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地磁台的急始型变化事件的资料,发现1983年乌鲁木齐地区发生的三次M≥5级的地震中,有两次与地磁短周期变化存在着联系。本文选取地磁变化周期为1—10分钟的磁暴急始(S_c)、急始脉冲(S_z)、磁脉动(P_c)  相似文献   

2.
对1990~2005年期间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试验场和中国新疆乌鲁木齐试验场的连续地磁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选择库尔特、图尔根、喀什和乌鲁木齐地震台站的地磁观测资料.分析了北天山中部、南部和东部地区地磁场变化的长期、季节、短期和局部分量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地磁台地磁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乌鲁木齐地磁台有史以来的地磁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地磁场的长期变,短期变及其磁暴活动规律进行了总结分析,这对进一步认识乌鲁木齐地磁台地磁场各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征,为地震震预报提供有实用价值的第一手资料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数学拟合方法,求出1975—1978年辽宁地区12个流磁测点地磁年变率的分布函数,通过IBM 计算机处理结果表明:此资料对研究地磁场年变特征,寻求地磁资料处理方法是有意义的,对垂直分量(Z 以下同)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讨论,试图说明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和1978年5月18日官屯6.0级两次中强以上地震辽宁地区地磁垂直分量变化趋势和特征。  相似文献   

5.
荣扬名  王桥  丁霞  黄清华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11):3709-3717
本文选择2011年3月11日M9.0日本东北大地震震中附近三个地磁台站16个月(2010/01/01—2011/04/30)的特低频地磁观测资料,采用去倾扰动分析方法,得到了这三个台站地磁记录的非均匀标度特征随时间的变化,提出了一种能反映地磁三分量非均匀标度特征同步变化的指标,并据此探讨了特低频地磁信号分形标度特征变化与日本东北大地震之间的可能关联性,初步结果表明,这三个台站的特低频地磁信号分形标度特征指标在日本东北大地震前25~50天左右呈现出同步的异常增加,基于磁静日观测资料的随机合成地磁数据的统计检验结果可知前述异常并非随机异常,而是一种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异常,可能反映了日本东北大地震对周边地磁信号内在的非线性系统特征产生了有统计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用地磁Z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对2008~2018年乌鲁木齐台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取地磁异常,并与周边10次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进行梳理。结果表明:(1)通过震例总结,确定了乌鲁木齐地磁3种方法的最佳阈值。(2)当3种地磁分析方法同步出现异常时,异常信度增大。(3)时间上,地震均发生在首次异常发生的6个月内。地点上,地震多发生在距台站50~250 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965.0年代西藏地区地磁测量资料,选用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和区域地磁场矩谐分析方法,对青藏高原地区地磁异常值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磁异常场分布的特征与地质构造,尤其是山脉的展布有密切的联系。山脉及近邻地区地磁异常场,不论是梯度,还是绝对值都明显高于相对增坦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2018年精河5.4级地震前地磁日变化畸变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8年10月16日新疆精河5.4级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台站不同程度上记录了地磁日变化畸变异常,如地磁总强度F02时每日一值空间相关异常、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地磁低点位移以及地磁日变化空间相关异常等。统计震前观测到的所有地磁异常,并分析研究了其震前异常变化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从全国每日一值相关分析结果看,震前114天出现每日一值空间相关异常,异常高值台为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2)震前59天沿北天山断裂带分布的地磁台站加卸载响应比均成组出现超限的高值,且异常高值的空间分布跟震中位置有一定关联;(3)中国大陆地磁台站震前37天出现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且异常集中于震中附近;(4)震前出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异常,异常台站空间上也主要集中于北天山地区。因此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及有关的计算方法短期内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可为今后利用地磁方法预测地震积累经验和震例。  相似文献   

9.
使用高灵敏度的G856,DTZ-2型核子旋进式磁力仪,对乌鲁木齐地磁台199个测点的磁场梯度进行了复测,经过严格的数据校正处理,重新作出了ΔF等磁力线图,并分析讨论了台站院内环境磁场的变化特征,测量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地磁台仍处于磁场正常区,工作环境符合《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电离层与磁场短期异常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丁鉴海  索玉成  余素荣  肖武军 《地震》2004,24(1):104-111
利用中国电离层台站和地磁台网资料, 总结了8.1级地震前出现的电离层f0F2(F2层临界频率)异常以及地磁低点位移、 地磁日变化异常现象。 对比研究了电离层与磁场短期异常分布及特征, 结果显示: 磁场与电离层时空异常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 2001年10月8日出现低点位移, 其突变分界线通过震中地区; 震前1.5个月之内震中及周围地区出现地磁日变化异常, 拉萨台电离层f0F2出现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1.
Displayed daygraphs of magnetic observatory hourly mean values and of lunar magnetic variations reconstructed from spherical harmonic coefficient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difficulties that arise in separating lunar magnetic effects from those associated with the 27 day recurrence tendency in magnet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伽师M S6.4地震为案例,利用地磁日变化异常分析方法,对中国地磁台网所记录的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离震中最近的喀什台震前59 d和39 d出现一组逐日比高值异常,排除干扰,且地磁日变形态也出现明显的畸变,异常集中于震中附近台站,震中位于异常阈值线附近;2、震前,新疆及周边地区出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幅度的极小值时间在空间上出现地磁低点位移现象,低点时间分界线横穿南天山西段,呈现近EW走向分布,分界线两侧低点时间相差超过2 h,发震日期为异常发生后的38(41±4)d,震中位于低点位移分界线附近;3、地磁逐日比和低点位移异常的发生时间和空间分布可能与伽师M S6.4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有非常高的关联性。该研究进一步推广和检验了地磁日变化异常分析方法在地震预报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地电场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后土桥等地震台的大地电场分钟值资料,分析了各方向的日变形态和特征。结果发现,一般各方向日变与地磁场日变近似,出现双峰单谷。而后土桥地震台有别于其他地震台,东西向以半日波为主,出现双峰双谷。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山东邹城地震台大地电场观测系统,分析总结了其观测数据的日变化特征,并对一些引起数据变化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气压变化对SS-Y伸缩仪观测日变曲线的干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来  罗宏江  苏萍 《内陆地震》2006,20(3):266-270
根据SS-Y伸缩仪的原理,从理论和实际观测分析了气压变化对伸缩应变观测日变曲线的影响及两者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应变观测值波动与气压变化呈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是正相关。因此认为气压变化是伸缩仪观测日变曲线畸变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减小气压变化对观测的影响还对台站仪器架设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连及邻区在1981-1991年间发生了多次中强地震。本文作者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大连台1981-1991年地磁资料进行处理。在研究大连台P(Z)值的异常变化与该周围中强地震关系的基础上,给出映震异常的定量指标及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吴佳  高学杰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4):1102-1111
为高分辨率气候模式检验等的需要,基于2400余个中国地面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通过插值建立了一套0.25°×0.25°经纬度分辨率的格点化数据集(CN05.1).CN05.1包括日平均和最高、最低气温,以及降水4个变量.插值通过常用的"距平逼近"方法实现,首先将计算得到的气候平均场使用薄板样条方法进行插值,随后使用"角距权重法"对距平场进行插值,然后将两者叠加,得到最终的数据集.将CN05.1与CN05、EA05和APHRO三种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四种资料的分析时段统一为1961-2005年)进行对比,分析了它们对气候平均态和极端事件描述上的不同,结果表明几者总体来说在中国东部观测台站密集的地方差别较小,而在台站稀疏的西部差别较大,相差最大的是青藏高原北部至昆仑山西段等地形起伏较大而很少或没有观测台站的地方,反映了格点化数据在这些地区的不确定性,在使用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日极差法在识别地下水位异常动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新疆呼图壁21号泉地下水位动态特征,提出新的识别异常方法-日极差法,在分析天山中段5段地震和新疆境内大于6.0级地震前后21号泉地下水位动态异常变化时,发现用日极差法消除水动态随机变化,突出,识别异常,效果显著,震例验证结果及地震预报效能评价证明:日极差法具有操作性能强,简便,快速,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There has been extensive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stochastically generating daily rainfall sequences for use in water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Srikanthan and McMahon [Australia Water Resources Council, Canberra, 1985] proposed a transition probability matrix (TPM) model that performs better for Australian rainfall than many alternative models, particularly where long records (say 100 years) are available. Boughton [Report 99/9, CRC for Catchment Hydrology, Monash University, Melbourne, 21pp, 1999] incorporated an empirical adjustment into the TPM model that allows the model to reproduce the observed variability in the annual rainfall. More recently, Harrold et al. [Water Resour Res 39(10, 12):1300, 1343, 2003a,b] proposed nonparametric models for the generation of daily rainfall occurrences and rainfall amounts on wet days. By conditioning on short, medium and long-term characteristics, this approach is also able to preserve the variability in annual rainfall. In this study, the above two approaches were used to generate daily rainfall data for Sydney and Melbourne, and the results evaluated. Both approaches preserved most of the daily, monthly and annual characteristics that were compared, with the nonparametric approach providing marginally better performance at the cost of greater model complexity. The nonparametric approach was also able to preserve the variability and persistence in the annual number of wet da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