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最大规模集群地震资料处理系统,日前在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正式投入使用,古龙、海拉尔乌尔逊叠前处理项目开始启动。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是油气勘探的核心技术之一,为油气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依据。针对现有地震资料处理集群系统规模小、处理速度慢、无法进行大范围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2.
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核心基础。地震资料的时深转换、构造成像、岩性识别、裂隙检测等都离不开速度,可以说速度贯穿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四维地震资料处理及其关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四维地震利用时延三维地震资料的差异来解释地下储层流体的变化,时延地震资料的差异除了受地下储层流体因素的影响外,还受采集和处理因素的影响。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或消除由非储层因素所引起的差异,四维地震资料处理总的要求是相对振幅保持处理,高信噪比处理和一致性处理,一致性处理是四维地震资料特有的处理,其一般处理原则是:(1)调查影响四维地震资料非穗生的原因;(2)保持处理流程的一致性;(3)尽量保持相同的偏移  相似文献   

4.
为刻画地震信号的局部层次特征,提高复杂地质体的地震分辨率,本文利用倒谱变换能够提高分辨率的特点,结合短时傅里叶变换,构造了倒时-频变换算法,并提出地震分倒频处理技术.文中对地震分倒频处理技术的公式推导、算法设计、分倒频处理技术提高地震纵向分辨率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设计出了适合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的软件,并从理论上阐述了地震分倒频处理技术能够提高地震分辨率.利用倒时-频变换对多分量线性调谐信号模型做倒时-频分析,可以得到良好的时频分辨率.实际三维地震资料计算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地震纵向分辨率,且计算效率高,适合大规模三维地震资料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地震资料的反褶积处理是通过改造地震激发子波,进而消除地震激发子波在传播过程中所受的虚反射、层间多次反射和大地滤波等影响的一种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方法.反褶积的方法很多,如:脉冲反褶积、预测反褶积、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它们之间主要区别之一在于对地震子波的假设和估计地震子波的方法.所以在处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区域资料特征采取不同的反褶积方法.本文以河南省某煤预查区地震勘探为实例,着重总结和比较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应用研究表明,适当选择时窗和自相关步长进行自相关分析,地表一致性反褶积能够展宽频谱,压缩地震子波,并能校正地震信号的相位谱,输出零相位子波,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提高勘探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震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大中型油气田发现难度越来越大,隐蔽型岩性油气藏逐渐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准确表征复杂岩性储层需要更高品质的地震资料,资料的保幅性是提高岩性勘探成功率的关键.针对岩性勘探的难点以及对资料保幅处理的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渤海油田地震资料保幅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常规保幅处理思路和应用效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实际地质特征从处理流程,处理参数优化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针对特殊地质体存在造成地震资料无法反映实际地质特征的问题,通过不同批次采集地震资料的融合处理提高地震资料的保幅性.相关保幅处理的流程和技术为渤海油田发现的两个亿吨级岩性油田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地震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大和勘探目标的日趋复杂,促使地震勘探技术不断发展,处理地震资料的一些假设条件也不断地由简单变复杂,一步一步地接近客观实际,推动着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进步.在资料处理工作中,一方面是处理工作量的迅速增加,往往需要计算机的能力成倍以至几十倍地增长,例如,地震勘探的叠前深度偏移运算工作量是叠  相似文献   

8.
极性是地震资料的一个基本属性,不同极性的地震资料可能得到不同的地质认识.琼东南盆地多年度地震资料极性不统一,给目标评价和储层描述带来很大的困扰.本文从探讨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各阶段极性的定义入手,分析不同阶段引起地震极性变化的原因,总结适合地震解释阶段极性判断方法.判断地震资料极性的方法主要有利用已知地球物理性质的标志层判断和利用钻井资料合成地震记录判断两大类,将极性判断方法应用到琼东南盆地地震资料,分析认为资料A、B浅层均为正极性,资料A深层偏向于负极性,资料B深层偏向于正极性.根据极性判断结果对资料A、B进行纵波阻抗反演,两批资料反演结果的高度吻合证实极性判断准确.琼东南盆地多年度地震资料在使用前做针对目标层段极性判断并匹配处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时延地震处理中的共反射点道集抽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重复采集地震资料进行时延地震一致性处理时,首先需要消除两期资料观测系统的差异.在分析同一区块不同时期地震资料观测系统差异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共反射点道集抽取方法,大幅度提高了两期资料观测系统的一致性,为后续的时延地震一致性处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地震数据的噪声往往覆盖了有用的地质信息,需要对地震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在滤波处理过程中,为减少噪声对地震解释带来的假象,形成了很多相关的技术.但在地震解释滤波质量控制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很少.因此,建立叠后储层地震滤波质量控制标准,可以提高地震数据的品质及减少地震解释的假象.根据滤波前后地震资料的合成地震记录相关系数、信噪比地震属性以及时频特征三个方面对叠后储层地震资料滤波处理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对比处理前后地震资料发现:滤波后地震资料井震相关系数得到提高;滤波前后均方根地震属性变化大的地方对应信噪比属性值较小,且滤波前后地震剖面及属性与信噪比剖面及属性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频谱上,滤波前后频带宽度、主频和能量保持一致.以上对地震滤波处理的控制方法中,经实际结果检验及分析可以看出,滤波前后地震资料的时频特征一致性是保证滤波质量的重要手段,另外信噪比以及与信噪比相关的地震剖面及属性在评价地震资料滤波合理性上也优于合成记录及常规地震属性对地震资料滤波质量的评价.针对叠后断裂检测实例,据该滤波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断裂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是获得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的基础,常规的处理方法对于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却十分有限,难以达到资料解释的要求.对此本文将广义S变换理论与压缩感知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叠后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实现步骤为:将叠后地震数据进行广义S变换;利用压缩感知理论构建L1/2范数最优化模型;半阈值迭代法求得最优稀疏解得到更精确的时频域信息;能量重新分配补偿时频域弱信号能量;广义S反变换得到处理后的地震信号.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与常规广义S变换提高分辨率处理相比,本文方法处理结果具有更好的效果,地震资料分辨率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为使叠后相邻测线的地震数据在绘图纸上能够纵向同时显示,达到节约绘图纸、降低成本的目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震资料处理模块生成可纵向显示的三维地震绘图数据的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进行叠后三维数据体的分离、延长测线数据的记录长度、修改线号和数据体舍并等处理工作,产生可纵向显示的绘图数据体.经实际绘图显示,不同测线的地震剖面由原来的横向单张显示,转为了纵向的多张绘图.因此,大大节约了纸张,降低了地震资料处理的成本.  相似文献   

13.
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结合实际资料,对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针对多波资料的静校正、叠加成像、转换波资料的共转换点的求取方法等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开发了综合利用多波资料进行地震属性和各向异性研究的方法,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技术系列.经过在胜利油田罗家地区的初步应用,表明了预测结果与钻井资料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对地震图像进行保边滤波的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算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资料的噪音消除是地震资料处理的一个重要步骤,以往的地震资料滤波,都容易伤害地震资料的高频信号.原始地震图像属于线形纹理图像,地震同相轴表现为线条结构.基于偏微分方程的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技术通过结构张量的特征向量控制扩散方向,利用扩散张量的特征值控制特征方向上的扩散量,对原始地震图像进行图像平滑处理,增强具有一致性的同向轴及其所反映的重要地质结构.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低信噪比资料的高分辨率处理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造成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分辨率低,前期的地震资料储层与含气性预测的成果达不到目前勘探开发的要求.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特点,提出了一套适合本区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通过解决静校正和去噪问题,应用反褶积、精细速度分析以及高精度动校正和叠加等处理技术,在保证信噪比的前提下,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区低信噪比资料连片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策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华北地区的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处理实例,详细阐述了华北地区低信噪比资料的特点及针对性处理策略,探讨了该地区大面积连片叠前时间偏移的配套处理技术,为地震资料处理提高偏移成像精度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HFE在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是地震勘探中获得高质量数据的关键,而分辨率与信噪比的相互制约关系是高分辨率处理的根本问题。本文基于反褶积的基本原理,采用压缩子波的方法,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高频拓展法(High Frequency Expanding,HFE)处理。通过测试子波压缩参数,分析研究可选参数对地震资料分辨率和保真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处理参数,并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结果表明,HFE处理后的地震资料,其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处理后的剖面弱反射带层间细节反射更为丰富,横向变化清晰,频带变宽,分辨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勘探对象的日趋复杂,单纯基于数据驱动的常规处理方法已无法满足油气藏深入勘探的精度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处理的精度,利用井约束将丰富的井资料加入到地面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本文阐述了井约束的基本原理、具体分类以及发展历程,介绍了井约束在地震资料处理的核心环节—能量补偿、提高分辨率、速度反演以及偏移成像中的具体应用,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前言随着地震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人们对地震资料快速、准确、系统和完整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使已有的地震资料更好地服务于地震研究和地震予报,已引起地震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成为国际上普遍进行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一切研究都从测量原始资料起步的做法,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地震研究工作的需要。而逐漸为基础资料的一次性处理  相似文献   

20.
地震资料振幅保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资料的振幅信息是数据处理和解释的一个重要参数,储层的岩性研究要求对振幅信息进行更精确的处理,地震资料的保幅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地震资料振幅保持的因素很多,其中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对振幅的影响最为直接、广泛.根据实际资料处理情况,文章重点分析了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对振幅因素的制约,从属性研究和技术层面上探讨实际生产中应避免或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