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北盆地东台拗陷下第三系油源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苏北盆地东台拗陷下第三系原油和生油岩,包括生物标志物分布,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和生油岩干酪根类型.油样分成四种类型.生物标志物参数和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可以有效地判别原油的成熟度。油源对比表明,阜宁组四段和二段的暗色泥岩是主要构生油岩。本文讨论了低成熟生油岩及其原油的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原油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段毅  惠荣耀 《甘肃地质》1997,6(1):67-73
对塔里木盆地原油和生油岩饱和烃进行GC-C-MS和GC-MS分析,利用单个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和三环萜烷分布特征进行油源对比,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原油的油源问题;根据寒武—奥陶系富含菌藻有机质生油岩饱和烃色谱分析结果,对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含蜡较高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源及油气运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南屯组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且已成熟,为本区的主要生油岩。大磨拐河组一段为次要生油岩。贝尔凹陷烃源岩灶主要分布在贝西洼陷和贝中的敖脑海洼陷中。油油对比显示出各构造带上的原油具有相似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表明来源于相同源岩。油岩对比指示原油主要来自于南屯组生油岩。苏德尔特构造带原油沿断裂带由西向东运移,呼和诺仁构造带原油由贝西洼陷北部源岩灶运移而来,纵向上原油显示出从下向上的运移特点。贝尔凹陷油气运移通道主要是断裂或不整合面,通源断裂两侧为油气勘探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4.
张强凹陷长北背斜罗系上统有沙海组和九佛堂组两套生油岩系,其有机质丰度属中等,沙海组生油岩多为腐泥腐殖型,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沙海组下段的生油岩处于低熟-成熟阶段。该地区各层原油主要来源于侏罗系上统沙海级下段生油岩。  相似文献   

5.
红外,紫外及荧光分析在有机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孝颖  施继锡 《矿物学报》1996,16(2):212-217
本文利用红外,紫外及荧光分析方法,对岩石中吸附有机质和包裹体有机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红外分析结果表明,生油岩中的包裹体有机质有明显的石油峰,并且与吸附有机质的峰形有较大差别,紫外分析结果也表明,生油岩中两种有机质的光谱性质不一致,而非生油岩则相反,生油岩荧光光谱特征为:荧光强度大(〉40),λmax在450nm左右,光谱位于蓝绿光区,演化程度属高成熟原油阶段,这些可作为评价生油潜力,演化程度的方法及  相似文献   

6.
25—降藿烷系列的“异常”分布及其成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包建平  梅博文 《沉积学报》1997,15(2):179-183
25-降藿烷系列是一类通常作为原油遭受深度生物降解作用可靠标志的生物标志物,笔者了近在研究新疆三塘湖盆地某井上二叠统生油岩和油砂样以及辽河高升油田某些曹受不同程度生物降解作用的稠油时发现了25-降藿烷系列的“异常”分布:即25-降藿烷系列存在于上述二叠统生油岩和未遭生物降解的油砂,而非生物降解的稠油中,为此笔者认为,25-降藿烷系列不一定是原油遭受生物降解作物后的产物,它在生油岩中的存在表明成岩早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东营凹陷缓坡带孔店组多个原油样品的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和碳同位素构成的基础上,揭示了孔店组原油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孔店组原油甾类化合物主要由规则甾烷构成,异构化程度较低,明显富有C29规则甾烷;三环萜烷相对含量高,三环萜烷/五环萜烷分布范围为0.15~0.53;碳同位素组成偏轻,δ13C值普遍小于-29‰。由于孔店组原油与研究区已认定的Esx3亚段、Ess4亚段和Ek2亚段三套生油岩都缺少成因联系,该区可能存在一套尚未落实的生油岩。依据原油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构成特征推断,孔店组原油应来自下第三系深层一套贫粘土矿物且富含化学盐岩的生油岩层。  相似文献   

8.
徐伟民 《地球化学》1986,(2):160-168
本文应用轻烃(C1-C2)分析结果,研究了一个碳酸盐岩含油气盆地泥盘系至三叠系的原油和生油岩的轻烃特征。研究表明:从轻烃的组分和含量的变化,可以成功地划分有机质类型和热演化阶段,以及油源对比等。对时代相对较老的碳酸盐岩地区,仍可作为油气和生油岩地球化学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范璞  张谦 《沉积学报》1986,4(1):19-19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一个比较大型的沉积盆地,沉积面积大,沉积岩厚,含油层位多。本文着重从原油、生油岩自由基浓度及碳同位素的研究并结合野外地质观察,探讨该盆地生油拗陷中的油源及油气演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原油中生物标志物的组成是成藏史的反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陈建渝  毕研鹏 《地球科学》1998,23(1):97-102
油藏中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不仅可以指示生油岩的类型,成熟度,而且可以映油藏的充注方向及成藏史,以济阳坳陷中的孤南洼陷和津洼陷为例,利用生物标志物化合物进行油源对比,区分现不同成因的原油,并确定了不同的成熟阶段,孤南洼陷的油田中有分别生成于沙一段和沙三段的原油,利津洼陷的油田中则是来自于少三段和沙四段的原油,它们各自的成熟度指示成藏的期次和时间,沙一段和沙四段生油岩形成咸水环境,开始生烃早,对应于R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烃源岩中两类生烃母质(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塔里木奥陶系海相烃源岩生烃母质的已有认识,一方面,普遍认为奥陶系烃源岩生源单调,均为富氢的菌藻类;另一方面,国外许多学者认识到全球范围内奥陶系烃源岩及生成原油特征上的相似性,他们认为这与粘球形藻(GloeocapsamorPha Prisca)作为主要生油母质有关。塔里木盆地中一上奥陶统台缘斜坡灰泥丘相生油岩由于有机质的双重来源,不同于国外奥陶系典型的Kukersite型生油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粘球形藻)。  相似文献   

12.
<正> 对塔里木奥陶系海相烃源岩生烃母质的已有认识,一方面,普遍认为奥陶系烃源岩生源单调,均为富氢的菌藻类;另一方面,国外许多学者认识到全球范围内奥陶系烃源岩及生成原油特征上的相似性,他们认为这与粘球形藻(Gloeocapsamorpha prisca)作为主要生油母质有关。塔里木盆地中一上奥陶统台缘斜坡灰泥丘相生油岩由于有机质的双重来源,不同于国外奥陶系典型的 Kukersite 型生油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粘球形藻)。中一上奥陶统海相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的主要油源岩,高有机质丰度生油岩发育在台缘斜坡灰泥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群5井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群5井原油芳香烃化合物的详细分析研究,认为该井油藏的均一性好,油藏各部位的油气有相同的来源。该井原油成熟度高,被认为来自强还原环境下形成的海相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生油岩。原油经过长距离的运移在下石炭统巴楚组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我国典型的高蜡-特高蜡原油盆地大民屯凹陷下第三系上始新统一渐新统沙河街组的生油岩,及高蜡原油中检出了两个新型的、代表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的生物标志物——α雪松烯和花侧柏烯。这两个化合物是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松柏目(Coniferales)柏科(Cupressaceae),和两个杉科属(Taxodiaceae)针叶植物精油中的特征组分。在地质样品中,仅Grantham和Douglas(1980)报道从英国巴维(Bovey)盆地渐新统褐煤层中的一个化石树脂酸和一个褐煤蜡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艾奥尼(Ione)谷的上新统富硅高岭石中发现这两个化合物。近期,我们在原油及其生油岩中检出这两个化合物尚属首次报道。由于它们在大民屯生油岩抽提物中含量高且分布广,初步研究发现这类化合物在特高蜡原油中含量高于低含蜡原油,其检出为沉积盆地的古植物输入及特高蜡原油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化合物的确认是通过GC保留时间,GC-Ms谱图对比以及标样共注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焉耆盆地侏罗系煤系源岩评价与成烃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焉耆盆地已钻探井暗色泥岩、碳质泥岩等生油岩和部分原油样品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特别是沉积和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了烃源岩类型及空间展布,煤系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组成及生烃机理,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特征,指出烃源岩类型属典型的腐殖型;侏罗系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煤系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均能生烃,但以侏罗系八道湾组煤系泥岩为主要烃源岩;博湖坳陷南、北凹陷都经历过油气形成过程,但北部凹陷存在两个生油阶段,而南部凹陷仅存在一个生油阶段。  相似文献   

16.
利用岩石评价仪(R0cK EVAL I)对某凹陷30块生油岩进行了热解生烃和生烃动力学研究。在热解实验中,用类型指数、生烃潜量、最大热解峰温Tmax、等指标对上侏罗统3个层位的生油岩进行了母质类型、成熟度和生烃能力评价,结果表明,母质类型好、有机质丰富的未成熟生油岩的热解生烃量要比相同的已成熟生油岩高得多,说明选择未成熟生油岩热解对评价其生油能力的重要性。在对另2个未成熟生油岩的热解模拟实验中,得到了生烃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计算了生油岩的表观活化能、频率因子等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7.
徐丽娜 《沉积学报》1991,9(2):99-105
对辽河盆地西部拗陷19个原油和生油岩样品中的卟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现辽西剖面岩卟啉的含量随埋藏深度变化的宏观特征与总烃随深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证实了卟啉类化合物是石油低成熟阶段的有效地球化学指标。油/油和油/岩对比表明,高升1-6-14井原油和高升3-7-9井原油可能来自不同的油源区,并揭示高升3-7-9井原油具有国内罕见的以玫红型卟啉为主的特征,以及杜家台油田和高升油田烃源岩沉积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锗层沥青的来源一直存在争议,以往的认识多是依据地球化学资料,而很少从生烃背景来探讨这一问题.研究应用盆地模拟方法,对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沥青三套可能的烃源岩(下寒武统、下志留统和上二叠统)进行了生油历史与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下寒武统、下志留统和上二叠统泥质烃源岩的主要生油期分别发生在二叠纪-早三叠世、早-中三叠世和三叠纪末期-早侏罗世.在生油潜力方面,下志留统泥质烃源岩在()个中-晚三叠世期间都具有最大的生油量,占三套烃源岩总生油量的80%~90%.在早侏罗世沉积期, 光地区油源岩以上二叠统泥质烃源岩为主,下志留统泥质烃源岩为辅,仅为总生油强度的10%~20%;而()家寨地区则以下志留统泥质烃源岩为主要油源岩,所占比例仍高达80%左右.考虑到本区中、晚三叠世期间的生油量远大于早侏罗世时期,飞仙关组古油藏原油应该主要来自下志留统泥质烃源岩,上二叠统泥质烃源岩的贡献较小,且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本区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生油时间明显早于飞仙关储层圈闭形成期,不是该区古油藏的有效烃源岩.  相似文献   

19.
涂修元 《沉积学报》1985,3(1):92-98
生油岩中汞的分布与有机碳及其它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关系,有可能使汞成为研究生油岩的一个指标。本文拟简述生油岩中汞的测定方法,并对已测得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青油田高斜73断块油藏原油为生物降解的重质油,明显不同于高青油田开发区油藏的原油,在分析高青油气田成藏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研究生油陷类型及油源层演经入手,综合运用地球化学的原油-油源岩原油-原油对比方法,得出高斜73断块油藏的原油来自博兴洼陷沙四段油源层,为老区新块的油气藏探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