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1957年10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国内展开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天文学知识也乘机得以普及。1958年创办的《天文爱好者》杂志,正处在这一浪潮的潮头。我那时上小学三年级,和许多小伙伴一样,迷上了星空。我的最主要的天文课老师,就是《天文爱好者》,以及《少年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手册》两本书。初中和高中,我都在学校的支持下组织天文小组,展开学习、认星以及特殊天象的观测活动。自第一期起,我买齐了《天文爱好者》的每一期,甚至投了一篇用普通照相机通过天文望远镜拍摄天体的文章。可惜刚收到回复,杂志就因文化革命而停刊了。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情缘     
我与《天文爱好者》相知有近30年的历史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名建筑工人,当时家里订了三种杂志,《无线电》、《科学普及》和《地理知识》,其中第一种我是从来不看的,另两种会翻翻,闲来无事时,会把看来的天上地下的故事讲给师傅们听。记得那时不少工人师傅都喜欢听我神侃。恢复高考第一年,我考上了大学,选的就是地理专业,但没想到的是,从此我与天文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大学里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就是基础天文,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认识《天文爱好者》。大学毕业后,我在学校里教书,课余时间,带着一些爱好天文的学生做观测活动,自然就订起了《天文爱好者》,而且这本杂志成了我最完整的"收藏"。20多年来,几次搬家,调动工作,家中的藏书一再精简,但《天文爱好者》一本也没舍得扔。 20多年来,《天文爱好名》已经不仅是我与人神侃的材料,她还带我步入了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3.
我第一次见到《天文爱好者》杂志是在1978年。记得1978年10月末,我第一次到邮局订杂志,在刊登了邮发代号和杂志名称的报纸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当翻到北京出版的杂志版面时,我看到了《天文爱好者》。那时我喜欢学习天文知识已有10年,经常为买不到天文书籍而苦恼,突然发现还有这么好的杂志,当时的感觉真是欣喜若狂!于是定购了1979年的《天文爱好者》,从此我与《天文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月杂志到手后,总是迫不及待地匆匆浏览一遍后,再一页一页的慢慢地细看,有的文章甚至看了三、四遍,然后,又盼望下一期杂志早点儿到来。  相似文献   

4.
致少年天文爱好者朋友们亲爱的少年天文爱好者朋友们:《天文爱好者》杂志开辟“少年天文之家”专栏,我感到特别高兴!因为这是为少年天文爱好者开辟的新的园地。是我们大家盼望已久的。记得当我自己也是一个少年天文爱好者的时候,一度对天文知识很着迷,可是那时条件很...  相似文献   

5.
太阳从诞生至今已走过大约46亿年漫长的岁月,今天还是精神焕发地照耀着我们,哺育着地球上万物的生长。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的万物生灵。今年是〈天文爱好者〉杂志诞生50周年,在50年的风风雨雨中,《天文爱好者》杂志茁壮成长,拥有了成千上万的天文爱好者读者群,也可以说《天文爱好者》杂志也是一束明媚的“阳光”,在她的哺育下,众多天文爱好者从中汲取着天文的营养,幻想着浩瀚的宇宙,从而激励着他们学习知识的动力与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天文爱好者》的魅力和科普的魅力。我期盼着《天文爱好者》像普照万物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地走向未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永远陪伴着天文爱好者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6.
《天文爱好者》从1958年4月创刊起,到2006年4月,48年间总共发行了300期。作为《天文爱好者》的忠实读者,我衷心和热烈地祝贺中国天文学会和北京天文馆主办的这个享誉全球华人天文爱好者的刊物300期华诞。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该刊物一直忠实地和热情地普及天文知识,在培育天文爱好者的阵地作出独特贡献,已成为广大天文爱好者的贴心朋友和老师。我预祝它前程远大、越办越好。同时,我还作为《天  相似文献   

7.
望天兴叹     
编辑部嘱我为《天文爱好者》出版300期写一篇纪念性短文。一般说来,这种文章总是歌颂表扬一番,只有这样才能鼓舞士气。可我一动笔却不知为什么总也激动不起来,不仅如此,还有许多感慨的心情。回想起来,《天文爱好者》和我有着不少的机缘巧合,1958年爱好者初创,我也于那一年开始接触天文,3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爱好者两度停刊,我的天文业务也是两度停摆。从1958年学天文起的确经历了  相似文献   

8.
岁月如梭,不经意间《天文爱好者》问世已近半个世纪,发行已达300期。我是该刊的老编辑之一,我接触编辑这一行就是从《天文爱好者》开始的。编海弄舟数十载,断断续续与这个刊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她有割舍不掉的情结。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富力强的一段光阴是在《天文爱好者》编辑室中度过的,为  相似文献   

9.
我在春节前收到了今年第一期《天文爱好者》,也是第297期《天文爱好者》。这是第一本全彩版的中国天文刊物,使我想到一句老话: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感谢编辑部的各位老师,让这本期刊在第300期出版前夕穿上美  相似文献   

10.
看到彩版的《天文爱好者》杂志,使我非常的惊讶和欣喜,惊讶的是自1982年我离开《天文爱好者》编辑部,20多年后看到它新的靓丽容貌与当年那份记忆实在是有天壤之别。欣喜的是进入2006年的《天文爱好者》,它已经有了300期的"月龄"可庆可贺。惊讶和欣喜的感觉让我回忆让我感慨。我曾在《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工作了7个年头,因此它在我工作的生命中是一个标志性事业,这是1975年我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回到北京的第一个工作,也是其后自己从事科普工作的起点。刚到北京天文馆不久,我就被分配到《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工作,当时几位天文科普的老前辈都在那里,李元、卞德培、伊世同老师都手把手地教过我。我的工作主要是由师从伊世同先生学画星图开始的,后来也跟着卞德培、李元老师学习写科普文章、做编务工作。作为曾经的老师和同事,他们不仅教会了我求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天文科学  相似文献   

11.
观星五十载     
《天文爱好者》这一广受欢迎的天文挚友,已度过了50个春秋,出版320多期,是我国历史最长、印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天文科普期刊;自2006年全彩色化,她以全新的面貌立足于世界著名天文科普期刊之林;她引导许多青年步入天文殿堂;说来也巧,我迈入天文学这一引人入胜的大门也整整50年。回首往事,惟解继往开来之情。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天文爱好者》杂志创刊五十周年,也恰好是我订阅《天文爱好者》二十周年。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正上小学的我偶然在同学家看到一本书,从这本书上知道了第一个星座——天兔座。从那时起就想认识天上其他的星座。限于当时的条件,不可能找到任何有关天文方面的书籍,只好等着机会的来临。1984年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从其中的《天文》分册上学到了一点天文知识。1985年偶然在一位朋友家里的小学课本《自然》上看到四季星图。从此以后就是凭着这简易的四季星图开始了认星之路,也真正开始了天文之路。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初,我在《天文爱好者》杂志上看到了周波写的(2010年关注SOHO等彗星》,一下子激起了我对SOHO寻彗的兴趣。起初并没有太多的天文知识,感觉也就是“三分钟的热度”,但通过网络和书籍的了解,又让我找回了一点自信,既然别人能发现,何不自己尝试尝试呢?  相似文献   

14.
我从小喜爱天文,但那时天文方面的书籍非常匮乏,而我对天文知识的渴望又非常强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北京南站接人,等候时,看到报栏《北京日报》的广告中有对《天文爱好者》杂志的介  相似文献   

15.
我从1958年《天文爱好者》创刊号一问世,就和这个刚诞生的、面向广大天文爱好者和潜在的未来天文爱好者的专门的和专业的天文刊物建立了友谊。一转眼整整五十年过去了。《天文爱好者》已人过中年,并茁壮成长为全国各年龄段的天文爱好者心目中的崇敬和爱戴的朋友和老师。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天文爱好者》诞生48周年,从农历来说,狗年是《天文爱好者》的本命年,又恰逢在自己的本命年中喜迎出刊300期。从今年起,改为全彩色印刷,喜上加喜,非常值得纪念与祝贺。作为《天文爱好者》的老读者、作者和宣传者,我亲眼目睹了她成长的全过程。1958年4月,北京天文馆刚刚落成半年,就在这个天文科普乐园中创办了《天文爱好者》。在中华大地上,这是几代天文工作者和广大天文爱好者  相似文献   

17.
追着太阳跑     
自从上小学后,我一直喜欢历史、考古、古生物及地理,而2009年寒假去北京天文馆的一次参观又勾起了我对天文奥秘的兴趣。爸爸为了鼓励我,不仅买了许多诸如《星空》、《剑桥天文爱好者指南》、《恒星与行星》、《日全食》等书籍,指导我在网上查询天文知识,还带着我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望远镜。镜头是买的,镜筒使用塑料水管做成。整个望远镜可以随意组装拆卸。这使我明白了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全家还多次到十三陵神路观星,让我认识了许多星座。  相似文献   

18.
记得在一个花甲子以前当我还是一个少年天文爱好者的时候,每年的岁末总要从当时《科学大众》杂志里的“大众天文”专栏里(《天文爱好者》的创刊是后来的事),去找到来年关于行星动态和日月食的天象预报,以便进行观测。作为天文爱好者,在认识并且熟悉了一批主要星座以后,对星空的注意力就很自然地会转移到行星在黄道星座之间的运行动态上来,因为它  相似文献   

19.
我观测了月偏食@黄再勇我观测了月偏食我是一个普通的天文爱好者,从小就对星空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但业余天文观测则是从最这几年才开始的,我非常喜欢《天文爱好者》。由于我住在贵州山区。这里的地理状况和多变的气候限制了天文观测。全年真正晴朗无月的夜空并不多见。19...  相似文献   

20.
抚今追昔     
最近,一位过去的老同事、老同学,现已在领导岗位上的老编辑打来电话,说是《天文爱好者》杂志即将出版第300期,编辑部准备搞一些纪念活动,希望过去在编辑部工作过的老同志写上几句。我离开编辑部已整整二十年,此前仅做了7年的编辑工作就当了一名科普队伍的"逃兵",加入了"爱好者"的行列。想来惭愧。不过,那7年时间是我一生中一段重要经历,令人难以忘怀。这300期《天文爱好者》的出版曾经走过48年的艰辛历程,是通过几代科普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此时,我们不能忘记初创时期老一代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和编辑们所作出的巨大奉献。为了天文知识的普及,为了满足广大天文爱好者对知识的渴望,他们为这平凡的事业付出了数十年甚至一生。我以崇敬的心情缅怀已故的科普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