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承压含水层非完整反滤回灌井的稳定流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滤回灌井是地下水库中一种有效的回灌设施,它由回灌井和井口反滤层组成。非完整反滤回灌井井流运动由砂反滤层的竖向流和非完整回灌井井流组合而成。文中提出了承压含水层非完整反滤回灌井稳定流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反滤层、井损和回灌堵塞等因素对回灌量的影响,并结合实例证明了反滤回灌井回灌量大大低于普通回灌井的回灌量。  相似文献   

2.
苏州市深层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漏斗中心区域水位突破-60m,人工回灌贮能工程不理想,选择的回灌井大部分堵塞报废,设备闲置,经济受损。回灌井所处水文地质条件差和管井工艺不符合要求导致了回灌井堵塞。须按水文地质条件调整、建设回灌井网,同时改进回灌井建井工艺。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近系地层国内外普遍存在回灌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对滤水管和射孔两种不同完井工艺对回灌效果的影响入手,开展两种完井工艺地热回灌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地层沉积环境和地层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射孔完井工艺回灌量大,回灌持续性好,不易产生堵塞,比滤水管完井工艺效果显著,对提高新近系地热回灌井的回灌效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陆建生 《探矿工程》2014,41(12):53-61
目前基坑管井回灌设计及优化尚无专门成熟的方法,通过不同基坑回灌类型的分析,提出了基坑管井回灌设计原则及设计流程,并对回灌参数进行了探讨,对回灌可施加的最大压力进行了分析,通过285组基坑水文地质数值模型的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渗透各向异性系数、回灌井结构、回灌井位置和保护建(构)筑物位置下的渗流特征,提出了回灌设计综合指数,从经济、技术及施工难度角度综合评估回灌对保护建(构)筑物以及对坑内降水的双重作用,指导抽灌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针对北京市地铁丰益桥南站和丰益桥南站—终点区间施工降水回灌场地周边复杂环境,基于抽水试验、场地回灌试验、周边回灌试验等,从回灌池的深度、回灌井的深度、单井回灌水量、回灌井布置等方面设计了回灌系统.分别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法检验了回灌系统方案的合理性,最终确定了以84眼小口径井和1眼大口井进行补充的回灌方案能满足施工降水排水需求.经实际运行显示,系统回灌总量7261×104 m3,实现了地铁降水排水100%资源性回灌.  相似文献   

6.
利用专题立项开凿的地热生产井和地热回灌井,对第三纪孔隙型热储层进行了加压条件下的对井同层回灌试验。通过研发地热回灌防腐过滤器及配套技术,解决了先前在回灌过程中由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引起的堵塞,导致回灌量减小、回灌井早期丧失回灌能力这一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7.
陆建生 《探矿工程》2013,40(8):42-46
针对深基坑工程回灌管井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不同回灌目的,将基坑工程地下水回灌分为基于环境控制和基于水资源保护这两类不同控制要求的地下水回灌,同时阐述了这两种不同回灌模式下的控制原则、定水头回灌与定流量回灌模式的选取原则、极限回灌压力及设计最大回灌压力的计算、最大安全回灌水头和最大可回灌量的确定方法以及回灌井开启时间的设定等回灌管井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8.
赵建康  张勇  崔进 《探矿工程》2010,37(3):55-58
对水源热泵回灌技术的国内外应用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详细介绍了北京市顺义区某小区水源热泵压力回灌试验情况、工程应用情况及压力回灌应注意的事项。试验及工程应用表明,利用潜水泵扬程建立的压力回灌系统是可行的。理论分析认为,在使用过程中回灌井回灌量的降低有其必然性,而非完全因为固体颗粒物堵塞及化学堵塞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深井人工回灌现状调查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北京市地下水人工回灌研究始于1965年。1981年开始生产性深井人工回灌。由于种种原因,至1999年底实际回灌单位由64个缩减至13个。其间累计回灌量为10734.37×104t。据调查,停灌原因主要有回灌单位停产、转产、回灌井被占,回灌井阻塞,泵改调频,单位搬迁和改换制冷设备等。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三十几年来地下水人工回灌工作的总结,分析了人工回灌在近年来发展停滞的原因,并对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中的节水潜力和今后的发展前景作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既环保又节能地利用地下水中热(冷)资源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同井回灌循环水方法的新思路,使砂土、粉土地层中地下水在中央地温空调中的应用实现突破,并成功地投入使用。同时与异井回灌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同井回灌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陆建生 《探矿工程》2014,41(1):70-77
为探讨管井回灌在深基坑工程中的设计及应用,分析了基于环境控制的深基坑工程管井回灌设计的特殊性,开展了悬挂式帷幕下不同回灌滤管类型的降水回灌渗流分析及对比,探讨了影响回灌管井平面布设以及管井滤管设计的关键因素,同时针对深基坑工程回灌的特殊性,提出了“双点位流态”控制设计原则、回扬控制措施的确定方法以及回灌水质应满足的3项原则。  相似文献   

12.
何连发 《福建地质》2004,23(2):77-81
采用人工回灌方法是保持地热田长久不竭,长期利用的必要技术手段,通过运用地热中心带回灌模式对福州地热田进行回灌试验.总结了福州地热田人工回灌特点,并对影响回灌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回灌效率低、地下水资源浪费。分析认为造成回灌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热源井设计和施工工艺不合理。为此,在安阳枫林水郡小区热源井设计和施工中分别采用了增大桥式过滤管的数量、桥高、滤料粒径和填砾厚度等措施,回灌量明显增加,实现了1抽1回的目标。既解决了回灌效率低、资源浪费的问题,又大幅降低了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4.
地热是一种新型绿色能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部分区域地热开发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地热尾水回灌形成可持续循环利用技术是目前遇到的突出难题,在砂岩地层回灌尤为困难。汾渭盆地的地热能源较为丰富,已经形成了规模开发,咸阳地热WH1井首次进行了砂岩回灌尝试,获得了施工及回灌等相关数据。对砂岩地层尾水回灌进行了试验,积累了施工经验,为后继施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develop an easy to handle semi-analytical method to estimate the temporal development of emission from a multi-component LNAPL pool considering groundwater recharge. The presented approach allows the estimation of the total mass flux out of an LNAPL pool into the gas and the water phase, the latter including the mass fluxes from groundwater recharge, advection through and diffusion out of the LNAPL zone. Therefore, the known set of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s to determine fluid saturation profiles of 2- and 3-phase systems is extended in this work to account for dynamic conditions due to groundwater recharge. The methodology is applied to a kerosene pool at a former military airfield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mass flux due to groundwater recharge dominates the aqueous mass flux from the kerosene contaminated zone. A sensitivity study using field parameters shows, that the apparent kerosene thicknesses observed in monitoring wells and the lithology control mass flux into the gas phase, whereas the mass flux into groundwater mainly depends on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rate. For the kerosene found at the site, source emission into the soil gas is estimated to last longer than the emission into groundwater, the latter varying between less than 100 and 400 years.  相似文献   

16.
试论深层地下水人工补给--SPD人工补给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深层地下水回灌方式——SPD人工补给系统,并通过室内沙槽浑水模拟试验,对该系统和常规的直接井回灌法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补给深层地下水,具有回灌水质要求低、补给速度快、补给量多、不易淤堵等特点,是深层地下水人工补给的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以石家庄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开宁 《地球学报》2001,22(2):175-178
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对研究城市水循环、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地下水超采、防治地下水水质恶化,以及揭示两大主要地下水环境问题(地下水超采与水质恶化)之间的有机联系都具有重要意义,石家庄城市化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具有典型示范性,本文以石家庄市为例,在分析地下水在城市供水中的作用及其开发利用基础上,通过研究城市化影响地下水补给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了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机理,最终建立城市化影响下地下水补给增量的诱发机理框图,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会导致地下水补给量的增加;地下水开采诱发产生对城市周围井场和地表水的袭夺以及城市供、排水系统渗漏所造成的新补给源的引入是城市化诱发产生地下水补给增量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