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伯英  曹养同  吕凤琳 《地质学报》2021,95(7):2193-2204
勐野井钾盐矿位于云南省兰坪-思茅盆地的南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固体钾盐矿床.本文对该矿区及周边泉水等的水化学特征和地表钾异常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区含盐地层分布广泛,盐泉出露较多,通过对地表泉水、泉水沉积物、水中逸出气体及垂直断裂的测线剖面样品等取样分析,可以捕捉地表钾异常信息,对于成钾机理研究和钾盐找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结合以往研究证实了勐野井矿区附近盐泉水具有I级异常显示.沿垂直于断裂方向的剖面采集的土壤样品中,钾及相关组分的峰值和谷值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认为各元素含量异常是由深部流体(水、气)沿断裂上升补给造成的.泉水稀有气体He主要为深部壳源,个别为幔源,推断研究区的大断裂可能切至深部地壳,个别深切到软流圈上部.泉水氢氧同位素和锶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该区泉水具有深部补给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岩反应,受火山岩的影响较大,氢氧同位素和矿物学研究表明,深部热液在勐野井钾盐矿床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认为深部补给是勐野井矿区及周边地表钾异常形成的重要补给源,火山岩可能是重要的物质来源之一,而断裂带是其重要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罗布泊盐湖钾盐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罗布泊盐湖主要钾盐矿床富钾卤水的化学特性。采用元素地球化学技术、同位素地球化学技术,研究晶间卤水的起源、补给方向、富集机理等卤水演化过程,揭示出罗布泊盐湖晶间卤水主要起源于大气降水,盐分的富集以蒸发作用为主。开展罗布泊不同钾盐矿区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卤水物质来源、卤水演化过程及阶段的差异。硫同位素确定了卤水硫酸盐和固体硫酸盐的同源性,且硫物质的演化以溶解、沉积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3.
伯英  刘成林  沈力建  丁婷 《地质学报》2022,96(7):2626-2633
在生物地球化学和“深穿透”理论的指导下,在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区及周边开展了生物地球化学找钾技术方法的探索性研究。沿江城县勐野井钾盐矿区及周边一线,对乔木类植物叶子进行了取样,分析,数据处理,特征指标筛选,获得了研究区植物样品主量和微量组分含量背景值,初步圈定了异常区,与以往圈定的找钾远景区较吻合。该区生物地球化学找钾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后还需扩大采样区域,获得更多样本数据,将找钾特征指标及其异常值的阈值进一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4.
在已知隐伏矿——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上方采集了表层土壤以及典型钻孔中的矿石和围岩样品,分析了6个微量元素(Cu、Mo、Ba、Pb、Zn、V)的含量变化以及硫、铅同位素的组成特征,来验证土壤金属活动态测量技术、微细粒级土壤全量测量技术在隐伏矿区的找矿效果,并根据铅、硫同位素的组成特征来识别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的来源.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5.
海南抱板金矿铅同位素化探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海南抱板金矿几个切穿矿脉剖面的矿石和围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分析。发现铅同位素组成与矿的产出具有相关关系。铅同位素的异常可能反映了成矿物质来源深度的差异,据此可进行铅同位素化探评价,提出了“正异常以深部找矿为主。负异常注意扩大横向找矿”的原则,土外山地区是地表的浅层金矿化,而二甲,北牛为深源金矿化,在土外山地区深部应可能找到对应于二甲,北牛的深源金矿化层。  相似文献   

6.
沉积盆地卤水来源的非传统同位素示踪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大多数的沉积盆地内,在结晶基底或者沉积地层内都有矿化度较高的卤水,由于这些卤水通常携带或富含有钾、硼、锂、溴、碘、铷、铯、稀有气体及重金属元素,因此,它们是地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非传统同位素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但在沉积盆地卤水来源和演化方面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对卤水的来源和演化也还存在争议。文章回顾了硼、锂、碘和惰性气体氦、氩同位素在卤水来源研究方面的进展,并指出由于单一同位素在解释上的片面性,多种同位素相结合的示踪方法研究沉积盆地卤水的来源是国际趋势。  相似文献   

7.
地表微细粒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国内研究较多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之一,判断地表异常与深部隐伏矿体的关系是未来该方法广泛应用的理论基础。以已知的隐伏矿床——紫金山罗卜岭铜钼矿床为研究对象,利用铜同位素示踪覆盖区地表土壤的异常来源。结果显示:(1)矿石单矿物的δ65Cu变化范围较小(-0.04‰~0.56‰),指示较高的成矿温度(250~300 ℃);钻孔由深至浅,矿石的δ65Cu值具有明显升高的趋势,符合斑岩型成矿系统早期至晚期铜同位素的变化特征,流体分馏是造成不同阶段形成的矿石铜同位素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2)背景区地表土壤铜含量的平均值(59.4 μg/g)显著低于异常区(131.0 μg/g)。背景区土壤δ65Cu变化范围为-1.94‰~-0.82‰,平均值为-1.38‰;异常区土壤δ65Cu变化范围为-5.01‰~1.05‰,平均值为-1.40‰,背景区和异常区铜同位素组成相差不大。(3)本次利用铜同位素组成判别地表介质铜异常来源的效果不理想,可能因为矿石本身的铜同位素组成存在差异,地表土壤本身的铜同位素信息覆盖了来自深部与隐伏铜矿体有关的信息,或从深部原生环境迁移至地表氧化环境的过程中,因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了铜同位素的分馏。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地区是中国卡林型金矿的集中分布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但区内浅表金矿资源已基本找寻殆尽,找矿工作全面进入“攻深找盲”阶段。隐伏金矿由于矿体埋深较大,地表的矿化信息必然非常微弱甚至没有信息显示,深部成矿信息获取困难。如何识别并获取与深部成矿作用有关的地球化学信息,成为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因素。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及就位主要受背斜及断裂构造的控制,元素地球化学的分布、分异和成矿同样受到构造应力的影响,深部成矿信息通过断裂、裂隙与浅部及地表相联系,浅部构造岩石中的地球化学异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深部的矿致异常。因此,以构造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分析黔西南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相应元素组合的迁移和富集规律,对卡林型金矿隐伏矿找矿地球化学弱信息提取的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构造地球化学弱信息提取方法指标参数,有效提取深部成矿元素沿构造裂隙向上渗滤扩散形成的弱异常,对深部隐伏矿进行初步定位预测。弱信息识别及提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丰富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的成矿理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使用该方法在黔西南金矿隐伏矿找矿上能有效圈定并优选找矿靶区,对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任务具有积极...  相似文献   

9.
田世洪  丁悌平  袁忠信 《地质学报》2006,80(7):1035-1044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是中国第二大轻稀土矿床。笔者对该矿床进行了较系统的Pb—Sr—Nd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显示,矿区萤石、方解石、氟碳铈矿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区内英碱正长岩相似,表明牦牛坪稀土矿床成矿与英碱正长岩岩浆活动有关以及石英包裹体流体REE曲线平直,Eu与Ce无明显异常,曲线规律性较强,可以认为牦牛坪轻稀土矿床成矿流体稀土元素是深源的。Pb—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富集地幔,具深源甚至幔源特征。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牦牛坪轻稀土矿化与地幔过程之间存在着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0.
窦备 《地质与勘探》2021,57(2):380-391
铀矿资源的勘查一直是全球矿业领域的一个重点和热点,砂岩型铀矿是我国铀矿勘查的主要矿床类型。砂岩型铀矿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盆地当中,矿体埋藏较深,找矿难度较大。本文通过深穿透地球化学扫面技术在二连盆地开展砂岩型铀矿的试验,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分离土壤样品,可以实现对富含活动性铀的粘土矿物进行物理富集,方法简单高效;(2)地表铀地球化学异常的发现反映的是活动性铀迁移扩散的结果,即深部铀矿(化)体产生的易溶于水的铀酰阳离子,在地下水及蒸发蒸腾作用下通过垂向迁移至地表,而通过地表径流等水平运移形成了大面积的地表铀异常;(3)利用能捕捉来自深部铀矿(化)体发出的直接找矿信息的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能有效圈定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在地表引起的地球化学异常,可在盆地内快速有效地开展砂岩型铀矿地球化学扫面工作。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区沿淅川断裂带分布着以银、锑、钒为主的带状异常,通过地质大调查,对本区进行了地球化学分区,并重点检查了以银、锑、钒为主的异常。在寒武系底部水沟口组的硅质岩和粘土岩中发现了银、锑、钒多金属矿化带,伴生有金、铂、钯等贵金属矿化和稀土矿化。区域上存在有众多的以Ag,Sb,V为主的综合异常和相似的地质环境,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毕源清  李永杰 《江苏地质》2019,43(2):247-252
安徽巢湖苏湾地区构造格架位于郯庐断裂带东侧滁州—苏湾金多金属矿成矿带。对近年来取得的地质成果,包括成矿地质特征、物化探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化蚀变特征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认为灯影组中段为研究区主要赋矿层位,是研究区重要找矿远景区,F1断层为主要控岩控矿构造,地磁异常为寻找类似山里许铁铜金矿的远景部位。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刘老湾地区位于大别造山带北麓,南临梅山—龟山区域断裂带,西邻燕山晚期的商城花岗岩体。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在区内圈定了以Au、Ag、Cu、Pb、Zn为主要元素的综合异常,其中Au异常浓集中心明显,规模大,与各元素套合好。1∶5万地面高磁异常明显,且与化探异常吻合较好。通过大比例尺地质、物化探综合剖面对物化探异常进行查证,圈出多个Au土壤高值异常段,并伴有高极化、低电阻率异常。本文对该区地质、物化探异常进行了详细剖析,分析了成矿地质条件,认为在中酸性岩体和胡油坊组的接触带、北西西向的断裂构造是找矿的有利部位;在土壤Au高值异常带,正负磁场突变,高级化率、低电阻率的地段,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中部绿岩型金矿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勘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清深部隐伏矿体规模和延伸情况,在新地沟和卯独庆化探异常区,开展了激电法(中间梯度装置)和高精度磁法测量。新地沟化探异常区圈出面积约10km^2的激电异常和磁异常,异常尚未封闭,有大幅度向外延伸的趋势;卯独庆化探异常区圈出面积约2.5km^2的激电异常。激电异常与化探异常基本吻合,应为同源异常。经验证,新地沟和卯独庆激电异常均为原生矿体引起,表明综合物化探方法是寻找隐伏矿体的最廉价、最适用、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区内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及其元素的相关性,认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高值区)严格受东昆中断裂带、东昆南断裂带、布青山南坡乌断裂带,以及阿尼玛卿蛇绿岩带和东昆中蛇绿岩带,古-中元古代地层、岩体接触带、热液活动、脉岩等因素联合控制。根据异常特征与成矿地质条件,圈定了找矿远景区5个,且为该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郑萍  王忠  宋玉坤  邵军  牛勇 《地质与资源》2013,22(6):488-492
利用大比例尺物、化探综合方法开展多金属找矿,在二道河地区首次发现了银多金属矿床.认为中酸性侵入体与凝灰岩地层接触带、北东向断裂构造、蚀变带及元素组合异常是寻找银多金属矿的直接标志,为大兴安岭森林沼泽区多金属找矿提供了实用、有效的找矿综合方法模式.  相似文献   

17.
罗素菲 《物探与化探》1986,10(5):332-342
对区域化探老资料及成矿区(带)的化探资料圈出的异常进行评价、分类、评序是一项紧迫工作。笔者用谢学锦和邵跃的异常评价方法思路提出了新的异常评序方法。方法是:先计算出异常的各种地球化学参数;每个异常按元素规格化面金属量NAP值从大至小依次排队,写出每个异常的多元素组合表达式;根据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区域地质矿产规律、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地质条件、已知矿区异常规律结合异常特征等对异常进行评价,对有找矿远景的异常进行矿种预测;按异常评价结论对异常进行分类;最后将各类异常中每一个异常的成矿元素及其前缘元素NAP值累加值作为异常评序参考值,按其值的大小序列进行排队,这样同类型矿床的异常就可以进行比较了。1981年至1982年对湖南省区域化探(老资料)中圈出来的132个异常评价、分类、评序取得较好的结果。经评序后已知大中型矿床的异常都排在每类的最前面,说明最前面的异常找矿规模也最大,其中排在前面的尚未见矿的异常一般是有找矿希望的异常。且这种序列与异常评价结论是一致的。异常评价后发现有七个异常的评价意见与新的储量资料相吻合。1983年至1984年在两个异常区钻探打到相应的工业矿体,说明这种异常评价、评序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广东英德东山楼金银矿区处于东西向佛冈构造岩浆岩带和北北东向吴川-四会深大断裂带交汇部位旁侧、大镇铜多金属矿田北部,成矿条件十分有利。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显示了较好Pb、Zn、Au、Ag、As等异常。对1∶5万异常进一步解析,在异常浓集中心开展1∶1万土壤测量,共圈定两个综合异常,主要异常元素为Au、Ag、As、Pb,其次为Zn、Sb。通过对1∶1万土壤测量资料进行剖析,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该区土壤综合异常AP1、AP2具有较大的金银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甘肃北山辉铜山铜矿地球化学异常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甘肃北山辉铜山铜矿为例,探讨了矽卡岩型铜矿中元素的富集贫化特征以及由富集、贫化元素形成的正、负异常构成的地球化学异常结构.结果表明,在矿床中发生富集的元素,例如成矿元素Cu、矿化伴生元素As、Ag、Mo等、常量组分MgO等在试验区内形成了明显的环带结构,中间为这些元素的正异常,向外经背景带过渡为负异常.这些元素的正异...  相似文献   

20.
西藏当雄县尼拢玛铅锌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北带之拉屋―嘉黎成矿带西段,区域上铅锌矿床较多,成矿条件有利。本文根据已知矿体特征及化探异常特征,对矿区进一步找矿方向进行分析,认为矿区F3断裂以北地段显示较好的Pb、Zn、Ag、Sb等元素综合异常,异常中心明显、衬度高、峰值高,且该异常沿推测断裂带分布,与已知矿体位置一致或几近平行,表明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矿区F3断裂带以南存在Cu、Au、W、Sn综合异常,该异常沿背斜和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外接触带分布,地质背景及化探异常特征与拉屋矿区类似,表明其具有寻找中高温金属矿床的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