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地质找矿论丛》2012,27(1):F0003-F0003
姚良德现为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毕业于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在30余年的地质工作中,他勤恳敬业,始终坚守和奋战在地质科研与生产的第一线,并带领科技人员取得了多项地质科研成果,为辽宁地勘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相似文献   

2.
依据《矿业文摘》等有关煤地质刊物和研究报告及学位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综合评述了近3年来我国煤地质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和成就,以及与国外相比的差距,同时介绍了煤地质著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王鸿祯 《地质通报》2007,26(9):1069-1069
值《程裕淇文选》面世之庆,谨奉七律及小序为贺。我与程老1939年昆明初识,数十年来,亦师亦友。他两度总结中国前寒武系,所倡成矿理论通行国内;长期规划地质事业,主张科研与应用并重;通编全国区域地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十年来,黑龙江地勘局继续贯彻以地质找矿为主心,以科研促进和指导地质工作积极加强基础地质及矿产地质勘查,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成果,增增探明储量的地304处,新发现重要矿产地47处,提高交各类重要地质报告270余份。为促进地质工作,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做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燕山造山带具有极其复杂的地质结构构造,其复杂性在现有公开出版的地质图件中未能有效地反映出来。从事地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公开出版的地质图件为基础所衍生的相关分析图件和由此作出的结论与野外实际地质情况往往相去甚远。本文作者近年来所做基础地质调查成果显示,基础地质调查成果的缺陷成为制约国家地学科研发展的严重障碍。影响基础地质调查成果质量提高的原因很多,但较为重要的是国家对基础地学科研资金的政策性投入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质——国家地质工作的新领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城市地质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地质工作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对国外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过程、发展特点、发展技术(方法)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城市地质工作现状进行了综述,为中国城市地质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铀矿地质》2008,24(2):F0004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制定的《铀矿地质科技创新指导意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密切跟踪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向,开拓科研思路,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创新性地开展铀矿地质科研工作,不断提升我国核地质事业的整体科研水平和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2007年是林学钰院士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教育与科研工作50周年。50年来,林先生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已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100多人,分布在海内外;林先生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果,获得了国家、部省级的多项奖励。为了展示林先生为我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教育与科研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广泛开展学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由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和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联合组织召开了以林学钰院士学生为主的“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本专刊刊登的即为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王鸿祯 《第四纪研究》1994,14(2):115-118
尹赞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又是我国地质事业的一位开拓者和组织者。尹先生对科学界、地质界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地质教育方面,自1952年至1956年,他参加了北京地质学院的筹建工作,并担任了第一任副院长兼教务长。在北京地质学院任职期间,他竭尽全力推进各项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学生,满足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地质人才的需求。他为北京地质学院的成就而自豪,并长期关怀学院的成长,关怀地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缅怀尹先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推动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向前发展,使之建成为当代地质教学和科研的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10.
依据《矿业文摘》等有关煤地质刊物和研究报告及学位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综合评述了近3年来我国煤地质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和成就,以及与国外相比的差距,同时介绍了煤地质著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地质工作中计算机应用的若干问题李裕纬(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自六十年代未,七十年代初我国地质工作使用计算机以来,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其中经历了科学计算、数据管理、图形图象几个大的阶段,为我国地质工作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同国外...  相似文献   

12.
贵州基础地质工作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略地介绍了近十年来,贵州在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质,沉积地质及岩浆岩等基础地质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地质研究的十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廷栋  刘勇  丁孝忠  庞健峰 《地质学报》2022,96(5):1544-1581
今年,欣逢中国地质学会成立100周年,特以此文恭贺中国地质学会百年来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和对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了重编中国区域地质志的科研项目。经过十多年志书的编写获得了诸多创新性的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主要成果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① 大幅度地提高了全国地质研究程度和地质科技水平;② 提出发展洋板块地质的学术思想,初步建立了洋板块地质构架; ③ 地层研究取得重要新进展,完成全国显生宙构造- 地层区划和地层格架研究; ④ 开启了蛇绿岩研究新思路,拓宽了蛇绿岩研究范围; ⑤ 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获颠覆性科学成果,阐明了太古宙地壳演化规律,提出中—新元古界新的划分方案; ⑥ 取得多项岩浆岩创新性科研成果,建立了中国及邻区侵入岩时空演化格架;⑦ 中国地质构造研究获突破性进展;⑧ 地球深部探测研究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建立了全方位“深地”探测研究科技支撑体系;⑨ 为资源环境评价开辟了新方向,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调查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⑩ 探索了地质图件研编新模式,总结了地质制图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4.
新春寄语     
《地质与资源》2014,(1):I0001-I0001
<正>2013年,《地质与资源》期刊伴随着国家地质调查的脚步,伴随着广大地质工作者不断结出的地质成果,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年来,《地质与资源》编辑部秉承地学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在栏目设计上,突出地域特点,着力推出国家地质调查资金项目成果、国家科研基金项目成果、各省(区)地方勘查基金项目成果,在学术研究理论探讨上,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阐述科研、基础地质工作在地质勘查中先导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情况,强调抓好资金投入,项目立项论证、设计审查、跟踪监督、质量成果管理、推广应用全方位尽快进入市场诸方面的科学管理工作是实现科研、基础地质工作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地址:北京399号信箱邮编:100044国外发行代号:M3684)《地质通报》是中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国家地质调全新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辟有"专题报告"、"基础地质"、"矿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法与应用"、"快报"、"学术讨论"、"特稿·专论"、综述与进展"、"地学纵横"、"知识经纬"、"动态与信息"、"书评"等栏目,内容涉及基地质、经济地质、海洋地质、能源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地质遗迹(公园)、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地质实验、探测技术、地质调查息技术、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专业领域。作为中国地学传媒中的首份地质学综  相似文献   

17.
《湖南地质》2008,(3):88-88
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湖南省地质研究所)地质环境评价部是湖南省国土资源系统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主要技术支撑部门,是集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生产部门,主要职责为: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设计与监理、地质灾害防治与规划、旅游地质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2008,35(2):F0003
《中国地质》(双月刊)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在原《中国区域地质》内容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反映中国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中国地质》(双月刊)的办刊宗旨是:以基础性、公益性、学术性为特色,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展示国家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科研成果,着重反映地质大调查和科研中具有创新性、前沿性、综合性、导向性的研究成果,推出一大批地学科研人才。《中国地质》(双月刊)主要报道基础地质(包括地层、古生物、构  相似文献   

19.
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作勤  李友枝 《中国地质》2001,28(6):1-5,46
掌上计算机,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手写输入技术的发展与综合应用,基本解决了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发达国家,野外电子记录本已在野外数据采集中使用,本文根据美国地调所USGS,加拿大地调所GSC,澳大利亚地调所AGSO在该领域的发展,分析了国外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现状与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地质科技管理视角,论述了我院提出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的理念与含义,阐明了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的作用与成效,简要介绍了我院与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找矿相关的几个典型实例,并对我院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改革实践进行了初步总结。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不仅解决了行业地质科研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且在当前找矿难度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将成为提升地质找矿能力的重要有效途径,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