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全球卫星激光测距服务系统(ILRS,International Laser Ranging Service)标准点资料对Ajisai卫星进行精密定轨,残差均方根(RMS)优于3 cm,得到该星的精密轨道.进而对长春站40 cm空间碎片光电望远镜获得的Ajisai卫星的天文定位资料进行精度分析,外符合精度约3″左右.单独利用天文定位数据进行轨道改进,内符合精度优于3″.改进轨道的x、y、z坐标3分量在观测数据覆盖范围内的精度在100 m之内.同样地对Jason-1卫星作数据分析,结果和Ajisai卫星精度相当.分析各个弧段的精度变化,发现定标星个数减少,会导致天文定位精度下降.据此提出可以把最少定标星比例作为评定数据质量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空间目标包括在轨卫星、空间碎片等,对其测定轨是空间攻防和空间利用的重要前提。由于地面测站资源有限,单站测量是目前对空间目标尤其是空间碎片测定轨较常用的方式。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技术测量精度很高,可达米级(非合作目标),甚至厘米级(合作目标),但不能单独用于单站短弧定轨;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天文定位技术可观测距离较远的目标,但测量精度为角秒级,换算至空间距离不如SLR技术高。两者的联合为空间目标的高精度定位和跟踪提供了可能,并成为未来空间目标地基测量的发展方向。作为空间碎片单站监测的前期工作,对合作目标的单站定轨精度进行了评估。处理了1500 km高AJISAI低轨卫星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单站CCD测角和激光测距数据对低轨空间目标的联合定轨能力,并充分考虑两类不同类型观测数据的精度,数据综合时对其进行合理加权。利用全球激光站资料进行精密定轨,并以此作为参考轨道,采用上海佘山站AJISAI卫星2010年、2011年4天6圈的实测激光测距数据,以及CCD测角数据,开展了单站单圈和单站多圈定轨和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测距数据的加入对定轨精度和24小时预报精度的改善非常明显,可提高至少一个数量级;单站单圈联合定轨和24小时预报的精度分别为20 m以内及数百米,单站多圈联合定轨和24小时预报的精度分别在米级及数十米。期望实验结果为中国未来的空间碎片望远镜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高轨空间碎片进行了观测模拟。在观测模拟中,分别选取南京和云南两个观测站;采用2种跟踪方式:跟踪恒星和跟踪卫星;对于同一地理经度上的同步卫星进行了观测;提供了发现新目标的方法;并给出了新目标的初轨。这为我国空间碎片的数据库的建立作了有益的尝试,对于卫星和航天器的飞行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初轨计算中的病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连大  贾沛璋 《天文学报》1997,38(3):288-296
本文对现有初轨计算方法进行病态性分析与误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病态对现有初轨算法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法方程系数中包含观测误差.系数行列式愈大,定轨精度的损失愈多,当■被随机误差项△μ淹盖时,现有初轨算法将失效.此外,仿真结果还显示:■与△μ的大小还极大地依赖观测弧段的空间位置,当观测弧段包含近站点作为中点时,■最大,而■小,此时定轨精度较高;当观测弧段位于近站点的某一侧时,■小,而■大,此时定轨精度较低,观测弧段愈偏离近站点,病态影响愈大;因而在观测时,应尽量使观测弧段与近站点对称(此时μ值较大),这是提高短弧定轨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空间碎片的持续增加已严重威胁人类航天活动的安全。为了规避空间碎片对在轨航天器的威胁,需要通过观测获取空间碎片与航天器的位置等信息进行碰撞预警,为航天器采取规避措施提供参考。地基光电望远镜在高轨空间碎片观测方面有绝对优势,根据探测信噪比公式,计算望远镜最小可探测空间碎片的尺寸,并通过观测实验对尺寸计算公式进行验证,分析设备探测能力的影响因素,对两种观测模式下设备探测地球静止轨道空间碎片的能力进行分析,得到口径和曝光时间对探测能力影响的定量关系,可以为观测空间碎片设备建设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的轨道预报场景中, 使用的动力学模型也不同. 例如, 在低轨空间碎片的预报中大气阻力是十分重要的摄动力, 而到了中高轨, 大气阻力就可以忽略不计. 如何为不同轨道类型的空间碎片选择最优(满足精度要求下的最简)动力学模型还没有系统、详尽的研究. 将对不同精度需求、不同轨道类型下的大批量轨道进行预报, 通过比较不同动力学模型下的预报结果, 给出各种预报场景的最优动力学模型建议. 可以为不同轨道类型的空间碎片在轨道预报时选择基准动力学模型提供参考或标准.  相似文献   

7.
精密解算了非合作目标的单站激光测距数据.观测数据少、数据弧段分布不好是对非合作目标进行精密定轨的难点.通过定轨过程中对动力学模型的选择及求解参数的选取,使得轨道计算收敛.解算多组圈数的非合作目标数据,将轨道重叠弧段对比作为评判定轨精度的指标;从多组圈数中提取出一圈的观测数据,对其余数据进行定轨处理,将定轨后的轨道结果与提取出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在同一时刻的距离偏差,使其作为精密定轨的外符合.结果表明:对非合作目标(4814)进行精密定轨,平均测距残差为1.01 m,在测距方向上,测量数据外符合的平均轨道精度为14.35 m,预报1 d的测距精度为24.60 m.  相似文献   

8.
我国低轨道卫星定轨精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高度在250-350km的三颗低轨道卫星,根据我国现有的卫星跟踪网和跟踪技术(雷达测距和多普勒测速)等观测条件,利用模拟方法估计和分析了各种误差源对定轨精度的影响,并对能达到的定轨精度进行了恰如其分的估计。  相似文献   

9.
位于吉林天文观测基地的280 mm全天区可转动光电阵是一台用于空间碎片巡天观测的设备。为了研究该设备的光度测量性能,评估其测光精度,选择M67疏散星团中的测光标准星进行观测。首先,在IRAF(Image Reduction and Analysis Facility)中对观测图像进行预处理,之后进行较差测光;接着,提取测光数据并将整晚观测数据进行最小二乘直线拟合,拟合结果给出了主消光系数及相应的系统转换系数,并得到仪器星等至标准星等的转换公式;最后,利用计算得到的均方根误差对设备的测光精度进行大致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在标准测光夜测量亮于13.8 mag时,280 mm全天区可转动光电阵的测光精度可达0.13 mag。同时将观测图像与UCAC2星表匹配识别,利用背景恒星中的UCAC2标准星做外符合精度的校验,结果与前者基本相同。本设备的测光精度基本满足空间碎片巡天观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两种观测技术综合精密定轨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强  廖新浩  黄珹 《天文学报》2000,41(4):347-354
利用T/P卫星的SLR和DORIS实测资料,对两种观测技术综合精密定轨中的加权及其对定轨影响的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根据所提出的一种经验性的加权方法进行了综合定轨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两种不同技术的观测,相对权选取的恰当与否将影响综合定轨的精度;综合定轨的最优加权不仅依赖于观测资料的精度,还与观测资料的多少和几何分布有关;通过选用最优加权,可使得综合轨的精度优于仅用其中一种技术的定轨精度,综合定轨能有效地提高定轨精度。  相似文献   

11.
在导出低纬子午环测定一颗星过卯酉、子午圈的记录时刻与瞬时方位差关系式的基础上,结合仪器在卯酉圈测定星对天顶距的方法[1],提出了既可以绝对测定瞬时方位差,又可以绝对测定定位误差ε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低纬子午环上电水准器的工作原理;讨论了电水准器在测定定位盘上盘的水平差时,其Deticon的比例尺的测定方法及其测量精度;讨论了电水准器中狭缝倾斜量的测量方法;最后给出了水平差的测量范围以及可达到的精度,证明低纬子午环对轴系的要求是比较低的,而水平差的测量精度是相当高的。  相似文献   

1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SISURE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斗导航系统自2018年12月27日提供全球服务以来,其服务性能受到了极大关注.以上海天文台iGMAS (International GNSS MonitoringAssessment System)分析中心发布的精密轨道、钟差产品作为基准,评估了2019年年积日3–12 d的北斗二号、北斗三号以及GPS广播星历的轨道、钟差和空间信号用户测距误差(Signal in Space User Ranging Error, SISURE,简称为URE),并且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评估时间段内,北斗三号广播星历轨道精度、URE均明显优于北斗二号,且部分结果优于GPS.北斗三号广播星历轨道径向精度最高,优于0.2 m.北斗三号全部卫星URE均值优于0.4 m, URE RMS (root mean square)优于0.5 m.北斗二号每颗卫星URE均值、95%URE (置信度为95%的URE)、URE RMS小于2 m,北斗三号每颗卫星URE均值、95%URE、URE RMS小于1 m,均达到了系统公开承诺的服务性能标准.  相似文献   

14.
Various errors in determination of the local pure astronomical refraction are evaluated versus the apparent zenith distance z0. Numerical integration with the step imposed by heights of an aerological sounding brings the error smaller than 0″01 until z0 = 70°. For larger zenith distances integration with a more dense step is possible after fitting the data to a five-parameter functional dependence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on height. The fitting is simultaneously a good equalization of aerological data reducing considerably their experimental error as well as short-term local fluctuations of the atmosphere. After equalization, the error in the refraction originating from the error in the aerological data is found to approach 0″01 at z0 = 72°, 0″1 at z0 = 82°, 1″ at z0 = 87°, and 10″ at the horizon. This has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considering systematic deviations of the local pure refraction from that determined in a standard way. The purely stochastic error in the refraction originating in the error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at the observation site is discuss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local fluctuations of the atmosphere. It is evaluated that until z0 = 85° the precision in determining the astronomical refraction in a single observation is limited by refraction anomalies (image motion) and only above 85° the error in aerological data becomes more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5.
辛积分器中沿迹误差的一种补偿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新浩  刘林 《天文学报》1995,36(1):101-106
辛积分器严格描述了一摄动Hamilton系统的流,因而导致天体轨道的沿迹误差随时间呈线性增长趋势。本文利用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对其沿迹误差进行估算的数值方法,从而达到了对数值结果进行沿迹误差补偿的目的,数值结果证实了此方法在较大积分步长和较长积分时间的数值计算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辛算法在动力天文中的应用(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林  赵长印 《天文学报》1994,35(1):51-66
文[1]和文[2]从哈密顿系统的整体结构保持一角度阐明了辛算法[3-6]的主要功能,本文将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表明辛算法的另一独特优点-可以控制天体运动沿迹误差的快速增长,并对可分离哈密顿系统的显式辛差分格式稍加改进,推广应用到一般动力系统,该系统含有小耗散项或小的不可分离项,计算结果表明,效果极佳,因此,辛算法与传统的数值解法相比,确有很多优点。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低纬子午环绝对测定的要求,在原来的测微器方案〔1〕的基础上,针对斜狭缝用于卯酉方向测定天顶距时所存在的问题,对原来的视栅形式作了进一步改进。本文对改进后的视栅形式及观测原理加以说明,并讨论了视栅的狭缝倾斜对测定量的影响及测定狭缝倾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因枢轴不规则和两个叉臂的温差引起水平轴指向漂移的影响;详细叙述了用轴准直器测定和修正这种影响的方法;并且给出了测定轴准直器参数的方法。精度估计表明,在低纬子午环上使用了电水准器和轴准直器后,对枢轴的加工精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并且降低了对轴系稳定性的要求,然而测量和修正这些误差的精度却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20.
建立40m口径天线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依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对副面和馈源偏离理想位置的偏移量和偏移误差进行分析与计算;从误差补偿角度,运用最佳指向技术对副面横偏误差进行补偿分析计算。误差补偿后的计算结果表明,副面横偏误差得到了大幅度的减小。分析计算结果为40m天线的实际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