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广东省大宝山是闻名全国的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区.其矿床成因,众说不一.笔者在矿区工作期间.发现矿床具有许多海相火山沉积成矿特征并参阅了广东省705队有关矿区的资料,认为不失为一个典型的海底火山沉积多金属矿区.  相似文献   

2.
西裘铜矿矿床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裘矿床是一个中型黄铁矿型铜锌矿床.它在华南首次发现曾引起地质工作者的广泛注意.现在矿区勘探已经结束,笔者根据矿区工作晚期所出现的一些新地质成果,结合以往的资料,就矿床特征及其成因问题,提出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南岭地区铅锌成矿区区划汇总工作中,对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模式进行了一些研究.由于资料所限本文只探讨湖南省层控型铅锌矿床的成因及成矿模式.文中引用的实际资料,主要是近几年来省地质局、省地质科学研究所,405队等单位有关铅锌矿床的专题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4.
张婷婷  黄勇  唐晓倩  刘飞 《地球学报》2012,33(4):654-662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是在冈底斯成矿带中发现较早,勘探工作也开展较早的大型铜金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具有代表性的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床,对该矿床的深入研究,为在相似地质条件下寻找"雄村式"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总结雄村铜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的基础上,以该矿床的地质描述模型为依据,以矿区勘探资料为数据基础,将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这一高新技术应用于该矿床,建立了雄村铜金矿的数字矿床模型,充分展示了立体模型对地质体空间特征的有效表达,实现了该矿床的数字化、可视化和动态化管理。同时,将数字矿床模型与矿区的大比例尺高精度磁测数据结合,开展多源信息三维综合分析,为矿区深部和外围三维定位定量预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青海东昆仑下得波利铜钼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得波利铜钼矿地处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矿区位于诺木洪乡镇西南约80 km处.该区的地质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青海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2009年在化探异常查证过程中发现了该矿,实现了东昆仑成矿带斑岩型找矿的重大突破.本区以往的地质研究程度很低,前人有对成矿斑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和成矿流体做了研究,但笔者在野外调研过程中发现,下得波利铜钼矿床的铜钼矿化也有发生在矿区破碎花岗岩中,相关研究较少,笔者详细地研究了花岗岩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特征,以期探讨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内岩浆岩的形成环境及矿床成因问题,为本区进一步寻找斑岩型矿床以及区域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经过近年来的工作,现已查明本矿床是一个伴生有铜、钴和铂族元素的规模较大的镍矿床,使以往被否定了的矿区获得了新生.本文着重介绍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提出初步看法.一、矿区地质概况该矿床位于康滇台背斜北部.区内主要构造为一轴向近南北的背斜.含镍岩体均产  相似文献   

7.
湖南冶金246队,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矿区构造对矿体分布的控制规律,找到了一个规模较大的铅锌矿床.一、矿区地质概况矿区位于祁阳弧北翼与新华夏系及东西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地层矿区大部被第四系冲积层覆盖.  相似文献   

8.
卜安 《矿产与地质》2014,(3):330-333
金坑矿区为近年来粤东地区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铜锡铅锌多金属矿区,目前资源储量规模已达中型,远景具大型规模。笔者对金坑铜锡铅锌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及地质特征进行了简述,重点探讨了矿床岩石特征及其含矿性,以指导矿床的进一步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9.
盐田桥矿区位于铅锌多金属成矿富集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区内铜多金属矿化受到断裂构造的严格控制。在306大队于矿区内开展的地质-物化探综合找矿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该矿床进行地质特征分析、电法测量以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并结合矿床内岩(矿)石物性特征,认为矿床内矿体具有明显的一高(高幅频率)一低(低电阻率)地球物理特征和地表铅、锌、铜、钨等异常晕,并据此对盐田桥铜多金属矿床深部成矿潜力进行综合评价,为矿区下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矿床经过普查找矿和矿区勘探,都要进行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为矿山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但在矿区勘探结束后,对矿床地质的认识并没有终结.在矿山基建和生产中,还要开展大量地质工作.纵观普查找矿、矿区勘探和矿山地质工作的全过程,总结矿山地质工作的经验,将有助于确定对矿区勘探的合理要求,也能不断提高矿山地质工作的水平.现以我矿矿山地质工作的几点经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蔡逸涛  倪培  王国光  陈辉  张洁 《地球科学》2017,42(9):1495-1507
对于赣东北地区东乡铜矿床的成因机制,一直存在着海西期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成因争议,获得精确的成矿年龄是解决这一成因争议的关键.利用LA-ICP-MS技术对矿区中与矿体伴生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两个花岗闪长斑岩样品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64±2 Ma、160±1 Ma.同时对东乡铜矿床块状硫化物矿石中的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定年研究,获得一条等时线年龄为161.8±9.6 Ma(MSDW=1.3).结合对流体包裹体以及区域成矿作用的研究,认为该年龄可以代表东乡铜矿的形成时代.这些定年结果表明,东乡铜矿的形成可能与该区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侵入活动带来的岩浆流体成矿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驼峰山含铜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中部黄岗梁-甘珠尔庙成矿带已发现多处颇具规模的含铜硫化物矿床,驼峰山矿床位于其中。据现有矿区地质结合区域相关地质资料认为,矿区地层为下二叠统海相火山-沉积岩,是一套优地槽型的沉积建造。含铜硫化物矿体即赋存于火山穹隆附近下二叠统大石寨组中酸性火山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基本整合。矿石主要成分为硫、铜、铁,主要共生组合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等。总之矿床应属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硫化物矿床。在本区域找矿工作中应重视物探异常提供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阿舍勒铜锌矿床三维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在研究阿舍勒铜锌矿矿区地质及矿床地质的基础上,对该矿区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研究.主要探讨了该矿区的地质模型在计算机上实现三维可视化的可能,根据该区的地质工程资料,探索性的利用目前世界上较优秀的VULCAN软件系统建立矿区的钻孔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矿体的空间赋存状态建立矿体的三维立体模型,进而建立矿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并进行矿体储量的估算,这将对深部地质的认识和矿山开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赛什塘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赛什塘铜矿区位于青海省中偏东部,行政区划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赛什塘牧场所辖。该矿区自50年代被发现后,先后有多家地质科研单位调查研究,基础地质工作相对比较完善,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地质找矿资料。我们力图通过本次研究,明确矿床类型,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徐卫东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Z1):117-119
文章概述了桦树沟铁铜矿床主要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信息资料,根据矿床勘探资料结合同行研究成果,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矿床的多期、多阶段、多成因特征明显,区域地质找矿工作不能受"上铜下铁"模式的束缚.  相似文献   

16.
小青山铜金矿床是我国明朝初年即已开采的铜矿区,属中小型规模。1980—1982年又对本矿区南北段进行了评价工作,扩大了铜矿储量,发现了伴生金矿。1987年进一步工作发现了金矿,并计算了金储量。本文简略地介绍小青山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同时对铜、金的外围远景也作了概略评价。  相似文献   

17.
巴音铜矿床位于新疆西南天山东段,尤路都斯山问盆地北缘.矿化体赋存于上志留统中基性火山岩及沉积岩中,矿化富集受地层、构造、侵入岩的多重控制.文章阐述了巴音铜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体)地质特征.研究了矿区内地层、岩石、岩浆岩中微量元素与铜成矿的密切关系,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矿床成因、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某铜锌钨矿床,是三下四上的老矿点.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队广大职工在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加强综合研究,正确对待前人资料,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坚持地质、物探、钻探密切配合,使这个"下马"矿区获得了新生,相继又发现了白钨矿.经几年的找矿勘探工作,初步查明为一中大型矿床,其储量为原结论的五十多倍.在现有认识的基础上,对矿床主要特征做一介绍,以资交流.  相似文献   

19.
大横路铜钴矿床是近年来我国探明的少有的一处以钴为主的大型铜钴矿床。本文在系统研究矿区控矿因素、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归纳并提取了矿床控矿地质因素和物化探找矿标志,从而建立了大横路铜钴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20.
早在十八世纪中期就大量开采,采金遗迹星罗棋布,矿碴山积,大小含金石英脉近千条。解放后,1950—1979年,喀什三队、新疆区测队、综合队、七大队等先后来此地进行过地质调查。1980—1983年五队通过普查,对齐Ⅱ号矿区重点进行了工作,收集了大量资料。本文根据这些资料,对矿床地质特征作一详述,并讨论矿物交代蚀变及蚀变组合与金矿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本矿床的形成机理。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