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日本专家从树叶中研究金矿的含金量日本通产省工业协会的寻金专家从1987年起对12个日本金矿上的不同植物进行了研究,发现药用紫草、西美腊梅、山毛榉三种树能够从地下水中吸取金元素,然后停留在树叶上,从树叶中含金量的多少可以获知金矿蕴藏量的丰厚程度.—摘自地质矿产信息—  相似文献   

2.
中国卡林型金矿床金矿物的一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韦龙明 《黄金地质》1996,2(3):66-70
卡林型金矿的金矿物主要为Au-Ag系列的自然金和含银自然金,金的成色高。在构造活动强烈的秦岭地区,金矿物形态复杂多样,以显微金为主,明金可见,而在其他构造活动微弱地区金矿物多呈圆形-椭圆形,以次显微金为主,金矿物成色与成矿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扩大新疆伊宁县金山金矿外围金矿资源量,开展了活动态金属离子(MMI)测量,在已知金矿体及外围获得多个显著的MMI异常。通过已知金矿体之上MMI法及常规土壤化探示矿信息对比,发现MMI指示隐伏矿体效果更好。结合异常区控矿断裂构造网络等找矿信息,推断宽沟异常区成矿条件与金山金矿床相似,预测伊尔曼得西-宽沟是新疆金山金矿床外围最佳找矿靶区。据MMI成果部署实施钻探验证,在黄土和火山碎屑岩层厚度达100 m之下发现厚10~30 m的缓倾斜金矿体。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隆回县金山金矿位于湘中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与古台山—新宁南北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白马山岩体东南部内外接触带的金山里一带。据野外调查分析,该金矿为石英脉型金矿,石英脉顺层或高角度切层发育,顺层石英脉呈乳白色,金丰度较低;高角度切层发育的石英脉较细,呈烟灰色,含金量较高,是当地民采的主要对象。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的石英脉代表着不同的的成矿期次。笔者通过对同一成矿带金(锑)矿床的成矿特征分析,总结金山金矿成矿规律,以期指导本区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5.
金矿床中金与黄铁矿和毒砂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卡林型金矿中的金,以肉眼,甚至在显微镜下都看不到,因而称之为“不可见金”.经过金的物相分析,发现Au与毒砂、黄铁矿有关.进一步的问题是:Au在毒砂、黄铁矿中呈何状态分布,是呈微细的独立矿物?还是类质同象?是以化学键进入毒砂、黄铁矿的晶格?还是吸附在其表面?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世界上其他类型金矿,如浊积岩型金矿、造山带内太古代绿岩带金矿、变质金矿、与火成岩有关的金矿,甚至含金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其中的金除了以自然金(可见金)产出外,在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等硫化物中还含有不可见金.从不可见金到可见金,需经过热液蚀变作用,在高As条件下,温度和硫逸度的升高,可溶出不可见金,在温度下降和还原条件下,Au以可见金形式存在于蚀变环带中.这种从不可见金到可见金的转换过程,反映了Au、As、S以及Fe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金矿中的黄铁矿和毒砂具有相似的结构,包括在其原始生长的晶体中含有不可见金,并且在稍后的成矿阶段内形成赋存有可见金的蚀变环带.蚀变环带以As含量高为特征,并且,后期的可见金是沿裂隙或毒砂与黄铁矿的粒间分布.可见金是热液活化了矿物内的不可见金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东疆地区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疆地区具有良好的成金地质条件,有金矿产地近百处,分布较广。金矿类型初步分为5大类12小类。基于板块构造理论,将本区划分出7个金矿带,区内金矿主要形成于石炭纪,严格受构造系列控制,并与地层、岩相、岩性和华力西中—晚期中、酸性侵入岩密切相关。康古尔—赤湖—镜儿泉金矿带和金山—苇子峡金矿带其成金前景最好。以蚀变岩型金矿工业意义最大。  相似文献   

7.
卡拉麦里成矿带金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双泉金矿、南明水金矿、清水金矿、苏吉泉金矿、红柳沟金矿及新近发现的卡拉麦里1号大型金矿等一系列金矿床,现已成为新疆北部地区被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徐庆胜 《地质与资源》2004,13(4):233-236
从江西北部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中硅质岩的分布入手,对硅质岩的岩石特征及含矿性进行了描述,从空间分布、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上探讨了硅质岩与韧性剪切带及"金山式"金矿的联系,指出了该套硅质岩在德兴地区不仅是"金山式"金矿的直接赋矿岩石,更是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对德兴以外的其他地区寻找"金山式"金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粤西-海南地区受金毒化植物中的金含量为丰度值的10—1961倍。叶绿素比变质岩区的低10%—30%,比花岗岩区的高10%—20%,类葫萝卜素比对照区的低10%—44%,叶体水含量比对照区的低10%—20%,叶面温度比对照区的低2—3℃。叶体细胞变形并破裂,叶面出现色斑、黄化和返青;叶面光谱反射率比对照区高5%—30%,波形发生5—15nm的蓝移;叶冠TM卫片和成象光谱航片的灰度值比对照区的高10%—100%,在TM和成象光谱假彩图上,受金毒化植物呈黄色与背景植物相区别;很据金生物地化效应的光谱和图象特征,建立了金矿信息系统和专家预测系统,快速、经济、准确地在粤西-海南广大植被地区发现了两个金矿靶区和两个金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正>卡林型金矿因1962年首先在美国内华达州卡林(Carlin)地区发现故命名为卡林型金矿。与其他类型金矿床相比,卡林型金矿有其独特之处:围岩主要为不纯碳酸盐岩或其他细碎屑岩;常含有机质;金粒度一般为显微-次显微级,基本无明金,矿石为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辉锑矿、辰砂、雄黄、雌黄等中低温矿物组合,具Au-As-Sb-Hg等成矿元素组合,为中低温热液成因矿床(刘东升,1994)。在我国,卡林  相似文献   

11.
铜陵矿集区铜金矿床叠加改造过程中的排金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铜陵地区各矿田内的矿床的观察发现,它们均含铜、金,但各矿床含铜、金的差异性比较大。该区海西期同生沉积的SEDEX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二元性。在峙门口(铜金)硫铁矿、水竹岭金铜矿和虎山金矿(牛山硫铁矿)等较为典型的海西期块状硫化物矿床中,可圈出独立的金(铜)矿体;以凤凰山铜矿田、小金山金矿、笠帽山金矿等为典型代表的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也具有较高的金、铜品位,可形成工业矿体。但无论是海西期同生沉积矿床还是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规模都比较小。有些矿床尽管存在海西期同生沉积成矿作用和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但铜、金分配明显不同,品位差异悬殊。导致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上铜、金分配差异的原因可归结为矿床叠加改造过程中的温度场控制的“排金效应”,形成“下铜上金”、“内铜外金”(储国正等,1992)的矿床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植物地球化学测量法在秦巴地区寻找金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植被发育的秦巴地区,应用植物地球化学测量法寻找金矿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用来找金矿的有效指示植物有:槲、栎、板粟(雄株)和马桑等。这些植物作为找矿标志,可明显指示出位于厚履盖层之下的金矿体。据此,可圈定出找金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3.
东川矿区小溜口组金矿化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川矿区播卡地区小溜口组金矿的发现为矿区昆阳群的找矿工作开拓了新的找矿思路。通过研究小溜口组金矿化特征、载金矿物黄铁矿特征、金赋存状态等特征,初步提出本区金矿化与穆龙套金矿床特征相类似,属于黑色岩系金矿的思路,认为在滇中地区昆阳群钠质火山岩、黑色碳硅质页岩系中进行金矿找矿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陕西山阳县香沟—夏家店金成矿带,是南秦岭地区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产出有王家坪金矿、龙头沟金矿、香沟金-钨矿、夏家店金矿等矿床;在金矿的勘查和研究中均发现Ba元素异常或重晶石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本文通过矿床地质资料对比分析,结合龙头沟金矿、香沟金矿和桐树沟金矿重晶石的电子探针测试研究,发现重晶石中具有一定的金、银矿化特征,尤其是桐树沟金矿区内重晶石中显示一定的金异常(w(Au)=0.03%),同时具有Sb、Cu、Mo、Bi元素异常,与矿区金异常化探元素组合特征一致,有同期矿化的特点。重晶石化或Ba元素化探异常与金化探异常叠加部位均已发现金矿体(金矿床)。结合研究区区域磁异常带是构造岩浆活动带的认识,认为重晶石是深部成矿热液反复活动的指征;在山阳县桐树沟金矿—磨房沟金矿一带和商南县青石沟、过凤楼地区还具有发现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江西金山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田为特大型金矿床。矿床物质组成简单,属低硫化物型,黄铁矿是最主要的金属矿物和载金矿物,自然金是唯一的金矿物和有用组份。砷以毒砂形式存在,是最主要有害元素。  相似文献   

16.
世界传统的找金理论,将碱性岩地区找金列为禁区,以前也确实无一例金矿在碱性岩区发现。但最近在山东省平邑县归来庄碱性岩分布区发现了大型金矿,从而在国际金矿找矿史上开辟了新的领域,也为我国在类似地区寻找金矿寻得了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该新型金矿称为“归来式”金矿,现已将其同塔北、南海两油气田的发现一起列为我国近年找矿史上的三大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7.
江西有色地勘局金矿勘查及金矿床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子江 《矿产与地质》2001,15(Z1):516-520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回顾江西有色地勘局金矿勘查的历程.以金山金矿为例,阐述金山金矿的发现历史,评价勘查,理论与实践,及其地质经济意义,它标志着江西已成为我国有色、稀有、贵金属矿产资源“成矿省”  相似文献   

18.
经过对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床矿石矿物标型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如下规律:1)黄铁矿晶形随成矿阶段而变化,成矿早期和晚期,黄铁矿常常呈立方体,成矿中期以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晶为主;2)贵金属矿物的标型:石英脉型金矿以自然金为主,蚀变岩型金矿则以银金矿为主;在同一成因类型的矿床中,成矿早期见少量自然金,成矿中期在石英-黄铁矿阶段自然金大量出现,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银金矿逐渐增多;成矿晚期,仅有少量自然金;3)金的成色:小秦岭地区以自然金为主,且成色较高,平均在844~937之间;而熊耳山地区由于出现银金矿或碲化物导致金成色相对偏低,平均813~914.形成温度高者金成色亦高,反之则低;另外,金的成色随着成矿作用早晚而变化,石英脉型金矿从早到晚,其成色有968~940~870变化,蚀变岩型则由929~942.7向876.7~899变化.总而言之,金矿物的标型反映的是其形成的物化环境、成矿条件、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在进一步找矿中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四川木里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金矿资源。目前已发现了梭罗沟大型岩金矿床、耳泽岩金矿床等。由于该地区特殊构造位置及有利的成矿条件,具有良好的找寻岩金矿前景。本文是通过总结在木里地区从事岩金找矿、普查、勘探、开采10多年工作基础上,总结出了在该地区岩金的找矿标志及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20.
坑头金矿位于贵州黔东南金矿带,前人对该金矿带石英脉型金矿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深部可能有蚀变岩型金矿存在,但都未证实。近期经综合研究,在坑头金矿施工钻孔发现坑头金矿的深部存在蚀变岩型矿体,含金量最高达6. 65 g/t。蚀变岩型金矿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以裂隙金为主,主要载金矿物为毒砂。硅化蚀变及断层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体位于硅化蚀变发育的构造破碎带中。目前,黔东南金矿的开采目标多为300 m以浅的石英脉型金矿体,因此该发现对黔东南地区金矿深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