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的特点与主要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由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中国地层学家编制。《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建立了中国年代地层系统与国际年代地层系统之间的精确对比关系;充分反映了各地质时期岩石地层的展布状况,各地质历史阶段的地质年龄、生物地层序列(列数列各阶期的主导化石门类的组合序列)、磁性地层、地质事件及海平面升降等的变化特征;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对中、新元古代、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等的地层划分方案做了一些重要调整;为使阶名与组名尽量不重名,对中生代和部分古生代阶名进行了重新命名。该表是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全国统一多重地层表,对了解中国地层发育整体情况,进行国内、外和大区域的地层对比研究,开展地学研究、地质教学、地质调查工作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中国地层表》在第三十四届国际地质大会和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上得到国内外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和一致好评,部分成果已经在地质调查和中国区域地质志编制中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2.
正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自2000年5月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以来,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在各方面大力支持与配合下,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工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地层学研究与地层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与进展。今天,我们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就是要总结过去、展望和规划未来,团结一致,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地层学研究与地层工作继续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3.
全国地层委员会在在"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的基础上,历经八年的编制,最近正式发布《中国地层表》(2014)。《中国地层表》建立了中国年代地层系统与国际年代地层系统之间的精确对比关系,充分反映了各地质时期岩石地层的展布状况,各地质历史阶段的地质年龄、生物地层序列(列数列各阶期的主导化石门类的组合序列)、磁性地层、地质事件、海平面升降等的变化特征。《中国地层表》(2014)是实用性很强的全国统一的多重划分地层表,是地质行业的重要标准规范,充分反映了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以来我国地层学研究的新成果,同时参考了国际地层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它的广泛应用将对我国的地质调查工作、地层学研究、地质学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4.
第三纪年代地层研究和中国第三纪年代地层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主要介绍国际上第三纪年代地层和年代学研究最新简况 ,显示几个重要的年代地层表或年代表 ,并报道全国地层委员会 1999年 12月断代专业组工作会议关于建立中国年代地层表中第三纪年代地层构架讨论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5.
1959年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期间,由尹赞勋院士牵头编制了《全国地层委员会章程》,明确了全国地层委员会的职责、任务和组织形式等。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分别对《全国地层委员会章程》作了适当修改。为适应中国地层学研究和地层工作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国地层委员会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在多次讨论和协商的基础上,全国地层委员会对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2000年公布的章程做了一些修改。现将修改的主要内容做简要说明,提交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审议。修改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1月5日)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天,全国地层工作者欢聚一堂,召开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全面总结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交流工作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委员会换届,以更好地推动地层学研究和地层工作。在这里,我代表国土资源部向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致以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5月17日)各位代表:在鲜花盛开的五月,我们来到蓉城,召开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常委扩大会议。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去年11月我们胜利召开了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对我国地层研究和地层工作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今天,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总结广州会议一年来的工作、落实好2014年的各项任务,特别是要深入讨论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地层工作,研究制定好《全国地层工作和地层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团结一致,更好地推进我国地层学研究与地层工作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1月5日)1959年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期间,由尹赞勋院士牵头编制了《全国地层委员会章程》,明确了全国地层委员会的职责、任务和组织形式等。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分别对《全国地层委员会章程》作了适当修改。为适应中国地层学研究和地层工作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国地层委员会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在多次讨论和协商的基础上,全国地层委员会对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2000年公布的章程做了一些修改。现将修改的主要内容做简要说明,提交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审议。修改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1月5日)1959年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期间,由尹赞勋院士牵头编制了《全国地层委员会章程》,明确了全国地层委员会的职责、任务和组织形式等。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分别对《全国地层委员会章程》作了适当修改。为适应中国地层学研究和地层工作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国地层委员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多次讨论和协商的基础上,全国地层委员会对第  相似文献   

10.
《地层学杂志》2012,(2):551
<正>(第1号)各有关研究所和院校、各省地勘局及地调院:自2000年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以来,我国的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获得一大批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的新成果;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中建立的102个阶有59个阶经过近10年的系统研究,成熟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05,29(4):332-332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全国地层委员会主办,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古生物学会、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的“全国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新进展成果交流会”11月8日-10日在南京山水大酒店举行。会议将着重交流“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的进展和成果,同时广泛交流地层学各分支学科领域研究进展与成果(包括地层划分与对比、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层序地层、磁性地层、化学地层、事件地层、同位素年代地层以及特殊岩石地层等方面)。参加会议交流的部分成果已由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汇编成会议论集,以《地层学杂志》增刊的形式在最近出版。没有纳入这一会议论集的,还可按《地层学杂志》的格式撰写论,送交会议秘书处,以便在会议之后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12.
寿嘉华 《地质通报》2005,24(12):i0001
各位专家、同志们: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全国地层委员会共同主持的“全国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新进展成果交流会”整整开了3天,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共有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煤炭、出版系统等几十个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和有关人员出席。会议期间,共交流论文72篇,其中大会交流论文24篇,分会交流论文48篇。会议开得热烈、紧凑,学术气氛浓郁,内容广泛,充分反映了5年来全国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新进展,达到了预期目标,圆满完成了会议预定任务。会议受到院士们的特别关注,杨遵仪、王鸿祯院士十分关心这次会议,因年事已高未能到会;沈其韩、殷鸿福、李廷栋、任继舜、戎嘉余、张宗祜、金玉歼、陈旭、刘嘉麒院士等都因院士大会或身体原因未能到会。王鸿祯院士专门给会议写了书面发言,对会议的召开给予极大的支持。从本次会议大会和分会交流的成果分析,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提交和宣读的论文水平相当高,充分反映了中国当前地层学研究的最新成果。②学术民主风气浓厚,学术讨论和交流气氛热烈。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解决地质调查中出现的地层问题。④注重地层学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多学科的渗透、交流和原创性研究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地层学研究的发展。⑤会议期间还安排了《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的有关工作。供此机会,我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向几年来在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研究中付出辛勤工作的各位委员、承担课题工作的各位专家、各单位各部门的地层工作者和委员会所有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遗憾的是部分省区市地质调查院的同志未能到会,凡到会的,会议均赠送了《中国地层指南和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5本。这是工具书,希望在使用中完善,提出意见,下一次地层会议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5月17日)前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基本布局,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地层是地球发展历史过程中分布最广、时代跨度最大、意义最为重大的地质记录。地层学是地质科学奠基性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构成地壳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的特征和属性,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并建立它们之间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地层学经历了初创、统一地层、多重地层划分等阶段,目前正朝着建立全球标准年代地层系统和从区域地层对比逐渐扩展到全球地层对比的方向发展。地层学在地球科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方  相似文献   

14.
国际地层委员会官网与《国际年代地层表》(2015/01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地层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之一是精确定义全球年代地层单位并制作"国际年代地层表",为国际地学研究提供共同语言。国际地层委员会官网承担了国际地层委员会的信息服务之职能,尤其是"国际年代地层表"的更新与发布。"国际年代地层表"的更新主要源于几方面的因素:有新的年代地层单位被正式确立,各级年代地层单位有新的划分方案被认可,或是获得了新的地质年龄数据等。自2013年起,"国际年代地层表"每年至少更新一次,以反映国际年代地层研究的最新进展。中国地层学者长期积极参与国际年代地层研究工作,并认真开展"国际年代地层表"的引进和汉译工作。在本文中同时发布了最新的《国际年代地层表》(2015/01版)的中文版。  相似文献   

15.
《地质通报》2014,(Z1):378-379
第一章宗旨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我国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全国地层委员会的作用,特制定本章程。第二章性质与任务全国地层委员会是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部领导下的全国性学术协调组织。其任务是:第一条讨论确定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方向,制定地层学发展规划,协调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地层工作的关系。第二条组织起草、修订中国地层指南;负责全国地层单位名称的管理;审批、确认新的中国地层分类单元及新建地层单位。第三条组织交流地层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组织、协调地层学家解决有关重大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第一章宗旨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我国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全国地层委员会的作用,特制定本章程。第二章性质与任务全国地层委员会是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部领导下的全国性学术协调组织。其任务是:第一条讨论确定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方向,制定地层学发展规划,协调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地层  相似文献   

17.
地层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及中国地层学可能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鸿祯 《地层学杂志》2006,30(2):97-102
对地层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地层分类、国际地层表的建立、全球地层标准剖面及剖面点进行了讨论。在各种地层分类体系中,年代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是分类中的主体,其他系统都居于补充或从属的地位。国际地层表是地质学的基本文件和地学研究的主要参照,其建立的基础应是地史上关键性地质事件的记录,其方法应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前寒武纪与显生宙划分的建立标准应是一致的。国际地层委员会制订的GSSP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所定点位不够稳定,点位以外无法对比,在实践上和认知上都有不足。可考虑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寻觅接近等时的物理界面取代剖面点作为地层界面。在中国地层研究方面,以三次全国地层会议为准,分阶段概括论述了半世纪以来做出的主要成果。对今后中国地层研究的可能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主要是:应从系统论、整体观和复杂性观点的高度开展多学科的融合,共同解决地层的时空关系和划分对比等复杂问题;应当扩大服务面和扩展研究面,着重开展以古环境和古气候为中心的地层研究,协助解决与经济建设中的资源与环境两大主题有关的地质课题;制订2008年后的中、长期规划,改进GSSP程序,持续完善《国际地层表》这一永恒任务;开展高分辨率、高精度地层学研究,建立融合及协调多种分支学科的综合地层学;扩大地层学对整个地球科学的服务,使中国地层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陆相白垩系地层对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珂 《地质论评》2013,59(1):24-40
陆地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因为缺少系统的陆相白垩纪地质记录,使得中国的陆相白垩纪地层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近十余年来,中国陆相白垩系地层学研究发展迅速,但是新的、系统的陆相白垩系地层对比成果一直缺位,这使得不同学者对中国陆相白垩系的认识存在偏差,造成诸多不必要的争论及不便.本文在收集整理前人白垩纪陆相地层对比成果的基础上,补充近十余年来火山岩年代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及磁性地层学资料,对中国陆相白垩纪地层进行了重新对比,旨在为中国陆相白垩系研究提供系统的年代地层框架.  相似文献   

19.
以气候变化为标志的中国第四纪地层对比表   总被引:80,自引:14,他引:66  
随着新技术方法的不断引入和地层学多元划分理论的提出,除了传统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又开拓了地貌地层、磁性地层、土壤地层、同位素地层、事件地层和旋回地层等新的分支。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的需要,促使我们去探索第四纪地层,特别是陆相地层新的划分方案。本文作者在各自对不同的成因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中,都或多或少参照深海氧同位素阶段进行过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的尝试,自然就产生了以氧同位素阶段为参照的划分和对比第四纪地层的设想。我们“抛砖引玉”,提出了中国第四纪MIS地层表,只求“有”,尚不能求“准”,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推进我国第四纪地层的研究,对第四纪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地层学杂志》2012,(3):578
<正>为总结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以来我国在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进一步研究和推进我国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的新发展,并及时进行全国地层委员会的换届工作,经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决定于2013年上半年在北京召开"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会议由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