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为解决锡铁山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含矿岩系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等,提供了研究的铷、锶、铅、硫、氧和碳等同位素信息。据矿床Rb—Sr全岩等时限年龄,含矿岩系为一套中—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矿床为铅同位素明显变化的矿床,矿床硫接近陨石硫同位素组成,硅酸盐氧同位素值接近火山岩类的氧同位素值,碳酸盐的氧、碳同位素值接近沉积碳酸盐的组成,以上诸点,对确定该矿床形成的海底火山喷发—沉积机理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
蒋少涌 《地质论评》1988,34(6):515-523
对青城子铅-锌矿床矿体和围岩的氧、碳、铅、硫同位素系统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初始来源主要是海底火山喷发沉积提供。含矿岩系遭受了变质作用和热液改造作用。从矿床东区→西区,从下部地层→上部地层,碳酸盐岩的氧、碳同位素组成作有规律地递变。印支-燕山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对成矿有一定影响。氧同位素研究表明花岗岩为基底地层深部重熔的S型花岗岩,它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氧同位素交换水/岩值计算表明,成矿溶液以大气降水为主,混有少量岩浆水。因此,笔者认为该矿床为一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3.
“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出现在三个较大的火山喷发-沉积旋迴中,双峰式火山岩构成了“红透山式”矿床的含矿岩系。呈透镜状、扁豆状的火山碎屑岩的发现为研究该类矿床提供了较为直观的地质依据。稀散元素和硫同位素特征亦表明该类矿床为古火山机构控制的海底火山喷发-沉积矿床。总结归纳了火山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湖南常宁康家湾铅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本文通过矿石硫、铅同位素,含矿石英的氢、氧同位素,以及含矿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等综合研究,探讨康家湾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结果显示矿石的δ34SVCDT介于-2.71‰~-0.90‰之间,均值为-1.42‰,表明矿石中的硫主要来自深部岩浆,可能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矿石铅同位素206Pb/204Pb介于18.227~18.573之间,均值为18.485;207Pb/204Pb介于15.661~15.695之间,均值为15.682;208Pb/204Pb介于38.673~38.964之间,均值为38.820;铅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具有放射铅的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地壳,混有少量地幔物质。含矿石英中的δDSMOW介于-68.00‰~﹣60.00‰之间,均值为-64.00‰;δ18OH2O介于-7.25‰~-5.17‰之间,均值为-6.23‰;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显示,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混有大气降水。含矿方解石中的δC VPDB介于-0.50‰~0.30‰之间,均值为0‰;δ18OSMOW介于14.10‰~16.80‰之间,均值为14.40‰;含矿方解石中的碳、氧同位素与地层灰岩中的碳、氧同位素值大致相近,表明矿石中碳主要来源于晚古生代地层中的灰岩。以上研究表明,康家湾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混有少量地幔物质,混合作用可能是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根据铅同位素提供的信息,铅金属的主要来源是古陆和下伏基底岩石,其次来自泥盆系本身或当时的海水。以上地壳铅为主,少数为下地壳铅或上地幔铅。硫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的细菌还原作用。碳酸盐岩石、矿物的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证实,北山地区的碳酸盐岩属正常海水沉积相。其同位素特征,介于粤北和湘中之间,更接近湘中盆地。北山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矿化和成岩后富集改造成矿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所对老岭群珍珠门组含矿性及找矿远景综合研究中,于荒沟山铅锌矿床及珍珠门组做了大量硫、氧、碳和铅同位素工作。根据同位素组成及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了荒沟山铅锌矿床属层控型沉积变质改造矿床的新观点,并指出了找矿方向。本文就上述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进行讨论。 1.铅同位素组成及其模式年令荒沟山、天湖沟和银子沟6个方铅矿的铅同位素组成非常均一;Pb~(208)/Pb~(204)为  相似文献   

7.
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位于滇西兰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北部,由东矿带(上三叠统碳酸盐岩建造内的铅锌银铜矿床)和西矿带(下白垩统碎屑岩建造内的银铜钴铅锌矿床)两部分组成.本研究对该矿集区东、西矿带不同矿段、不同矿化类型矿石样品进行了硫-碳-氧同位素的研究.硫同位素研究表明,东矿带硫主要为地层硫,西矿带热液硫为沉积地层硫、有机硫及深源硫或地幔硫的混合.碳同位素显示,东矿带碳酸盐矿物δ13CPDB值为-3.0‰~+3.1‰,接近于海相碳酸盐,明显区别于其他各类地质体,暗示成矿流体的碳应来自碳酸盐岩;西矿带各矿段的δ13CpDB值变化范围小,除白秧坪少量样品外,其余均为负值(-5.1‰~-1.5‰),表明该区热液流体中碳的来源复杂,存在有机碳、地壳碳酸盐的碳及深源(地幔)碳.综合分析表明,西矿带成矿流体是一种混入深源流体的盆地热卤水,形成了下白垩统碎屑岩建造内的银铜钴铅锌矿床;东矿带成矿流体则是源于大气降水的盆地热卤水,形成了上三叠统碳酸盐岩建造内的铅锌银铜矿床.  相似文献   

8.
四平山门银矿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运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对四平山门银矿成矿作用与区域岩浆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矿石矿物、含矿岩体、矿区地层的铅、硫、氢、氧同位素进行了测定,矿石的Pb-Pb等时线年龄173Ma,与矿区内花岗闪长岩体形成时代的末期接近;矿石矿物、含矿岩体及矿区地层中铅同位素组成对比表明,铅同位素主要与矿区内花岗闪长岩有密切关系.同时硫、氢、氧研究为山门银矿的矿床成因模式提供了准确的同位素证据.  相似文献   

9.
宁芜向山式黄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山式黄铁矿床是宁芜玢岩铁硫成矿系列的中部矿,与铁矿体紧密伴生,矿床规模大、品位较高,伴生硬石膏矿可同时开采。矿体产于宁芜早白垩世大王山组火山隆起构造的衔接部位,处于次火山岩体相对凹陷的接触蚀变带中。从硫同位素、Co/Ni 值及测温数据等判断,矿床形成具有同生沉积-火山气液双重物源,下伏含膏岩系提供了主要的硫源。  相似文献   

10.
辽东半岛早元古宙坳拉槽内靠近优地槽一侧,分布着一套复杂碳酸盐岩系,其下部和海底拉斑玄武岩呈沉积接触,或薄互层状共存,与火山凝灰岩互层。底部碳酸盐岩主要为钙型,向上过渡为钙镁型碳酸盐,其中含有数层由海底喷气作用形成的硅质岩,上部的硅质条带状碳酸盐岩中含有条带状、条纹状喷气沉积的硫化物。碳酸盐岩系顶部为厚层质纯镁质碳酸盐岩,局部含巨厚层状菱镁矿。岩系中碳酸盐岩、硅质岩、金属硫化物的稀土特征和铁锰指数具有一致性。铅同位素研究表明它们源于下地壳。有证据显示:碳酸盐岩系是在一定水深条件下由沉积作用形成的。这和碳氧同位素碳研究的结果吻合。种种特征表明这套复杂的碳酸盐岩系具有其独特性,可能暗示着一种特殊的碳酸盐岩形成方式。  相似文献   

11.
内蒙中部元古界变质岩系中层控多金属矿床稳定同位素组成,硫同位素变化范围大,分散、富含重硫,是细菌还原古海水硫酸盐生成的硫化氢硫;脉状硫化物是层状硫化物活化迁移的产物。含矿碳酸盐岩δ^18O和δ^12C值分布在正常海相范围内,变质作用影响使部分值偏低。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相对稳定,均落在正常铅演化曲线的弦上,属两种正常铅的混合型,测得年龄2350Ma(tg)是基底岩石年龄,即来源物质年龄,780Ma(tg)为矿化年龄。构造铅模式认为可能为下地壳铅或幔源铅。最后指出为海底火山喷气沉积-变质矿床。  相似文献   

12.
简论中国层控铜铅锌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崔彬 《现代地质》1996,10(2):231-234
摘要:层控矿床是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沉积作用的综合产物,按其大地构造环境和沉积建造可划分为4大类、13个亚类。层控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组成按这一分类呈明显的规律性。不同建造中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与其来源有关,并随后期叠加改造作用的增强而趋于均一。铅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时代由老变新,由正常铅-混合铅-异常铅的演化规律,μ值也有增大的趋势,由幔源铅逐渐向壳幔混合型过渡。其含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为建造水,显示了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在不同建造类型中存在着较大差异,并随后期叠加改造作用的增强向混合含矿流体方向演化。总之,层控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其背景值反映了原始沉积环境,并明显地受沉积建造类型控制,后期叠加改造作用也可造成同位素组成的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塔北铅锌矿床是西天山吐拉苏盆地中新近勘查成功的一个重要热液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酸性凝灰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0.5‰~7.3‰,估算获得成矿流体的总硫同位素值δ34S∑S约2.7‰,具岩浆硫的特征。晚期石膏的δ34S值为4.7‰~5.3‰,表明石膏可能是火山热液中的SO2发生歧化反应或火山喷发带出的H2S挥发分在近地表的氧化环境中反应生成的。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十分稳定,并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相似,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赋矿火山岩。碳、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中碳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塔北铅锌矿床可能属于矿化较深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宝山铅锌矿床是湘南地区代表性矿床之一。宝山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与156~158 Ma的宝山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花岗闪长斑岩主要由古老地壳部分熔融而成。为确定成矿物质来源,文章系统研究了宝山铅锌矿床的硫、铅、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矿床中硫化物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的δ34S值呈狭窄的塔式分布,变化在-2.17‰~6.46‰之间,平均值为3.13‰。δ34S值总体表现为δ34S黄铁矿δ34S闪锌矿δ34S方铅矿,表明硫同位素分馏基本达到了平衡。矿石、花岗闪长斑岩和赋矿地层硫同位素对比研究表明,矿石中的硫主要由岩浆分异演化而来,岩浆中的硫主要来自古老地壳。矿石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188~18.844、15.661~15.843和38.562~39.912,赋矿地层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268~19.166、15.620~5.721和38.364~39.952。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比地层中的更富放射性成因铅,矿石中部分铅来自宝山花岗闪长质岩浆,在成矿流体运移过程中有部分地层铅参与了成矿,岩浆中的铅主要来自古老地壳。热液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介于岩浆和赋矿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之间,主要是由于岩浆流体和碳酸盐岩不同比例的水岩反应所致,测水组有机碳的加入造成了部分热液方解石δ13CPDB值偏低。  相似文献   

15.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同位素地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超 《矿产与地质》1994,8(2):119-123
通过小西南岔金铜矿床的硫、铅、碳、氢、氧同位素地质学研究,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闪长岩体和伴随闪长玢岩脉的侵位深部矿源的补给;成矿热源为火山-次火山岩浆活动;成矿水源以岩浆水为为主,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此外,在同位素组成上显示出成矿作用的地质分带性,即北山矿段为矿床的浅部,南山矿段为矿床的中深部。因此,应加强北山矿段深部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6.
福建闽中地区是我国又一个新的、重要的火山岩容矿块状硫化物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为查明梅仙式铅锌银矿床的金属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时代,本文对其中5个主要矿床进行了矿石矿物和围岩的硫、铅同位素测试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矿床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且平均值接近于零,δ34S介于-3.5‰~ 5.6‰,平均 2.0‰,表明硫主要为岩浆来源,火山直接喷发和从容矿火山岩中淋取皆是可能的机制。大部分矿床矿石铅以放射性成因为特征(206Pb/204Pb>18.140、207Pb/204Pb>15.584、208Pb/204Pb>38.569),且矿石铅同位素值均大于围岩,指示铅可能主要是由容矿火山岩淋滤而来。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地质测年数据,厘定出两次重要的铅锌成矿作用,即中-新元古代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同生成矿(赋矿围岩单颗粒锆石U-Pb法、Sm-Nd等时线法和40Ar-39Ar法年龄介于933~1788Ma)和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侵入岩锆石SHRIMPU-Pb和Rb-Sr等时线年龄为127~154Ma)。  相似文献   

17.
矿床成矿物质的来源是长期以来研究矿床地质的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同位素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同位素地质应用的日益扩大,硫化物及硫酸盐的硫和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的研究,是解释有关矿床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的有用工具。本文对一种新的钼矿类型——黄龙铺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的硫、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探讨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8.
刘山岩矿床矿石的稀土元素和硫、铅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研究了刘山岩铜锌矿床矿石的稀土元素和硫,铅同位素,结果表明;该矿床矿石的REE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多数具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硫同位素组成平均3.32‰,主要来源为火山岩中的硫与海水硫混合产物,铅同位素组成变化不大,属正常铅的混合,矿山铅模式年龄为613-334Ma,可能包括了同生沉积年龄(613Ma)和热变质事件的平均年龄(377Ma),因此,铅的物质来源也为火山-沉积地层,该矿床属于海底火山-喷气喷流成因,并叠加后期热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9.
1含矿岩系矿床赋存于一套泥盆—二叠纪火山-沉积岩系,由细碎屑岩、变火山岩、碳酸盐岩等组成不等厚互层含硅质沉积-火山建造。含矿岩系1∶20万得荣幅(四川区调队,1977)时按照层序地层系命名为二叠系嘎金雪山群上亚群(Pgj)。近年来工作成果表明,嘎金雪山群是由不同岩性,不同时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拉拉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孙燕  舒晓兰  肖渊甫 《地球化学》2006,35(5):553-559
拉拉铜矿床位于康滇地轴西南缘,赋矿围岩是古元古界变质火山岩。通过矿床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K-Ar同位素、铅同位素、Rb-Sr同位素及辉钼矿中Re-Os同位素的组成特点讨论了成矿时代、物质来源、成矿介质性质及矿床成因等问题。新元古代晋宁期发生的区域变质作用是促使矿床形成的主要成矿作用,古元古代形成的火山岩提供了大部分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介质以变质水为主后期有大量地下水的加入。矿床为火山沉积-变质成因的层控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