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周鹤 《今日国土》2009,(4):46-47
穿平底鞋,常蹦着走,累了就玩,少说消极话4月14日午后,著名学者于丹走进了人民日报社大院,应邀主讲"世界读书日"之青年讲堂的首场讲座。在这个春花烂漫的时节,于丹微笑着坐在怒放的梨花下,与记者聊起了自己的生活与健康心得。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治沙大军中,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是赫赫有名的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儿子是治沙的后起之秀石战军。在陕西定边毛乌素沙地边缘,父子二人共同谱写了一曲人进沙退的壮歌。老石以毕生的治沙经验培养着儿子,石战军则不负重托,干得有声有色。然而,就在老石可以把自己的治沙事业托付给儿子时,一场车祸夺走了石战军年轻的生命。经历了丧子之痛,老英雄又一次坚强地回到了治沙第一线,这一次,他肩上承载的是两代人的治沙理想。人进沙退,绿锁黄龙。中国林业发展到今天、治沙成果如此显著,正是因为有无数石家父子这样的人,一代接着一代干,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用汗水和热血在茫茫沙地浇灌出片片绿荫,铸就了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与北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相比,江南已是一片春意盎然。  相似文献   

4.
张正禄 《测绘学报》2004,33(3):280-281
德国汉诺威大学土木工程与测量系地球测量研究所Guenter Seeber教授所著的《SatelliteGeodesy》(卫星大地测量学)第2版已于2003年由德国Walter de Gruyter出版社在柏林出版.本书的第1版于1993年由该出版社出版,都是用英文写成.第1版曾由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赖锡安教授等译成中文于1998年由地震出版社出版.第2版与第1版之间相隔恰好10年,10年来卫星大地测量领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Seeber教授以其深邃的眼光、严谨的学风和渊博的知识全面修订和扩展了第1版.本文结合第1版,将第2版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介绍给我国读者,希望能对广大测绘同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由原《测绘学院学报》改版后的《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已经面世一年了. 在过去的2006年里,本刊得到了编委会顾问、编委、通信编委及国内外同行和学者的厚爱、关心和支持,内涵有了进一步扩展,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6.
基于VBA的Excel测量程序开发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卫 《测绘通报》2005,(6):37-40
基于VBA开发Excel测量程序具有简便、高效和通用的特点,程序的使用具有直观、实时、动态、灵活、交互性与图形功能强等明显的优势.由于Office软件使用的普遍性及其组件之间数据良好的交互性和共享性,Excel在数据处理与相应报告的生成等方面更具优势.以开发实例介绍使用VBA开发Excel测量程序的主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平地干涉相位进行INSAR初始基线估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INSAR技术是最有潜力获取高精度DEM的手段之一.在其关键技术中,基线估计是影响最终DEM精度的一个关键因素.通常,较小的基线估计误差将会导致获取的DEM中存在较大的斜坡效应.但是,对于境外等难以获取地面控制点的区域,很难精确地估计出基线参数,从而使获取的DEM误差很大.针对这种情况,从INSAR的基本原理入手,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平地干涉相位进行初始基线估计的方法.利用1994年美国NASA航天飞机SIR-C/X-SAR数据和中国科学院电子所机载双天线干涉数据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无控制地区的基线估计,它无需地面控制点,并且估计出的基线参数比较精确.  相似文献   

8.
AIRS/TOVS/TOMS反演的臭氧总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亮  牛生杰 《遥感学报》2008,12(1):54-63
本文利用2003-2005年的AIRS(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TOVS(The TIROS Operational Vertical Sounder)和TOMS(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卫星资料反演的大气臭氧柱总量分析了全球范围内大气臭氧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北半球大气臭氧柱总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春季达到最大值约为322.25DU,秋季达到最小值约为277.83DU,变化幅度约为45DU,南半球季节变化不明显;大气臭氧柱总量有明显的纬度变化,低纬度地区臭氧柱总量较低,基本维持在250-270DU,高纬度地区臭氧柱总量较高,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平均约为294DU,南半球中高纬地区平均约为279DU.几种反演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AIRS的全球(60°N-60°S)平均臭氧柱总量的值比TOVS和TOMS的值高大约3-5DU.其反演值在南极大陆和沙漠地区出现异常.与地基观测资料相比较,AIRS和TOMS反演值与地面站观测值之间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并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WebGIS中存在的地理空间数据语义共享问题,在分析XML和GML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XML构架WebGIS系统的方案和应用方式,并详析了实现构架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0.
自燧人氏钻燧取火之后,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居洞避寒的生活。事实上,并非任何木柴都能取火。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对木柴的品种做出了挑选,不仅如此,还根据季节变换品种。据说,轩辕黄帝时期,各地  相似文献   

11.
分析目前GIS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网格GIS的概念。分别介绍网格及网格计算的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并将网格的概念融入到GIS领域中,从而在5层沙漏结构的基础上构建出网格GIS的体系结构,阐述网格GIS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地球空间网格是将地球空间区域剖分成不同尺度单元的空间参考系统。网格编码利用地理空间位置的结构化索引表达技术,将代码分配给地球空间网格系统的每个网格单元,实现网格位置的统一标识。对照统一规则递归剖分形成的多层次、多分辨率全球的地球空间网格系统编码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当前地球空间索引标识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探讨地球空间网格编码方案,以实现地球空间网格单元的统一标识,并可通过代码描述网格单元空间位置,反映网格单元间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地理信息网格及其军事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丹露 《测绘科学》2005,30(1):15-17
论文从网格技术的形成发展分析了提出地理信息网格概念的背景。通过分析美军网络中心战能力设想与地理信息网格的关系,阐释了地理信息网格的构成及应用。论文认为建立地理信息网格是进行军事测绘综合保障能力的集成,将引发军事测绘产品体系、保障服务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网格计算与Grid GIS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当前的网格计算和网格数据库技术,从GIS集成运算与数据共享的角度概括了GridGIS包括应用层、中间件层与资源层三层架构的协同工作体系结构和宽带网络技术、分布对象技术、互操作技术与GML共享技术等关键技术支撑以及GridGIS服务组成结构等。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极区航行通常采用格网导航执行大圆航线,大圆航线上格网航向角不同不利于航行控制以及大圆航线在极区投影图上不完全投影为直线引起固有原理性误差的问题,借鉴中低纬度地区等角航线上地理航向角相等以及在墨卡托投影图上为直线便于航行控制和绘算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在极球面投影图中表现为直线的"等角航线"——格网等角航线。在研究双重投影的极球面投影以及格网导航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格网等角航线的定义,推导了航线方程,并根据该航线的航程和航向角计算方法进行航线仿真设计。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表明:航线上格网航向角处处相等,在极区投影图上表现为直线;格网等角航线与大圆航线、大椭圆航线相近,航程较短。因此,极区格网等角航线可以与格网导航方法、极球面投影精确配合应用,适合于极区航行。  相似文献   

16.
王金鑫 《测绘科学》2010,35(2):161-163
基于对网格计算技术和目前我国空间数据生产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地理空间数据生产网格的概念及其体系结构,并对其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这里的体系结构是基于OGSA的五层构造:资源层、基础层、生产服务层、网格工作流层和界面层,还包括相关标准和与数据网格的连接。其关键技术包括网格计算、web服务、网格工作流、新一代空间数据模型与Open GIS规范等。最后指出,空间数据生产网格是新世纪信息化测绘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龚强 《测绘科学》2011,36(2):78-80
地理空间信息网格是一种专业应用网格,它具备计算网格的全部功能,重点拓展了广域的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因此,网格编程或者说如何在地理空间信息网格上进行程序设计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网格编程的共享状态模型、远程过程调用与远程方法启动模型、混合模型等为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编程模型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与借鉴.准确分析基本性质,明确...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网格管理平台的框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仁  宾洪超 《测绘科学》2008,33(1):7-9,28
从网格计算环境下空间信息服务如何满足国土资源需求出发,提出了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应用平台的体系架构,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空间信息网格的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基本框架,以东莞市的国土资源网格化平台实现国土资源变化检测为例,阐述了系统的运行效果。展望了网格技术和空间信息多级网格技术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在国家和省对各种国土资源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宏观决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投影网格的大面积水面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在现代硬件条件下,如何为渲染生成一个大面积的水面。为了达到摄像机高低不同时对分辨率的要求,同时保持空间的可量测性,现在经常使用的生成算法是各种"层次细节"的方法。但层次细节也存在存储数据量大以及接边等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替代的算法:投影网格算法。投影网格从我们希望在投影后得到的网格入手,反向找出网格在投影前的位置,更有目的性,有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Grid computing is deemed as a good solution to the digital earth infrastructure. Various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geospatial resources can be connected and merged into a ‘supercomputer’ by using the grid-computing technology. On the other side, geosensor networks offer a new perspective for collecting physical data dynamically and modeling a real-time virtual world. Integrating geosensor networks and grid computing in geosensor grid can be compared to equipping th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grid with ‘eyes’ and ‘ears.’ Thus, real-time information in the physical world can be processed, correlated, and modeled to enable complex and advanced geospatial analyses on geosensor grid with capability of high-performance computation. There are several issues and challenges that need to be overcome before geosensor grid comes tru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comprising the geosensor network layer, the grid layer and the application layer, to address these design issues.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geosensor grid framework are discussed. And, a geosensor grid testbed is set up to illustrate the proposed framework and improve our geosensor grid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