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川-四会断裂带中段及罗定盆地周边金矿区域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川-四会断裂带中段和罗定盆地周边各级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金矿床(点)众多,是粤西重要的产金地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金矿控矿因素、成矿演化、空间分布规律等方面对金矿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主要结论有:(1)中-新元古代云开群、南华纪大绀山组、震旦纪坝里组和老虎塘组为金的矿源层,在复杂的构造、变质、混合岩化、花岗岩化及岩浆作用中,金不断地被迁移出来,向构造应力集中区段迁移,并最终富集成矿;(2)河台、罗定金矿田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但韧性剪切带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构造作用产生的巨大应力对金的迁移富集的影响,主成矿期发生在糜棱岩形成之后,新洲金矿田受印支-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控制;(3)金的成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初始富集阶段、预富集阶段和工业富集阶段,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域地质-成矿演化系统,不同矿田,由于地质作用特征有差异,成矿演化结构也有所不同;(4)金矿区域分布主要与含金建造的分布及引起金迁移富集的因素有关,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和混合岩、混合花岗岩与围岩的过渡带为成矿有利环境;(5)在成矿模式方面,认为凌井生等建立的河台金矿的成矿模式,不但能较好地反映河台金矿田的成矿作用特征,同时也反映了罗定金矿田的成矿作用特征,并结合彭少梅对新洲地区逆冲推覆构造与金矿关系研究成果及新洲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新洲地区构造控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焦家金矿田是胶东地区金矿最富集的三大金矿田之一。为开展焦家金矿田深部找矿预测工作,在焦家金矿田深部调查工作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构建了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结果显示,早白垩世郭家岭型花岗岩是焦家金矿田的金矿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系统为焦家断裂构造系统,成矿结构面主要包括主断裂面、次级断裂面、裂隙面等;热液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硅化、碳酸盐化等。以勘查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为指导,开展了深部找矿预测,圈定了深部找矿靶区2处,经钻探验证均取得了较好的见矿效果,开拓了深部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岩性—构造—事件法论述了夹皮沟金矿田地质演化历史,并建立了夹皮沟金矿田成矿模式,对金矿田成矿理论和金矿预测提出了新的见解。研究认为,该矿田金的物质来源具多源性,金矿形成具多期多阶段性。区内北西向弧形韧性剪切带是金的主要控矿构造。总结出该矿田具有“一型三式”的特点,即花岗—绿岩型,包括板庙子式、大线沟式和三道岔式。  相似文献   

4.
杜扬松  叶桂顺 《地球科学》1998,23(3):262-266
对浙西金鸡岩金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石和矿石地球化学研究,以阐明其成矿特征和成矿机理。金鸡岩金矿是由多阶段成矿作用形成的,第一阶段以钙矿化为主,成矿温度较高;第二和第三阶段以金矿化为主,成矿温度较低。该金矿的成矿压力小、深度浅。成矿流体具低盐度、弱酸性及较高矿化度的特点,其中尚有大量大气水的混入。区内的前寒武纪浅变质岩系属于原始矿源层,而中生代火山岩,特别是次火山岩属于直接矿源岩。就成矿机理来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黑龙潭--封江金矿田成矿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后,认为该金矿田受区内地层、花岗岩浆热源及韧-脆性剪切带构成的三位一体的联合控制,并为成矿作用提供成矿物质,热流体及其运移通道和沉积空间,是矿田的主要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6.
黔西南簸箕田金矿床位于灰家堡背斜矿田东段,是近年发现的近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床。本文以发育在簸箕田金矿区的皂矾山矿段角砾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钻孔岩心观察,结合矿区以往基础地质信息,分析了角砾岩的产状、岩石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研究显示:皂矾山角砾岩为构造角砾岩,并分为构造热液角砾岩和构造破裂角砾岩两种类型;矿床的成矿阶段包括石英-白云石、自然金-黄铁矿-毒砂、雌雄黄-辰砂-石英-方解石3个阶段。总结了簸箕田金矿床的成矿过程,首先是形成灰家堡背斜,其次是形成皂矾山含矿构造角砾岩,最后是含矿热液运移、成矿物质萃取及矿体的形成。构建了簸箕田金矿“两富两贫”的成矿模式:距离皂矾山构造角砾岩筒中心带越近,矿体越富,距离构造角砾岩筒中心带越远,矿体越贫;越产在角砾岩筒及其两侧的深部位置的矿体越富,越产在角砾岩筒及其两侧的上部位置的矿体越贫。  相似文献   

7.
相山铀矿田成矿机理研究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本文重点研究了相山铀矿田的成矿时代及成矿环境 ,并剖析了典型矿床在垂向上物质成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相山矿田主要经历了两期铀矿化作用 ,第一期为铀 赤铁矿化阶段 ,成矿年龄为 1 1 5± 0 6Ma ;第二期为铀 萤石 水云母化阶段 ,成矿年龄为 99± 6Ma。两期成矿作用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环境 ,第一期成矿作用主要与大规模火山塌陷及次火山岩侵位有关 ,第二期成矿作用则主要与因太平洋板块的松弛作用而形成的区域性伸展、裂解及中基性脉岩的活动有关。相山矿田的热液蚀变类型不仅在平面上存在东碱、西酸的演化趋势 ,而且在垂向上还存在上酸、下碱的演化规律。通过对相山矿田成矿机理的深入探讨 ,认为相山矿田是成矿元素多阶段富集、成矿热液多期叠加以及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区发育含矿和无矿石英脉,无矿石英、含矿石英及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所含包裹体捕获的流体成分有明显差异,分别代表了成矿前、成矿早阶段和主成矿阶段的流体特征。早阶段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机制为流体不混溶作用,形成含矿石英、含钠矿物和部分黄铁矿等;主成矿阶段则以流体浓缩及流体混合为主要机制,形成大量黄铁矿等载金矿物。萨瓦亚尔顿金矿的成矿流体成分特征与世界造山型的中温热液脉状金矿类似,尤其是与乌兹别克南天山造山带的穆龙套金矿类似,表明其为较典型的穆龙套式的造山型金矿床。Ⅺ、Ⅱ矿化带流体成分特征与矿化最好的Ⅳ带类似,勘探前景较好;相反,Ⅰ矿化带与Ⅳ带差异明显,不宜作为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9.
对浙西金鸡岩金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石和矿石地球化学研究,以阐明其成矿特征和成矿机理.金鸡岩金矿是由多阶段成矿作用形成的,第一阶段以钼矿化为主,成矿温度较高;第二和第三阶段以金矿化为主,成矿温度较低.该金矿的成矿压力小、深度浅.成矿流体具低盐度、弱酸性及较高矿化度的特点,其中尚有大量大气水的混入.区内的前寒武纪浅变质岩系属于原始矿源层,而中生代火山岩,特别是次火山岩属于直接矿源岩.就成矿机理来看,金主要是呈金硫络合物形式迁移的,其次是被硅胶吸附呈胶体状态迁移的,而成矿流体的温度和压力下降、pH值降低以及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改变是导致金沉淀的重要因素.区内胶体金的沉淀主要是由于温度的降低和电解质的加入引起凝胶作用,使金随硅胶一同沉淀的.  相似文献   

10.
云南老王寨金矿田金的迁移形式和富集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成矿过程不同阶段形成的包裹体温度、压力及成分,在了解成矿热液的成矿过程中温度、压力及其组分变化的基础上,将实验地球化学与热力学方法相结合,研究了金矿田成矿热液在成矿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迁移形式及金沉淀富集的地球化学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金在热液中主要以AuCl4^-、AuS^-、Au(HS)2^-、AuAsS3^2-、AuSbS3^2-的形式迁移,并在物理化学条件t、p、pH、fα2、fs2降低的情况下富集。  相似文献   

11.
山东玲珑金矿床黄铁矿形态成因与找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2.
黑河市三道湾子金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三道湾子金矿位于大兴安岭燕山期成矿带东南部,为中-低温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矿石类型为贫硫石英脉型.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石类型、成矿期次、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初步确定了该矿床的找矿标志为贫硫石英脉,北西向张性断裂,硅化,Au、Ag为主(伴有As、Sb)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高电阻率异常,成矿温度为中-低温,含盐度中等,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具幔源硫.该标志对于在三道湾子一带寻找同类型金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秦岭二郎坪地堑位于河南内乡夏馆-西峡二郎坪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华北板块南缘晚元古代-加里东期增生体,南北均有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区内金矿广泛分布,以热液叠加改造型为主.金矿床形成主要受含矿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高热流场控制,火山(沉积)地层提供了大量成矿物质,岩浆活动提供了热能和部分成矿物质,构造活动提供热液通道、成矿动力和成矿空间.  相似文献   

14.
溆浦地区脉金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水泉 《湖南地质》1990,9(3):25-35
岩、矿石物质成分的交换和转移特征可为成矿作用机理提供信息。区域、矿区及矿化蚀变带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氧、硫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溆浦地区脉金矿成矿流体为变质热液,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在变质分异和成矿化学分异作用下,成矿流体溶解地层中的成矿物质,经扩散、渗滤等方式运移到构造有利部位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5.
胶东内生金矿成矿期次和成矿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东地区内生金矿的成矿溶液是深溶岩浆连续分异演化而成.成岩成矿作用产生于同一个地质时代,并可分为包括岩浆岩体、脉岩、矿床及其诸成矿阶段在内的早晚两期成矿系列.早期的内生金矿为主生金矿期.晚期为共生—伴生金矿期.早期成矿系列生成时代于156~136Ma之间,晚期为124~100Ma.  相似文献   

16.
金青顶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青顶金矿是我国最大的石英单脉型金矿.控矿断裂呈NNE向,具多期活动特点,矿体赋存于断裂呈张性的转折部位;主矿体呈脉状,矿体向NE侧伏,侧伏延深1 080 m,是矿体最大走向长度的2.7倍;矿床有4个富矿柱,赋存于控矿断裂拐弯最大、受张应力作用最强部位,也是多阶段成矿作用叠加部位;矿床为中温热液充填型金矿.在成矿过程中,胶东群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岩浆活动是热源并提供成矿热液,构造活动是成矿的动力并提供容矿空间,构成"三位一体"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7.
塔吾尔别克-阿庇因迪斑岩型金矿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矿床的形成与矿区二长斑岩岩体有关.岩体内发育4组原生节理或裂隙带,这些节理或裂隙带控制了矿体的分布,特别是它们的交汇部位是成矿的良好部位.矿体形态为脉状、网脉状和透镜体状.有4种矿石类型:黄铁矿石英脉型;黄铁矿硅酸盐石英脉型;黄铁绢英岩型和细脉浸染型.矿床可以划分为2个成矿期:内生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内生成矿期划分3个成矿阶段,第2成矿阶段是金矿主成矿阶段.矿物组合为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白云母和重晶石.矿体的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硅酸盐化.氢氧同位素、硫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为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体.成矿热液温度为130℃,成矿压力为22MPa,盐度1.03%,氧逸度-36.7~-38.8,pH=5.8~8.8.成矿流体早期显酸性,晚期显碱性.认为该矿床为浅成低温、低盐度流体成矿,属于次火山斑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堡子湾金矿床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堡子湾金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根据单阶段形成的原生晕垂直分带特点及不同阶段形成的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建立了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的标志,用模式和标志预测,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吉林海沟金矿地质特征及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沟金矿是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NE向断裂构造控制,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自然金、方铅矿和黄铜矿为主.28号主矿脉中,Au平均品位20.59×10-6.成矿物质来自地层和岩体.对构造应力场研究表明,矿区有3期构造应力场,分别是早期近S-N向挤压、中期NW向挤压和晚期NE向挤压.成矿期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E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