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于三维GIS的海量地形数据存储和调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形数据用来表达地形起伏特征,如何有效地存储和调度海量地形数据是三维GIS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基于金字塔影像、分片分块的方法组织三维地形数据,以此基础开发了基于三维显示平台和通用数据库(DBMS)的空间数据中间件,通过空间数据中间件对数据库进行地形数据的读写,实现了三维地形数据的存储和调度。  相似文献   

2.
梁建国  李峰 《测绘科学》2012,37(6):91-93
针对城市三维GIS中的海量数据组织需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关系数据库的三维模型数据库,主要特点是支持地形数据、三维模型几何与纹理数据的一体化存储和属性的自定义动态管理。结合城市三维GIS中的海量数据访问和管理需求,从空间索引、纹理缓存、属性存取、数据加密、数据更新等方面介绍了该架构,指出按模型类别建立分类索引,能够提高空间索引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3.
GIS和Web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类专题的三维可视化在Web上的广泛应用。专题数据三维地形可视化技术和NewMap软件的结合,可以实现海量专题三维数据在Web上的快速浏览。  相似文献   

4.
海量三维GIS数据可视化系统的实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在OpenGL,OSG图形APIs和各种开源图片支持库之上,基于DEM、影像和常用的GIS地图数据文件,提出一套基于数据网格化管理、动态调度、LOD地形动态简化为主要思想的解决方案,成功构建了海量三维GIS数据可视化系统。系统基于102 G原始数据实现了流畅显示,并基于DEM数据与影像数据的合成实现了红绿立体显示效果,同时基于不同基础数据实现了各种数据的操作、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根据海量地形数据的特点和渲染需要,提出了海量地形数据组织管理的五个影响因素,并对五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讨论,还通过实验验证了各个因素的重要性。最后以最大可能地满足海量数据组织管理的五个因素为基础,利用模块化的思想设计并实现了全球多分辨率地形仿真原型系统,基于五个因素实现的绘制算法大幅度提高了海量地形数据实时绘制的速度和效率,实现了全球范围多尺度的实时三维地形绘制,在数字地球、3D GIS、战场环境仿真等领域得到了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运用RS、GIS和构建三维地理信息的平台基础上,利用多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及地形数据等海量数据生成三维地形数据,并实现了快速浏览。整合引接民航各专业数据,将三维空间数据,飞行航路航线、管制雷达、机场、气象、通信导航、空域等数据,管理信息,业务流程等多业务平台、多管理系统结合起来,设计、构建了新疆民航空中运行管理系统,为民航空中交通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7.
海量栅格数据的简化与压缩是近年来三维GIS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研究瓦片金字塔技术的前提下,基于线性四叉树结构,采用重采样、分层分块的方法构建了海量栅格数据的瓦片金字塔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设计实现了一个Web3DGIS平台。实验证明,本文设计的平台能够满足海量地形及影像数据的实时三维可视化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基于正射影像的立体辅助影像制作方法和海量三维地形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基础上,综合虚拟三维地形和立体像对三维地形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双模式三维地形景观构建和显示方法。该方法利用正射影像、立体辅助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基础数据,生成基于正射立体像对的真三维立体景观和基于正射影像、DEM的虚拟三维地理景观有机结合的双模三维立体环境,在统一的数据组织、调度和景观漫游引擎的驱动下实现了两种三维场景的动态漫游、无缝切换和数据互联。  相似文献   

9.
城市级三维GIS管理系统需要管理海量的三维模型数据,要想实现高效、稳定的海量建筑模型渲染,需要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型调度方式和数据存储方案。通过总结实际系统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研究出了使用数据格网调度模型和打包存储模型数据的方法,大幅提高了三维GIS中海量模型的调度效率。  相似文献   

10.
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GIS组件ArcGIS Engine,采用Oracle 10g数据库并与ArcGIS空间数据引擎(SDE)相结合,以VisualC++为开发平台,以OpenGL为三维图形引擎的港口与航道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水深数据库管理、地图及水深数据调阅与查询、三维港口景观与水下地形漫游、三维航道分析4个模块;阐述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功能,给出系统的工作流程,并对若干模块的设计进行深入探讨。目前,该系统已用于天津港水深数据与航道信息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了ArcEngine组件,建立了金沙江下游水文泥沙信息系统,实现了以GIS为基础的水文泥沙数据、河道地形数据、河道水质数据的查询、编辑、二维三维数据表现、水文泥沙基础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量地形数据实时渲染,本文采用开源跨平台三维渲染引擎OSG(Open Scene Graph)技术,设计了一种海量地形快速渲染方案。文中对场景结构的组织和管理、LOD调度等关键技术展开了研究,分析了生成IVE三维模型的分页LOD层次结构,提出了一种海量地形快速渲染的实现方法。试验结果实现了海量地形数据的实时加载、距离坡度测量、多种场景漫游方式以及水淹分析等功能,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因特网和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使地理信息系统(GIS)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网络环境中,“互操作”是GIS产品需要重视的特性,这也是OpenGIS组织在其OpenGIS模型中强调的重要概念。分布式GIS的服务应该是变比例的,因为实际用户会有不同的连接带宽、显示设备和使用需求。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海量GIS数据管理的好坏显得非常关键。GIS数据中最复杂的数据是三维地形数据,现有数据格式有DEM、TIN,DEM数据量巨大且具有不变性,TIN没有自然  相似文献   

14.
海量地形数据管理算法一直是三维地形仿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提出采用金字塔模型进行地形数据管理,并给出了算法的数据结构和流程。试验证明,该算法能够有效管理海量地形数据。  相似文献   

15.
小波分析在空间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GIS中,海量数据的处理问题一直是个难题,如果解决了海量数据的网上传输,则在WebGIS中就可以实现大范围矢量影像叠加漫游及大范围地形三维浏览飞行展示。在研究基于小波系数的地形、DEM及影像简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大规模地进行简化算法;其思路是先将大地形、影像分块管理并作小波变换,然后根据视野从中提取可见的一组子块,最后基于小波系数进行简化并绘制地形和影像。试验结果证实了小波分析方法对地形简化的有效性。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小波变换处理过程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前GIS技术发展迅速,但如何满足海量三维数据的应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倾斜摄影技术有其明显优点,即能够满足大范围三维数据快速获取、快速建模的需求,其精度高、成本低、效率高、效果真实,能够满足城市级应用和整体决策分析需求,将其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等项目中将大有可为,但如何将海量三维数据便捷高效地应用起来是其痛点.本文提供了一种海量三维数据的管理方法,通过根节点聚合技术实现海量倾斜摄影三维数据的快速导入加载,实现海量三维模型数据以OSGB形式分级动态加载,从而极大地增加了三维数据在虚拟场景中的可承载量和调用速度.  相似文献   

17.
王昌翰 《测绘通报》2014,(2):107-111
建立三维模型数据库是高效管理海量三维模型数据并实现网络化应用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建立重庆都市区三维模型库的体制机制及技术路线,同时针对重庆山地城市地形复杂、建筑密度高、三维模型数据量大的特点,对三维模型细节程度划分及覆盖策略、模型数据分层及组织管理,以及三维引擎开发模式等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形的网络发布,涉及数据的实时网络传输、海量地形数据的管理、地形数据的快速更新、与用户实时交互等难题。文中在采用JEE构架的基础上,探讨多比例尺的DEM数据及其相应不同分辨率DOM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快速更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Java3D实现基于视点LOD海量地形数据在网络上实时漫游。  相似文献   

19.
彭芳媛  向常淦 《四川测绘》2010,33(4):165-167
三维地形可视化及漫游是三维GIS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贵州某地区地形数据为实验数据,介绍了如何利用ERDAS的可视化工具——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irtual GIS)制作三维地形和实现漫游的主要方法和流程,并就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NASA World Wind海量离散地形显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庆武  余飞 《测绘科学》2011,36(5):52-54
虚拟数字地球需要解决大范围海量地形快速显示问题。本文在对World Wind海量地形显示机理和地形数据LOD分层组织深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rcMap的离散地形分层切割流程,开发了与World Wind三维地形显示数据模型匹配的分层切割软件,对海量离散地形按不同分块大小和层次切割后的显示效率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World Wind能实现不同尺度地形数据的快速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