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极天文望远镜控制软件是望远镜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计算机在望远镜用户层和设备层之间运行的关键技术。对于用户层,控制软件需具备全自动观测的交互接口、卫星通信条件下的远程访问和故障诊断等功能;对于设备层,控制软件不但要完成对天体目标的精确指向和精密跟踪、计算并补偿系统误差和控制关键部件以达到目标像质,而且需实现对电源分配系统、除霜及加热系统的控制、设备及环境信息的采集和监测等。相比于普通台址,在南极大陆运行的光学天文望远镜有其独特的特点,控制软件需进行特殊设计。本文重点从操作系统选择、远程建立望远镜指向误差修正模型方法、全自动观测软件接口、卫星通信及远程运维、望远镜实时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等方面探讨了南极天文光学望远镜控制软件的关键技术和设计原则,并展望未来技术的发展,为南极天文望远镜的研制和控制系统研发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9,(8):F0003-F0003,44
任何光学望远镜都是口径越大、看得越清、但视野越窄,而昨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的一台“LAMOST”天文望远镜,却打破这一常理——其口径大于6米,而视场宽度是相近口径常规望远镜的5倍以上。这台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一次观测最多可同时获得4000个天体的光谱,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自主研制巨型望远镜能力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09,(8):F0003-F0003
任何光学望远镜都是口径越大、看得越清、但视野越窄,而昨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的一台“LAMOST”天文望远镜,却打破这一常理——其口径大于6米,而视场宽度是相近口径常规望远镜的5倍以上。这台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一次观测最多可同时获得4000个天体的光谱,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自主研制巨型望远镜能力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人类觉察到太阳系行星上的光环,可能是300年以前的事。17世纪,科学家伽俐略首先从天文望远镜里看到土星周围闪耀着一条明亮的光环。后来,人们又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了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数百年过去了,也没有听说它们周围出现光环。所以人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土星是太阳系中惟一带有光环的行星。1977年3月10日,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国的航天飞行器,在对天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09,(4):48-48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科学,天文望远镜‘高瞻远瞩’的能力,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天文学发展水平。”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经过几代天文学家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天文观测水平近年来迅速提升,仅2008年就有3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建成、奠基,令国际同仁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6.
提到天文望远镜 ,人们往往都会觉得它是一种价格昂贵的、令人可望不可及的科教仪器。其实不然 ,由北京千禧天迪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天迪文望远镜 ,不仅是一种科教仪器 ,而且还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就业致富工具。若将其摆在学校、公园、闹市、车站、码头、旅游景点等处 ,供学生及游人观看 ,可向人们展示从未见过的天空真面目。而农村购买者可携带上庙会、集市 ,也可以在乡镇、人多的地方固定一个摊位 ,还可轮流到各个中小学校摆设。每人每分钟收费 1~ 5元 ,每天收入几十元是没问题的。且一次投资 ,长期受益。白天看太阳的“黑子活动”、“白光耀…  相似文献   

7.
南极特殊环境可为天文台址提供绝佳的天文观测条件且具有极高的空间碎片过境频率等特性,因此,南极大视场望远镜在天文观测、空间碎片管理和深空探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基于南极天文观测科学目标的需求,综合考虑南极天文台址视宁度数据要求,针对满足南极使用的大视场望远镜光学系统关键科学问题,首先总结与分析了南极天文台址的特征。其次,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部署的几批大视场光学望远镜,囊括了几类典型的大视场光学系统,本文详细探讨了南极大视场望远镜目前采用的多类典型大视场光学系统的设计理论,并对南极地区现有和规划中的大视场望远镜项目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介绍了这些系统的关键技术特点。最后,深入探讨了南极大视场望远镜在天文探测科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重点介绍该领域的前沿动态与一些关键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曲星 《中国地名》2014,(4):45-45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月26日宣布,科学家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715颗新行星,使人类在太阳系外发现的行星总数增至近1700颗。这些新发现的行星,围绕305颗恒星公转。其中有4颗行星的体积小于地球的2.5倍,其轨道位于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宜居带”。温度条件适宜,理论上其表面可保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液态水。  相似文献   

9.
恒星是宇宙间最普通的天体。在晴朗无月的夜晚,不用望远镜,目力最好的人可看到三千颗左右的恒星。在围绕着地球的全部天空中,肉眼可看见的恒星约六千颗。如果用望远镜观察,就可以看见更多的恒星,用的望远镜愈先进,看到的星就愈多。高中阶段,结合《地球在宇宙中》这一章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恒星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8,(10):47-48
“哈勃”太空望远镜11日迎来探测使命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完成了环绕地球的第10万圈飞行。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11,(19):61-62
最近,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利用欧洲航天局的“赫歇尔”空间望远镜,在太空的浩淼云烟中捕捉到了氧分子在亚毫米波段的特征谱线。美国航天局就此发表新闻公报说,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可以确定地”宣布太空氧分子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2010,(5):59-60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迄今为止最早的宇宙照片,距离大爆炸仅有6亿年,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宇宙还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幼童”。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11,(7):62-63
美国航天局科学家19日表示,他们分析“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初期观测数据后认为,银河系至少有500亿颗行星,其中至少5亿颗处于所谓“宜居带”。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08,(5):46-46
据国家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证实,两名研究人员周旭和朱镇熹,随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攀上南极大陆之巅“冰穹A点”,这是我国天文工作者首次登临“人类不可接近之极”。他们在该点安装并调试了我国首架光学望远镜阵列(CSTAR),并建立起一座天文自动观测站(PLATO)。这一国际合作项目由中国南极天文中心领导,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专家共同参与。目前,两人已随队安全撤离冰穹A,望远镜已可与卫星和地面配合,实现自主工作。在接下来的近百天内,南极将出现极夜现象,长时间夜幕笼罩正是光学观测和图像拍摄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11,(21):64-64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今年将随我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奔赴南极“冰盖之巅”,执行太阳系外行星、超新星等天文观测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一2009年6月下旬,虽已是入伏时节,但贵州中部并非烈日高照,热气蒸腾。从贵阳到安顺,再到普定,夜雨日晴,凉风扑面,空气清新,大地如洗,青山如黛,村落苍翠,田野葱茏。使我们完全置身在绿幽幽、凉爽爽的境界里,感到无比的惬意。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09,(8):47-48
美国东部时间11日下午2时左右,“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启程维修哈勃太空望远镜。这一耗资10亿美元的维修“手术”,被称为迄今最复杂、最危险的太空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2009,(5):46-47
美国东部时间2月6日22时50分(北京时间7日11时50分),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是世界上首个专门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  相似文献   

19.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藏在棉衣下几个月的我们在春日里,踏上了寻找春光的自驾之旅。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2010年11月16日凌晨,美国宇航局对外公布了一则"秘密"——该局最近发现的"异常物体"不是此前盛传的UFO(不明飞行物或称飞碟),也不是外星人,而是地球附近一个年仅30岁的黑洞。这个最年轻的黑洞是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发现的,它为观测这类婴儿期天体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