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赣西北地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沉积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滩间山群是指出露于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一套早古生代的浅变质火山岩-沉积岩地层。变质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组成,夹少量变质英安岩。变质沉积岩主要由绢云片岩、含炭绢云片岩、大理岩以及砂岩、砾岩组成。前人认为这套地层的时代为晚奥陶世。野外地质研究发现,这套地层遭受多期强烈构造变形和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同位素年代测试显示,其中变质英安岩的单颗粒锆石U-Pb测年的上交点年龄为(953±27)Ma,下交点年龄为(486±13)Ma,结合锆石形态特征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滩间山群的时代应为早奥陶世。  相似文献   

2.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东岩组变质岩形成的古构造环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东岩组地层主要为绿片岩为主的一套古火山沉积建造。其主要岩性类型包括各种成分的绿片岩、大理岩、石英片岩及变粒岩类。绿片岩显示海底火山喷发特征,变粒岩原岩为中酸性岩类。东岩组变质岩岩石化学研究表明,绿片岩的原岩应为玄武岩类。变粒岩类主要属于英安岩及流纹岩。这些特征反映东岩组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形成于大陆内部张性环境。绿片岩稀土元素特征也显示和大陆拉张环境中的火山岩类稀土特征非常相似,属大陆拉斑玄武岩;微量元素分布显示出该组变质岩原岩类似于大洋岛和大陆裂谷的板内碱性玄武岩。因此闽中地区中元古代可能处于板内古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北缘滩间山群新厘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滩间山群是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重要的火山-沉积建造,总体为一套绿片岩相和强烈变形岩石。基于野外地质特征、古生物组合、同位素年龄、构造-热事件和火山-沉积演化等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滩间山群形成于早—晚奥陶世,同位素年龄在496~440Ma。重新厘定的滩间山群从老到新岩石地层单位有:早—中奥陶世火山-碎屑岩组;晚奥陶世沉积岩组;晚奥陶世熔岩-次火山岩组。原滩间山群c岩组(紫色砂砾岩组)变质微弱,仅达千枚岩相,与晚奥陶世熔岩-次火山岩组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其中的泥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313±1.0Ma(代表其千枚岩相的变质年龄),将其从滩间山群中剥离,归属早志留世。新的层序总体反映柴北缘早古生代经历了大陆裂谷开合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早古生代弧-盆体系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中部自云鄂博地区的早古生代弧-盆构造体系是构成南蒙古洋板块与华北板块俯冲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岛弧岩系由中下奥陶统包尔汗图群钙碱性火山岩与侵入其中的岛弧深成岩组成;弧后盆地主要由中下奥陶统呼和艾力更组石英砂岩、绿泥片岩、粉砂质板岩等组成,为一套复理石建造正常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而且在岛弧岩系的南侧乌德一带首次发现并确定了一条构造混杂带,它们在构造上与早古生代期间南蒙古洋板块和华北板块相互碰撞有直接的成生联系,为研究本区早古生代期间古板缺构造活动据供了新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5.
赵汝旋 《广东地质》1998,13(4):18-24
高州-化州地区的变质岩系,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原岩建造(沉积岩,火山岩或岩浆岩)和变形变质改造程度,构造特征不同的3类岩石组成,以变质砂岩,片岩,石英等为主(属于区域变质的绿片岩相)和具有顺层注劈理等构造特征的“新安组”及化州莞糖一带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东段纳赤台岩群变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昆仑东段出露的下古生界纳赤台岩群为一套变沉积-火山岩系,是该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物质记录。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纳赤台岩群变沉积岩主要岩石类型有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长石石英片岩和绿泥绢云片岩,局部夹有少量大理岩、片麻岩和石英岩,其原岩主要为砂岩、杂砂岩及少量泥质岩。岩石具较高的SiO2(平均为69.82%)、Sr(平均为559.60×10-6)、Ba(平均为194.68×10-6)含量,微量元素含量与大陆上地壳丰度很相近,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有明显的负Eu异常,反映出源区的物质成分主要为长英质,来源于上地壳,很少有地幔物质的加入。化学蚀变指数为49.70~75.95、成分变异指数为1.32~2.01,表明物源区风化程度较低,处于寒冷、半干旱的气候区,是活动构造带的首次沉积。变沉积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环境,与共生的变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所指示的构造环境一致,共同记录了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导致东昆仑地区拉张形成弧后小洋盆的地质过程,进一步证实东昆南构造带的早古生代板块体制应该属于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7.
滇西惠民前寒武纪变质铁矿床位于滇藏地槽区三江褶皱系中澜沧江变质带之南部,变质带内地层主要由澜沧群组成。该群分布于澜沧江西岸,北起昌宁,南至国境线,呈南北方向延展,长约三百余公里,宽约几十至百余公里。根据云南区调队在景洪、勐海等地所测剖面,澜沧群划为八个组,总厚度近万公尺,主要由斜长变粒岩、变质长石砂岩、白云片岩、二云片岩、绢云石英片岩(有的含碳)、石英片岩、千枚岩、以及少量大理岩所组成,在中——上部还夹有数层厚度不等的钠长绿泥片岩、钠长阳起片岩与硅质岩、绿泥千枚岩。而铁矿床在空间上与绿片岩密切有关。群内岩石呈互层状产出(单层厚由几十厘米~几米),韵律构造频繁而清楚。从组成该群变质岩的特点来看,其原岩应以砂质、半粘土质——粘土质的沉积岩为主,夹有中——基性火山岩,这套岩石组  相似文献   

8.
澜沧群火山岩特征及其构造背景的判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澜沧群出露于澜沧江深断裂西侧,北起昌宁县,向南延入缅甸,在我国境内延长达400公里,宽20—30公里。(图1) 一、地质简况澜沧群为一套浅变质(以绿片岩相为主)的粉砂质、泥质夹炭质的类复理石沉积,总厚>6639米。上部发育火山——沉积建造和含铁硅质建造,厚920米。澜沧群从上到下可分为五个组:(图2) (5)南坑河组(Pt_3nk)为一套厚大的含中至粗粒砂屑的变质石英粉砂岩夹薄层千枚岩、板岩。前者片理很不发育,常显薄层状构造。厚>1087米。 (4)惠民组(Pt_3h) 中、上部为变质中至基性火山岩,夹绢云绿泥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炭质石英片岩及多层条纹条带状硅质菱铁矿、鱗绿泥菱铁矿、菱铁磁铁矿;下部为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绢云片岩、炭质  相似文献   

9.
一、区域地质构造概况温都尔庙地区位于内蒙古古生代地槽区南缘,华北陆台北侧,是古生代中亚—蒙古海洋板块南侧俯冲于华北陆台之下的俯冲消减地带。区内发育的主要地层为早古生代温都尔庙群,东西向延展约50km,南北侧与上石炭统生物灰岩呈断层或不整合接触,宽15~20km(图1)。温都尔庙群为一套典型的优地槽早期的火山—沉积产物。下部桑达来音组是以具枕状构造的基性熔岩,或细碧岩、细碧质凝灰岩形成的绿片岩为主,上夹少量赤铁角斑岩和铁矿层,在细碧角斑岩建造中有发育良好的辉绿岩岩墙群;上部哈尔哈达组为深远海相的放射虫铁硅质岩,主要是条带一条纹状细晶石英岩、铁质碧玉岩和绿泥绢云石英片岩。总厚  相似文献   

10.
武功山地区高滩组是华南板块分布较为广泛的早古生代地层之一,经历了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其沉积时代限定与物源性质确定对客观重建华南板块早古生代地壳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LA-ICP-MS对高滩组中的含榴云母石英片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测年与稀土元素分析,获得含榴云母石英片岩最年轻一组碎屑锆石年龄为524±12 Ma,结合区域上高滩组被早古生代约462 Ma花岗岩侵入的地质关系,初步限定武功山地区高滩组的沉积时代为524~462 Ma.高滩组含榴云母石英片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变化于3 622~497 Ma之间,最主要的年龄峰值为956 Ma,4个次要的年龄峰值分别为2 456 Ma、1 644 Ma、850 Ma与524 Ma.对比扬子、华夏陆块早古生代沉积岩系的碎屑锆石年龄图谱,发现高滩组与华夏陆块早古生代地层具有相似的物源特征,指示早古生代期间武功山地区属于华夏陆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康滇地轴中段基础地质新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野外研究和同位素年龄测定资料,阐明红石井盆地中基性火山岩属海西期,其下部的磨拉石建造应是澄江组。黄土坡酸碱性花岗岩株属燕山期。河口群中存在基·性火山岩、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碳硅质板岩(硅质石墨片岩)三组合建造,应属晚太古代未-早元古代地层。  相似文献   

12.
钢峪沟地区位于东昆仑华力西地槽褶皱带的东端。属日龙沟—赛什塘铜亚矿带的中段。矿带呈北西—南东向分布,下二叠统是在北西向狭长海域中沉积的一套砂、泥岩夹碳酸盐岩的复理式建造。矿带的北东和南西侧皆出现下古生界的片麻岩系,据区域资料推测为早古生代沉积的基底地层,其上未见有上古生界及中生界覆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在湘东北文家市涧溪冲村原中元古代冷家溪群新发现一套基本无序的变质沉积-火山岩系。根据岩石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涧溪冲变质沉积-火山岩系为变质火山岩夹变质粘土质沉积岩,属绿片岩—高绿片岩相。变质火山岩的原岩为大洋拉张环境下形成的以低钾拉斑玄武岩为主,低钾玄武安山岩次之的火山-次火山岩系,其物源为亏损地幔。变火山岩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594±48)Ma,其形成时代可能是新太古代。因此,与传统的中元古代冷家溪群的岩石组合、形成环境、形成时代、变质变形都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原冷家溪群应予以解体。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白乃庙铜矿床是华北地区知名的大型铜矿床之一,位于兴蒙造山系满都拉-霍林郭勒弧盆系白乃庙早古生代岛弧内。该矿床包括南、北两个矿带,南矿带矿体产于白乃庙组绿片岩中,北矿带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内。白乃庙组共划分为五个岩性段,第一、三、五岩段岩性主要为绿泥斜长片岩、阳起绿泥斜长片岩,是白乃庙铜矿的主要赋矿层位;第二、四岩段为长英片岩和变质流纹英安岩组合。白乃庙组地层的原岩为一套中基性-中酸性海相火山-沉积岩组合。对于该矿床及白乃庙组地层的形成时代争议较大,前人多认为二者均形成于中元古代。本文采用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了白乃庙组第三岩性段绿泥斜长片岩的形成年龄为439.8±6.7Ma,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龄为433.9±2.2Ma、451.8±3.0Ma,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辉钼矿的形成年龄为433.9±3.1Ma。结合前人成果,提出白乃庙组地层及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时代和白乃庙铜矿的成矿时代均为晚奥陶-早志留世,它们同属早古生代白乃庙岛弧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湘东北涧溪冲变质火山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最近的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发现,湘东北地区原中元古代冷家溪群实际上应划分为4部分,它们均形成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构造环境,将其中分离出的最老的基本无序的变质沉积—火山岩系建立为"涧溪冲岩群"。根据其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涧溪冲岩群"是变质火山岩夹变质粘土质沉积岩经构造叠置起来的变质岩系,属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变质火山岩的Sm 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594±48)Ma,其形成的地质时代可能是新太古代。变质火山岩的原岩为在大洋拉张环境下形成的以拉斑玄武岩为主、钙碱性玄武岩次之的火山—次火山岩系,其物源为亏损地幔。  相似文献   

16.
50多个变质沉积岩样品取自格棱兰西部面积为20×50km的Isua上壳岩带,并对其矿物特征、常量和痕量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表明3.8Ga左右这些岩石在海洋中沉积形成,并于3.6Ga左右遭受区域变质作用。样品的变质相为中绿片岩相到高角闪岩。利用常量元素,将样品分为四组:(1)铝质组;(2)硅质组;(3)富碳酸盐组;(4)铁质组。其分别对应的沉积岩类型为:(1)页岩(或凝灰岩);(2)燧石;(3)白云岩;(4)条带状铁建造的富铁部分。  相似文献   

17.
早前寒武纪地层发育并广泛出是华北地层区的一大特色。较老的一套以迁西(岩)群为代表的、高级变质的、太古宙早期绿岩带组成的一些岩群,之上一套以阜平群和集宁群为代表的、角闪岩相变质的、沉积岩层为主的或称孔兹岩系的一些岩群;中部(也是分布最广泛的)为一套以五台群为代表的、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的、太古宙晚期绿岩带组成的一些岩群;上部为一套以滹沱群主体-豆村亚群和东冶亚群为代表的、低级变质的、沉积岩层为主(夹少量火山岩)的一些地层(群);最上部为一套以滹沱群郭家寨亚群和白云鄂博群为代表的、轻微变质的、属山间坳陷磨粒石堆积以或山前坳陷浅海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地层(群)。  相似文献   

18.
一、概况福建省加里东变质地带主要出露于政和—大埔深断裂以西,北接浙江,南延广东,西与江西相邻(图1)。卷入变质事件的地层包括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强度为低—中级。变质岩的岩石类型较全,归纳起来有:变质砂岩、千枚岩、变质火山岩、云母(石英)片岩、变粒岩、浅粒岩、绿色片岩、角闪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共十大类。原岩以正常沉积碎屑岩为主,夹有  相似文献   

19.
一、地质特征金堆城矿床应于华北地台西南缘与秦岭褶皱带接合边界的北侧、东西向构造带与新华夏系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矿区出露地层为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变细碧岩、变细碧玢岩夹变凝灰岩等一套低绿片岩相的浅变质火山岩系和蓟县系高山河组变石英砂岩夹杂色板岩(图1)。  相似文献   

20.
新疆若羌县黑山梁地区北山岩群地质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山岩群是一套经角闪岩相主期变质作用和绿帘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强变质变形地体.据岩石组合特征可划分为4个岩组:第一岩组为斜长角闪片岩夹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变粒岩;第二岩组为片麻岩夹斜长角闪片岩、石英片岩、变粒岩;第三岩组为石英片岩夹大理岩、石英岩;第四岩组为石英岩夹石英片岩.经原岩恢复,第一岩组原岩主要为板内拉斑玄武岩,具向岛弧玄武岩过渡趋势;第二岩组原岩为快速沉积的碎屑岩和酸性火山岩;第三岩组原岩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第四岩组原岩为成熟度较高的碎屑岩.据火山岩组合、碎屑组合岩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判断其形成年代为早元古代,构造环境为早期裂谷发育速度较快,火山活动强烈,沉积物为快速沉积的碎屑岩;后期构造趋于平缓,碎屑岩成熟度升高,并夹有厚层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