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上海市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地质调查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海洋地质调查技术的发展也为开展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奠定了基础。上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为摸清上海市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地质现状提出了必然要求。本文在系统整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区内存在的重点地质问题和研究存在的问题,根据海洋地质调查的技术发展,结合国内相关地区的调查经验,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内区域地质调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采用综合物探技术、地质取样和测试分析进行综合地质环境调查的建议,并对具体采用的调查技术和调查内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探矿工程》2007,34(9):94-94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新技术一室开发的水力反循环实时取样钻探技术日前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主持的海南感城海域锆钛砂矿资源调查中应用,取得圆满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遥感、水文和水化学、综合物探、地质取样、钻探以及静力触探等多种调查手段与方法,首次在我国重点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的近岸开展了1∶10万比例尺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调查,对调查区水域的海水化学要素、环境质量、水动力、地形地貌、沉积物、浅地层结构、潜在地质灾害以及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对海洋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与预警,并对该区海洋开发和工程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探矿工程》2011,(8):44-44
国土资源网消息(2011-08-01)记者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获悉,当地时间2011年7月25日8时30分,"海洋六号"首次成功实施多管取样器取样作业。这是"海洋六号"在近10天来8次尝试后首次成功获取多管取样样品。据了解,多管取样器用于弱扰动沉积物和底层海水取样,主要为海洋环境调查和地质研究服务,作业难度受工作环境影响较大,对海况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5.
海岸带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调查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夏真  林进清  郑志昌 《地质通报》2005,24(6):570-575
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海岸带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的技术方法。通过对海域的海水环境、沉积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等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多手段、多学科的综合分析研究,可以评价海洋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海洋开发和工程建设,可为沿海地区的规划、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国外海洋地质科学发展态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80年代国外海洋地质科学的主要进展,包括现代沉积、板块构造与地体构造和古海洋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海洋矿产资源(油气、滨海砂矿和海底热液矿床)勘查与新发现;新技术方法(GPS、测深与海底扫描、海底取样、深海探矿和深潜器)。根据当今国外海洋地质科学调查研究朝“领域广、精度高、研究深”的趋势,对90年代至21世纪初海洋地质科学的发展态势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钻探取样技术作为海洋地质调查和资源勘探的主要方法,在海洋探索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海底地层以松软沉积物为主,常规钻探回转取样的方法极易破坏样品原状性,且样品采取率低,难以满足科学研究的要求。研制了一种以泥浆泵压驱动的沉积物保真取样钻具,并结合绳索取心技术,实现海底沉积地层保真取样。试验证明,该海底沉积地层保真取样钻具取样成功率高、作业效率高,所采取样品原位性、原状性好,完全满足海洋地质和土工实验等对样品的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8.
大鹏湾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大鹏湾深圳海域开展了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调查研究。笔者根据调查所取得的海水化学、海底表层沉积物和海底工程地质条件(包括潜在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实测的海底地形地貌背景,对大鹏湾海域的海洋地质环境进行了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认为大鹏湾的海洋地质环境总体呈良好状况,并对大鹏湾的海洋开发工程建设提出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中太平洋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地层特征及稀土富集机制,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中太平洋海盆西部以地球物理探测与地质取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该区域开展了浅地层剖面测量、单道地震测量、重力活塞沉积物柱状取样.通过浅剖、单道地震声学探测,揭示了研究区域地层单元:①0~12 m,第四纪—晚渐新世远洋粘土沉...  相似文献   

10.
王浩 《地质学刊》2006,30(3):239-239
2006年6月19日~21日,由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全省地质勘查基础业务培训班”在南京举行。 培训期间,各地勘单位提交了数字化地质图件参加展评,其中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参展的图件获得了一等奖,并就数字化综合地质图件的制作技术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1.
班报记录是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随着海洋地质调查技术的发展,数据采集的自动化程度极大提高,但是班报记录技术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相对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不利于海洋地质调查外业工作的开展。根据海洋地质调查工作需求设计了一套班报记录辅助系统,为手工记录班报提供辅助,降低外业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海洋物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智能地质调查体系与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质调查局用了近10年时间,在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领域基本完成了地质调查全流程数字化过程。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大环境下,未来5至10年,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呢?本文基于新一代信息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在地质调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交换传输、三维建模、信息泛在服务、业务管理全面深度融合的基础上,结合智能空间与普适计算概念给出了智能地质调查定义,提出了基于云计算和Hadoop生态体系为基础的天地空一体化的智能地质调查体系、架构和应用模式,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区域地质调查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基础性、公益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PRB数字填图技术在1∶5万黄沙包幅区域地质调查中效果良好。介绍了数字填图从野外PRB过程、室内PRB过程和最终阶段成果PRB过程,说明了区域地质调查填图数字化准确性、高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以南京大学巢湖区域地质测量教学基地为研究背景,运用了RS,GIS和GPS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区域地质测量野外教学”学习课程建设了一套数字地质测量系统。整套系统包括实测地层剖面子系统、区域地质测量野外作业子系统和地质图件后期处理子系统。重点讨论了野外作业子系统的建设思想及其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数字填图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超岭 《新疆地质》2003,21(Z1):1-6
数字填图系统(RGMAP)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研发的,用来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专业软件.通过4幅150000和10幅1250000数字填图试点应用,使数字填图系统已臻于完善,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全面推广数字填图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使得地质调查数据实现了一体化的描述、组织、综合、管理及资源的统一描述、再现和集成.建立个性化的多用户,多目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今后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徐开锋  刘鸿飞  蒋光武  王平 《地质通报》2008,27(7):1011-1018
埋藏于地下的矿产资源形态千差万别,产状复杂多变,数据来源多种多样。如何科学、合理、准确、灵活、高效地估算在一定工程控制条件下的资源量,完成资源量估算的各类图件、报表制作满足不同工作的需求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将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技术运用到资源量估算领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是基于GIS技术并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融合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人工智能和数据库技术于一体,实现对多源、海量地学实体数据采集、管理、存储、处理、成图、分析、成果输出等全过程的数据表达,实现了从野外工作到成果汇交的全数字化过程的无缝连接。通过在驱龙矿区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系统对多源、海量地学数据进行科学、合理、准确、灵活、高效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的核心任务是挖掘、利用前人资料和对前人资料的二次开发。在1:25万玉林市幅数字地质填图试点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基于数字填图系统的前人地质资料利用与数据采集的工作方法。其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骤可分为6个阶段:①前期准备阶段;②室内地质资料录八阶段;③野外数字地质调查阶段;④室内资料整理阶段;⑤图件编制阶段;⑥成果提交阶段。该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提高了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已基本上达到了在1:252万区调修测区推广应用的“实战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地质调查成果信息化建设方法探索——基于数字填图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质调查项目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地质调查有效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的支撑体系之一。数字填图技术是地质调查项目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使得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输出等全流程信息化得以实现。文章针对地质调查项目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应用最新的数字填图系统平台,总结出一套简明实用的地质调查项目信息化建设方法:首先,优选符合地质调查精度要求的数据源,并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而后,运用数字填图技术系统中DGSGIS工具下载、配准所选取数据源影像作为地理底图;最后,使用数字填图系统建设完成地质调查项目空间数据库。该方法技术流程简洁、实用性强,对地质调查项目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丰丹  李超岭  刘畅  吕霞 《地质通报》2008,27(7):980-985
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是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总体技术流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地质人员实际工作量等方面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并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软件系统中以辅助建库工具、辅助检查工具、数据检索工具的形式加以实现。为建库提供了技术保障,保证了数据的质量,有效地提高了地质人员对地质调查系统的应用能力和建库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面向野外地质填图的空间实体对象表达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开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辅助地质填图野外数据采集,必须以野外地质空间实体数据的采集为主线研制地质填图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运用软件工程学和系统工程学的方法,把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开发技术与实际野外地质填图流程相结合运用到系统开发的各个环节,研究面向野外地质填图空间实体的分析方法和面向野外空间实体的数据对象的分析模型,建立了野外地质空间实体E-C-R模型,类层次结构及信息结构模型,为系统实现及系统集成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开发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