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形地质统计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分形几何学的创立和发展,并系统总结了分形地质统计学的形成以及这一独特的新兴教学地质分支学科的方法和应用。阐述了分形地质统计学是定量剖析地质现象的有利工具,在地质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作者指出,分形地质统计学不同于研究几何体自相似性的分形几何学,而是一个研究事物变量间的分形关系的数学地质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2.
地质流体研究进展——1993年国际地质流体会议剖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主要根据从1993年国际地质流体会议上获取的有关资料,对流体的起源、性质、迁移、聚集等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现有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分类。这对我国地质流体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地质文摘》的现行分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中国地质文摘》分类的基本要求,并指出现行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新拟的分类方案弥补了现行分类的缺点,方便了读者检索。  相似文献   

4.
王鸿祯 《第四纪研究》1994,14(2):115-118
尹赞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又是我国地质事业的一位开拓者和组织者。尹先生对科学界、地质界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地质教育方面,自1952年至1956年,他参加了北京地质学院的筹建工作,并担任了第一任副院长兼教务长。在北京地质学院任职期间,他竭尽全力推进各项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学生,满足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地质人才的需求。他为北京地质学院的成就而自豪,并长期关怀学院的成长,关怀地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缅怀尹先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推动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向前发展,使之建成为当代地质教学和科研的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的地质体都显示组分、组构和物性三方面的特征。组成地质信息系统的这三大部分,相至之间具有紧密的外在和内在联系,构成地质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三大信息支柱。本文强调地质体及其地质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的不可分割性。地学工作者应尽量系统地、全面地去收集三大类相互联系的地质研究信息,只有当人们系统掌握了这三方面的地质信息,并运用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把它们综合起来,才能恢复地质体的全貌,认识地质体的本质属  相似文献   

6.
遥感地质在矿床勘查中的应用研究已成为遥感技术转化为矿床勘查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因此,国内外均从遥感地质的不同侧面开展了矿床方面的遥感地质研究。矿床遥感地质学是遥感地质学和矿床学的交叉学科,正在矿床勘查的遥感地质应用中逐渐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了三峡工程前期勘察研究的几个问题,即区域稳定性及地震活动,水库工程地质,库岸稳定性,水库移民迁建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水库诱发地震问题,坝址及建筑物工程的水文地质问题,天然建筑材料等,还阐述了前期主要地质结论的验证,最后,论述了对断裂构造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吴春发 《江苏地质》2004,28(4):214-217
农业地质是以地质理论为基础与大农业专业理论相结合以解决农业相关问题,服务于农业,以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获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虽然我国正在广泛开展农业地质调查获取了较多的农业地质信息,但信息利用程度低,发挥的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分析了在我国开展农业地质研究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农业地质信息在农业区划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依据《矿业文摘》等有关煤地质刊物和研究报告及学位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综合评述了近3年来我国煤地质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和成就,以及与国外相比的差距,同时介绍了煤地质著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介绍成都这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下,充分发挥学院自身特色,因势利导,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展与国外地学界的交往和国际地质科学研究与合作。利用学院地学专业的优势和学院地处中国大西南,紧邻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有目的地吸收国外地质学家来院,与学院教师共同进行地持科研合作项目和中国西部野外地质考察,促进学院科研和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地质研究的十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廷栋  刘勇  丁孝忠  庞健峰 《地质学报》2022,96(5):1544-1581
今年,欣逢中国地质学会成立100周年,特以此文恭贺中国地质学会百年来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和对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了重编中国区域地质志的科研项目。经过十多年志书的编写获得了诸多创新性的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主要成果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① 大幅度地提高了全国地质研究程度和地质科技水平;② 提出发展洋板块地质的学术思想,初步建立了洋板块地质构架; ③ 地层研究取得重要新进展,完成全国显生宙构造- 地层区划和地层格架研究; ④ 开启了蛇绿岩研究新思路,拓宽了蛇绿岩研究范围; ⑤ 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获颠覆性科学成果,阐明了太古宙地壳演化规律,提出中—新元古界新的划分方案; ⑥ 取得多项岩浆岩创新性科研成果,建立了中国及邻区侵入岩时空演化格架;⑦ 中国地质构造研究获突破性进展;⑧ 地球深部探测研究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建立了全方位“深地”探测研究科技支撑体系;⑨ 为资源环境评价开辟了新方向,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调查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⑩ 探索了地质图件研编新模式,总结了地质制图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现代地质工作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任务,提出在铀矿地质工作中,加强核废物处置和核工业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介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地质工作的内容和研究范围,并强调了它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第四纪地质定年与地质年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时、空、质(物质)、能(动力)是研究地质过程、环境演变的基本要素,其中时间是关键.任何一个自然事件、任何一个地质过程,都与时间相关联,时间的重要性需要通过年龄的精确测量来体现。本文综述了第四纪定年的基本方法和特点以及近年来年代地层学所获得的进展,提出了中国第四纪的划分简表。  相似文献   

14.
地质思维是地学研究特有的思维方式,地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学说的建立,地球史观的变革都包含着推测、猜想的成分。猜测是一种类比思维,它与逻辑推理交织在一起,也有一个验证和修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论文简述了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历史发展,着重论述了城市地质工作的内容,指出我国城市环境地质中存在的问题。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及水资源短缺、城市废弃物处置以及特殊岩土环境问题。为了提高城市规划和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仅从以下5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的方向:(1)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资源综合调查评价;(2)城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3)城市群、城市密集区环境地质适宜性综合评价;(4)城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5)城市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加强矿井地质队伍建设,强化矿井地质基础工作,深入探讨矿井地质研究方法,进行矿井水害的综合研究,推行勘探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地质因素对矿井生产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张双楼煤矿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煤炭资源勘探阶段开展环境地质研究是煤矿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环节,本文叙述了开展这项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其阶段性等特点,同时阐述了煤田勘探阶段环境研究主要是查明勘探区环境地质问题和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等内容,介绍了研究环境地质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论金矿床的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30科种金矿分类方案,结合多年的金矿床地质研究工作的认识,阐述了金矿床分类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并对金矿床分类的依据和原则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套金矿床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9.
贵州主要地质事件与区域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王砚耕 《贵州地质》1996,13(2):99-104
本文简要论述了贵州地史时期的主要地质事件及其产物,包括表生沉积地质事件(气候、生物、缺氧、重力流和风暴等事件),地球内营力引起的构造、构造热事件,以及地外冲击事件等;阐明了贵州区域地质的基本特征,即地层齐全化石丰富、海相碳酸盐岩广布、火成岩类较多但分布零星、层状浅变质岩发育和株罗山式褶皱典型等;指出了贵州地壳演化经历了新生大洋地壳→过渡地壳→大陆地壳漫长而渐进的发展过程,其地壳变形与陆内造山具有前陆褶皱冲断带的诸多特点,对大陆动力学研究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肖承煌 《江西地质》1995,9(4):313-318
石榴石为岛着结构硅酸盐,由于其硬度大,熔点高,性能稳定而广泛用于各种磨料,管道清洗,水质过滤和机场跑道等领域,本文介绍了赣北某石榴石的地质特征及选矿初步研究。通过重,磁联选矿流程,获取石榴石含量达90%的石石精矿,选矿总产率占原矿的53.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