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0前言2004年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为我国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新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的提出,充分说明了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已跃升到了新的、更高的层面。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的全面推进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实现市县防震减灾  相似文献   

2.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纪念黑龙江省地震局成立35周年座谈会暨地震监测预报学术交流会 掠影@张成就$黑龙江省地震局~~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图书馆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地震专业图书馆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要知识支撑,建设地震专业数字图书馆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创新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在地震专业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中,应从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性,把握规律性,要有重点的建好特色资源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法制建设与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互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玮晶 《华南地震》2007,27(1):98-102
从法理学的角度,探讨了防震减灾法制建设与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防震减灾事业的社会化进程,促进了防震减灾法的形成,影响着法体内容和表现方式、立法体制和调整范围;同样,防震减灾法的实施,推动了事业的综合全面发展,确认了责利关系与发展方向,促进了地震科学技术的进步。正是这种内在的互动与互为关系,形成了共同进步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5.
张艳凤 《高原地震》2007,19(1):27-30
县级地震工作机构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基础,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通过对云南省县级地震工作机构现状的调查,归纳了云南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过程及其作用,探讨了进一步推进工作的思路与措施,并对云南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惠森 《高原地震》2007,19(2):69-70,51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防震减灾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在工作中只有有效地发挥政府职能,整个防震减灾事业才能得以较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岛市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青岛市的防震减灾宣传实践为例,总结了近几年来青岛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特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大量文件和实例的分析,对防震减灾宣传政策的提出背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宣传及其政策在防震减灾事业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防震减灾和地震科技投入,不仅对防震减灾和地震科技发展,而且对保持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八五”时期以来地震事业经费投入水平和各项经费支出比率,同时还分析了经费自给率和地方政府对防震减灾的投入,并针对经费投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社区防震减灾能力的提高对于推进城市防震减灾事业具有重要作用。社区防震减灾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发展。本文结合沈阳市防震减灾日城市社区宣传活动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目前城市防震减灾工作上的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社区防震模式”的一些新的理念和相应的一些工作方法,可以看出推进“社区防震减灾”工作有利于地震部门更好的服务社会,有助于推动全社会防震减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防震减灾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防震减灾工作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做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及西部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立法、法制宣传、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公正严格执法、执法监督和法制工作队伍建设等6个方面,论述了做好防震减灾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保障防震减灾工作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震前灾情难以预估,震后灾情获取缓慢且碎片化,灾情评估误差较大,决策支持不到位,灾情服务缺位等科学问题,综合考虑震前应急准备和灾后应急处置场景,重点研究全时程灾情与决策信息获取和分析手段,震后灾情信息实时汇聚与融合技术,震后基于致死性和易损性相结合的损失综合分析技术,不同区域辅助决策支持要点,面向多用户灾情信息服务产品可视化生成技术,建立灾情推送与信息准实时服务平台及终端,构建基于云架构的智能化、可视化地震应急信息全流程服务平台,开展应急协同服务示范,实现7级以上大地震灾情信息全时程服务。该项目将丰富地震灾情信息获取手段,形成涵盖灾情收集、信息速报、监测预警、分析评估、智能协同和动态发布等地震应急全过程技术平台,提升地震应急信息服务能力,对快速、科学施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防震减灾科普已成为实现防震减灾科普社会化的最有效途径。数字地震科普馆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更深更广的时空范围内进行地震知识的普及,能够极大地提高地震科普宣传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以海南省地震局防震减灾数字科普馆为例,介绍其构建及实现技术,说明其应用情况,探讨了数字科普馆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启示及其对未来宣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On April 25,2015,a M_S8. 1 earthquake occurred in Nepal. In the Tibet area of China,this earthquake caused heavy casualties and damage to housing,roads,communications,other lifeline engineeri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other infrastruc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earthquake,an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seismic intensity,the damage of the disaster area is analyzed,and building types and damage to the lifeline systems and various industries are giv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quake disaster,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seismic fortification,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proposal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arthquake geological disasters, scientific planning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strengthening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propaganda,improving the awareness of earthquake preparedness in the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to reduce the casualties and losses,and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Tibet.  相似文献   

16.
17.
防震减灾行政行为有关问题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行政法学基本原理,结合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工作实际,初步分析探讨了防震减灾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的现状及其应有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处于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域的城镇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城镇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中,市县地震部门的防震减灾工作是关键。然而,这些基层部门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中面临着公共服务科技含量不高、工作手段缺乏、基础数据缺乏等难题。本文针对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部位,研究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服务系统,为市县地震部门平时的震害防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应急准备以及震时应急响应和震后应急处置提供重要依据、工具和手段,全面提高市县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提高为城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能力,为城镇化建设营造安全的抗震环境。  相似文献   

19.
孙国学  孙晶岩 《山西地震》2007,(4):34-36,39
文章从如何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能力和抢险救灾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想法和建议。对切实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的能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随社会发展而加重。经济迅速发展的我国新世纪防震减灾应采取新措施;需要提高地震设防标准,鼓励部分建筑先坚固起来,使我国建设的抗震能力在几十年内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在全国范围内抑制虚报,科学地确定地震预报的震级下限,通过清理地震预报方法提高报准率,从总体上提高地震预报效益;应重视震时应急行动的研究;应加强企业的防震减灾工作,并通过立法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