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黑体模型,本文对激变变星各成分的辐射作了定量的分析,并与观测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简化模型与大多数观测拟合得较好。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大致看出激变变星不同成分在不同的波段对辐射贡献的相对比例,同时也为我们以前的统计结果给出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具有一定空间分辨率(~4’)和高灵敏度(0.004sfu)特性的13.7m射电望远镜,在1.35cm(22GHz)波段上观测到的两个脉冲事件前的周期性脉动和吸收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认为这种观测特征,可用源区局部区域的加热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3.
彭青玉 《天文学进展》1998,16(2):143-149
天然卫星CCD精确定位观测对于宇宙飞船探测外行星、行星物理的研究以及天文参考系的连接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天然卫星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重点评介了CCD图像处理和归算方法.最后,介绍了影响天然卫星位置测量精度的各种因素及最新观测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根据红移定义1+z=λi/λ0i,我们认为类星体红移分布ln(1+z)周期性受两个因素影响。首先,决定类星体红移的主要线(如Lα1216,CIV1549,CIII1909,MgII2798,NeV3426,OII3727,NeIII3868,Hγ4340,Hβ4861,OIII5007)固有波长可能构成0.205的周期性;另外,这些谱线的观测波长进入一定光学窗口对红移有一定限制,在一定条件下,它正好在某些红移出现峰值,并与ln(1+z)=0.205预言峰值一致。我们还在这两个基本考虑下进行模拟取样,发现有明显周期性,定量上证实了我们的基本考虑。本文是类星体红移分布的一种解释,它能说明为什么统计分布不同样品能得到不同的结论。进而,我们认为红移分布周期性不能成为内禀红移观点的观测支持。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1997年4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天文台用2.16 m望远镜卡焦光谱仪观测获得的6颗激变变星 (AB Boo, UX UMa, T CrB, AH Her, Z Cam 和 V426 Oph) 及3颗相关天体(UMa3, EG UMa 和 Leo3)的CCD光谱, 并同时拍摄了5颗晚型星(3 Dra, Vir, Leo, 34 Boo 和36Com) 的CCD 光谱, 作为晚型星参考谱. 测量了观测样本星的和近红外Ca II的三重线(8498, 8542和 8662)的等值宽度(EW),谱线半极大全宽(FWHM)和视向速度(Vr), 并分析了这些星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CCD动态范围大且便于数值处理的优点,观测月晕中(强背景上)的弱源。在背景尚未使CCD片子饱和时,即停止露光,存入计算机,多次露光,然后在计算机内多幅叠加,减去背景,显出弱源。通过观测试验和定量估算,结果表明,曝光重叠法,用10幅图叠加时能提高信噪比2.65倍。实测与理想情况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使用最近期的GRO库中EGRET的γ射线数据,研究了逆康普顿散射对中等银纬区银河弥漫γ射线的贡献。采用了两种分析方法:其一为本文的新分析方法,其中银河宇宙与星际气体相互作用的γ射线的发射率q/4π由γ射线数据本身确定;其二为通常的分析方法,即q/4π由使用了局部银河宇宙线强度的观测值的理论估计给出。通过分析,我们获得了两种方法中逆康普顿散射的贡献与能量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逆康普顿散射的贡献是大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紫金山天文台的太阳精细结构望远镜在1991年10月至1992年6月间拍摄到的标准新浮磁流区(EFR)的资料,研究了四个EFR的生长和发展。我们的观测肯定了新浮磁流区早期的一些观测结果,如EFR从光球下浮出前色球大气就已被加热,以及引起磁场位形改变导致暗条激活。我们还发现反转磁极性的EFR并不向正常方向旋转,观测到EFR中的弧形暗条系(AFS)里除了正常的流动外,还具有和经典的AFS中物质流动相异常的运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线性无力场模式下边界元法(BEM)为基础,根据Carrington1733—1742周的光球磁场观测数据,计算出相应各Carrington周日冕高度(2.5R_⊙)全日面的太阳磁场。计算结果同势场模式下的级数解法(即待定系数法)的相应结果对比表明,两种方法都体现了较为一致的大尺度日冕磁场特征,但在数值上存在某些差异;有些Carrington周的磁中性线形状差异较明显;另外,两者都没有反映出光球磁场中原有的并在行星际空间探测到的中小尺度强磁场结构。本文最后指出了发展较精确的三维全日面磁场计算理论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低纬子午环在不同方向放置的高重复精度要求,并且保证仪器的子午方向与卯酉方向严格垂直,本文提出了用准直管一立方反射镜系统,在每颗星观测时测定和修正仪器在不同方向的放置误差。采用这种方法能使仪器在不同方向放置的重复精度优于±0″.01。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用云南天文台Ⅱ型光电等高仪从1986年10月至1990年12月观测得到的26颗亮射电星的位置改正。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近年来地面和空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指出:(1)太阳质子事件(或质子耀斑)的发生同起伏剧烈的强微波爆发(包括脉冲和IVμ型爆发)或短分米波IV型爆发存在着紧密的共生关系(共生率趋近100%);(2)约有24%—30%的质子事件没有对应的II型爆发。这一结果否定了以前认为II型爆发中的激波加速是产生质子事件必要条件的看法,进而论证了产生强微波(脉冲或IV_μ型)爆发的相对论性电子(≥500kev)与质子耀斑中的高能质子(>10MeV)都是在耀斑脉冲相的磁环中受到随机MHD湍动加速作用而产生的。那些逃逸到行星际空间的质子流就构成了太阳质子事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IERS综合河外射电源表在所用资料、建立方法等方面的一般情况,进而分析了河外射电源在IERS综合表与观测表中的坐标差的一般特性,为检验综合表提供了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BLO0716+714中观测到的光学和射电快速变化(IDV)的相关性及可能的解释。详细的分析表明,这种相关性有三个特点:(1)光学变化和5GHz射电变化呈反相关,即光学极大和5GHz射电极小相对应,反之亦然;(2)光学变化和射电频谱指数α_5 ̄(8.3)的变化相关,具体他说,光学的增强和极大都与射电频谱反转频率向高频的位移有关;(3)光学和射电都有~1天的准周期变化,特别是射电频谱指数α85·3的变化维持了大约7个准周期。上述相关的光学和射电快速变化可以在相对论喷流的框架下作出解释。作者提出,这类现象可能与激波在磁约束的准周期振荡的相对论喷流中的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近地小行星由于与地球的特殊关系为世人所瞩目, 对其研究始于50 年代, 近年来已成为太阳系动力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关于近地小行星( 小天体) 的研究状况, 包括对近地小行星轨道演化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结果。阐明了在轨道演化过程中相应力学模型的选取、有关数值方法的引用以及积分步长变化的处理等具体问题, 并介绍了轨道长期共振的作用以及对这种共振的处理方法, 最后给出了根据目前研究所知的与地球轨道距离最近的一些小行星的轨道特征等。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北京天文台密云232MHz星表和6C星表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研究,以期对密云星表的完备性和均匀性有一个定量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星系的红移巡天是观测宇宙学中最基本的工作,有关宇宙大尺度结构研究中的许多关键问题,例如宇宙中最大结构的尺度,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拓扑特征,以及有关宇宙物质分布的密度场和速度场的许多基本性质的研究,都依赖于覆盖面积足够大、极限星等足够暗的完备的星系红移大样本.通过对巡天的覆盖天区、巡天深度、选样方法、巡样率等方面的分析,比较了最近已完成的一些红移巡天(IRAS、CfA、SSRS、ORS和LCRS等)并对计划中的2dF和SDSS巡天计划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望远镜的观测日志在用户进行数据处理以及台站对观测数据进行存储、归档和发布时都非常重要,观测日志往往能提供很多信息以供用户判断观测数据的质量。在观测过程中,观测日志通过观测助手或用户手工记录,存在信息不全、笔误等多种可能,且纸质的观测日志也不利于后期数据的归档和发布。针对丽江2.4 m望远镜云南暗弱天体成像光谱仪的观测数据,设计研发了一套自动记录观测日志的辅助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记录观测数据的日志信息,并提供修改错误信息的功能;系统中以用户的观测时间申请书编号为唯一代码对数据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了根据不同用户进行观测数据打包的功能。在保护观测数据权限的同时,降低了笔误带来的影响,提高了观测日志的准确性,最终提高望远镜的观测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望远镜自动化观测编排是望远镜观测控制系统实现自主观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云南天文台40 m射电望远镜需要对观测目标制定中长期和短期纲要.目前对短期目标的纲要编制,主要依赖观测人员根据经验手动实现,这种方式不仅低效耗时,更有可能导致结果明显偏离最优观测方案,不能充分利用望远镜的观测时间.使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分析40 ...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Edinburgh/Durham南天星系表的资料,以及UKST巡天第349号天区R片星像的COSMOS机扫描参数,对4个星系团内不同颜色成员星系的分布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团的内区,蓝星系在成员星系总数中所占的比例f_b小于团的外围部分;在场区中,f_b之值大于团区的相应值。文末简单讨论了f_b的某些特征的可能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