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通过对银川台形变DSQ浮子水管仪数字化记录观测资料和模拟记录观测资料的数据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数字化记录资料的观测精度、信息量、异常拾取量均优于模拟观测;数字化记录观测资料和模拟记录观测资料的各项对比分析结果都有很好吻合,但数字化记录资料数据利用率及数据处理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数字化记录资料人机结合的处理方式和结果是提高资料精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JB型金属摆倾斜仪和SSQ-21数字化石英摆倾斜仪两种仪器记录的情况,对模拟记录和数字记录的运行率、相关性、稳定性、观测精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数字化与模拟观测的异同点,为进一步搞好数字化观测,提高观测精度,实现数字化与模拟资料的衔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新安江地震台JB型金属摆倾斜仪和VS垂直摆倾斜仪这两种模拟与数字地倾斜仪器进行记录的情况,并对模拟记录和数字记录的运行率、相关性、噪声水平、稳定性、观测精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数字化观测与模拟观测的差异,为地震台站进一步搞好数字化观测,提高观测精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形变前兆台网及台站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对易县地震台2002年度自记水管仪和伸缩仪的模拟记录和数字化记录资料进行处理,求得噪声水平、潮汐因子和误差,再计算出内在精度,从而在噪声水平和内在精度两个方面对模拟和数字化记录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数字化记录资料在内在精度和噪声水平两个方面均优于模拟记录资料.  相似文献   

5.
西宁地震台FHD数字化核旋仪从2006年10月安装以来,一直与模拟仪器并行工作。二者采样率不同,所测的量也不相同。在对西宁地震台磁变仪的记录图纸进行数字化转换、生成分钟值的基础上,对FHD仪和磁变仪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FHD仪比三分量磁变仪更加准确地记录了当地地磁场的变化,数字仪器的观测资料明显优于模拟仪器。  相似文献   

6.
引言 乌鲁木齐红山形变台建于1980年,有重力、地倾斜、地应变3个项目4套观测仪器。初建时,水管倾斜仪和伸缩仪为人工观测仪器,1989年后,地倾斜和地应变相继迁到雅玛里克山形变观测山洞,更换为第2代模拟仪器。2000年,根据中国地震局“95-01-02”前兆数字化改造的规划,使用新一代的DSQ水管倾斜仪和SSY-2铟钢棒伸缩仪取代了原来的  相似文献   

7.
成都地磁台绝对观测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斌 《四川地震》2005,(1):29-33
对成都地磁台绝对观测仪器的配置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对数字化地磁绝对观测仪器(DI磁通门经纬仪)和模拟观测仪器(GSI)的理论与实际观测精度作了对比分析。认为CTM—DI磁通门经纬仪与GSI一等磁力仪观测结果一致性较好。数字化仪器优于模拟仪器,并对DI仪的工作状况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河北怀来台固体潮的观测条件、项目以及怀来台形变观测仪器数字化改造的情况和试运行情况,通过水管仪、伸缩仪2002年1月至3月数字化观测资料与2002年的同期模拟观测资料的内精度计算、对比,分析了数字化观测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完整性、连续性。得出河北怀来台地形变数字化改造是成功的,取得了预期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范博晴 《内陆地震》1999,13(3):270-273
引言SZW-1A数字温度仪是地震前兆地热观测仪器的换代产品。该温度仪采用智能化设计,以其稳定性好、精度高、量程宽以及特有的数据储存功能在我国地热前兆观测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将成为我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台网建设的首选仪器。NF-PP40精密描绘打印机为该仪器的记录设备。NF-PP40打印机是在进口的PP-40描绘器基础上,加上国内实际应用程序开发的一种绘图打印设备。它既可打印各种文字,又兼备绘图功能,被广泛用于仪器仪表、工业控制系统,如多种地震前兆仪器。但在使用中发现,由于仪器用途和使用环境的不…  相似文献   

10.
“九五”地震前兆数字化台站改造后,数字化的地磁观测仪器在全国各地磁台站推广应用已有两年多时间,两年来,数字化观测仪器和模拟记录仪器在武汉台一直进行并行观测工作,其观测资料稳定可靠。本文通过GM-3磁通门磁力仪与其它仪器进行数字和模拟观测资料的时均值、日均值、月均值、年均值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数字观测资料优于模拟观测资料,数字观测仪器完全可以取代模拟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11.
平凉C11井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昱  钟美娇  杨晓鹏  杨斐  史继平 《地震》2008,28(4):128-135
C11井是甘肃唯一一口数字和模拟观测同时并行的地下流体观测井, 2001年9月开始数字观测正式产出资料, 与模拟观测相比, 数字化观测数据信息量大, 传输速度快, 人为误差小。 该文分析了平凉C11井数字化水位、 气压、 水温等测项观测资料。 结果表明, 数字水位动态与模拟水位动态一致性较好、 数字水位与数字气压动态之间相关性较好, 数字水温与模拟水温的动态一致性不如水位好; 数字水位的潮汐效应非常明显, M2波潮汐因子相当稳定(平均值1.1538), 相对误差较小(平均值0.0215)。  相似文献   

12.
杨又陵  蔚晓利 《内陆地震》1998,12(3):215-221
通过观察和模拟干扰源试验,认为红山地震台GS-15型重力仪潮汐观测曲线畸变和观测精度氏是因原配RC滤波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差。用自制的有源贝赛尔滤波电路取代原配RC滤波电路后,观测质量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一系列参量的分析表明,GS型重力仪弹性系统手换能电路性能优良,有源滤波电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使用数字记录代替模拟记录可以减小记录系统非线性失真,提高潮汐分析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泰安地震台水平摆20多年光记录和8年数字化记录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泰安台水平摆固体潮年变曲线的规律,将其变化趋势作为一个基本模型,作为将来资料分析的依据,同时将光记录与数字记录年变趋势做对比分析,初步探讨同一峒室同一仪器墩上的这2个仪器趋势变化不尽相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根据峰值加速度、速度、位移对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和地震矩的依赖关系,导出了直接计算矩震级的公式.用北京怀来小台网(速度记录)、唐山强震观测台网(加速度记录)和北京地区台网(速度记录)的地震记录资料,检验了这些公式的可用性.结果表明,利用加速度或速度记录测定的矩震级与常规方法(根据位移谱高度)测定的矩震级十分接近.证明了这些公式的正确性,从而拓宽了用于测定震级的资料类型,即不仅限于位移记录,速度和加速度记录都可用于测定震级.  相似文献   

15.
赖敏  黎大虎  朱建钢 《四川地震》2003,(1):29-32,11
为了论证12位数字强震仪在性能和价格上具有优势,在一个水库大坝内安放了3台12位数字强震仪。期间记录到云南永胜ML6.1级地震和盐源宁蒗ML5.8级地震,结果仪器观测到的谱峰值都在0.80-0.86之间;最大加速度为1.14(伽)。12位数字强震仪能够满足大坝监测要求,而且价格便宜。  相似文献   

16.
活动断裂探测的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技术能够较准确地探测活动断层的位置、性质,并初步研究断裂的活动性。作者在夏垫断裂上采用不同激发震源、不同道间距、不同观测系统参数的探测方法,获得了多条高质量叠加时间剖面图,图中清晰地显示了从几米到几百米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和构造特征。通过对这些叠加时间剖面的分析,获得了不同激发震源、不同道间距、不同观测系统参数时间剖面的分辨率。给出了对于不同的探测目标层埋深和精度要求所适用的探测方法和工作参数,为提高断层探测的分辨率和活动断层最新活动时代的确定精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数字地震学发展战略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数字地震学无论是在观测技术方面,还是在基础研究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缩短数字地震学研究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数字地震学的发展战略:中国数字地震学的发展应该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中国数字地震学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必须充分重视与数字地震学有关的标准化问题;必须充分重视科研管理的现代化,以循序渐进地将我国数字地震学研究进程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8.
攀枝花川-05井LN-3型数字水位仪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安装,但是在运行过程中所观测到的动水位值仍然出现了干扰。通过对台站附近环境条件以及其它3套数字仪器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了干扰源,成功排除了干扰。  相似文献   

19.
昆仑山8.1级地震在四川省地震地下水观测网中引起了大多数深井水位记录的大幅度波动,数字化水位仪LN-3和大多数浮子式机械水位仪SW40-1均记录到水震波,同一口井两种不同仪器水震波的记录结果有差异,相邻井的记录不同,同震阶变结果表明除北部受张应力外主要受压应力,地震还引起了红旗水库水体冒泡,起大旋涡,库水东西对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3年全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的102个台站的251个测项的全年资料为基础,系统总结了全国数字化台站的分布、资料的质量、数字化资料和模拟资料的衔接情况等,并就目前我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监测的现状和国内外的部分手段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