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1:5万调资料为基础,对大港周地区滑脱构造的层块特征、岩石力学性质及物性特征,主骨石及次滑面的基本牺牲较详细的描述,把本区滑脱构造归属为萍乡式(叠瓦式)。从面对其成因构造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采用全盆地十条控制性综合地震剖面,结合钻井及虚拟井数据,利用几何量取,压实校正,均衡补偿,平衡剖面第一系列方法原理,建立了求取拉张量,构造沉降幅度,滑脱深度的几何模型,对东濮凹陷构造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了盆地基底拉张量,伸展系数和下第三系各层段的拉张量,各地质时期的构造沉降量及兰聊断层的滑脱深度;由此分析了凹陷南北不同构造部位基底拉和活动的差异和凹陷的幕式张裂活动特征及兰聊断裂的滑脱特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川东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领域拓展,尤其是泸州地区显示出3500 m以深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巨大潜力。为了进一步明确泸州地区构造特征及变形机制,依据地震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了构造解析,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探究了其构造变形的主控因素,恢复了泸州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多滑脱层和区域构造挤压是泸州地区构造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受膏盐岩影响,泸州地区发育低陡的盖层滑脱构造,垂向分层明显,形成断展褶皱、滑脱褶皱和滑脱层间隐伏褶皱、双重构造等复合的构造。该区域构造变形主要受下寒武统膏盐岩滑脱作用控制,膏盐岩和页岩滑脱层协调变形向低陡背斜核部聚集。燕山晚期以来,泸州地区多滑脱层沉积伴随区域挤压,发育盖层滑脱的隔档式褶皱;喜山期褶皱带再次隆生,原有的断层和剪切带位移量增大,滑脱层间形成一系列次生断层和隐伏褶皱。背斜处油气藏容易受到破坏,向斜处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其中对冲型向斜结构相对简单,内部应力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湖北黄石地区的滑脱构造及其对煤层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黄石地区发育了一套滑脱构造。宏观及微观构造显示其运移滑动方向是自南向北的,它是江南隆起中段九岭幕阜山隆起北侧巨型滑脱系统的前缘滑脱挤压带。本文从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几方面论述和分析了该滑脱构造的特征和形成过程,并总结了本区滑脱构造的样式及其控煤型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丁香地区滑脱拆离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并初步厘定该地区的滑脱拆离属于江南古陆北侧、长江以南整体滑覆-剥离断层体系的后缘位伸带及中间过流带之部分。文章把丁香地区滑脱拆离构造划分出下伏系统。四个滑脱拆离层系及四个主滑脱拆离面和八个次滑脱拆离面。结合区域地质发展史,还对滑脱拆离构造的成因及其演化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西非被动大陆边缘下刚果盆地重力滑脱构造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下刚果盆地早白垩世至今的被动大陆边缘阶段主要发育重力滑脱构造,可分为上陆坡的重力滑脱伸展构造、中陆坡和下陆坡的重力滑脱底辟构造、下陆坡-深海平原转换区的重力滑脱冲断构造。一期完整的重力滑脱构造演化模式为从早到晚由陆向海逐渐发育的前展式发育模式,即最早发育高部位的重力滑脱伸展构造、其次发育中部的重力滑脱底辟构造、最后发育低部位的重力滑脱冲断构造。下刚果盆地总共发育两期重力滑脱构造,分别是早白垩世阿尔布期(Albian)-渐新世的第一期(早期)重力滑脱构造,中新世至今的第二期(晚期)重力滑脱构造。这两期重力滑脱构造之间呈现出从早到晚由陆向海发育的前展式结构,即晚期的重力滑脱构造位于早期重力滑脱构造的向海一侧。  相似文献   

7.
湘中涟源凹陷内的滑脱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义方 《湖南地质》1989,8(2):10-17
祁阳弧的成型和侏罗山式褶皱的发育,是在东西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盖层与前泥盆系基底之间的滑脱造成的。盖层内抗变形能力不同的海相地层在构造推挤和重力滑动中形成了多期次、多方向的滑脱构造。根据滑脱构造特征,涟源凹陷可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分区。  相似文献   

8.
塔中低凸起作为古生代形成的凸起,是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研究其构造变形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地震和钻井资料,在地震资料解释和分层构造复原基础上,研究认为:(1) 除塔中Ⅰ号断裂带部分段为基底卷入式外,塔中低凸起主要逆冲断裂以滑脱式为主,主逆冲断裂多在中、下寒武统膏盐层系滑脱;(2) 盐上地层变形特征与盐下地层变形特征不同,盐上地层构造变形强度总体上大于盐下地层构造变形强度;(3) 膏盐层系在分层构造变形过程中起到协调变形作用;(4) 塔中低凸起分层构造变形主要受控于俯冲造山及膏盐层系滑脱作用。  相似文献   

9.
澜沧老厂矿田滑脱构造及其控矿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澜沧老厂超大型银铅多金属矿床是产在晚古生代裂谷火山岩中的多因复成矿床,本文通过对老厂矿田滑脱构造的研究,指出了滑脱构造普遍存在于该区中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巨厚层状灰岩和下石炭统火山岩之间,它是大陆地壳伸展构造的一种类型,具有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其形成与裂谷演化后期区域伸展作用和深部岩浆物质底辟作用有关。老厂矿田的银铅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滑脱构造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滑脱构造带直接控制了重要工业矿体的产出。  相似文献   

10.
川东北地区方斗山构造带发育典型的多重滑脱构造,中生代以来受大巴山南北向挤压与雪峰山北西向挤压叠加改造。其构造模型在区域性滑脱层的分布,不同构造变形层构造样式的厘定以及不同构造变形层在空间上耦合特征等方面存在争议,因此定量分析不同变形层构造样式的差异、空间组合特征成为研究分层变形成因机制的关键。本文应用数字高程、浅表地质信息与线束三维地震数据等资料,开展方斗山北段何家营地区地层与断裂构造解析,建立了何家营地区的三维构造模型,讨论方斗山北段多重滑脱层体系下,垂向上不同构造变形层的差异变形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何家营地区沉积盖层中存在中-下寒武统膏盐层、下志留统泥岩层、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膏盐层等3套区域性滑脱层以及二叠系煤层局部滑脱层。区域性滑脱层控制了褶皱—冲断构造的变形样式,构造在垂向解耦,形成基底、深部、中部与浅部等4套变形层。基底变形层发育指向北西的构造楔;深部变形层夹持于寒武系与志留系滑脱层之间,发育双重构造,形成低幅度背斜;中部变形层为志留系与嘉陵江组之间的高角度冲断构造,二叠系煤层作为局部滑脱层,发育顺层剪切;浅部变形层,以嘉陵江组盐滑脱褶皱为主。不同变形层的垂向叠置,共同...  相似文献   

11.
川西龙门山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总被引:98,自引:16,他引:98  
刘和甫  梁慧社 《地质学报》1994,68(2):101-118
龙门山冲断系构造样式卷入深度,可分为基底冲断层-挤压断块一盖层褶皱-冲断系两大类。在剖面上将龙门山构造带划分为5个带。龙门山冲断系扩展顺序分为:前期由推覆作用引起的前展式扩展;后期由重力滑覆作用引起后展式扩展。据平衡剖面及构造复原,龙门山冲断系总滑移量为120km。川西特提期域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大陆裂解,洋-陆俯冲,陆-弧碰撞、冲断造山及川西隆起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沉积型式与构造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概述了伸民背影下砂质沉积物在不同构造样式下的沉积型式的研究进展。近来的研究日益表明特定的沉积型式与所处单元构造样式之间存在特定的联系。沉积盆地边缘-斜坡地区具有不同的构造样式,控制了砂质沉积物的沉积型式包括来源区、水流方式、砂体几何形态与分布以及沉积的构成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区分了“樱桃园组”岩石在元古主构造旋回的三幕变形,详细描述了各幕SFL组合和按区段进行了投影。主变形幕D1的构造最发育,F1控制着本区的岩性分布。构造序列及样式变化显示由高塑性向脆性的变形格式。本组与下伏的太古鞍山群变粒岩在构造序列、样式和变质相上都有显著差异,过去许多地质学家把二者混划为一个单位,统名“鞍山群”,属太古宙。但本组与上覆的辽河群(上元古)的构造样式和变质相却相似,故其时代相当于早元古Ferrian期。  相似文献   

14.
逆冲断层前锋带的构造样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逆冲断层产出构造环境和规模的不同,其前缘可以有拆离型,褶皱型,前冲型,反冲型等多种样式;每种样式又可具不同特征。此外,逆冲前缘还常伴生一些重力构造,盆地构造和不同方向的反转构造。各种构造样式可以相互转化和过渡而共存于同一逆冲带,或发育于不同逆冲带中。它们是研究塑冲作用的动力状态,,扩展方式和发展阶段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福建宁化湖村盆地构造解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爱根  吴正文 《地质论评》1996,42(3):193-199
湖村盆地位于闽西宁化县境内,是闽西北地区变质岩系之上,几个零星出露上古生界的和下三叠统地区之一。本文运用平衡剖面的基本原理及构造解析方法,论证了湖村盆地既不是闽西北隆起之上的断陷盆地,也不是简单的“构造窗”而是在早三叠世末-中株罗世,闽西地区自北西向南发生叠瓦式逆冲推覆作用而形成的残存构造盆地。  相似文献   

16.
营潍断裂带结构特征及其与相邻盆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营滩断裂带是渤海湾盆地东部重要的边界条件,对油气地质条件具有重要影响。依据大量实际地震资料,将营潍断裂带划分为三段,即潍坊-莱州湾-黄河口段、渤东低凸起段和辽东凸起段,各段在断裂走向、结构及组成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结合区域应力分析和新生代盆地盖层构造变形特征,认为营潍断裂带在新生代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以伸展、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古新世-早始新世、中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第四纪。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营潍断裂带与相邻新生代盆地的关系,并根据结构样式将相邻盆地划分为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  漆家福  谢会文  李勇  雷刚林  吴超 《地质通报》2012,31(9):1510-1519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与南天山过渡带结构复杂,是了解塔里木盆地-南天山盆山关系的关键。利用2D、3D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边缘的结构特征、构造样式,对比研究不同区段变形的差异和影响构造样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基底断裂的发育情况,库车坳陷北部边缘自北向南可划分为三区五带,自浅至深可划分为4个变形层。其中,山前克拉苏构造带以克拉苏断裂为界可细化为高角度基底卷入变形区、低角度基底卷入变形区和盖层滑脱变形区。②库车坳陷盆山过渡带主要发育收缩构造、盐构造和走滑构造,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划分为15种样式。③库车坳陷北部克拉苏构造带可划分为6个主要的构造段,受先存基底断裂、膏盐岩分布和南天山差异推覆作用的影响,各构造段表现出差异变形的特征。④现今构造主要形成于新生代中晚期,经历了晚二叠世—三叠纪古前陆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坳陷盆地、古近纪—中新世弱收缩挠曲盆地和上新世—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4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8.
The Longmenshan thrust system consists of two major groups of structural styles according to the depth of their involvement: basement thrusts-compressional fault blocks; fold-thrust system in the cover. In cross-section, the Longmenshan structural belt is divided into 5 zones. The propagation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system is piggy-back due to pushing at the early stage and overstep due to gravity sliding at the late stage. Balanced cross-sections and palinspastic reconstruction reveal that the total sliding displacement of the thrust system amounts to 120 km.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Tethys domain in western Sichuan has experienced 5 stages: continental break-up; ocean-continent subduction ; continent-arc collision; orogenic thrusting; uplift of western Sichuan.  相似文献   

19.
黄栗树地区位于张八岭超高压变质带东侧 ,该区变形构造可以划分为基底韧性变形带、韧脆性构造片岩带和流变褶皱带。流变褶皱构造发育于黄 (栗树 )—破 (凉亭 )断裂以东的震旦系和下古生界盖层岩系中 ,自北西向南东依次表现为翻转褶皱、平卧褶皱和倒转褶皱 ;流变褶皱与基底韧性—韧脆性变形呈渐变关系 ,并且与基底韧性—韧脆性变形具有一致的变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反映了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碰撞造山期及折返过程的构造变形特点。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查干凹陷的构造格架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汪新文  陶国强 《现代地质》2008,22(4):495-504
查干凹陷发育于华北板块西北缘的古造山带基础之上,属造山期后的伸展垮塌型盆地。位于该凹陷东南部的“毛敦侵入体”和“毛东断层”主要形成于前白垩纪,均为盆地基底的查干础鲁深大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所划分的“罕塔庙次凹”主体可能为前白垩系残留地层,而并非早白垩世断陷沉积。凹陷的构造格架受不同级次的断层带控制;主要构造样式可分为伸展构造、挤压构造、反转构造和具有走滑分量的构造4大类,并以伸展构造为主体。该区白垩纪-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经历了伸展断陷发生、发展、弱伸展断-坳转化、稳定坳陷和挤压改造5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