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前在我国,综合自然区划在科学上和实践上的意义已日益引起广泛的注意。综合自然区划的工作,茌最近几年有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委员会从1956年到1958年所进行的全国自然区划工作,为今后各地区的自然区划工作的开展,提  相似文献   

2.
1960年全国地理学术会议分五个组宣读和讨论论文,其中之一是自然区划组。在这个小组中,比较充分地讨论了综合自然区划方面的有关问题。20多位代表带来了13个省(区)综合自然区别实际工作经验,热烈地讨论了自然区划的目的、原则、方法,以及其他方面的重要问题。尽管在很多问题上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和看法,但通过这一次学术会议,对今后我国全面开展各省(区)的自然区划工作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以此来不断地丰富、充实我国综合自然区划的科学理论与方法。现将一些主要意见整理出来在这里发表。  相似文献   

3.
1960年全国地理学术会议分五个组宣读和讨论论文,其中之一是自然区划组。在这个小组中,比较充分地讨论了综合自然区划方面的有关问题。20多位代表带来了13个省(区)综合自然区别实际工作经验,热烈地讨论了自然区划的目的、原则、方法,以及其他方面的重要问题。尽管在很多问题上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和看法,但通过这一次学术会议,对今后我国全面开展各省(区)的自然区划工作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以此来不断地丰富、充实我国综合自然区划的科学理论与方法。现将一些主要意见整理出来在这里发表。  相似文献   

4.
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综合体,按照地表自然综合体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划分为一系列的自然区。根据划分出来的区域来探讨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分布的规律性,这就是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因此在解决区划原则问题以后,制定一个合理的区划分级单位系统,是开展综合自然区划的首要工作。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是采取单列系统方  相似文献   

5.
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综合体,按照地表自然综合体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划分为一系列的自然区。根据划分出来的区域来探讨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分布的规律性,这就是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因此在解决区划原则问题以后,制定一个合理的区划分级单位系统,是开展综合自然区划的首要工作。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是采取单列系统方  相似文献   

6.
由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杨一光教授编著的《云南省综合自然区划》一书已于1991年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综合自然区划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在复杂而独特的云南自然环境中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考察,讨论我国东北高纬区综合自然区划界线,以及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的综合自然地理界线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8.
前言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完成以后,连同它的说明书,译成俄文,寄往苏联,广泛征求各位自然地理学家对于区划的意见。不久,即接得他们的书面意见,合计有15万字。1958年12月—1959年1月,中国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举行讨论会,专门讨论有关综合自然区划的各项问题。苏联科学院应我国邀请特派遣一个专家组(и.в.加尔曼诺夫、φ. φ. 达维塔亚、B. T. 扎依奇柯夫、Π. A. 列东诺夫、H.H. 罗佐夫)来我国,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的原来顾问 и. в. 萨莫依洛夫也于此时再度来华,和原在北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地考察,讨论我国东北高纬区综合自然区划界线,以及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的综合自然地理界线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0.
苏联地理学界关于自然地理区划问题研究的近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倪绍祥 《地理研究》1982,1(1):95-102
自然地理区划,即综合自然区划,是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扼要介绍苏联近年地理学界关于自然地理区划问题的研究概况。对于自然地理区划问题的研究,在苏联综合自然地理学中近二十年来,继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前言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完成以后,连同它的说明书,译成俄文,寄往苏联,广泛征求各位自然地理学家对于区划的意见。不久,即接得他们的书面意见,合计有15万字。1958年12月—1959年1月,中国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举行讨论会,专门讨论有关综合自然区划的各项问题。苏联科学院应我国邀请特派遣一个专家组(и.в.加尔曼诺夫、φ. φ. 达维塔亚、B. T. 扎依奇柯夫、Π. A. 列东诺夫、H.H. 罗佐夫)来我国,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的原来顾问 и. в. 萨莫依洛夫也于此时再度来华,和原在北  相似文献   

12.
土地类型与自然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2月11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土地资源综合研究学术讨论会”。土地类型与自然区划是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会议期间,代表们对土地类型、自然区划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等问题开展了热烈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 综合自然地理学近年来,有三个方面发展趋势比较明显: 1.自上而下的理论深化 (1)自然区划研究:十年动乱前开展了二次全国性自然区划研究。第一次在50年代早期,由罗开富进行综合区划,出版了一个包括部门和综合区划的文集;第二次在1958年完成,共出版了八本专著,从而奠定了我国农业自然区划的区域分异基础。也可以说,间接影响到后期的国土经济学的发展。 (2)土地类型的研究:打倒四人帮后,70年代后期开始对土地类型的研究很重视。区划研究主要为分区评价服务,类型研究进一步深入,可为规划服务,不同类型有不同的利用开发规划方向。  相似文献   

14.
1962年自然区划学术讨论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理学会于1962年6月5日至13日在旅大市召开自然区划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24人,列席代表十余人。由于我国近年来自然区划工作深入进行,学术讨论已经展开,所以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较好的基础,加上这次会议的筹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理学会于1962年6月5日至13日在旅大市召开自然区划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24人,列席代表十余人。由于我国近年来自然区划工作深入进行,学术讨论已经展开,所以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较好的基础,加上这次会议的筹备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综合自然区划概要》将于1987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科技新书目》第138期(1986年9月25日)[138-29]号有简介。书号13031.3461,16开,135千字,平装,估计定价1.50元。本书系新疆农业区划的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分析了新疆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概况,讨论了新疆综合自然区划的划分原则和方法,研究了分区系统与依据,概括地作了各级区域综述,并提出正确认识新疆  相似文献   

17.
笔谈:地球系统科学——庆贺黄秉维院士八十五华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学报》1998,53(1):1-12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黄秉维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强调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并身体力行在研究工作中充分体现这一学术思想。1953年,他首次完成了我国第一幅1∶400万黄河中游土壤侵蚀分区图;继40年代完成具有开拓意义的部门自然区划后,1959年主编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为中国最详尽而系统的全国自然区划专著;50年代后半期他提出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三个新方向。黄秉维教授重视地理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主持了许多重大研究项目,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年是黄秉维教授85寿辰,本刊发表这一组笔谈,以此祝贺他健康长寿,为我国地理学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区划通过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应用先进的技术方法研究区域单元的分异组合和划分合并,以得到地表现象的同质性空间单元,揭示现象或要素在区域内的相似性与区域间的差异性,可为国土规划、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提供参考。该文梳理了国内外自然区划研究进展和各时期特点,根据中国自然区划的理论方法和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区划的目标、类别、基本原则、整体思路等内容,并归纳近年来我国综合区划、部门区划的方法体系,以及综合区划、生态区划、气候区划、水文区划、灾害区划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自然区划方案。最后,总结了我国现有自然区划研究的特征,并结合当前国家需求分析了区划研究潜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综合与区域开发始终是地理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根据笔者的研究实践,90年代的地理学仍应以“综合地理学与地理建设”作为主要方向。现即以此为题略陈管见。 一、60年代在开展鄂尔多斯自然区划研究时,笔者便强调要进行区域的总地理特征研究。并在1963年北京地理学会学术年会和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地理学的综合方向及其意  相似文献   

20.
本书是建国以来继《中国自然区划草案》(下称《草案》)、《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下称《初稿》)、《中国自然区划概要》(下称《概要》、《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下称《总论》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中国自然区划专著.1 本书与《初稿》的主要分歧《初稿》1959年发表后,立即引起地理学界的普遍重视,中国地理学会曾于1960、1962年两次召开会议讨论,地理刊物也连续发表文章讨论.赞誉者多,批评意见也不少.其中任美锷、杨纫章的意见最尖锐,并提出自己的区划方案.1979年出版了31万字的《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详细论述.本书就是该书修改、扩充而成,遍幅增至71.6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