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福建政和上山岗金银矿位于政和—大埔深大断裂带东侧的东坑火山盆地中,为受断裂控制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银矿床。通过对矿区地质构造的研究,认为矿区断裂发育,主要有NE向、NW向、近EW向和近SN向4组,均为控岩-控矿构造,为矿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其中,NE向和近SN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和容矿构造,NW向和近EW向断裂为主要的控岩构造,常切割破坏矿体。金银矿体(脉)的产出严格受火山盆地中的断裂控制,与赋矿围岩的具体岩性关系不明显;矿体(脉)的大小与所在断裂的规模密切相关。矿区外围及深部与主干断裂平行的次级断裂可作为矿区进一步找矿的有利构造。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建水县暮阳铅锌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成带成群出现,矿体主要受北东向F_1断裂旁侧层间破碎层控制,矿体产状与含矿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构造控矿明显。近矿围岩均为泥盆系中统曲靖组二段(D_2q~2)白云岩。为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3.
云南金平县巴哈金矿区矿体受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已知的两个矿体呈陡倾斜层状、似层状分别赋存于F_4、F_2断层破碎带带中,容矿岩石主要为蚀变的构造碎裂岩。与金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和黄铁矿化,在巴哈金矿V_1、V_2矿体走向及深部都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狐姑山铁矿是吕梁地区一个大型BIF铁矿床,该矿床成矿经历多期次构造-变形-岩浆活动,矿体形态极其复杂且空间分布不清,阻碍了深边部找矿效果。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矿石显微组构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三维建模软件构建了狐姑山地层、矿体、断裂、岩浆岩等控矿要素的三维空间模型,结果显示:(1)铁矿主要受袁家村组地层与区域变质作用控制;(2)矿体形成后主要经历了EW向与近SN向的挤压构造应力作用,产生了褶皱变形,形成了连续平行分布的凹凸体,其垂向变形最大幅度达220 m;(3)成矿后的断裂错断矿体且断距较小,基性岩脉对矿体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4)深部矿体倾角逐渐变缓,典型勘探线剖面高精度磁测与大地电磁测深结果显示深部异常体连续且有稳定延伸。综合矿床地质特征、三维空间分布、磁化率及电阻率异常特征认为,狐姑山矿床深边部均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并圈定了3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5.
赵大沟矿段各矿体的产出与分布严格受北西西向压扭性断裂(F1~F5)控制。成矿作用早期形成的张性构造裂隙是矿体的主要赋存空间,无论矿体还是张性裂隙均在深部显示为沿北西西向压扭性断裂断续延伸的规律,反映了在北西西向压扭性(F1~F5)断裂所经过矿段的深部还有延续。因此,赵大沟矿段构造控矿标志明显,预测与其相邻的赵大沟以西地区和金洞沟地区地表及深部具有相似的赋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应作为今后主要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矿区锑矿体均产于楚格扎断裂(F_2)旁侧的次级北西向层间破碎带中,楚格扎断裂(F_2)为导矿构造,北西向次级断层破碎带为主要容矿和储矿构造;上三叠统麦初箐组(T_3m~1)碎屑岩是锑矿体的近矿围岩;该矿床属地层及构造双重控制的热液型脉状锑矿床。  相似文献   

7.
贵州赫章猪拱塘铅锌矿床是贵州省内发现的首个中低温热液型超大型铅锌矿床。铅锌矿体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主要赋存于北西向F1、F2及隐伏F20、F30断裂破碎带及次级断裂破碎带内。根据矿体的空间展布特点,以控容矿断裂作为矿体对比连接的依据,圈定69个铅锌矿体,探明铅锌金属资源量275万吨。Ⅰ-1号主矿体为区内规模最大铅锌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于猪拱塘断层(F1)破碎带内,赋矿围岩建造为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泥灰岩、灰岩、白云质灰岩建造。矿体长度1 640 m,平均厚11. 01 m,铅平均2. 81%,锌平均8. 71%。铅锌资源量182万吨,占矿床总资源量的57%,资源量规模达特大型。通过对Ⅰ-1号主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详细论述,为矿床总体特征及成矿规律总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银洞超大型金矿位于国家级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带北部,探明金资源量超过290 t,矿体埋深150 1 400 m,为隐伏金矿床。根据水银洞金矿中矿段成矿模式,开展东部大尺度找矿预测,实施深部钻探验证,实现贵州省金矿二度空间找矿重大突破,是理论指导找矿的典范。主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赋存于茅口组与龙潭组之间的构造蚀变体(SBT)和龙潭组生物碎屑灰岩中,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灰家堡背斜为主要控矿构造。背斜轴部平缓构造简单地段,矿体只产于SBT中;背斜轴线起伏、倾伏角变化、轴线转向突出、轴面倾斜、隐伏断裂发育等地段,在SBT、P3l、P3c、P3d、T1y1中均有矿体产出,层控矿体主要产出P3l中部,同时有断裂型矿体产出;特别是深部不协调过渡转折地段是金矿体集中产出部位。  相似文献   

9.
以哈尔楚鲁图银-多金属矿床为例,阐述了甚低频电磁法(VLF-EM)在覆盖区控矿构造特征分析及隐伏矿体找矿预测中的应用。VLF-EM测量和地质解释成果表明:矿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NWW、NNW及NE三个方向。其中,NNW和NWW向断裂为主要含矿构造,二者构成菱形网格状或雁列式控矿构造基本格局,断裂交汇地段为形成较大矿体的有利地段;NE向断裂未见工业矿体产出,对矿体起到错断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贵州威宁长坪子铅锌矿区位于北西向的江子山背斜铅锌成矿带中段,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受江子山背斜构造的控制。而矿体受主干构造及其压性纵断层的下盘或层间破碎带控制,或北西与北东向断裂共同控制;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地层、构造条件共同控制。系统地研究了区内的导矿、配矿、容矿构造特征,提出了地质构造是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主导因素,以便为区内地质找矿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1.
会理天宝山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镜权  李勇  刘文周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4):426-430,434
通过阐明会理天宝山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指出地层、岩相组合型式、构造组合是铅锌成矿最主要控矿条件。矿体定位于灯影组中上部的不纯富镁碳酸盐岩与较纯富镁碳酸盐岩过渡部位有利岩性中,而南北向主干深大断裂及其派生的旁侧东西向断裂与盖层的次一级断层、褶皱构造复合是成矿最有利的构造组合型式,多组构造交汇处的破碎带为成矿流体就位,聚集提供空间。认为矿区及外围的新山、何家屋基、马脖子梁地区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2.
对朱拉扎嘎金矿床的区域地质条件、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特征的研究显示,该矿床受控于中元古界长城系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地层,矿体一般呈层状顺层产出,与控矿地层产状一致.初步认为该矿床属层控型金矿床.在矿区周围,矿床的西方是找矿的重点区域;在区域上,找矿远景区在乌兰内哈沙-朱拉扎嘎毛道-呼布和特一带的中元古界地层.  相似文献   

13.
汝阳付店一带铅锌矿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地层中,赋矿地层主要为熊耳群鸡蛋坪组,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断裂带产出有三种方式。总结出区内8种找矿信息。在系统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归纳并提取了控矿地质因素和物化探找矿标志,从而建立了该地区铅锌矿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李子坪铅锌矿段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霜岭 《四川地质学报》2011,(3):323-325,328
李子坪铅锌矿区分为李子坪矿段,吴底厂矿段,天生厂矿段;李子坪矿段位于矿区南部.矿体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上段破碎状泥质灰岩地层中.在研究区域地质成矿背景和矿床特征研究基础上,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矿床属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并提出了5种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刘乃忠 《地质与勘探》2012,48(3):570-579
[摘 要]山后铅锌矿床位于福建省顺昌县高阳乡境内,目前已发现12 个铅锌矿体和3 个低品位矿体,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于F13、F14断裂之间的东岩组透辉(透闪) 石岩中,铅+锌品位7.21×10-2,求得铅+锌(332)+(333)金属量12.46 万吨,矿床达中型规模。通过对山后铅锌矿的地层、构造、岩体以及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分析,认为铅锌矿体受东岩组绿片岩层位控制,并受热液叠加改造,属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块状硫化物型矿床;总结出中-晚元古代东岩组绿片岩层、地表矿体氧化后常见有黑色的褐铁矿斑点、围岩常伴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硅化等蚀变以及物化探异常等找矿标志,其对省内乃至华南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阿尔恰勒他乌铅锌矿床是一个矿床分带清晰、控矿机理明显及矿化蚀变强烈的多金属矿床,铅锌矿体产于灰岩地层,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已知矿体上的实验表明矿体具有低阻高极化的特点.采用激电中梯扫面在矿区圈出了6个激电异常区,并在激电异常区内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查明了激电异常区地下深部构造的电性情况,结合矿区矿体特征及成矿模式,建立了矿区地球物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电性找矿模型,指出倾斜或层状的中低阻电性异常最有可能是含矿构造带存在的地球物理标志.综合物探激电扫面、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地质等信息,圈出2个找矿靶区,经钻孔在Ⅱ号靶区19号线验证,在孔深331~349m见到厚度约18m的矿体.激电法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的方法技术组合可以在该类型矿床深部找矿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弄屯铅锌矿床位于广西西大明山钨-铋-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北西部。矿床产于寒武系与泥盆系角度不整合面附近地层层间构造破碎带内,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初步发现5条铅锌矿带,圈定144个矿体。矿体走向主要为 NE—SW 向,倾向 SE,倾角相对较陡。矿体形态多呈脉状、似层状或透镜状。厚度、品位变化较稳定,主要为硫化铅锌矿石类型,具有矿石利用性能好等特点。控矿构造主要有NE 向及近 EW 向断裂。其矿床规模较大,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罗永恩 《矿产与地质》2009,23(6):533-537
广西象州县新造铅锌矿床位于大瑶山西侧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上,其铅锌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下统白云岩的切层断裂及其层间破碎带中.矿化的岩性为白云岩。结合区域矿床对比,认为新造铅锌矿床属中一低温沉积一热卤水改造型铅锌矿床。该区具有良好的铅锌成矿条件和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9.
宁建国 《地质与勘探》2022,58(3):489-500
山西省红土沟铅锌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集宁钼多金属矿田的南部。近年来该矿区发现多条中、小型铅锌矿体,矿体主要赋存在NE向、EW向与NW向断层控制的三角区内,且南部发育环状断裂与热液蚀变。为厘清红土沟铅锌矿床成因与找矿勘查方向,本文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显微鉴定、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等方法,对区内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蚀变特征、成矿规律与深部找矿潜力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红土沟铅锌矿床属于与中生代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脉型铅锌矿床。铅锌矿体与围岩片麻岩具有显著的物性差异,激电与大地电磁测量剖面均显示了深部存在高阻高极化的异常体,且ZK1601钻孔验证见到三层铅锌矿体。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了环状Pb-Zn多金属异常,结合地表的环状断裂与浅部的石英斑岩脉分布推测深部应存在隐伏成矿岩体,深部找矿潜力巨大且有可能发现大型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中蒙边境阿巴嘎段位于内蒙古二连—东乌旗铜多金属成矿带上,近年来在该地区通过综合找矿方法相继在哈达特陶勒盖、莫若格钦、高尔旗、甘珠尔善德、阿扎哈达等地发现了一批以铅锌矿为主,伴生银的小型-中型中温脉状热液型矿床,确立了阿巴嘎旗北部铅锌矿集区的重要地位。本文对区域的和矿集区内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归纳,结合矿集区内高尔旗、哈达特陶勒盖两个典型铅锌(银)矿床实例对该类矿床成矿特征进行了介绍,并从矿体赋存空间的角度得出该类矿床是受层(泥鳅河组地层)、位(断裂构造部位)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根据该类矿床发现过程和成矿特点,提出了适合本区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