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省科委主持召开的《云南省1986—2000年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评审会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六日至十九日在昆明市召开。参加评审会的有近五十个单位八十多位专家、学者,省长和志强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云南省1986—2000年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是根据一九八五年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倡导,由省政府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省科委、省矿管会联合组织,省矿管会办公室牵头进行的。参加这项矿业开发系统工程研究的协作单位二十二个,先后邀请了有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产业部门的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和管理干部参加研讨,历经一年多的时间,通过对我省矿产资源和矿业开发现状的深入分析、研究和多次论证,  相似文献   

2.
关于发展广西矿业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业生产现状,提出应全面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战略。阐述了发展矿生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3.
我局在县党委、政府和上级矿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以法治矿、持法管矿,有效地促进了我县矿业的发展,矿业秩序明显好转.我局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4.
南宁地区和所属12个县(市)矿管(地矿)局在各级政府和主营部门领导下,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强化监督管理,推动矿业秩序沿着法治轨道健康发展.按地矿部矿业秩序好转5个条件评估,在1992年即实现了全面好转.有力促进矿业发展.几年来被评为地区、自治区、全国矿管先进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云南省银矿资源的结构特点、潜在价值、矿业史和开发前景进行了系统综述,并介绍了云南有色金属矿床中伴生根类型、地质特征、赋存状态、生产工艺性质及综合回收利用情况,指出应发挥云南银矿资源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矿业经济和矿政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现代工业和工业文明的基石。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行政管理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行政管理原理,阐述了当前矿业经济和矿政管理的严峻形势和突出问题,分析了体制转轨和增长转型期的矿业实际,从开展理论研究,提高对矿产资源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健全矿产资源管理新体制,完善矿业市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是其矿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根据云南绿色矿山建设的现状,分析建设绿色矿山与发展绿色矿业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劲 《云南地质》2003,22(2):223-227
20 0 2年 1 1月 2 0日~ 1 2月 5日 ,由科技管理干部、专家等组成的云南省赴南非科技考察团一行 8人 ,应南非隆天国际公司的邀请 ,在团长———科技厅副厅长李胜长的率领下 ,对南非矿业科研单位、公司进行认真考察。通过访问、情况介绍、专家交流、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 ,围绕南非已有的、在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的矿业科技 ,以及对我省矿业支柱产业发展有积极意义的科技问题 ,与南非矿业界进行交流 ,取得积极的成果 ,达到了考察的目的。1  出访目的1 1 考察与我省矿业支柱产业发展相关且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水平 ,包括 :煤合成油、铂钯矿选…  相似文献   

9.
矿管统计台帐是为适应矿产资源管理及统计工作的需要,由矿管部门自行设置的一种汇总资料的帐册.建立健全矿管统计台帐有利于及时、准确、系统、完整地记录和提供矿管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更好地为矿业发展服务.笔者拟就矿管统计台帐的设置、应用等问题谈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10.
新疆矿产开发与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矿产的特点是总量丰富,勘查程度低:矿种齐全,丰度不一;分布广泛;地域不均;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多;共伴生矿多,单矿种少。新疆矿业发展具有资金和市场两头在外的特点。新疆矿业开发与发展应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黑(石油、天然气、煤、铁、蛭石)黄(铜、镍、金)白(盐类、水泥灰岩、膨润土、石棉)优势矿产为重点”的综合开发战略,加强地质矿产勘查基础地位、加快矿业体制改革、加大矿业投入、实施矿业一体化、加大矿业结构调整、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跨越、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加强矿业管理和建立矿业经济特区等。  相似文献   

11.
《探矿工程》2011,(7):75-75
中国国土资源报消息(2011-07-18)5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将云南省发展战略定位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云南省国土资源部门在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中,立足云南,加强地质找矿,加快打造昆明(国际)矿业交易中心,为把云南打造成为外向型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产业基地,提供强有力的矿产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即墨市从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出发,认真整顿矿业秩序,强化监督管理,坚持依法办矿、依法治矿,使矿业生产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的有偿开采是《矿产资源法》的重要内容,矿政管理的主要手段.尽快建立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制度,对形成我国矿业新秩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国家利益,保护资源.促进地勘事业的发展和振兴矿业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劲鸿  王景峰 《吉林地质》2001,20(4):7-13,32
我国是一个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资源消耗处于增长阶段,资源型产业将长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比重。矿产资源紧缺是制约未来经济 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实现矿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通过引进、消化、应用新成矿理论、找矿新技术和方法,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和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现已证实成矿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的非线性系统,具有混沌属性,它客观上要求必须在短临尺度上进行短临成矿预测。大型-超大型矿床作为一类巨型突变事件的产物,是超常规的、独特的、非线性的,因此应用非线性理论能有效提高找矿效果,找到大矿在较短时期内构筑后发优势,实现矿业跨越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按照2010年《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119号)要求,云南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积极组织绿色矿山建设试点,为我省实现矿业循环经济、绿色发展开展了先行试点工作。本文重点介绍云南近年来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的试点单位在矿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云南省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程绪平 《中国地质》1993,(10):17-19
一、改革以来我国矿业宏微环境的变化 1.矿业运行微观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是矿山企业所有制结构大大改变,打破了原有的国营矿山企业单一所有制发展和垄断局面,乡镇矿异军突起,形成了全民、集体、个体及其它经济成分并存的多种所有制体系。  相似文献   

17.
联合办矿好     
乡镇矿业和个体的采矿发展,对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山区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矿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我们认识到:个体采矿的“各自为政”的经营体制,已影响着乡镇矿业的发展,制约着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还是组织起来,联合办矿好.  相似文献   

18.
王军 《中国地质》1996,(11):33-33
阜新地区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已发现42种矿产,215处矿产地。现有国有统配矿和地方国有矿、集体和个体矿410多家,矿业产值1995年已达到16.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31.6%。矿产资源是阜新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此阜新市政府提出采、加、销一条龙和“以资源引资金”战略措施,而实现这些措  相似文献   

19.
<正>云南省景谷县位于昌都-兰坪-思茅地块思茅(海陆交互相)拗陷盆地,属于云县-景洪(火山弧)铜多金属成矿带,是三江(造山带)成矿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1-2]。尽管该区成矿地质背景优越,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条件,但是十年前找矿进展缓慢。近年来(2013年以来),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普洱景谷民乐矿业有限公司、景谷矿业资源有限公司和云南大学联合,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在充分总结以往地质勘查与科研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实施本区“云南省景谷县曾家村铜矿勘探”[3]、“云南省景谷县南温河铜矿勘探”[4]、“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三厂铜矿勘探”[5]和“云南省景谷县民乐大独田-一厂铜矿勘探”[6]4个探矿权的矿产勘查和研究工作,累计施工钻孔785个,进尺27万余米,直接勘查投资约4.3亿元,4个矿区地质勘探报告均通过了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评审及备案,累计评审通过铜工业金属量近80万吨,实现隐伏矿找矿重大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1 强化监管开发服务湘西自治州向世林州长,4月8日专门听取了全州矿管工作汇报,并讲了四点重要意见:一是理顺矿管机构关系。这是开发矿业的需要,是管理的需要,是落实和执行“矿法”的需要;二是强化监管。矿产资源管理涉及层次多、利益多、难度大。因此,必须强化监管,在加强主力军的同时,一定要搞好协作,与有关部门加强联系;三是开发矿业。矿管部门对全州矿产资源的开发,肩负重任。因此,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促使自治州的矿业开发向着全面、适时、有效的方向发展;四是服务全州。把矿管工作寓于服务之中,“八五”后三年做好大量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