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平行剖面法计算资源/储量时,若矿体块段在相邻两剖面上均有面积,且控制两面积的工程间距或控制每个剖面面积的工程见矿平均厚度不相等的情况下,使用棱柱体公式计算块段体积,或相邻两剖面上面积形状不相似的情况下,使用截锥体公式计算块段体积,均存在一定的误差。而拟柱体公式则是精确计算块段体积的通用公式,其使用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议限制或停止使用棱柱体和截锥体公式,提倡统一使用拟柱体公式来计算矿体块段的体积。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蒙玛洒砂金矿矿体特征的分析、评价及储量的计算,指出了区内河流砂金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具有寻找岩金靶区及区内红土层金矿成矿的可能性,对本区下步地质工作提出了建议,为今后在该区工作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矿产勘查各阶段程序不应超越;但可据实情,在小矿中可以合并、缩减,在特大矿区亦可作亚阶段之补充。 普查应当预测深部矿体之可能分布,是提高详查工程合理布置的依据和基础。 详查具有工业评价要求,应依矿体(段)规模为主因素来选择合理的勘探类型和网度。详查只在大中型矿区中才具有中间阶段的属性。就小矿而言,因其大致控制矿体亦需较密网度,故可视矿体稳定程度所能计算工业储量(C级)的多少,而定为最终详查或是勘探。详查应有工程见矿率要求,初步提出Ⅲ、Ⅳ类型不少于 30-50%,Ⅰ、Ⅱ类型不少于 60-70%。 勘探深度、工业储量比例,以及对矿体控制程度等,除依一般规范外,还与生产设计要求有关,故应加强联系了解,以免工作过头或有不足。  相似文献   

4.
程序四、矿体厚度换算程序不同的矿产储量计算方法,需要矿体在某一特定方向的厚度参数,如:真厚度M、水平厚度M'或铅垂厚度M〃等。在已知钻孔中矿体视厚度L、矿体内孔斜天顶角A、方位角B、矿体倾角C和倾向方位角D的前提下,各厚度值可以用下式求出。  相似文献   

5.
固体矿产储量估算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固体矿产储量估算过程的详细调研,对储量估算过程中的单工程圈定算法、矿体剖面连接以及传统的储量估算方法中的平行剖面法和地质块段法做了详细研究,并针对储量计算的可视化及交互技术进行了研究,实现了一种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固体矿产储量估算原型系统,实现了对固体矿产勘查数据的有效存储、管理、可视化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6.
对于层状或似层状导电矿体而言,通常采用激发极化法、电阻率剖面法、充电法和测深法能查明矿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和其顶端埋深。利用联合剖面法、测深剖面法和井中充电法能确定矿体倾向和倾角,利用井中充电在地表测量剖面梯度的方法以及正交测深法可大致估算矿体的下界延深,视电阻率电位法、定电位激发极化法、自然电位法以及散射伽马法可计算出矿体的厚度。而合理使用综合电法能有力地配合钻探工作,近似估算矿石储量规模,进而指导钻探孔位的布置,减少钻探进尺,达到节约勘探成本的目的。本文着重介绍在豫南一些多金属矿床利用综合电法估算矿床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总结了矿区地质、矿床及矿体特征,分析了地质勘探和资源储量核实的资源储量估算情况,通过对资源储量变化情况的对比研究,结合矿山结束开采中段探采对比实际情况,说明了矿区地质勘探资料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矿床的矿体特征。  相似文献   

8.
SD法是以动态分维几何学为理论,以最佳结构地质变量为基础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该次使用北京恩地科技发展责任公司开发的SD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储量通V4.0,对阎家疃金矿床(3)-1号矿体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对矿体的地质可靠程度、工程控制程度及储量的精确程度进行了审定,并在圈定矿体形态及估算结果 2个方面,与传统地质块段法进行了对比,认为SD法具有功能强大、结果稳健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储量计算的平行断面法中,一般块段大都是相邻两剖面组成,在矿体边部也有仅用一个剖面组成块段的。当相邻两断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S1-S2)/S1<40%时(S1>S2),用梯形公式计算体积:V=L/2(S1+S2)(1)式中:V———块段体积(m3)...  相似文献   

10.
矿政管理、矿山日常生产对三维建模在资源储量管理方面的应用需求日趋提升。主流的剖面法建模精度受限于已有地质资料精度,本文选取胶东地区上庄金矿①1矿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国产3DMine软件,以钻孔建模为主、剖面建模为辅的方法构建了三维实体模型,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对块体模型进行赋值,系统介绍了“数据处理—3D实体模型构建—信息提取—块体模型赋值”的建模全流程,该工作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建模精度。矿体资源储量估算结果与传统的地质块段法估算结果相比,误差3.18%,同时不同的约束条件和块体属性筛选功能,能够快速便捷地实现矿体资源储量分割、实时更新和矿化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满足资源储量管理需求,为矿政管理、矿山日常生产对三维建模在资源储量管理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1.
郗山稀土矿为山东省唯一一处中型规模的稀土矿产地,是轻稀土矿床,目前矿山采矿许可证内(+20~-160m)的资源储量已所剩不多。为扩大矿床资源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2012年对矿床深部进行了勘查,在原矿体深部(-160~-500m)探求了稀土矿石量419.3万t,稀土氧化物总量19.3万t,平均品位(RE_2O_3)4.61%。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郗山稀土矿床分布在郗山碱性杂岩体顶、底板附近,共圈定矿体25个,矿体形态可分为脉型及细脉—网脉带型两种。其中(12)号矿体为矿床范围内主矿体,占矿床估算储量的54%。矿体展布严格受构造控制,成矿为多期次。矿床成因与燕山早期的碱性花岗岩、霓辉正长岩及石英正长岩等组成的碱性杂岩体关系密切,为与碱性侵入体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稀土矿床。通过深部勘查,进一步了解了郗山稀土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分析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为今后的郗山稀土矿深部和外围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长坡层面脉型矿体是大厂矿田罕见的特富矿体,是本矿区锡石—硫化物矿床的重要类型之一。这类矿体有75、77、16、80、81号等,它们均位于长坡倒转背斜两翼两种不同岩性的接触面上,其中以75、77号规模和储量最大。该两矿体产于倒转背斜两翼上泥盆统小扁豆灰岩与细条带灰岩、细条带灰岩与宽条带灰岩的接触面上。在平缓东翼的构造有利部位形成的矿体,具有“特富矿体和暴风式品位”之称,其品位之高,厚度之大,堪称矿区之最,储量亦居大脉状矿体之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龙水金矿床地质概况、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生产、地质工作,侧重对该矿1号矿体在280m标高以上块段进行分析对比和讨论。认为地探储量偏大的原因,主要是未充分利用坑道全部样品分析资料研究矿体的连续性和局部勘探网度控制不足所致。还针对地勘、矿山地质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对改进地勘、储委审批报告和矿山生产、地质工作均有实际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焦家金矿床深部矿体地质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焦家金矿床位于焦家断裂带中段,属典型的"焦家式"金矿,截至2008年底焦家金矿床累计探获资源储量234 564 kg。该文通过对深部矿体地质特征论述,并与中浅部矿体进行对比,总结深部成矿规律,利用焦家断裂控制的矿体具有等距斜列、尖灭再现规律,对深部矿体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锡铁山铅锌矿床深部生产勘探发现,3062米中段以下矿体比地质勘探时控制的形态复杂,普遍向北东位移。在无矿段和深部发现品位较富的盲矿体,使矿石储量增加73.73%,铅锌品位分别提高60.9%和7.49%。依矿体与大理岩之关系,矿体分为四种类型,赋存于大理岩中的矿体为主矿体。矿床具分带性,为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变质改造叠加型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小煤矿资源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原保有资源储量不实、基础资料不全、越界开采较严重、保有资源储量变化较大、储量动态监管不连续及检测工作关系协调不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进而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西浦北县铅锌矿是一家县属国有矿山企业,该矿已探明的矿石储量为225.12万吨。经过30多年的开采.矿山达到工业品位的矿石已基本采完,现有储量绝大部分是低品位矿石。1995年10月.经广西区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该矿主矿体(即1、2号矿体)10米水平以上正式闭坑。近十多年来.矿山主要靠开采残矿、尾矿来维持。处理低品位矿石.充分利用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山地钻探工程施工,揭露对矿体边界及深度进行控制,并结合取样测试等方法,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分布、各矿体的分布、形态、产状、厚度及矿体围岩、夹石的特性,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估算出该区铁矿D+E级储量678.71万t。  相似文献   

19.
矿业权边界在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上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垂直纵投影图进行资源储量估算时,当矿体走向与矿业权边界斜交时,矿业权边界在资源储量垂直纵投影图上投影的准确位置较难确定。该文介绍了利用不同中段平面图和利用计算公式确定矿业权边界在资源储量垂直纵投影图上的投影位置,对解决此类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基于三维建模理论,利用大型矿业软件3dmine建立广西大厂细脉带矿体三维模型,结合钻孔和刻槽的样品数据,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对Sn、Zn品位进行估值及储量计算。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可确保矿山残矿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从而推动矿山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