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本文将广东省银矿床厘定为5个矿床成矿系列、6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即云开地区与加里东运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系列、华南与晚古生代沉积作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系列(包括华南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与海相碳酸盐岩有关的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和粤东北中晚石炭世与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南岭及周边与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系列、东南沿海与燕山期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系列(包括粤东北印支-燕山期与残余海相火山活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和粤东与燕山晚期侵入岩有关的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和三水-罗定盆地与燕山-喜山期岩浆-流体有关的银矿床成矿系列(包括粤东北印支-燕山期与残余海相火山活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和三水盆地与晚白垩世-古近纪构造或火山活动有关的银矿床成矿亚系列)。分别论述了各成矿(亚)系列的基本特征,并根据广东省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史,建立了银矿区域成矿谱系。  相似文献   

2.
对冀北17个银矿床地质调查和5个大一中型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剖析研究基础上,从银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控制地质条件、围岩蚀变、矿石类型、成矿机理、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演化上,确定了冀北银矿床有3个成矿系列,8种矿床类型。提出牛圈子为火山喷气-热泉型银矿床;蔡家营为古喷气-热水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铅锌银矿床;银冶岭为层控-热液叠加型铅锌银矿床的新认识,建立了冀北银矿床成矿模式和地史演化的区域成  相似文献   

3.
应用区域构造成矿分析和成矿系列理论,在分析研究区域地质构造、银矿床成因及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划分了湘南银矿床成因类型,指出湘南地区存在与花岗岩类有关的岩浆热液矿床(Ⅰ)、与一定地质时期和地层单位有关的层控矿床(Ⅱ)和与表生成矿作用有关的风化淋滤矿床(Ⅰ)三大类银矿床;其中I类型银矿床占主导地位,Ⅱ类型银矿床仅在局部产出,Ⅰ类型银矿暂不具工业意义。同时,圈出了东坡-许家山、坪宝、铜山岭-后江桥3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江彪  陈毓川  王成辉  张大权  白鸽 《矿床地质》2015,34(6):1295-1308
中国银矿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多样,找矿潜力巨大。文章运用成矿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银矿床进行了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的初步研究,并将其初步划分为38个银矿床成矿系列(组),59个亚系列。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与各成矿系列的演化关系归结出中国银矿床成矿谱系。研究表明,中国银矿床成矿系列结构及演化具有时空不均衡性、银矿床类型演化渐趋多样化、矿石建造类型演化渐趋复杂化等特点,文章指出了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研究对全国银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的指导意义,并结合银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特点分析了银矿床今后找矿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色金属伴生银矿床中若干银矿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艺  覃朝科 《矿物学报》1999,19(4):426-434
有色金属矿床伴生银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在中国则构成为银资源的主体,在各种类型的伴生银矿床中,银主要作用独立银矿物产出,并形成种类繁多的银矿物。中国主要有色金属伴生银太床中已初步发现银矿物50多种。本文对其中若干种国内首次发现或 少见的银矿物的产出特征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蒙古国玛达特地区铜钼及铅锌银矿矿床成因类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国东部玛达特地区地处中蒙古-额尔古纳多金属成矿带,在区域内先后发现查布铅锌银矿床、喇嘛朝鲁图铜钼矿床及萨尔希特铅锌银矿床等一系列多金属矿床。通过对各矿床成矿时代、成矿地质背景及围岩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将区域内成矿期划分为华力西晚期、燕山期两期,铜钼矿床为华力西晚期、燕山早期两期叠加成矿,铅锌银矿床成矿期为燕山晚期,2类矿床成矿与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同时,通过分析对比各矿床矿化特征、矿体特征等因素,将区域内矿床划分为2种矿床成因类型,即中高温斑岩型铜钼矿床、中温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喇嘛朝鲁图铜钼矿床及萨尔希特铅锌银矿床成矿母岩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属同一成矿系列,符合斑岩型-浅成热液型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地区银矿床类型、成矿系列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大兴安岭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银多金属成矿区,已发现的大、中型银矿床达十余处,且所有的有色金属矿床中都含银。其中大井子铜银锡矿床、孟恩陶勒盖银铅锌矿床、甲乌拉银多金属矿床、查干布勒根银矿床和额仁陶勒盖银矿床均属大型和特大型。  相似文献   

8.
我国银矿研究现状王静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12)关键词银矿床,单银矿床,银-多金属矿床80年代以来,我国银矿地质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大量的银矿勘查实践,推动了银矿成矿理论研究,深化了银矿地质规律的认识,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银矿成矿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东省银矿床的成矿大地构造环境以及矿床形成的“层”、“体”、“位”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在银矿床形成过程中,构造位及矿源体对银矿床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统计资料表明,产于不同规模的断裂破碎带中的银矿床(点)占矿床(点)总数的65.7%,而与火成岩体有关的银矿床(点)占总数的84.8%;银矿床的最佳成矿地质条件为有利的“层”、“体”、“位”复合部位。  相似文献   

10.
几个独立银矿床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独立银矿床是近十多年来新发现的矿床类型,因而对银的赋存状态、银的矿物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而这方面的研究对独立银矿床的开发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对内蒙古额仁陶勒盖、吉林山门和江西虎家尖三个矿床的研究发现,独立银矿床中的银主要以银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三个矿床银矿物的种类占自然界已发现银矿物的20%,主要包括银的复杂硫盐。硫化物、自然元素、金属互化物、硒化物及卤化物、矿物组合表现出了低成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南岭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铀矿基地,产出的铀矿床以花岗岩型为主,其次为碳硅泥岩型和少量砂岩型。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前人找矿勘查和科研成果,认为南岭成矿带多期多阶段构造演化为铀成矿作用提供了初始铀源、产铀花岗岩、断裂网络和含铀热液等有利的成矿条件。产铀花岗岩大多是由高硅、过铝、偏钾高碱的S型花岗岩,沿断裂分布的构造碎裂岩、蚀变岩和还原性地质体是有利的赋矿围岩。矿化与蚀变中心带发育沥青铀矿、黑色微晶玉髓、紫黑色萤石、胶状黄铁矿、赤铁矿、绿泥石等矿物组合。铀矿体形态多样,以中小规模、中低工业品位为主。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多阶段区域性拉张过程中形成了多阶段铀矿化。花岗岩型铀矿床分布于加里东隆起区花岗岩内部构造结和岩体接触带附近,矿体沿断裂与蚀变体一起赋存于氧化-还原界面和脆韧性构造转换面之间的"成矿壳层"内。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空间全位"铀成矿模式显示,不同的构造层、不同的建造、不同的岩性及不同的部位均有铀成矿潜力,但由于具体成矿条件的不同组合而产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时间和不同强度的铀矿化。也就是说,难以排除某一空间部位不成矿的可能性。根据这一"全位"成矿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对南岭成矿带中新生代铀成矿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尚未落实的"缺位",再根据工作区具体成矿条件指导铀矿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在成矿作用地球化学与勘查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选取W、Sn、Mo、B i、Cu、Pb、Zn、Au、Ag、As、Sb、Hg共十二种元素作为南岭地区钨矿勘查的重要指示元素。对这十二种指标元素采用等权平均归一化,相关系数加权累加归一化和异常能归一化三种方法进行处理,都可较好地反映该区钨元素的矿化信息,且均比钨元素单指标异常信息效果显著。相关系数加权累加归一化指标主要反映钨元素信息,而等权平均归一化指标和异常能归一化指标主要反映成矿元素的共同矿化信息,这二者在南岭地区对钨矿成矿信息都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银矿的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银矿资源丰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主要以共伴生为主,近年来独立银矿找矿也取得一些进展。本文系统搜集了国内外银矿数量与规模、储量和分布等内容,梳理了中国银矿资源分布及储量分布规律,总结了中国银矿资源特点。在对全国490处银矿矿产地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中国银矿的成矿规律,划分了海相火山沉积型、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脉型和层控型)、沉积变质型、沉积型和新生风化淋积型等7个银矿预测类型,其中前4个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并划分出32个成银带,编制了"中国成银带分布图",为中国银矿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查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成岩、成矿的时空关系及矿化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桂东北富贺钟地区钨锡多金属成矿主要与燕山期姑婆山复式岩体中晚期的细粒花岗岩有关,但成岩与成矿之间存在一定时差。区内矿化具有上锡下钨的垂向分带特征,细粒花岗岩侵入层位的不同制约了矿化类型及成矿元素组合。成矿作用过程中有幔源流体的参与,中泥盆统郁江组砂页岩和东岗岭组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之间的"硅-钙界面"对锡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也是锡矿就位的重要场所。细粒花岗岩体周缘的"硅-钙界面"附近是寻找锡多金属矿的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15.
More than 50 % of the world's total reserves of tungsten are in China and most tungsten deposits are located in the Nanling range in southeast China.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otential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ungsten–tin (W–Sn) mineralization and shallower Ag–Pb–Zn deposits in the Nanling range based on data from the Wutong deposit, Guangxi Province. The lead, oxygen, carbon, sulfur, and strontium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minerals at Wutong indicate that a single crustal-derived fluid was responsible for mineralization. Wutong likely formed at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s (~200–300 °C) and low pressures, as indicated by the similarity between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fluid inclusions and those estimated from S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minerals. The hübnerite age (92.3–104.4 Ma) indicates that the Wutong mineralization is likely related to nearby Late Yanshanian (Cretaceous) S-type granites derived from Proterozoic crust. This mineralization event coincides with the last W–Sn mineralization event and the Cretaceous peak of mineralization in the Nanling range.  相似文献   

16.
银矿与萤石的时空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矿床,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银矿床多分布于萤石矿密集区,一些银成矿带与萤石成矿带基本一致。银矿中一般共生或伴生萤石化,萤石矿中多含有很高的Ag,甚至形成银-萤石矿床。银矿化的时代通常与萤石矿化时代相似或接近,说明一些银矿床与萤石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因而萤石可以成为寻找银矿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粤北梅子窝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年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对梅子窝钨锡矿床含矿石英脉进行了Rb-S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石英Rb-Sr等时线年龄为150±5Ma,与前人在同一地区获得的师姑山钨铋矿和石人嶂钨矿含矿石英脉中共生辉钼矿物Re-Os等时线年龄(154~159Ma)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一致。研究表明,南岭中段始兴地区的钨矿、钨锡矿和钨铋矿的形成时代分布在150~160Ma之间,同属南岭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高峰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基地,以发育大规模多时代、多旋回花岗岩和独特的中生代铜钼钨锡铌钽铍铀等大规模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成矿作用而闻名于世。华南地区稀有金属(W-Sn-Nb-Ta-Li-Be)成矿作用主要与高度分异演化的花岗岩密切相关。稀有金属矿床的分布受区域性断裂控制,主要集中于南岭地区和钦-杭大断裂两侧。成矿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型、伟晶岩型、云英岩型、石英脉型、火山岩型、接触交代岩型(包括矽卡岩型和条纹岩型)。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沿钦-杭大断裂两侧分布;伟晶岩型矿床主要分布在钦-杭大断裂花岗岩型矿床的外侧,以及邵武-河源断裂和政和-大埔断裂之间;接触交代型(含条纹岩型)稀有金属主要呈东西向分布于南岭地区,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与该地区的石英脉型钨矿有成因联系;火山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分布于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东南沿海火山岩地区。华南稀有金属成矿可以分为7个阶段,分别是志留纪(424~420Ma)、早三叠世(248~244Ma)、晚三叠世(220~214Ma)、晚侏罗世(160~150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0~140Ma)、早白垩世(135~125Ma)和早白垩世-晚白垩世(105~90Ma)等。在每个时间段内,成矿时间相对集中。大规模稀有金属成矿主要集中于早白垩世。在不同成矿尺度,稀有金属矿化具有明显金属分带特征,且与有色金属矿化具有明显的成因关系;不同金属组合的稀有金属矿床具有不同的岩浆热液演化历史。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持续能量供给,以及有利于岩浆高度分异演化的大型伸展构造是形成稀有金属矿床的重要条件。本文认为早白垩世(135~125Ma)是华南地区稀有金属大规模成矿的时期,该时期不仅成矿强度大,而且成矿类型多样,代表了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减薄或者全面裂解的峰期。  相似文献   

19.
英德白水寨钨矿床位于粤北钨多金属成矿带雪山嶂矿田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石英脉型钨矿床,初步探明储量已达中型规模。矿区浅部发育白钨矿线脉-细网脉密集带,往深部演化成黑钨矿细脉带,并在钙质地层发育地段形成了白钨矿体。与典型的石英脉型钨矿相比,该矿床具有浅部线细网-细脉带钨矿物"上白钨矿下黑钨矿"、发育细网脉与矽卡岩共存的白钨矿(化)体、矿石矿物组合中出现大量黄铁矿的特征,但总体属于石英脉型钨矿床,深部含矿岩浆热液是成矿的重要条件。详细的野外勘探资料显示,该矿床已具有"五层楼"成矿规律的雏形,物探成果指示深部岩体埋深0.5~1.2 km,而地表-浅部矿化带处于"五层楼"模式的细网脉标志带-细脉带的空间位置,矿区深部勘查脉带型钨矿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20.
南岭地区钨矿床共(伴)生金属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钨矿产地,南岭钨矿床中与钨共(伴)生的有色、稀有及贵金属种类很多,数量可观,也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论述了南岭及其邻近地区众多钨矿床中与钨共生或伴生的锡、钼、铋、铌钽、铜、铅锌、金银、稀土等元素的不同状况和特征,其中锡、钼、铋是南岭钨矿床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共(伴)生元素,铌钽只在演化程度较高的花岗岩相关的钨矿床中伴生产出,铜、金作为钨矿床伴生金属的意义较小,而钨矿床中伴生的银、铅锌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从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南岭的区域地背景、花岗岩演化、多期多阶段成矿作用等方面出发,分析和解释了它们之间相互共(伴)生的原因及差异性,探讨了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