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历史悠久,今年适逢该大会创建六十周年。过去历届会议都在欧美发达国家举行,本届会议首次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召开,因此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具有极其深远意义。它不仅将对我国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工作起到推动的作用,而且也标志着我国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2.
初秋八月,几乎在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的同时,8月6日被称为地质科学奥林匹克盛会的国际地质大会也在北欧挪威首都奥斯陆现行隆重召开.国际地质大会四年一次,今年是第33届.  相似文献   

3.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层委员会奥陶系分会和志留系分会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协办的"第十届国际奥陶系、第三届国际志留系联合大会"6月底在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国际地层委员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层指南》修订版中所附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在1999年12月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断代工作组工作会议(即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预备会)期间由各断代工作组分别提出,经全国地层委员会汇编完成,2000年5月经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讨论通过,报国土资源部批准后于2001年正式出版发行。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当时最新版本的《国际地层表》,也被收入2001年修订版的《中国地层指南》。2002年修订的最新版本《国际地层表“反映了当前国际上年代地层单位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从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展望地学的未来——满足未来社会需要的地球科学全球地学界瞩目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已胜利闭幕。6000多名中外地学家、地学工作者参加了大会丰富多采的学术活动。历届大会均有各自的主题,在日本召开的第29届大会主题为岛弧地质。本届大会...  相似文献   

6.
第四届国际寒武纪地质大会于2005年8月18日-24日在南京召开,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160多名地层古生物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安排了8条野外地质考察路线(中国境内7条,韩国1条),来自世界6个国家共14位中外学者于8月13日-16日对山东济南市张夏一崮山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和莱芜市九龙山寒武系剖面进行了为期4天的地质考察。  相似文献   

7.
广西区调四分队一九八四年在南丹县六寨一带进行区域地质填图时,于六寨镇西800米处,晚石炭世地层中发现阿谢尔期菊石群,这是继苏联乌拉尔西部、北美西南部、帝汶岛和帕米尔东南部发现后的第五个发现点,也是我国首次发现。阿谢尔期介于石炭纪与二选纪之间。它是从阿丁斯克阶(广义)的下部划分出萨克马尔阶(广义),再由萨克马尔阶底部划分出阿谢尔阶,并于1960年全苏石油地质研究所主持召开的国际石炭一二迭纪界线会议决定将二迭纪底部划在阿谢尔阶,即北美的Properrinites带之底。这次发现阿谢  相似文献   

8.
美国西乔治学院J·瓦特斯(J·Waters)教授、印第安大学G·莱思(G·Lane)教授和堪萨斯地质调查所C·马普勒斯(C·Maples)博士等美国棘皮动物古生物学家于1991年7月30日至8月6日期间在我区先后考察了柳州市的新圩、龙殿山和桂林二塘等地泥盆—石炭系剖面,并系统采集了大量的棘皮动物化石标本J·瓦特斯教授和C·马普勒斯博士曾于1987年在参加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后来我区考察采集了少量棘皮动物化石标本进行研究 此次来华是第二次到我区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9.
纪念日     
1996年8月4日,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地学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开幕式。李鹏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各国和各地区的地质学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我们都生活在同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地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是我们的可爱的家园。我们要感谢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特别是近百年来地质学家的辛勤工作,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产生了飞跃。  相似文献   

10.
正1996年8月4日,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地学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开幕式。李鹏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各国和各地区的地质学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我们都生活在同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地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是我们的可爱的家园。我们要感谢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特别是近百年来地质学家的辛勤工作,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产生了飞跃。本世纪地质学领域的一些重  相似文献   

11.
国际ISPRS大会于2008年7月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于7月11日圆满结束。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来自世界各国代表2000多人,是一次空前的国际学术盛会。大会期间,国家领导人李克强接见了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主席伊恩.道曼等国内外测绘专家代表。我国遥感科学家陈述彭院士也出席了ISPRS大会。国土资源部鹿心社副部长在大会上发言指出,中国测绘工作者应加速实现从地图生产者向地理信息服务者转变。大会围绕“铺就影响信息的丝绸之路”的主题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报告。  相似文献   

12.
全国地层委员会是国家政府部门领导下的全国性学术协调组织,不是一个实体性的机构,没有法人,是属于高层的、促进我国地层学和地质工作发展的协调机构.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于1959年11月14日~2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协商产生了第一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由45人组成.主任李四光,副主任由武衡等担任,朱效成任秘书长. 2000年,我被告知,周永康同志提议由我来出任第三届地层会议委员会主任,由王泽九同志任秘书长.  相似文献   

13.
第八届国际矿床会议已于2005年8月18~21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岁末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两个会议虽然性质不同,但却都围绕着地质找矿这一主题,前者为全球矿床地质工作者的一个盛会,研究全世界矿床地质发展,后者却是新的一年,尤其是未来"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部关于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14.
第八届国际矿床会议已千2005年8月18~21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岁末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两个会议虽然性质不同.但却都围绕着地质找矿这一主题,前者为垒球矿床地质工作者的一个盛会,研究全世界矿床地质发展,后者却是新的一年,尤其是未来“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部关于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第20届国际地图学大会(ICC2001)于2001年8月6~1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国际地图协会ICA (International Cartographic Association)按照每两年一届的惯例在21世纪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地图学大会。  相似文献   

16.
6月 4日 ,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届青年地质科技奖授奖大会在北京举行 ,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田凤山同志参加了授奖大会并与青年地学工作者就新形势下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如何定位问题进行了座谈。每两年评选一次的这项我国地质界青年的最高荣誉奖 ,是由所在单位及有关单位推荐 ,并经中国地质学会评选委员会评选产生的 ,本次共评选获奖者 34名 (金锤奖 8名 ,银锤奖 2 6名 )。山东省地质学会推荐的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蔡忠 (石油大学资源系油藏地质研究所副教授 ,先后参加或负责国家攻关项目 2项 ,部级重点项目 7项 ,其中《油藏描述技…  相似文献   

17.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学术活动简介国际地质大会是国际科学会议中历史悠久、规模巨大、学科广泛、极负盛名的学术组织,是国际地学界最具广泛性、高层次、高水平的“奥林匹克”盛会。她旨在促进地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提供大型聚会场所,交流学术...  相似文献   

18.
正1906年,第10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墨西哥首都举行。清政府派中国驻墨西哥使馆的一名参赞出席。此时,外国探险家、地质学家陆续来华考察已达半个世纪。他们把采集的代表性标本运回本国,出版关于中国地层、地质构造等方面的专著,博学宏论,成果累累。而清廷就近派官员出席国际地质大会,或有节俭的考虑,内中最为尴尬的是,朝野上下,泱泱大国,地质人员竟无一人!  相似文献   

19.
国际测量工作者联合会(FIG)1982—1984年度执委会于1983年在保加利亚的索菲亚公布了一部有关测量员作业行为的道德准则。这是在瑞士Montreux召开的第16次FIG代表大会上通过的101号议案。这部准则是由FIG委员会主席雅克·塔克起草的。考虑到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变化,本文提出了一个最新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0.
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学术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怀柔召开,除我国代表以外,有来自美国、日本、西德、意大利、法国、瑞士、瑞典、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土耳其等十多个国家共558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 大会开幕式由程裕淇教授主持,会议组织委员会主任马杏垣教授致开幕词,地矿部部长朱训,国际地科联构造专业委员会主任A·Kroner讲了话,黄汲清、许靖华和钱祥麟等著名地质学家作了学术报告。大会共收到论文762篇,会上宣读了342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