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李建昆 《地球学报》2013,34(S1):183-187
通过对老挝孔沙湾斑岩型金矿地质特征的阐述和矿床成因探讨、矿床对比, 发现该金矿与云南鹤庆北衙斑岩金矿有许多相近相似之处, 如矿床成因、控岩控矿构造样式等, 结合已取得的初步勘查成果, 进而认为在该区寻找斑岩型金矿前景广阔, 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位于老挝西北部,受琅勃拉邦断裂带影响,在本区发育一系列次级断裂,矿体受NE―NNE向韧脆性剪切带控制,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班康姆铜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及矿床成因等,认为班康姆铜金矿为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并提出了对本区该类型金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老挝万象盆地蕴藏有丰富钾盐矿,钾盐成矿后受到了后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后期构造运动对万象盆地的钾盐矿产生了怎样的改变?一直缺乏深入研究。本次研究表明,在挤压走滑背景下,后期的构造运动对钾盐进行改造,并使得钾盐矿体发生了塑性柔流和脆性滑移。万象盆地萨塔尼钾盐矿区的三维地震勘探结果表明,无论水平切片还是垂直剖面上,都清晰地显示了构造运动对钾盐矿和地层的后期改造。钻探岩心也显示与构造运动有关的柔流变形。通过钻孔测井资料对三维地震勘探进行标定,可以准确外推钾盐矿体的横向变化并预测定位钾盐矿的空间位置。最终在老挝万象盆地萨塔尼一个很小的矿区详勘发现了一个超大型钾盐矿床,因此三维地震在万象盆地钾盐矿后期改造和勘探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自力 《地质与勘探》2020,56(1):219-229
爬奔金矿位于老挝西北部琅勃拉邦构造带,是该带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大型金矿床。为了解该矿床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及矿床成因,对矿区的岩石及矿石进行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等方面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矿区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矿床形成时处于相对缺氧的沉积环境;矿石的硫、氢、氧、碳同位素特征证明岩浆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 Eu异常特征说明围岩灰岩不是矿床的成矿母岩; Ce异常特征表明矿区形成于水体深度适中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 Y/Ho特征也说明金矿床与围岩灰岩的源区不同。通过与我国滇黔桂地区的卡林型金矿进行对比研究,爬奔金矿虽然在诸多方面与卡林型金矿有着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更多的是差异性。综合研究认为,爬奔金矿应为与岩浆有关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5.
老挝含盐盆地白垩纪时期位于新特提斯域东南部,晚白垩世沉积了巨型钾盐矿床。其中,万象东南部的他曲盆地钻孔含盐系中硬石膏δ34SV-CDT值集中分布在13.8‰~15.3‰,与同期海相蒸发岩δ34S值近似,表明石膏为海相成因。据此,也进一步证实老挝含盐盆地成钾物质大多来自于同时期的古海水,但同时也受到大陆水的掺杂。依据老挝含盐盆地与思茅盆地钾盐矿床沉积时代相近,同时结合勐野井组石膏硫同位素组成,笔者初步认为两盆地在硫同位素组成上具有相近的海源特征,推断它们在海侵期可能曾连通。  相似文献   

6.
周强 《河南地质》2011,(9):36-36
近日,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在距老挝首都万象380公里的甘蒙省他曲县农波探明一大型钾盐矿床,钾镁盐矿石储量达100205万吨,其中,钾盐含量在15%以上,预计精矿储量约1.5亿吨。这是该院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外取得的又一项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7.
爬奔金矿是近年来在老挝琅勃拉邦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研究表明该区有含铁碳酸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两种矿化类型,前者金矿体产在灰岩中,主要受NW-NNW向断裂构造蚀变带控制;后者金矿体产在韧性剪切带旁侧的次级平行断裂或片理化带中,受NE向韧脆性剪切带控制。矿床成因类型应属沉积-韧脆性剪切多期构造活动和热水溶液叠加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世界钾盐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分布于前苏联,加拿大等国,当前总体产销呈供过于求的形势。我国钾盐资源不足,为扭转钾肥短缺局面,除继续加强国内有关工作,部分进口钾肥之外,向邻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老挝投资开采如上卡姆、涅帕、丘别加坦、高尔达克等钾盐矿床以及开发万象平原的钾盐资源,是满足国内对钾肥需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老挝已发现铜矿床7处,矿点44处,矿化点13处,异常点5处.重要矿床为班纳莫(Ban Namo)铜矿、富通(Phou Thung)铜矿、福康(Phu Khan)铜金矿、班南吞(Ban Namthong)铜矿、赛奔(Sepon)铜金矿及银水山(Pha Yinshui)铜矿.矿床成因类型分属沉积改造型、夕卡岩型、热液型、斑岩型.据地层条件、岩浆岩条件、构造条件、铜矿床(点)的分布情况,老挝划分出6个成矿远景区.其中万荣(Vangviang)一级成矿远景区、丰沙里-孟赛(Phongsali-Muang Xay)二级成矿远景区、巴色-沙玛奇赛(Pakse-Samakkhixay)二级成矿远景区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国际范围对金矿地质勘探和科学研究的投入不断增加,无论在成矿理论抑或勘探与开发技术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现了诸如澳大利亚的奥林匹克坝Cu-U-Au-REE-Fe建造矿床,中国的团结沟斑岩型矿床、康定氟镁石型矿床、木里耳泽菱铁矿型矿床,以及兰德型金矿、霍姆斯塔克型金矿、太古代绿岩带型金矿、卡林型(微细浸染型)金矿、穆龙套型金矿、蚀变岩型金矿、火山岩型金矿等一大批大型、超大型矿床和许多新的矿床类型,建立了相应的成矿模式。这些金矿床的发现和模式的建立,不但推动了有关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矿床学和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老挝古近纪钾盐矿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建林 《云南地质》2006,25(3):309-314
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矿的探明,填补了我国无固体钾盐矿的史例。时代属古近系古新统(E1),与老挝万象钾镁盐矿属同时代、同构造带。勐野井钾盐矿赋存在勐野井组上部(E1me^3),属氯化钾(KCl)类;老挝万象钾镁盐矿属光卤石类,地层为古新统塔贡组下部(E1tg^1)。  相似文献   

12.
老挝万象盆地钾镁盐矿主要富集在塔贡组下段膏盐中,主要由石盐岩、光卤石、钾石盐、含光卤石钾石盐及少量溢晶石等组成,属单层结构类型。钾镁盐矿中的微量元素Br、Rb和氯化物有直接的关系,是在万象盆地内找钾的直接标志,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原始盐溶液的浓缩发展过程。而Sr、B地球化学性质稳定,随卤水浓度的增高而富集在卤液中,可间接指示含钾的层位。证实了万象盆地的卤水来源于南部呵叻盆地,并有地表水体及深部卤水补给的可能性。研究万象盆地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丰富古代固体钾盐成矿理论、指导兰坪-思茅盆地蒸发岩研究及找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挝万象盆地钾镁盐矿主要富集在塔贡组下段膏盐中,主要由石盐岩、光卤石、钾石盐、含光卤石钾石盐及少量溢晶石等组成,属单层结构类型。钾镁盐矿中的微量元素Br、Rb和氯化物有直接的关系,是在万象盆地内找钾的直接标志,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原始盐溶液的浓缩发展过程。而Sr、B地球化学性质稳定,随卤水浓度的增高而富集在卤液中,可间接指示含钾的层位。证实了万象盆地的卤水来源于南部呵叻盆地,并有地表水体及深部卤水补给的可能性。研究万象盆地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丰富古代固体钾盐成矿理论、指导兰坪-思茅盆地蒸发岩研究及找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挝万象平原钾盐矿具有典型的底辟构造特征,次级盐隆起和盐凹陷规模较小,但十分发育,仅依靠钻探工作,难以控制次级盐构造的范围,而地震勘探能对不同的底辟构造样式都有明显的反映,对于探明次级盐构造,以及盐构造与钾盐矿的厚度变化关系,寻找有利钾盐矿开采靶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疆东准噶尔南明东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控矿因素、找矿标志以及下一步找矿方向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受韧-脆性剪切带、地层建造和热液活动的多重控制。矿区地质环境复杂,地表蚀变带规模较大,深部尚未完全控制,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南明水组的层间断裂、褶皱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6.
新疆塔吾尔别克金矿床位于西天山吐拉苏金-多金属矿集区,北距阿希金矿仅2.5km;金矿产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上部的安山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中,金矿化分别产于5条构造蚀变带内,宏观上受NW向构造破碎带的控制,同时还受到爆破角砾岩、隐爆角砾岩和次火山岩相斑岩体的联合制约;在金矿形成过程中,与早石炭世火山活动有关的地层、构造(火山机构和断裂构造)、次火山相斑岩和围岩蚀变对成矿具有程度不同的控制作用。文章认为,在进一步的找矿工作中,需要从找矿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拓展找矿范围,总结多类型(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和角砾岩型)金矿床的复合成矿规律,探索矿体深部由金向铜(多金属)的矿化分带规律,深入挖掘矿床的成矿潜力;根据矿区成矿潜力的分析结果,预测了7处可供进一步找矿的勘查靶区。  相似文献   

17.
老挝铁矿分为矽卡岩型、热液型和火山喷发—沉积型,尤以北部川圹—万荣一带最丰富。受岛弧-裂谷构造岩浆带控制,北部仍是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老挝万象含盐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在老挝万象平原钾镁盐矿勘查项目中,对该地区进行了区域地质调查。老挝万象地区的侏罗系为一套夹少量碳酸盐岩的红色陆源碎屑沉积,由上到下可划分为班辛黑组、南舍组、南立组;该地层的介形类分属Gomphocythere-Darwinula组合、Darwinula sarytirmenensi-Darwinula magnca组合,叶肢介属滇南古渔乡叶肢介动物群,腹足类具中侏罗世陆生动物群特征;本区侏罗系为一套以湖泊沉积为主的河湖相沉积,构成一个完整的Ⅲ级层序,可划分出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凝缩期沉积及高水位体系域。这3个组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特征,可与我国滇西地区的漾江组、花开左组相对比。  相似文献   

19.
农坪金(铜)矿床受控于东西向断裂构造带,产于英云闪长(斑)岩蚀变岩中,与闪长玢岩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含金慢变岩型。矿床类型特殊,外围找矿潜力较大,对珲春地区金、铜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