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土资源通讯》2009,(13):F0003-F0003
绿岩生态 矿山、公路边坡、土壤(沙)荒漠化等生态防护治理,恢复绿化,本着诚信创新理念,以适合国内各地区生长的植物为主,一年半以后免养护,植物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通讯》2009,(6):F0003-F0003
绿岩生态 矿山、公路边坡、土壤(沙)荒漠化等生态防护治理,恢复绿化,本着诚信创新理念,以适合国内各地区生长的植物为主,一年半以后免养护,植物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通讯》2006,(22):F0004-F0004
矿山、公路边坡、土壤(沙)荒漠化等生态治理,本着诚信创新理念,以适合国内各地区生长的木本植物为主,免养护,植物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4.
邱敏  邓雄文  李媛媛 《北京测绘》2021,35(6):765-768
为充分总结"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矿山生态修复经验,结合不同的立地条件,选取适合广州市矿山生态修复的优势植物并掌握其生长规律,为同类型的矿山生态修复进行指导,对广州市矿山复绿效果开展调查评价.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因其精度高、可操控性强、可输出直观的三维模型等特点对深入矿山内部调查、工程技术细节研判、植物识别等方面发挥出独特的优势.以南沙吸水角石场为例,介绍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调查中的典型应用,该研究可为矿山生态修复调查以及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作物水分和氮素光谱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水肥是影响作物生长的最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及时准确监测或诊断出作物水肥状况,对提高作物水肥管理水平和水肥利用效率,减少过度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指导节水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首先简单介绍了植物光谱特性的生理生态基础以及光谱诊断原理,然后对国内外作物水分和氮素状况光谱诊断的研究进展,目前作物水分和氮素状况光谱诊断方面的研究重点以及存在的困难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大范围的红树植物遥感提取容易受地物遮挡、海水浸淹以及红树植物本身覆盖程度等因素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9-04在中国广东省湛江市通明海湾红树植物生长区域进行了现场调研,并使用高分一号(Gaofen-1, GF-1)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红树植物分布范围。首先,根据地物波谱特征,使用归一化水体指数提取水陆边线,建立红树植物适宜生长区域;然后,使用面向对象方法逐步精确红树植物生长区域,采用光谱归一化差值指数、植被指数的方法二次提取通明海湾红树植物的分布区域;最后,对两次提取结果取并集,最大化精细提取红树植物生长范围。利用经验模型对该海湾进行海水的叶绿素a反演,分析该区域红树植物周围海水叶绿素a的浓度及分布特征,对红树植物与其周围水环境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红树植物生长区域的水体叶绿素a浓度极高,且近岸水体有红树植物的区域,其叶绿素a浓度要高于无红树植物区域。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a浓度与红树植物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叶绿素a浓度由高浓度急剧降低为低浓度,证明红树植物周围水体叶绿素a浓度及分布特征有明显变化规律,可以使用该方法精细提取全部红树植物生长范围。  相似文献   

7.
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指标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综合分析城市生态空间格局与生态本底的研究框架。在此框架下,以重庆市悦来生态城为例,通过综合叠加各项地形、地貌分析成果选定样线,根据不同类型植物群落沿样线选取53个样方,借助GPS和GIS构建植物属性信息数据库,进而应用统计指标分析区域生态本底条件。结果显示,悦来生态城植物科属区系组成复杂,类型丰富,具备生态城建设的良好生态本底。  相似文献   

8.
延河流域植物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介绍了延河流域主要植物的光谱特征,分析了形成植物光谱特征差异的主要内在原因和影响因素,即植物体内的叶绿素(维生素a,b)、胡萝卜素、氮、木质素、纤维素的含量是决定植物光谱特征的根本因素,植被覆盖度、太阳高度角、大气特征、背景地物、观测几何及植被的生长阶段等是植物光谱特征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用遥感技术进行植物评估可与光谱植被指数联系起来,如规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NDVI值的变化一般被认为是植被数量和密度的变化,但直接与植物生长状况有关的植物光谱特性也会导致光谱植被指数的变化。因此,低植被指数可能由于低密度或肥料不足二者之一或共同造成。这会限制植被指数作为监测手段的使用。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模型把植物密度和光学特性区别对待,因而它有助于植物状况的客观评估。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测量了两个冬小麦冠层多角度光谱反射:一个氮肥充足,一个贫乏。这些测量随后用于BRDF的反演,来估计光学特性和植物密度。结果表明,同时获得这两种参数是可行的。因此,用BRDF和多角度遥感测量手段进行氮肥养料有关的植物状况诊断分析是可能的。结果也显示出这种方法中如反演和计算时间所带来的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农业与生态遥感研究室10 年发展历程和研究室的组织结构, 阐述了研究室的农业遥感、区域综合生态遥感、毒品原植物遥感、水资源遥感、城市生态遥感5 个主要学科研究方向, 论述了各研究方向的数据、技术体系、产品、研究成果, 以及研究室现有的数据、技术基础和科学管理方法, 提出了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红树林群落是热带亚热带河口有特色的生态系统,在消浪促淤及存储碳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受到全球海平面上升与人为干扰影响,红树林生境受到破坏,群落结构脆弱。基于此,本文以现场校核的无人机正射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历史遥感影像、钦江河口水体盐度与潮滩沉积物采样分析,研究钦江河口潮滩红树林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及主控要素。结果表明:(1)潮滩分布的红树植物主要有桐花树、无瓣海桑等,其中桐花树为绝对优势种的“纯红树植物”群落,自河口向沿感潮河段逐渐发展成“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群落与“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非红树植物”的混合植物群落。(2)桐花树是钦江河口红树林向海发育的前沿先锋树种,二年生桐花树苗分布最前沿高程低于当地海平面0.11 m,当年胎生苗分布最前沿高程为当地海平面以下0.37 m;桐花树也是钦江感潮段上溯分布极限的树种,当年胎生苗上溯分布极限为距河口10.18 km。(3)潮位与盐度是控制红树林群落在钦江河口分布的主要因子,沉积物粒径的粗细影响红树植物生长与发育。研究成果可为热带山区型河口潮滩红树林保护与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提供重要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北有些地方由于地势平缓低洼,排水条件差,形成大片沼泽。沼泽地区内生长有灌木、草木植物,较高的地面上有小块森林。河叉分布较密,且多为侧蚀河岸;大部分河床湮塞,在河床内生长草木植物,深水处仍保持有河流的性质,因此,形成断断续续的河流。湖泊(水泡)星罗棋布,绝大多数均在半平方公里以下,大面积的较少。  相似文献   

13.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大幅衰退,迫切需要正确的环境治理政策.为解决当前中国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缺少以生态功能区为单位的统筹规划和缺乏对ESs协同权衡的深入理解两个问题,以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单元,测定4项ESs(粮食生产(grain production,GP)、植物固碳(carbo...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湿地资源调查中的遥感技术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应用遥感图像进行湿地资源调查,查明了上海市湿地类型、分布及面积,搞清了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和分带、与植被群落分带相关的微地貌分带,受保护珍稀鸟类生态位分带和底栖动物分带;应用不同时相遥感图像调查了湿地微地貌的变迁,研究了鸟类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容量;进行了工作地形底图的局部修编.  相似文献   

15.
生态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研究发展的关键问题,特别是以定量的方式量化补偿金额.以浏阳河流域为研究区,提出了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法.该方法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动态评估,并将皮尔生长曲线模型和表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恩格尔系数相结合计算生态补偿系数,最终构建得到单位面积生态补偿标准额度模型,为浏阳河流域生态补偿理论打下了坚实基础,丰富了生态补偿内容,对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立前后植被覆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立后,国家加大区域生态保护力度,区域植被覆盖度发生变化的问题,该文采用像元二分法估算植被覆盖度,并分析其在生态经济区成立前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植被覆盖情况较好,中高植被覆盖度和高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所占比例较高。生态经济区成立前后,植被覆盖变化呈现差异,成立之前(1995—2010年)植被生长发生负向转移,退化现象较为严重,发生退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周边和南部;成立之后(2010—2015年)植被生长发生正向转移,在省会和城市周围呈现退化趋势,其他区域呈现增长趋势。农业耕作效率和林地资源保护是生态经济区成立前后植被覆盖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复垦是矿区生态重建的有效途径。遥感技术特别是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微生物复垦后植被的生长状态和土壤性状改良的实时信息,为评估微生物复垦技术对矿区土地恢复和生态重建的作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概述了遥感技术在矿区植被恢复、矿渣石排土场复垦、采矿沉陷地复垦和复垦区重金属污染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现状,以及微生物技术在改良煤矸石环境、治理采矿沉陷地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场地中的作用和研究现状,分析了遥感技术应用于监测微生物复垦效果的理论依据,并讨论了今后遥感技术在微生物复垦中的应用潜力,以期为未来快速、准确、无损地监测微生物复垦植被的生长状况提供新方法,并为评价微生物技术在矿区生态重建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迅速掌握各种植物的生长状况,予测其前景和结果,加强管理措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植物进行波谱特性的研究,从中找出航空和航天遥感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读和电子计算机分类的规律性是很重要的。这对测绘、土地利用、农业、林业、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建设等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本文在对武汉地区的主要地物进行波谱反射特性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植物的波谱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山东省招远市台上金矿区与背景区赤松林的植物地球化学特征、赤松生长状况和光谱反射率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赤松对Au,Ag,Cu,Pb等金属元素均呈强积累,赤松针叶中的Au、Ag元素含量金矿区值和背景区值之比分别可达6和18。重金属的过量吸收使金矿区赤松的生长状况变差,针叶内叶绿素含量减少,反射光谱特征明显变化。金矿区与背景区对比,赤松的红界蓝移幅度可达8—12nm。随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重,近红外肩反射率值、叶绿素反射峰值与叶绿素吸收峰值之差均呈下降趋势,一阶导数谱710nm附近平顶斜率由正值变为负值,逐渐变小。反射光谱的这种变化规律可用以遥感探查赤松林下重金属矿藏。  相似文献   

20.
提出以资源生产量作为生态足迹分析中生态容量计算依据的资源产量法。该方法更全面地考虑了林地、可耕地、水域等具有的多重生态生产性功能,扩大了生态容量的内涵,将可再生能源、可回收利用废物等作为生态容量的供给,使生态容量与生态足迹的计算依据更为协调。以湖北省襄樊市2001年的生态容量计算为实例,说明了资源产量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