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正>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已于1999年整合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办公楼大厅设立了两尊半身铜像,一尊是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首任所长侯德封先生,另一尊是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长赵九章先生,以表达年轻一代对老一辈创业者的崇敬和怀念。两尊铜像下面的人物介绍中,侯德封的任期始于1951年,赵九章的任期始于1950  相似文献   

2.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叶连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 起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彭熹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潘元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蒋炳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新星公司西北石油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潘龙驹 中国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心地质资料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启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吴奇之 中国石油天…  相似文献   

3.
宋玉环 《地质科学》2008,43(2):281-281
“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庆祝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月16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室,该室建立于1957年,至今已整整走过了50年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共同组织,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古全球变化计划(PAGES)和EGU共同资助的“第三届亚历山大.冯.洪堡国际会议:东亚季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于2007年8月27日至30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行。来自12个国家的代表和学生约130人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我国著名科学家有刘东生院士、汪品先院士、安芷生院士、符淙斌院士、丁仲礼院士等;国外著名学者有EGU名誉主席Andre Berger,EGU创办主席Peter Fabian,PAGES国际…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先生,早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地质组(专业),先后在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地质研究所(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他在第四纪科学、黄土科学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成为中国这方面的领军人物,曾任中国  相似文献   

6.
《地质学报》2006,80(1):52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154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5115同济大学232南京大学1019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4715西北大学233北京大学9710中国海洋大学451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214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8411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所4218石油大学205中国地质大学741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4119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206中国科技大学621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307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所5914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自然资源所25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05年度中国主要地质单位被《SCI》收入的论文数总排名表…  相似文献   

7.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 (IAEG)中国国家小组2 0 0 4年度会员名单(下列名单按交纳会费顺序排列 )伍法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黄鼎成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胡瑞林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政治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李 晓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林宗元 中国工程勘察协会王继红 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訾剑华 江苏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张永双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吴树仁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刘红星 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孙进忠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8.
晓生 《地质学刊》2009,33(4):381-381
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41年12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鄞县。1962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6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9.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2010,(4):F0002-F0002
安芷生院士 男,汉族,1941年生,安徽六安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66年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现从事第四纪地质、全球环境变化和大气污染控制等研究。199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以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委员会副主席等。现任和曾任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10.
经领导小组单位研究同意接纳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所为中国科学院地学情报网第二批成员单位,特此通告。  相似文献   

11.
穆恩之     
穆恩之,著名地质古生物家.江苏丰县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后即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佐、技士.解放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  相似文献   

12.
于津生男 1933年12月 1956年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地质及勘探系毕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同位素地球化学。叶连俊男 1913年7月 1937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沉积学。  相似文献   

13.
水利部委托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主持下 ,于 2 0 0 1年 1月 10日~11日在北京通过评审。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副所长郑天愉研究员主持 ,水利部总工程师高安泽、调水局副局长许新宜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委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王思敬研究员任组长 ,两院院士张宗祜研究员等国内著名工程地质、地球物理专家 13人组成评审专家组。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了主持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汇报 ,细致审查了相关资…  相似文献   

14.
《岩石学报》2019,35(12):3894-3894
<正>李献华《岩石学报》编委,同位素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1年7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7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获学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矿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黄金公司主办,东北工学院、冶金部长春黄金研究所承办的国际金矿地质与勘探学术会议于1989.6.26~6.30在中国沈阳召开。大会收到国外23个国家或地区的地质科研和教学单位的论文50篇,国内收到地矿部、冶金部、教育部、能源部、中国科学院、有色金属公司、黄金管理局等所属的科研生产单位、高等院校等96个单位的论文190篇。大会特邀中国地学部主任涂光炽教授、加拿大地质调查所R.W.Boyle教授、长春黄金研究所朱奉三  相似文献   

16.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地质学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国家基金委和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等单位协办。  相似文献   

17.
《地层学杂志》2007,31(4):I0006-I0006
《生物进化》杂志创刊于2007年3月,是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关于自然和生命的科普刊物。本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编辑部设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内。  相似文献   

18.
《工程地质学报》2008,16(1):144-144
“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月16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室,该室建立于1957年,目前已整整走过了五十年奋斗历程。几十年来,研究室在以谷德振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的辛勤耕耘之下,和全国同行同心协力,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探索了一条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科学的发展道路。他们结合中国工程实践的经验,逐步创立了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理论体系,发展了岩体结构…  相似文献   

19.
吴福元 《岩石学报》2021,37(1):284-316
1913年成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成立时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代表了中国现代科学的起始,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它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中央地质调查所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大地构造学、地震学、土壤学、古生物与古人类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是民国时期我国最享有国际声誉的研究单位。1951年,中央地质调查所被正式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根据当时新中国地质工作"一元化"的要求,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的部分地质研究人员也一同并入该研究所,使其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地质研究机构。1952年6月开始,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开始分流。首先是研究所的古生物研究人员分流到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它是在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基础上成立的。1952年9月,研究所土壤研究室扩充建设为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1952年底左右,因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求,大批科技人员分流到刚成立的地质部及所属的地质勘探队。从这一脉络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是中央地质调查所的传承和延续,而学术界大多认为中央地质调查所已于解放初期解体或撤销的观点与史实并不相符。  相似文献   

20.
(排名不分先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冶金工业部《国外金属矿山》编辑部 《中国地球化学学报》(英文版)编辑部 冶金工业部《耐人材料》蠕辑部 《矿物学报》编辑部 地质矿产部《矿产综台利用》编辑部 《地质地球化学》编辑部 冶金工业部《中国锰业》杂志社中国地质学会期刊处 中国锰业信急网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报》编辑部《桂林工学院学报》编辑部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西部探矿工程》编辑部 《矿床地质》编辑部 地质矿产部物化深研究所 《岩石矿物学杂志》编辑部《物深化探译丛》编辑部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矿产部探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