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龙山金锑矿床几个成矿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矿液成分、运移方向、成矿阶段和温度、金的来源。江口组地层含金6.5ppb,在变质过程中(Fe~(3+)→Fe~(2+),Au~0→Au~(1+)或Au~(3+))活化转移到变质水中,下渗聚集;被隐伏花岗岩体加热,与含金岩浆热液混合;构造作用使其上升并交代破碎带和围岩;绿泥石变为绢云母,Fe~(2+)氧化成Fe~(3+),Au~(1+)或Au~(3+)还原成自然金,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2.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25~200℃区间内含有机酸、有机酸盐的水溶液及含石油水溶液对岩石中Au的淋滤萃取能力,以及沥青、干酪根对水溶液中Au~(3+)的还原作用。结果说明,大部分含有机质水溶液对Au的淋滤作用超过单纯的无机盐卤水,石油中Au浓度达到水溶液之中金浓度的4000倍,含石油水溶液可把岩石中90%的金淋滤出来。沥青、干酪根对Au~(3+)有强烈地还原能力,其中沥青还原Au~(3+)的活化能E接近一个恒定值(12.4kcal·mol~(-1)),与沥青的热演化程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尽管某些研究者认为黄铁矿中确实存在有晶格金,但以前的研究都没有取得直接而充分的证据。为此,作者做了晶格金的萃取实验,使黄铁矿中的晶格金(离子金)形成[AuCl_4]-络合物,然后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证实了[AuCl_4]-的存在,从而取得了晶格金存在较为直接而充分的证据。作者认为,象黄铁矿中Fe~(2+)与Au~(+)的取代关系的理论解释不应局限于类质同象的传统理论上,而应用现代的配位场理论解释之。计算表明,只要温度足够高,Au~(+)是可以取代Fe~(2+)形成晶格金的。本文还通过穆斯鲍尔谱的研究,探讨了晶格金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金的赋存形式及其有关地球化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质作用不同阶段中,金的赋存状态也不同。其变化规律决定于金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因此讨论其赋存状态时必须从金的地球化学性质入手。本文试图阐明金的赋存形式,形成机理及其研究方法。一、金的主要地球化学特征金的原子序数79,属第六周期I_B族元素(Cu、Ag、Au)。原子结构5S~2 5P~6 5d~(10)6s~1,是镧系之后的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充填方式为内层充填,表现亲Fe(Pt)性和亲Cu(S)性。充填方式也决定了金的主要地球化学参数—电离势、(9.22电子伏特)、负电性(2.3)、氧化—还原电位(Au~ e=An 1.68V,Au~(3 ) 3e=Au 1.42V)—“三高”的特点,因而金的化学性质显惰性,常呈自然金出现。  相似文献   

5.
在前人研究泡塑吸附金分离的基础上,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吸附,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了痕量价态金的含量,探讨了溶矿介质、解脱时间、吸附温度、Fe~(3+)加入量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详细讨论了Fe~(3+)在溶矿和吸附过程中的作用,并将该方法用于土壤中痕量价态金的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 01 ng/g,测定范围为0. 03~300 ng/g,价态金回收率分别是Au~(3+)97. 3%、Au~+95. 8%、Au098. 9%,价态金分离精密度(RSD,n=12)为7. 3%~18. 8%。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价态金,不但有效地抑制了共存元素的干扰,而且能降低检出限,提高灵敏度和准确度,自动化进样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分析测试效率,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测试。  相似文献   

6.
通过化学物相分析和EPR波谱分析两种方法,对土蛉—石湖金矿床中含金黄铁矿中的金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含金黄铁矿中存在着主要类型为Au~(+)的晶格金,它的EPR波谱分析的超精细结构谱线g因子=2.001士0.001.分析讨论了HNO_3溶解黄铁矿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复杂性以及黄铁矿中含金量与FS谱线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水银洞金矿床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通过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初步得出水银洞金矿具中-低温超高压热液成矿的特点,金赋存于砷黄铁矿环带中,金含量与中等砷含量3%~6%相对应,这可能说明金在砷黄铁矿环带中以亚微米-纳米级的颗粒状不均匀浸染状分布,而不太可能是以晶格金(即以Au~(3 )-As成对置换黄铁矿晶格中的Fe~(2 )-S)的状态存在。矿质主要来源于深部,成矿年龄70Ma。  相似文献   

8.
莫尔盐容量法测定岩石矿物中微量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作者合成的新试剂——钒金试剂做指示剂莫尔盐容量法测定微量金,终点突跃明显,操作简便,测定金范围宽。岩石矿物经磷酸——王水溶样,聚氨酯泡塑富集分离后测金较王水溶样回收完全。测金范围在0.0003—100g/t。试样测定的变动系数在21.6—1.62%范围。  相似文献   

9.
人类发现和利用金,已有很久的历史,我国又是找金、采金和应用金的古老国家之一.从我国的地质条件看,完全可能找到更多的金来为四化服务.因此,加强对金矿的研究,尤其是对金在自然界中的性状-分布、分配、迁移、富集规律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对金的若干地球化学问题作一综述和讨论,供同志们参考. 金在地壳中的分布量Au的原子序数为79,自然界只有其唯一的同位素Au~(197).奇数原子序数,奇偶型的原子核,49+1型的核,原子序数很大,平均结合能很小.这些特点决定了金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量很少.又  相似文献   

10.
金试剂、试剂名称:4.4′一二(二乙基)苯硫酮(BDPTK)。在pH4.2—6.0磷酸—磷酸氢钠介质中,金试剂与金形成紫红色的络合物,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现已应用于矿石中微量金的分光光度测定。但金试剂与金形成的络合物不溶于水,而溶于与水混溶的乙醇介质中。我们在实验中发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金试剂与金的显色反应具有明显的增溶作用和增敏作用。本文研究了金—金试剂—吐温—80络  相似文献   

11.
东坪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富集K+、Na+、Au+、Cl-和CO2、H2S,成矿溶液以岩浆热液为主,但有天水的混合。金在溶液中以Au(HS)2-和AuCl2-形式存在,构造活动引起的压力突变和流岩反应是引起金沉淀的主要因素。围岩蚀变以钾化为主,其次是硫化、钠化和硅化、碳酸盐化。金矿化与K/Al值呈反相关,与Na/Al值和S/Fe呈正相关。K/Al值的最高点与Na/Al值的最低点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于圈定矿体。  相似文献   

12.
甘肃阳山金矿田载金矿物特征及金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毛世东  杨荣生  秦艳  郭俊华 《岩石学报》2009,25(11):2776-2790
采用电子探针分析,详细研究了甘肃阳山类卡林型金矿田原生矿石中不同成矿阶段载金矿物的Au、As、S、Fe等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确定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是最重要的载金矿物,发现不同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具有不同的成分特点;沉积成岩期黄铁矿为草莓状、胶状,砷和金含量最低,分别为0.10%和0.08%;热液成矿期早阶段黄铁矿粒度较粗(0.40~1.00mm),是较高温度(270~300℃)下缓慢结晶的产物,其砷和金含量较低,分别为0.27%和0.09%;热液成矿期主阶段(包括M1,M2和M3亚阶段)黄铁矿粒度微细(0.05~0.20mm),是210~270℃条件下快速结晶的产物,砷和金含量最高,M1亚阶段分别为3.45%As和0.11%Au,M2亚阶段分别为3.88%As和0.14%Au.在含砷黄铁矿中,金可能有自然金和离子金两种存在方式.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成矿期早阶段低砷黄铁矿中金主要以纳米级自然金(Au~0)颗粒形式分布,而在热液成矿期主阶段含砷黄铁矿中金主要以Au+的形式存在.当热液中As活度高时,含砷黄铁矿在快速生长条件下,其生长面的空穴和缺陷较多,有利于热液中Au(HS)~0络合物通过吸附反应直接进入含砷黄铁矿生长表面.此外,主阶段流体的硫化和沸腾作用均可导致H_2S的减少,有利于形成砷黄铁矿和Au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13.
The experiments on gold solubility in amino acid solution mdicate that gold is very intensively soluble in amino acid(or other organic acids),which is extensively present in geological bodies,and is most soluble in histidine.The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acidity and type of amino acid in the solution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gold-amino acid complexing. The solubility of gold in amino acid is differen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amino acid concentration and pH value of the solution,At 80℃ and pH=6-8,gold is most soluble in amino acid.Gold dispersed in water and rocks could be concentrated and transported by amino acid and then precipitated in favorable loci.Amino acids might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etallogenesis as well as in the formation of source beds of gold.Nitrogen,oxygen and sulfur in amino acid might have reacted with gold to form soluble complex ions.  相似文献   

14.
河台金矿由蚀变糜棱岩型和石英脉型二类金矿组成。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英脉型金矿形成早于韧性剪切变形,与海西-印支期深熔岩浆活动有关;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则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有关,主体成矿晚于糜棱岩期,并继承和叠加了早期石英脉型金矿。金矿床成矿温度为中温,成矿深度为2-3km,矿质具围岩和基底双重来源。  相似文献   

15.
用王水分解含金矿物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占国 《铀矿地质》1989,5(5):311-316
本文从理论上对王水分解含金矿物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在非标准状态下,温度、压力不变,改变体系中物质的浓度、酸度条件,用能斯特公式求解体系中HNO_3和Au的电极电位值,而后用EMF(电池电动势)根据规则判断反应是否可以进行。经理论计算,结论是可行的。另外由于Au~(3 )和Cl~-大量存在时,生成稳定的[AuCl_4]~-,经过络合作用,促使了HNO_3和Au的氧化还原反应,最终使含金矿物溶解完全。作者认为王水同含金矿物反应的机理是:氧化和络合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隐伏金矿的地球化学勘查中,常用的采样介质包括岩石、水系沉积物、土壤、植物和地气等.近几十年,澳大利亚在半干旱—干旱地区以钙积层作为隐伏金矿床地球化学勘查的采样介质,并取得了成功.本文对以钙积层作为隐伏金矿地球化学勘查采样介质的理论和勘查进展进行总结,其勘查理论基础是土壤剖面中金-钙高度相关性,其成因机理较合理地解释为...  相似文献   

17.
刘金钟  傅家谟 《地质科学》1993,28(3):246-253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含原油水溶液、油田卤水、腐植酸、脂肪酸、氨基酸及无水体系中原油对金的络合及迁移作用。结果表明,原油、腐植酸对金有很强的络合能力,水溶液中含少量的原油即可大大提高水溶液对岩石中金的淋滤活化能力。沉积地层成岩过程中产生的低熟有机质可能是促进沉积改造型金矿床矿源层中金活化迁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控制金矿开采废岩和选冶废料的酸化 ,利用净产酸量、净产酸势实验和柱淋溶实验 ,研究了猫岭 王家崴子金矿区采矿废石和尾矿的酸化情况。结果表明 ,在废石和尾矿的堆放过程中会发生酸化 ,且废石的产酸量远高于尾矿的产酸量 ,氰化尾矿的产酸量高于浮选尾矿的产酸量。但是 ,12 0天的淋溶实验表明 ,各种采选废物在短期内酸化现象不明显 ,与本区采矿废石和尾矿低的含硫量和系统中的缓冲能力及其外部环境因素有关 ,也反映了废物漫长的酸化过程。本研究结果为金矿开发废碴的环境管理和酸化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北京怀柔崎峰茶-得田沟金矿田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崎峰茶-得田沟金矿田位于华北地块东北部,是华北地块北缘巨型EW向金矿带的组成部分。本文研究了该矿田各类岩石的稀土元素特征。通过与含金石英脉和金属硫化物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它们与成矿的关系。结果显示,金属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及蚀变岩石的稀土元素特征很相似,它们与矿田内的燕山期正长斑岩脉和花岗岩(脉)具有很大相似性,从而确定了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为找矿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砷高硫金矿石中金的相态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应用氰化钾、碱溶、酸溶以及王水溶解等系统浸取法,对某高砷高硫金矿中金的相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含金矿样中金主要以毒砂包裹金和硫化包裹金两种形式存在。分析准确度达90%以上,为高砷高硫金矿中金的相态分析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