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晶质铀矿的含量、形貌、成分、铀矿物类型、与铀矿物共存的矿物组合等特征可以作为产铀与不产铀岩体的判别标志,为花岗岩型铀矿找矿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长江岩体和九峰岩体是粤北地区典型的产铀与不产铀花岗岩体,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测试了九峰岩体的铀矿物并与长江岩体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九峰岩体的铀矿物主要为晶质铀矿,其化学年龄可分为两组,分别为~160 Ma、~105 Ma,与长江岩体的两组晶质铀矿年龄基本一致;其中第一组年龄代表岩体的成岩年龄,第二组年龄与粤北地区~105 Ma的基性岩脉侵入时代相对应;但九峰岩体缺少长江岩体中~74 Ma的成矿年龄。相比于长江岩体,九峰岩体的铀矿物受到后期热液事件的影响较小,U没有发生明显的活化、转移,因而未能富集成矿,没有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  相似文献   

2.
粤北地区产铀岩体的铀矿化特征及其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粤北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其主要的产铀花岗岩体是诸广山岩体和贵东岩体,均为多期多阶段的复式岩体,主要以印支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为主。粤北地区的铀矿床主要由诸广山的长江铀矿田、澜河铀矿田、鹿井铀矿田和贵东岩体的下庄铀矿田组成,根据铀的成矿特征可分为硅化带型、交点型和碱交代型。粤北地区的铀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地幔,而不是以往认为的花岗岩浆期后热液,铀源主要是粤北产铀岩体的印支期花岗岩。因此在华南开展新一轮铀矿找矿时,跳出以往“沿带找矿”的老思路,聚焦于印支期岩浆作用与铀矿床的关系,并重点关注华南地区可能的地幔柱或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3.
黄梅尖地区位于安徽省庐枞火山岩盆地东南缘,是安徽省铀矿找矿最具潜力的地区,以往工作发现了丁家山铀矿床、徐村铀矿床和众多的铀矿点,控制的铀金属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文章较详细地阐述了黄梅尖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探讨了成矿控制因素,提出了后续勘查工作的建议。研究认为,主要铀矿床(点)控制因素受燕山晚期石英正长岩体、侏罗系有利含矿岩性、近东西向构造和蚀变等联合控制,特别是岩体与近东西向构造夹持地带岩体产状变异部位的侏罗系罗岭组(J2l)和磨山组(J1m)砂岩是铀矿化有利部位,铀矿化类型为与碱性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建议丁家山铀矿床西侧和黄梅尖岩体南缘周潭-田埠地带应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首选地段。  相似文献   

4.
二连盆地在近20年已探明多个砂岩、泥岩型铀矿床, 是我国重要的产铀盆地。位于二连盆地边缘西北部隆起区的卫境岩体, 是一个多期次(海西—燕山期)的复式岩体。其分布面积广(>1000 km2)且有多个铀矿床围绕分布。为查明卫境岩体与盆地内铀成矿之间的关系, 开展了详细地野外地质调查, 采取了卫境岩体出露地表、钻孔中揭露的岩石以及盆地内含矿目的层砂岩样品。露头观察和镜下鉴定结果表明, 卫境岩体主要为中粗粒黑云母似斑状花岗岩。其在地表已被强烈风化、剥蚀乃至夷平。含矿目的层砂岩中主要碎屑颗粒为石英、长石(斜长石与钾长石), 部分为花岗岩岩屑, 它们主要来自花岗岩岩体。卫境岩体和哈达图铀矿床目的层(赛汉组)砂岩样品稀土元素及其参数对比表明, 含矿层砂岩物质成分来自于卫境岩体。卫境岩体与赛汉组砂岩样品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卫境岩体原始铀含量(U0)较高, 平均达15.17×10–6, 丢失的铀含量平均达到–45.47%。赛汉组氧化带砂岩中铀明显丢失, 平均铀的丢失率为–41.42%, 而还原带砂岩中铀多为获得, 平均铀获得率达66.80%。由此可知, 目的层铀矿化中铀的来源有两方面: 一是富含铀的卫境岩体, 二是含矿目的层砂岩(其物源来自卫境岩体)本身。磷灰石裂变径迹模拟结果揭示, 包括卫境岩体在内的二连盆地西部隆起区快速抬升始于晚白垩世, 止于始新世(76.7—53.8 Ma), 这一结果与盆地中砂岩、泥岩型铀矿化时代基本一致。因此, 抬升作用诱发了二连盆地外生铀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徐村铀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属于与燕山晚期黄梅尖A型花岗岩体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矿石类型多数为长英质砂岩型铀矿石,少数为石英正长岩型铀矿石。文章基于近些年详细的野外勘查及室内研究工作,在总结该铀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铀成矿规律:岩体与地层接触界面形态及构造发育程度是控制铀矿体分布的关键因素;岩体内、外接触带是最有利的赋矿部位;铀成矿与早白垩世晚期侵入的岩浆岩关系密切。进一步探讨了该铀矿床的成矿机理,建立了徐村铀矿床成矿模式,这对丰富与A型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铀成矿理论,进一步探讨黄梅尖地区乃至庐枞盆地NE向A型花岗岩带的铀成矿作用、成矿类型及找矿潜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开鲁坳陷钱家店铀矿床铀的赋存状态及铀矿形成时代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开鲁坳陷钱家店铀矿床铀的存在形式及铀矿成矿作用进行了研究。钱家店铀矿床矿石中铀的存在形式有铀矿物、吸附铀及含铀矿物,其中以铀矿物和吸附铀形式为主。U6 /U4 比值为0.266~1.116,平均为0.761。铀矿石中铀在各种粒级碎屑中均有分布,但集中分布在0.1~0.25mm粒级中,铀分布率27.89%~76.98%,平均为46.55%。钱家店砂岩型铀矿床UPb等时线年龄为53±3Ma和7±0Ma。  相似文献   

7.
460矿床是火山岩型铀矿床。玻璃包裹体中裂变径迹研究表明:成矿岩体次流纹斑岩的原始铀含量为13.0ppm;裂变径迹测年龄法在强烈蚀变地区可以作为一种测年龄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牧护关岩体西部的二长花岗岩赋存着北秦岭最著名的花岗岩型铀矿田——蓝田铀矿田。笔者对该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其结果显示牧护关二长花岗岩为富硅、富钾、富碱和高分异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特征是花岗岩相对于原始地幔具有富集大离子元素Rb、U、La、Nd、Sm,亏损Ba、Sr、P、Ti等特征;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铀矿石与二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暗示铀矿床的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二长花岗岩。尽管牧护关二长花岗岩的U含量远低于一般产铀岩体,但铀在其中主要以活性的晶质铀矿形式存在,也能被活化迁移继而成矿。晶质铀矿形式存在的铀可能在花岗岩铀成矿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伍皓  夏彧  周恳恳  张建军 《岩石学报》2020,36(2):589-600
锆石的U-Pb测年、Hf和O同位素及稀土、微量元素的研究与应用已获得诸多进展,但锆石中铀含量所蕴藏的地质意义却较少被关注。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铀源一直存在争议,不同观点认为其分别来自早期已固结地质体、分异岩浆、地幔柱或热点以及U、Th、K富集圈。为尝试利用锆石中的铀含量来追索铀源,本文通过搜集诸广山南体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文献,掌握了该花岗岩中14个岩体、37件样品、3种岩性,共467个锆石定年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印支期(253Ma、244Ma)和燕山期(139Ma、124Ma)具高分异特征的4件酸性岩脉(小岩体)样品中锆石的铀含量明显高于同期岩体。依据铀矿床中高分异酸性岩脉(小岩体)侵位期、基性岩脉侵位期、铀成矿早期(140~90Ma)三者的良好对应关系,结合这一锆石铀含量指示,初步认为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中铀可能主要来自高分异花岗岩浆;推测花岗岩型铀成矿可能属壳幔混合作用结果,即铀源来自地壳分异岩浆,成矿流体和矿化剂主要来自地幔,而成矿空间受断裂系统控制。岩体锆石铀含量或可在铀源丰度、矿床品位判别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桂北摩天岭岩体是雪峰期花岗岩,属于华南含铀花岗岩成矿省。摩天岭岩体分布有众多的铀矿床和矿点、矿化点,是我国最老的产铀花岗岩体之一,是华南地区最老的产铀花岗岩体。在摩天岭岩体中产有两个中型铀矿床,分别是新村铀矿床和达亮铀矿床。这两个铀矿床尽管都产在摩天岭岩体中,但矿床特征有很大的不同。笔  相似文献   

11.
下庄铀矿田337矿床成矿机理及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337铀矿床是下庄铀矿田成矿年龄最早、成矿温度相对较高、矿岩时差小的岩浆热液型铀矿床的代表.据作者及其他研究者近年来对该矿田及矿床开展的岩体成岩年龄、岩体蚀变年龄、岩体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及同位素等的综合研究揭示:与337铀矿床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帽峰岩体单颗粒锆石测试的成岩年龄为206~238.2 Ma,而岩体中次生白云母的40Ar/39Ar法坪年龄变化于131~136 Ma之间,后者与该矿床主要铀矿化年龄130.3~138 Ma相近;在贵东花岗质杂岩体中,Al2O3/TiO2含量比值表明帽峰岩体可能是源区熔融温度最低的岩体,帽峰岩体还是稀土总量最低且是唯一显示较典型"四分组效应"的岩体,同时还具有变化的δ18O值和最低的(87Sr/86Sr)i值.上述研究结果说明337铀矿床的形成过程和动力学背景可能是:印支主碰撞晚期或后碰撞阶段本区富铀地层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形成了富铀的强过铝质花岗岩帽峰岩体,燕山晚期(140 Ma以后)大陆拉张背景下多期次基性脉岩侵入,带来高热和矿化剂CO2,并驱动大规模流体运动,活化和萃取了富铀花岗岩中的铀,在不同部位(裂隙发育地段或在基性脉岩与花岗岩的接触部位)沉淀形成铀矿体(床),337铀矿床是本区第1期铀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2.
白岗岩型铀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岩浆型矿床,主要产于纳米比亚。罗辛铀矿是白岗岩型铀矿的典型矿床,该矿床目前仍是全球铀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之一。文章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罗辛铀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地层系统,分析了铀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认为:罗辛铀矿床形成时间为(508±2)Ma;铀的赋存以独立铀矿物为主,少量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于钍矿物中;含铀白岗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和Pb,而相对亏损Ba,Nb,Sr,P和Ti;穹窿构造为岩体侵位成矿提供了空间,而岩浆的重熔结晶作用使得铀进入岩浆,并在局部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U-Pb同位素在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研究中的示踪作用,其内容包括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年龄、沉积砂体和蚀源区岩石的原始铀含量(U0)及铀的变化系数(△U)等;同时列举了该技术手段在部分砂岩型铀矿床中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U-Pb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和成矿机理研究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初步探讨锆石铀含量在花岗岩型铀矿远景区预测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勘探研究程度较高的诸广南部花岗岩为样本,经花岗岩类样品概率统计显示产铀岩体锆石平均铀含量略大于贫铀岩体,总体差别不明显;样品分期次、岩性对比分析表明产铀岩体锆石平均铀含量也并非普遍高于贫铀岩体,印支期产铀岩体二云母花岗岩锆石平均铀含量甚至低于贫铀岩体;统计发现产铀岩体花岗岩岩脉中具有超高的锆石铀含量(平均铀含量3000×10-6以上)。初步分析认为依据花岗岩类锆石铀含量暂不能有效判别诸广山复式岩体成矿能力;岩脉锆石铀含量超高可能是铀矿找矿的重要标志,因而具超高锆石铀含量的花岗岩岩脉是否发育可能是该区域寻找工业铀矿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龙首山成矿带207铀矿床矿化特征和外围铀成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7铀矿床位于甘肃省龙首山成矿带西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龙首山群(Pt1)和下石炭统南洼顶组(C1n);出露岩体主要为中条期伟晶状白岗岩,其副矿物特征具有华南改造型产铀花岗岩的特点。区域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207铀矿床具有"岩体型"矿化特征,含矿主岩伟晶状白岗岩发生全岩矿化,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矿石类型为蚀变花岗岩型。岩体、地层和构造是铀矿化的3个重要控制因素。岩体侵位于高铀含量的龙首山群,构造上处于古老隆起区。岩体的铀含量和铀的浸出率高,Th/U值小于3,造岩矿物黑云母的多色晕异常显著,沿断裂带发育较强的黑云母绿泥石化及赤铁矿化(红化)。岩体较低的稀土元素总量预示其有较强的成矿能力,∑Ce/∑Y比值低对铀成矿有利。岩石的化学评价系数x=27,岩石化学组分十分有利于铀的成矿。根据矿床成矿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控矿因素及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认为,207矿床外围铀成矿潜力巨大、找矿前景广阔,在新一轮找矿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华南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成矿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是最主要的产铀花岗岩。广西北部形成于新元古代的摩天岭岩体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产铀花岗岩体之一。前人对华南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的铀成矿作用研究较深入,但对以摩天岭岩体为代表的新元古代古老花岗岩的铀成矿作用研究程度较低。本文以摩天岭花岗岩体为对象,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铀矿成矿特征和规律的深入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摩天岭岩体规模巨大,相带分布明显,内部相带和过渡相带发育,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花岗岩体具有富硅富碱、铝过饱和、钾大于钠的特点,属S型花岗岩; 2)摩天岭岩体形成于850~760Ma之间的新元古代; 3)摩天岭岩体铀成矿潜力巨大,铀矿化以铀-绿泥石型和铀-硅化带型为主,铀-绿泥石型的代表矿床——达亮矿床形成于360~401Ma,是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及构造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铀-硅化带型铀矿的代表——新村铀矿形成于47Ma,是喜马拉雅期伸展构造作用下构造-热液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4)摩天岭岩体中铀矿床的铀源来自于元古界四堡群、丹州群和摩天岭岩体本身;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同时有深部流体的参与;热源主要与加里东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喜马拉雅期伸展背景下的构造作用关系密切; 5)摩天岭岩体铀成矿经过了新元古代铀预富集、加里东晚期到海西早期的区域变质-构造热液成矿作用、喜马拉雅期的构造热液成矿作用等几个阶段,形成了类型丰富、规模较大的铀矿床,铀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华南T岩体白云母化与铀活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白云母化是华南许多花岗岩型铀矿床常见的“前提蚀变”。T岩体白云母化呈面型分布,黑云母转变为白云母后,单位晶胞体积缩小,在等容交代条件下,粒间空隙增多,导致岩石孔隙度增加,为活化出来的铀准备了空间和迁移通道。黑云母在结晶过程中,吸附和隐晶捕获的铀及所包裹的副矿物中的铀也部分活化,引起铀配分的调整,使分散、吸附形式的铀增加。铀存在形式的转变和初步浓集,对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形成是不可少的成矿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罗浮岩体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与武夷山成矿带南段交接复合部位,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产铀岩体之一。岩浆活动受东江-咸水和大塘-鹧鸪隆新华夏系断裂控制,具多期多阶段性,其中以燕山期活动最为强烈,形成北北东-北东向展布的复式花岗岩体。岩性以燕山早期第三阶段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岩石铀含量高,Th/U值低,有丰富的铀源条件;所处的咸水断陷带构造环境好,与大桥铀矿床具有相似的铀成矿有利条件;近年来开展的物化探工作也显示该区存在多个与北东向断裂带有关的能谱U、 Rn和铀分量复合异常区。因此,认为罗浮岩体北部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是今后粤东开展花岗岩型铀矿找矿的重点地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西部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发现大量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引起了我国的重视 ,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此类型铀矿的找矿工作。我国北西部是寻找类似中亚地区层间氧化带后生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最理想的地区 ,本文在论述了区域大地构造特征、地壳演化与区域铀成矿带形成的基础上 ,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 ;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 (伊犁盆地、二连盆地与测老庙盆地砂岩型铀矿床 ) ,论述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 ;并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咸口岩体进行岩石学、主微量元素分析,发现其为一套印支期富铀复式岩体,具富硅、高钾、弱过铝质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其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具右倾斜特征,富轻稀土,轻稀土分馏比重稀土明显,铕亏损明显;微量元素Nb、Ce、Pr、Zr、Ba明显亏损,而Rb、Th、U、Pb、Ta、Nd、Hf元素富集,Rb/Sr比值变化大(0.92~6.52);岩体平均铀含量为19.55×10-6,属富铀花岗岩体。由主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咸口岩体为板内后造山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富铀花岗岩体。相山南部咸口富铀岩体的发现为解决相山铀矿田的铀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有望指引在相山南部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