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四川省矿床沉积学及有机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17至19日在四川省眉山县召开。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8篇,其中矿床沉积学方面的论文17篇,有机地球化学方面的论文21篇。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矿床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的各个领域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当代的矿床学界思想十分活跃,新成矿概念和模式的不断出现,开阔了矿床学家的思路,极大地丰富了矿床学理论。在矿床学新说林立的时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D·瑞奇(Johm D.Ridge)于1968和1976年先后发表两篇论文,即《矿石成因概念的变化及发展》(原载1968年《格拉顿—赛尔斯纪念文集》),和《北美地质学家所见的同生矿床概念的起源、发展和改变》(原载1977年出版的《层控矿床及层状矿床》第一卷第六章,1978年出版了该书的中译本)。1985年,这两篇内容衔接、体裁一致的论文,地质出版社以《成矿概念的变化和发展》的书名出版了中译本,译者是我国著名矿床学家张炳熹教授。  相似文献   

3.
翟裕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学与区域成矿学家、地质教育家,长期坚持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呕心沥血,教书育人,重视实践,不断创新,在矿床学、矿田构造学、区域成矿学等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起,翟裕生教授在长期从事矿床组合、成矿系列研究基础上,将系统论和历史观引入矿床学研究,以成矿物质的源-运-储-变-保的动力学演化过程为核心,率先提出和创立了成矿系统及演化论,从时空演化和物质运动的结合上发展了区域成矿学研究,推动了矿床学的进步。21世纪以来,翟裕生教授又提出了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勘查系统三结合的研究理念,将传统的矿床研究提高到地球系统科学层次,引领了当代矿床学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一系列找矿新发现。 2020年欣逢翟裕生教授九十华诞,为祝贺先生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工作70余年,我们三位作为特约主编以成矿系统论学术思想为引导组织了“矿床学”专辑。 本专辑共分3个专题。其中“矿床研究方法与综述”专题共7篇论文。以翟裕生教授的《矿床学思维方法探讨》一文为开篇,将矿床学研究思维方法概括为实践、系统、辩证、历史、经济、环境、全球、战略等8个思维观点,对创新成矿理论、提高矿床研究水平和推动找矿发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紧随其后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论文,以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过程与定量勘查评价“三位一体”思想为指导, 从大地构造环境、壳幔结构与深部过程、成矿的岩石系统、区域热流体条件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成矿地球动力学条件,并强调了地球深部过程对成矿的制约作用。《再论中国大陆斑岩Cu-Mo-Au矿床成矿作用》论文,重点阐释了中国大陆非弧环境斑岩型矿床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岩浆起源、岩浆流体系统演化、成矿金属(Cu,Au,Mo)和H2O来源及富集过程。另4篇论文分别阐述了中国三叠纪的大陆成矿体系、斑岩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流体演化、Au-(Ag)-Te-Se成矿系统的成矿作用以及我国矿床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专辑的“特色地域成矿背景与成矿作用”专题共11篇论文,从不同侧面对我国“三江”、扬子、长江中下游、华北、塔里木、中亚等重要成矿区带,开展了复合成矿系统、斑岩夕卡岩热液成矿系统、造山型金成矿系统以及低温矿床、岩浆Cu-Ni-Co硫化物矿床、玢岩铁矿床的成矿背景、成矿系统组成要素、空间结构模型、成矿机制等综合研究,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壳幔相互作用、构造体制转换、流体相分离、多期叠加复合成矿等成矿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和成果。 本专辑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专题共7篇论文,专门探讨了部分矿床的成矿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作用。 本专辑所反映的尽管只是矿床学研究方面的部分成果和进展,但我们希望这些成果的发表,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谨以此专辑表达对翟裕生教授的美好祝愿和敬仰之情,祝老人家身体健康,继续推动我国的矿床事业迈上新台阶。最后在此专辑付梓之际,感谢所有作者(包括论文未在本期刊出的)、审稿专家、翟德高博士和编辑部同志为本专辑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4.
翟裕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学与区域成矿学家、地质教育家,长期坚持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呕心沥血,教书育人,重视实践,不断创新,在矿床学、矿田构造学、区域成矿学等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起,翟裕生教授在长期从事矿床组合、成矿系列研究基础上,将系统论和历史观引入矿床学研究,以成矿物质的源-运-储-变-保的动力学演化过程为核心,率先提出和创立了成矿系统及演化论,从时空演化和物质运动的结合上发展了区域成矿学研究,推动了矿床学的进步。21世纪以来,翟裕生教授又提出了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勘查系统三结合的研究理念,将传统的矿床研究提高到地球系统科学层次,引领了当代矿床学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一系列找矿新发现。 2020年欣逢翟裕生教授九十华诞,为祝贺先生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工作70余年,我们三位作为特约主编以成矿系统论学术思想为引导组织了“矿床学”专辑。 本专辑共分3个专题。其中“矿床研究方法与综述”专题共7篇论文。以翟裕生教授的《矿床学思维方法探讨》一文为开篇,将矿床学研究思维方法概括为实践、系统、辩证、历史、经济、环境、全球、战略等8个思维观点,对创新成矿理论、提高矿床研究水平和推动找矿发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紧随其后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论文,以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过程与定量勘查评价“三位一体”思想为指导, 从大地构造环境、壳幔结构与深部过程、成矿的岩石系统、区域热流体条件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成矿地球动力学条件,并强调了地球深部过程对成矿的制约作用。《再论中国大陆斑岩Cu-Mo-Au矿床成矿作用》论文,重点阐释了中国大陆非弧环境斑岩型矿床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岩浆起源、岩浆流体系统演化、成矿金属(Cu,Au,Mo)和H2O来源及富集过程。另4篇论文分别阐述了中国三叠纪的大陆成矿体系、斑岩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流体演化、Au-(Ag)-Te-Se成矿系统的成矿作用以及我国矿床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专辑的“特色地域成矿背景与成矿作用”专题共11篇论文,从不同侧面对我国“三江”、扬子、长江中下游、华北、塔里木、中亚等重要成矿区带,开展了复合成矿系统、斑岩夕卡岩热液成矿系统、造山型金成矿系统以及低温矿床、岩浆Cu-Ni-Co硫化物矿床、玢岩铁矿床的成矿背景、成矿系统组成要素、空间结构模型、成矿机制等综合研究,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壳幔相互作用、构造体制转换、流体相分离、多期叠加复合成矿等成矿理论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和成果。 本专辑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专题共7篇论文,专门探讨了部分矿床的成矿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作用。 本专辑所反映的尽管只是矿床学研究方面的部分成果和进展,但我们希望这些成果的发表,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谨以此专辑表达对翟裕生教授的美好祝愿和敬仰之情,祝老人家身体健康,继续推动我国的矿床事业迈上新台阶。最后在此专辑付梓之际,感谢所有作者(包括论文未在本期刊出的)、审稿专家、翟德高博士和编辑部同志为本专辑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5.
涂光炽院士是我国地球化学事业的奠基者,国内外著名的矿床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他从事地球科学研究60多年来,先后考察和研究了国内外400多个矿床,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地质实际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观点,出版专著23部,发表论文250余篇,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在内的重要学术奖励20余项.这些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矿床学、地球化学的理论体系,对矿产资源的寻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1983年10月在山东举行了“全国金矿矿床矿物成因矿物学学术会议”,共收到各类论文102篇,总计约80万字,这些论文基本反映了我国当前这个领域研究的最新水平。陕西地矿局地矿处及第八地质队受专业委员会及地矿部地矿司的委托,负责汇集出版《全国金矿矿床矿物成因矿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本书共收入论文54篇(包括插图91幅、插表253个),另附摘要  相似文献   

7.
矿床类型划分是矿床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对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上百年来,提出了多个矿床类型的划分方案,包括了矿床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推动了矿床学发展。21世纪以来又有新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矿床类型四级分类系统的建立,其为矿床学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8.
内容主要涵盖了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作用、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作用、矽卡岩型矿床和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卡林型金矿、三稀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等全球矿床学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19个热点领域,共822篇论文摘要。是从事矿床工作的科技人员不得不读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9.
矿床学研究的历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裕生  王建平 《地质学报》2011,85(5):603-611
矿床是地球历史演化的产物,每一个矿床都有其特殊的形成史和变化保存史.矿床学的基本内容应是矿床成因和矿床变化保存两个方面.以历史演化的观点查明矿床形成-变化-保存全过程,有利于矿床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也是矿产勘查工作的需要.提出历史观开展矿床学研究的三个层次:①单个矿床形成变化与保存;②区域成矿演化;③全球成矿演化.单个矿...  相似文献   

10.
构造矿床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庆丰 《地质科学》1984,(4):461-463
矿床地质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矿床本身的研究;其二是矿田构造的研究。前者是探讨成矿的内因,而后者着重于成矿的外部条件(外因)。矿床工作者一般不能顾及矿田构造,而从事矿田构造者则往往对矿床成因很少加以探索。 笔者提出的构造矿床学,其用意在于把成矿的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以期全面地阐明矿产的形成机理和赋存规律。构造矿床学包括了矿床学和矿田构造学两方面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我所30年来,在基性、超基性岩及有关矿产研究方面的基本概况、取得的进展及今后一些展望。其中所列进展主要包括:岩浆矿床学、岩石及成因学、岩浆建造学及矿床评价和预测等四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矿床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向读者推荐新出版的《成矿系列研究》李继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武汉430074)翟裕生教授等人的新作《成矿系列研究》最近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矿床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矿产分布规律和成因的学科;同时也是一...  相似文献   

13.
消息·报道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和地质出版社,组织我国主要矿床专家编写《中国矿床》专著的工作已经展开。《中国矿床》是一部除石油、煤之外其他矿种的、代表我国当前矿床地质学最高水平的巨著。全书分总册、分册两大部分。总册为综合性著作,分上、中、下三册,150—200万字,八六年陆续出版;分册为单矿种或矿组的矿床学专著,共二十余个分  相似文献   

14.
C_(12)成矿和矿床学组是本届大会22个学科组和6个专题告报告会中参加人数和宣读文章最多的学组之一(本学组论文有315篇,其中我国有18篇),表明了世界对金属矿产资源研究的关注。从本学组如下8个论题,可见当前成矿和矿床学研究国际动向之一斑。  相似文献   

15.
《矿床地质》2020,(1):196-196
《矿床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双月末出版。本刊主要报道矿床地质(包括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海洋矿产)、矿床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矿产普查与勘探、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方面研究的科研成果;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矿田构造及模拟实验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认识和综述性文章。优先发表新探明矿床、新类型矿床和新发现矿床的科研成果。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最新报道”、“叙谈矿产地质工作”等。  相似文献   

16.
矿床学中若干自相似现象及其意义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秦长兴  翟裕生 《矿床地质》1992,11(3):259-266
自相似性是指事物的一部分与其整体相似的性质。数学上与自相似性密切相关的是幂函数及分维(相似维)。本文从成矿作用时间演变、区域矿产分布、矿床空间分布、矿石矿物中元素和矿田构造形迹五个方面列举了矿床学中一些自相似现象;从经典地质学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矿床学中自相似现象的形成机制;并指出矿床学中自相似现象的研究可为矿床成因分析提供信息,促进矿床研究的简化和定量化、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且有利于矿床学与其它学科的渗透和综合。  相似文献   

17.
现代矿床学与经典矿床学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属于一种突变式转变,引起地质学家在认识方面的某些重大变革.现代矿床学的形成及其思维形式,各家意见不一.本文仅就矿床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8.
《矿床地质》是中国报道矿产资源最新研究成果的代表性刊物,同时也是汇集矿床学领域重要研究进展及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对其载文热点追踪及期刊量化评价有助于梳理国内矿床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探究未来发展趋势,并为学科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学研究、借助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手段,分析了1982~2022年《矿床地质》刊载论文的内容与信息,揭示矿床学40年的研究热点及主题演化情况,并通过与国际同领域知名期刊的对比,系统性地总结和讨论其展现的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发展趋势。该刊主要聚焦于地球科学领域,热点关键词主要包括:流体包裹体、成矿作用、矿床成因、成矿流体和地质特征等。历年刊文可归纳为5个研究主题,包括区域成矿规律、成矿背景与构造环境、成矿流体和矿化特征、成岩成矿年龄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以及元素富集成矿。热门地区主要是内蒙古、新疆和西藏等中西部省区。未来矿床学研究将会更加注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宏观和微观应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对矿床成因机制和成矿规律的揭示,以及矿产勘查的综合指导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随着近代找矿工作的迅速发展,发现出露地表的矿床或矿体的可能性逐渐减少,被称为隐伏矿床及盲矿体的找矿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正在探讨隐伏矿床及盲矿体的找矿理论和方法.矿床学中,矿床与矿体的概念是有区别的,但在一些文章内(这些文章在其它方面是很有价值的),却存在隐伏矿床与隐伏矿体,盲矿床与盲矿体混用的现象.有时前后两词同时出现于同一篇论文,而却指同一地质体;有的文章只提隐伏矿床(或盲矿床)不提矿体,而实际上所论及的  相似文献   

20.
《矿床地质》2015,(1):208
<正>2015年2月修订《矿床地质》创刊于1982年,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出版日期为双月末。本刊主要报道矿床学领域的新观察、新发现和新认识,包括矿床地质(包括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海洋矿产)特征、矿床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矿产普查与勘探、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方面研究的新成果;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及模拟实验等方面的新成果。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境外矿产地质之窗"、"叙谈矿产地质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