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浙江国土资源》2014,(9):21-21
据新华社报道8月19日11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了解,这颗卫星系目前我国分辨率最高的光学对地观测卫星,使国产光学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首次精确到1米。据介绍,光学遥感卫星的分辨率优于1米为亚米级。是目前国际上遥感卫星最高分辨率等级。“高分二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首批启动立项的重要项目之一,具有亚米级空间分辨率、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态机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卫星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卫星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定义出发,简述了影响卫星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几种因素。根据各研究领域和研究层次对卫星遥感空间分辨率的不同需求,给出其相应的空间分辨率。从测绘制图的角度确定了不同比例尺地图所需要的卫星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大小。讨论了当前主要遥感信息源的应用范围,并结合案例对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卫星遥感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IKONOS等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以IKONOS卫星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作了分析,分析了米级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能快速发展的原因:首先,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政治形势出现了新变化,原来被各国军事部门限制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逐渐解禁。第二,由于技术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军事部门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方面已历经摸索、试验期,为该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创造了条件。第三,20世纪90年代之前,卫星遥感资料的用户主要是政府部门。但进入90年代以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卫星遥感资料的使用者范围逐渐扩大,对卫星遥感数据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为卫星遥感技术创造了商业化运作条件。另外分析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领域,包括测绘、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农业等部门,并就具体的应用前景提出见解。最后,结合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特点,对遥感数据分类技术和数据共享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2003年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土地更新调查工作的通知》(浙政办[2003]18号)精神,浙江省运用航空摄影测量、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工作,全面更新土地利用基础图件,建立了标准统一的数据库。为维护土地利用数据库的现势性,保持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必须建立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信息化方式进行土地利用日常变更,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遥感土地覆被分类的空间尺度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区域土地覆被类型识别精度的影响是目前土地资源遥感研究中的热点议题。本文基于准同步的卫星传感器影像,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为研究区,结合野外调查的实验样本,依次采用最大似然法(MLC)、支持向量机(SVM)和人工神经网络(ANN)3种分类器,分析土地覆被分类结果在中高空间尺度序列(1~50 m)下的变化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地物分类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总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均随影像分辨率的降低而先升高后降低,并于4 m分辨率处达到峰值,该结果与各类地物光谱反射率的空间尺度变化特征密切相关;而不同分类器对各空间尺度影像分类结果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P<0.05),其中SVM的分类精度最优,MLC次之,ANN的结果较差。此外,伴随影像空间分辨率的降低,不同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提取结果的变化规律不同,导致同类地物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提取结果出现较大差异,表明在使用多源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土地监测等相关研究时,其伴随的结果误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农业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用地占到全球土地面积近一半,农业土地利用(包括耕地及作物分布、种植制度、土地管理等)变化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和气候变化。遥感已经成为土地利用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分辨率遥感卫星如Landsat、Sentinel以及中国高分卫星等的免费开放为国内外农业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本文从耕地分布、作物类型识别、农业种植制度以及农业土地管理4个角度分析了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发现:① 耕地分布产品已经由过去的粗分辨率提升到10~30 m,耕地现状数据较为丰富,但挖掘遥感数据实现耕地变化历史回溯的能力有待加强;② 作物分类方面多采用地面调查数据和卫星遥感(Landsat和Sentinel-2为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北美和欧洲得到了业务化运行,但对作物种植面积早期监测的能力有待加强;③ 基于遥感的农业种植制度信息获取(如撂荒)研究多集中在东欧等地区,在中国由于经济和政策因素导致的撂荒、轮作、休耕等现象也十分普遍,但具有针对性的遥感监测研究目前还相对缺乏;④ 农业土地管理措施信息提取方面,区域灌溉面积产品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仍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遥感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云计算平台的发展对未来农业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研究进行了展望:① 融合多源数据形成更高维度空间、光谱和时间信息的遥感大数据,提升特征提取和数据挖掘能力;② 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等智能化方法与基于地理学和物候信息的专家知识方法的耦合;③ 遥感云计算和大数据挖掘等前沿遥感和计算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R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遥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我国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对一些大中城市的土地利用进行了监测,为国务院出台11号文提供了技术支持。1999年以来,我国开始采用高分辨率、多时段卫星数据开展了国土资源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烟台市福山区在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法国SPOT-5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对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更新,将历年的变更资料人数据库,统一更新到2002年度。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的应用能为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数据库的更新提供多源、多尺度、实时、丰富的信息源,保证土地利用基础资料的现势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北京二号民用商业卫星星座由三颗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组成,是国家核准的民用商业遥感卫星,卫星自发射以来其民用应用有待开展,开展之前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应测试,以测试影像本身质量及工程项目应用效果。本文以获取的湖南省常德市部分区域的北京二号原始影像为基础,研究其在国土资源部主导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遥感监测项目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采用同等分辨率的高分二号作为对比数据源,依照遥感监测项目流程对其进行遥感解译提取地类图斑,最后从图斑个数、面积、属性等方面判别北京二号应用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北京二号卫星影像具备较高的地物识别能力以及提取面积精度,能够满足土地变更调查遥感监测1米级的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自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以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在政策和技术上不断有新变化和新要求,按照新机制、采用新方法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已进入常态。本年度漳浦县土地变更调查存在遥感监测成果下发时间晚、部分遥感监测影像分辨率低、遥感监测图斑量大等困难因素。利用奥维互动地图进行外业调查,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调查工作,为整体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CBERS-02B星于2007年成功发射,星上首次搭载了一台自主研制的高分辨率HR相机,其分辨率高达2.36米,是目前国内最高分辨率的民用卫星.HR是全色单波段相机,其光谱范围是0.5-0.8微米,影像空间分辨率高,易于判读,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等应用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本文以嘉善县为试验区,通过与SPOT5数据的对比,对CBERS-02B星高分辨率HR数据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信息是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及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遥感作为一种快速、宏观的资源调查技术手段,近年来在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1)能够大范围快速、重复成像;(2)能够针对不同调查目的要求得到详尽程度相应分辨率的影像;(3)影像解译相对地面调查更快、更经济;(4)遥感影像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持久的解译数据源,数据结果具有重现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时出现的“同谱异物”现象,以及中分辨率遥感数据划分土地利用类型时受空间分辨率限制产生的“混合象元”问题,本文以高分一号数据(GF-1)和Landsat-8数据(OLI)为例,提出了一种协同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中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类型模糊分类的方法。首先,利用主成分变换的方法分别对GF-1纹理信息和OLI光谱信息进行压缩和增强,并将增强后的纹理信息和光谱信息进行特征协同;然后,根据各地物类型的光谱、纹理特征,对特征协同数据进行60、80、100共3个尺度的分割;最后,根据地物类型间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的差异,构建各地物类型的模糊逻辑隶属度函数,实现对影像土地利用类型的模糊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主成分变换的方法有效地将研究区GF-1和OLI数据的光谱、纹理信息压缩、增强,为面向对象分类中分类特征的选取提供了一种思路;同时,本文方法成功划分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并获得了较高分类精度,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3.52%,对其它高空间分辨率与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协同分类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遥感影像的获取受卫星、传感器设计、大气条件等限制,往往难以兼顾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导致由单一来源数据提取遥感信息难度较大,难以满足各种应用对信息时空分辨率越来越的需求。由此出发考虑多源数据的不同优势及其随着周期运行不断积累的多时相数据,设计了基于地块协同多种分辨率甚至多源数据的分类方法。以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为地理基准构建稳定地块分布图,这些地块在一定时间内边界与基本属性相对稳定,由此可以协同利用高时相分辨率数据反映地块在不同时间点的光谱表现,分别计算形成地块的时相变化特征,根据地类各自特点选择不同方法与数据特征完成解译,总体上以地块级监督分类完成具体类别解译。在2014年夏季青海玛多的米级土地利用分类实验中,整个植被生长季的中分数据以及冬季无云高分数据被收集用于协同分类,在解决多数据匹配、合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数据的优势,对建设用地、水体、植被等关键类别区别对待,整体上取得了较高的解译精度,不但有效克服传统视角下数据源不足、信息缺失等问题完成了全县解译,而且保证了土地信息的时空分辨率,为生态调查与保护提供了最新最全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遥感技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遥感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调查和土地管理的技术方法。我国从1996年起开展了全国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在1984年开展的国土资源大调查(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被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概况 1、项目背景 杭州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2006年调查数据,距2007年已有一年多.由于杭州市区变化频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复杂,为进一步提高土地调查成果质量,做到数据、图件和实地"三者一致",为政府快速提供真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决定采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作为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基础数据,通过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识别、判读实现准确并快速地提取出土地变更信息,更为精确地勾绘出变化图斑的边界线,外业核查时更为明晰、高效.  相似文献   

17.
高分一号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的第一颗卫星,卫星的发射有效地缓解了国内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供应不足,如何利用该数据做好国土资源主体业务成为当前的热点。本文以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为研究区域,进行了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研究了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测试结果表明: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利用一般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光谱信息丰富、地物解译标志清晰,地物判读性较好,能够满足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业务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土地更新调查工作的通知》(浙政办[2003]18号)精神,浙江省运用航空摄影测量、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工作,全面更新土地利用基础图件,建立了标准统一的数据库。为维护土地利用数据库的现势性.保持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必须建立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信息化方式进行土地利用日常变更,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日前,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获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和部航空遥感中心批准,将在辽宁全域使用"资源一号"02C卫星遥感数据和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常年为土地调查评价、地质勘查、地质环境、执法监察、矿山环境治理等公益性工作提供卫星遥感数据服务。辽宁成为全国首个免费获得2颗卫星遥感数据的省份。据了解,"资源一号"02C卫星是一颗填补中国国内高分辨率遥感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遥感对地观测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多分辨率,多时相,高光谱,超光谱等多种遥感数据相继出现。组成星座或星群,形成全天候、多角度、高分辨率、高光谱及日覆盖的卫星遥感观测系统,大大丰富了可选择监测区遥感数据。根据哈尔滨市的特点,可选择法国SPOT-5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