O.6)。經國際小行星中心暫定號數為1957 VA。觀测弧長約六十天。從短弧初軌算得的星曆表,曾發表在國際天文協會天文電報组的快報No.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基地1997年3月至5月初期间所得到的Hale-Bopp彗 星喷流观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发现该彗星的喷流结构有周期性变化,其周期为8—9 天,这种周期变化可能与彗星的自转轴在空间的进动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