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填海影响下东海区主要海湾形态时空演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加林  王丽佳 《地理学报》2020,75(1):126-142
围填海影响下海湾形态变化能够深刻反映人类活动对海湾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分析海湾形态变化对合理高效地利用与保护海湾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东海区12个主要海湾(包括陆域与水域)为研究区,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6个时期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海湾岸线与湾面形态分析东海区主要海湾的变化特征,探讨围填海强度与海湾形态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主要结论为:① 1990—2015年,东海区主要海湾岸线总长度共波动增长66.65 km,2005—2010年间海湾开发最活跃,阶段内岸线增长量达38 km。岸线长度三沙湾最大(439 km),泉州湾最小(105 km);兴化湾增长最多(54.53 km),罗源湾缩短最多(25.75 km)。自然岸线与人工岸线长度此消彼长,岸线人工化程度不断加强,东海北部海湾岸线总长度大于南部海湾。② 1990—2015年,东海区海湾岸线共向海推进26.93 km,合1.08 km/a,在1995—2000年及2005—2010年间推进最多,分别达7.10 km和 6.00 km,在1990—1995年间推进量最小,为2.97 km。杭州湾(4.93 km)和兴化湾(4.15 km)岸线向海推进距离最长,厦门湾推进(0.55 km)最短;东海南部海湾岸线迁移量平缓,北部海湾则更为剧烈,是东海区岸线迁移变化的主体。③ 1990—2015年间东海区主要海湾水域总面积由初期的13.85 km2减少至12.29 km2,累积减少11.23 %,海湾形状不断向复杂化演变。其中杭州湾海湾水域面积减少量最多,达到0.726 km2,占研究区的46.69 %。空间上,北部海湾水域面积减少量更大,而南部海湾水域面积减小速率更快。④ 1990年以来,东海区主要海湾人工化指数平均值和岸线开发强度指数均有所上涨,21世纪以来的开发利用度显著提高。南部(闽)海湾的开发利用程度较北部(浙沪)更为深入,北部海湾开发强度的年际波动差异更大。海湾开发强度与海湾岸线长度、人工岸线长度、海湾形态指数呈正相关关系,与自然岸线长度、海湾水域面积呈负相关关系。当海湾开发强度增加时,同时段内海湾围填海活动的强度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深沪湾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中段(118°38′~118°41′E,24°38′~24°40′N),福建省晋江市图1深沪湾的位置东南,泉州湾与围头弯之间。湾口朝东,湾口较大,约45km,比海湾东西宽度还长约250m,海湾呈肾状。海湾的北岸是石狮市永宁镇,...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海湾志》所提供的生物数据,分析了中国由北向南四大主要海湾集群(辽东半岛东部海湾、上海市和浙江省北部海湾、浙江省南部海湾、海南省海湾)的生物分布现状,并采用Jaccard指数和sβim多样性指数计算比较了这4个海湾的生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中国海湾的生物分布,在生物数量上和特有种数量上并不完全符合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的趋势,而且辽东半岛海湾邻近的黄海特殊海流特性给这里带来较特殊的生物分布.中国4个海湾的数据有条件的支持几何限制因素假说.同时,人类活动显然对海湾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海岸带地区是中国乃至全球人口最稠密、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区域,其生态风险与安全问题是关系人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运用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方法,以厦门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战略转型这一快速、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为大背景,提出基于2006-2015年城市不透水面变化率、风险受体敏感指标和生态红线管控的景观生态风险空间预警模型,与通过景观源—汇理论构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相叠加,揭示厦门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在快速城市化的胁迫下现状与未来潜在风险状态,进而提出调控措施。研究表明:(1)城市区域景观生态风险明显升高,风险预警高值区与ISA分布情况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主要分布在以九溪流域、马銮湾、杏林湾、同安湾等港湾快速城市化区域,该部分地区城市沿河口空间外扩迅速,不透水面增长较快,对沿海湿地的侵占围填也较为严重,未来面临湿地或保护区破坏的生态风险较大。(2)生态风险预警结果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相叠加,识别出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中处于风险状态的关键源、缓冲区、廊道、战略点,设计规划未来厦门港湾区域景观生态安全优化格局,提出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措施。将生态风险预警方法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调控设计相结合,能为城市区域环境管理与景观调控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
海岸带地区是中国乃至全球人口最稠密、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区域,其生态风险与安全问题是关系人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运用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方法,以厦门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战略转型这一快速、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为大背景,提出基于2006-2015年城市不透水面变化率、风险受体敏感指标和生态红线管控的景观生态风险空间预警模型,与通过景观源—汇理论构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相叠加,揭示厦门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在快速城市化的胁迫下现状与未来潜在风险状态,进而提出调控措施。研究表明:(1)城市区域景观生态风险明显升高,风险预警高值区与ISA分布情况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主要分布在以九溪流域、马銮湾、杏林湾、同安湾等港湾快速城市化区域,该部分地区城市沿河口空间外扩迅速,不透水面增长较快,对沿海湿地的侵占围填也较为严重,未来面临湿地或保护区破坏的生态风险较大。(2)生态风险预警结果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相叠加,识别出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中处于风险状态的关键源、缓冲区、廊道、战略点,设计规划未来厦门港湾区域景观生态安全优化格局,提出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措施。将生态风险预警方法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调控设计相结合,能为城市区域环境管理与景观调控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湛江市湛江港附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初步规划了湛江湾红树林海滨生态旅游度假区,并将其划分为3个旅游带;根据海滨生态旅游度假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海滨生态旅游发展对策,为湛江海湾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孙洪亮 《极地研究》1992,4(4):109-113
本文使用南极长城湾 1 987年 3月至 1 988年 2月连续观测资料 (每小时观测一次 ) ,对该海湾底层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消浪护岸角度,研究景观尺度红树林空间结构动态变化,提出了红树林丰度、红树林空间分布均匀度、红树林岸线比重和高效护岸红树林面积比例4个指标及其计算方法。以广西北部湾(不含七十二泾)为研究区,采用航空图像和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提取1960/1976年、1990年、2001年、2007年和2010年的红树林空间分布和海岸线信息;通过GIS叠合分析,计算各个海湾的4个指标,对研究区各个时期的红树林空间结构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2010年,茅尾海、丹兜海和珍珠港的红树林丰度最高,钦州湾外湾、防城港西湾和北仑河口的最低;1960/1976~2010年,大多数海湾的红树林丰度由高变低,但北仑河口和茅尾海的红树林丰度呈低、高、低的变化,廉州湾的红树林丰度呈高、低、高的变化,丹兜海的红树林丰度逐渐升高,英罗港的红树林丰度基本保持稳定。红树林丰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红树林面积逐期减少,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围垦、盐田和养殖塘及海堤建设、城市发展、港口码头建设等导致海岸线长度发生了变化;22010年,金鼓江口和茅尾海的红树林空间分布最均匀,大风江口、英罗港和丹兜海的红树林次之,防城港西湾的红树林则高度集中;总体上,1960/1976~2010年,研究区大多数海湾的红树林空间分布表现为由高度集中或较集中向基本均匀发展的趋势,均匀度得到较大改善,人工造林、海堤和养殖塘及港口码头建设引起的红树林数量和空间分布变化及海岸线变迁,是红树林空间分布均匀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32010年,英罗港、金鼓江口和丹兜海的红树林岸线比例最高,防城港西湾和钦州湾外湾的最低;1960/1976~2010年,大多数海湾红树林岸线比例在小幅度上升,但一些海湾的红树林岸线比例表现为波动变化,金鼓江口则由高逐渐变低;红树林岸线比例变化原因较复杂,最主要的原因是原有自然岸线与红树林之间的滩涂修建了大量养殖塘,自然岸线变成了与红树林斑块接近的红树林岸线,故红树林岸线比例升高,其他原因包括人工造林、红树林毁损等;42010年,研究区高效护岸红树林面积比例为76.7%,绝大数红树林都具有良好的消浪护岸作用;1960/1976~2010年,珍珠港和防城港东湾高效护岸红树林面积比例基本上保持稳定;北仑河口、茅尾海、廉州湾、铁山港和丹兜海的高效护岸红树林面积比例波动变化;金鼓江口的高效护岸红树林面积比例由高逐渐变低;防城港西湾、钦州湾外湾、大风江口、北海东海岸和英罗港的高效护岸红树林面积比例由低逐渐升高;高效护岸红树林面积比例的变化趋势与红树林岸线比例变化趋势相同,其变化原因也基本相似,包括海岸线空间位置发生较大变化、人工造林和自然演变引起红树林斑块扩大及红树林毁损等。  相似文献   

9.
雷州半岛海岸侵蚀及其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结合2008年的现场调查,介绍了雷州半岛海岸侵蚀现状并初步探讨了海岸侵蚀的原因.结果显示,雷州半岛南部和西部海岸除海湾之外都有不同程度的海岸侵蚀现象,共有10段岸段发生海岸侵蚀,总长度约281 km,占整个雷州半岛岸线的21.95%.除湛江湾、雷州湾、北莉河口以及安浦港等湾外,雷州半岛海岸侵...  相似文献   

10.
珠江河口“门”的地貌动力学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珠江河口由河网区与河口湾区构成,连接两部分的是珠江口独特的地貌单元“门”。末次海进盛期古珠江海湾可分为内海湾和外海湾,现代三角洲平原与河网均发育在古内海湾。内、外古海湾通过峡口相连,这些峡口演变为现代的“门”。本文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地形图、钻孔资料,应用PRD-LTMM长周期动力-沉积-形态模型对珠江河口的“门”6000年来地貌动力学进行探讨:(1) 现代“门”双向射流动力系统,(2) “门”的演进阶段,(3)“门”对古潮汐能量的集聚作用,(4) 珠江河口各“门”与相应的三角洲平原的同步耦合演进, (5)“门”对珠江河网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火山海岸以沿小火山口形成的海蚀地貌以及全新世火山爆发使局部海湾抬升为海岸阶地、河口堵流并形成深切海湾以及促进了珊瑚礁发育为特征,火山活动改变了海岸带的地势、坡度、动力条件、沉积特征以及海岸演变趋势,海岸发育具有构造内动力、波浪、水流等外动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多项作用影响。火山岩岩性与时代反映出北部湾湾底现代拉张构造活动。夏威夷火山造陆与板块移动形成岛链,近期熔岩流喷溢改变地貌与大气质量等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2.
厦门湾城市化过程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调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桂兰  左玉辉 《地理学报》2007,62(2):137-146
首先剖析城市化过程PRED 演变的“五律协同”原理和PRED 演变轨迹的数学概念模型, 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湾地区城市化过程PRED 演变的“六位一体”宏观调控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和灰度评估模型; 然后从规划的角度设计海湾地区“六位一体”的调控方案框架, 通过 “六位一体”指标的评估和调控, 确保海湾地区PRED 遵循“五律协同” 原理有序协调地演 进; 最后以厦门海湾为例。厦门城市已进入较高级的发展阶段, 第一产业已基本为第二、第 三产业所替代, 海湾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当密集, 湾内有中华白海豚、文昌鱼等海洋珍稀物种, 还有以红树林为代表的海洋生态湿地; 经分析评估, 其城市化过程PRED 演变“六位一体” 的灰度值为75.725; 保持PRED 协调演进应加强调控的主要方面是: 保护重要的生态源和海陆之间的生态廊道、防止深水港口岸段和航道的淤积、“控源导流”缩减陆源污染、塑造海湾特色景观和岛链景观、保持港口航运业和滨海旅游业的主导作用并选择性地发展临海工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主要利用前喀尔巴阡多矿种矿物来制取硫酸钾。综合利用海湾水矿物资源时应根据卡拉博加兹的泻利盐和粗钾盐合理地组织硫酸钾的生产。本研究任务在于制订从卡拉博加兹湾卤水制取硫酸钾的加工方法。在《卡拉博加兹硫酸盐》联合企业的实  相似文献   

14.
余若 《地理教学》1994,(3):46-47
波斯湾以伊朗的旧名波斯命名。这事发生在伊朗更改国名(1935年)以前。但沿岸的阿拉伯国家对此持有异议,转而自行给它命名阿拉伯湾。国际上不好处理,近些年来倾向于采取一种不介入的变通办法,索性略去专名部分(波斯),仅仅称之为“海湾”。  相似文献   

15.
海参崴散记     
美丽的海参崴位于俄罗斯联邦远东太平洋沿岸穆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上,市区面积54317平方公里,人口80万。北倚高地,东、南、西分别濒乌苏里湾(含金角湾)、大彼得湾和阿穆尔湾。“崴”是山水弯曲的地方,海参崴意为产海参的海湾。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俄国,海参崴遂被沙俄割占。俄建港于此,取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是全俄第12大城市。海参崴地势起伏不平,树木繁茂。式样各异的房屋,镶嵌在海水、山峦。绿荫之间。海鸥在城区上空翱…  相似文献   

16.
围填海强度指数RII(reclamation intensity index)为海湾围填海面积占海湾总面积的比率,用以反映海湾利用海域围海造地的开发强度.本研究引用福建省海湾数模与环境研究对海湾围填海综合评价成果的数据,以湄洲湾的围填海方案为例讨论海湾围填海对环境影响的累积效应,通过福建主要海湾的RII与综合评价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提出RII可作为海湾围填海的限制性指标,应用于海湾围填海的影响评价和围填海规模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杭州湾北部潮流冲刷槽演变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曹沛奎  董永发 《地理学报》1989,44(2):157-166
潮流冲刷槽是河口湾中重要的地貌类型。杭州湾是一个强潮海湾,它的北部在潮流作用下形成的冲刷槽具有典型性。本文通过动力、地貌和沉积相结合方法,在冲刷槽几何形态和动态特征分析基础上,论证了冲刷槽水流结构和泥沙输移,并指出冲刷槽在潮流作用下,纵向延伸和垂向增深较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为港口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为 《中国沙漠》1996,16(2):120-126
海湾沙坝是香港海岸一种主要的沉积地貌,以大屿山岛贝澳湾的沙坝最为典型。关于贝澳湾古(内)沙坝的成因曾有过较多的争论,但各种成因假说都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本文分析了湾内沉积物特征和沉积过程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揭示了风沙在海湾沙坝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古(内)沙坝的沉积成分随着内沙坝向上加积贝壳含量急剧减少,其上部沉积成分已明显不同于外沙坝和现代海滩,而与其前后的干泻湖上部相似,显示了沉积过程中沉积物来源的变化。内沙坝的沉积物粒径向上变细,分选向上变好,而粒径最小处不在沙坝的最上部,则是在贝壳含量开始向上减少的高度,表明沉积动力随着沉积来源的变化而改变。电镜扫描也显示内沙坝上部的部分颗粒不是来自海滩,具有磨圆差、缺乏水下撞击痕迹以及上翻解理与贝壳状断口共存的特征。内外沙坝下部海滩岩的高度、位置与年代还表明内外沙坝间的沉积高度与海平面变化无关。研究表明:香港海湾沙坝发育过程向上加积的动力由原来的海动力变为风动力;随岸线向海推进内沙坝的沉积物来源由来自海滩物质变为同时来自海滩物质及干泻湖上层物质,只有风才能堆积这些物质;内外沙坝间的沉积高度差只是风积高度不同的结果,与海平面变化无关;海湾内风沙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粤东海岸东起闽粤交界的大埕湾,西迄深圳市的大鹏湾,岸线曲折,港湾较多,河溪人海泥沙在潮间带及紧邻5m 等深线以内形成大片海涂,土壤类型多样,以泥质和沙泥质土壤为主;除河口湾的土壤含盐量低外,其余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钾素较丰富,磷素较低。因地处亚热带南缘,光、热和水资源条件较好,且多数海湾有深入内地的小海湾和潮沟,甚适合发展海水养殖与晒盐,韩江口的义丰河和海门龟头海大闸外等滩地尚有围垦价值。多处海湾潮滩沙土适合作海滨浴场,也有小片滩地红树林适合旅游观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形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侯西勇  侯婉  毋亭 《地理学报》2016,71(1):118-129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海岸带正在经历各种剧烈的变化,海湾形态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地形图资料与遥感影像提取20世纪40年代初至2014年7个时相的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的空间信息,进而分析海湾岸线类型结构,开发利用程度和空间位置的变化特征,以及海湾面积,形状和重心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的形态变化显著且复杂,主要体现为:海湾岸线的结构变化显著,自然岸线的长度和比例急剧减少;海湾岸线的开发利用程度持续增强;海湾岸线普遍背陆向海运动;海湾面积普遍大幅萎缩;海湾形状总体趋向复杂但个体间的差异在缩小;海湾重心分布位置普遍背陆向海迁移;海湾变化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等.总的来说,以围填海为主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海湾发生上述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指出应该对中国的海湾进行功能定位划分和分类管理,通过强化以海湾为基本单元的管理,促进中国海岸带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