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中日合作项目在华北平原设置的自动监测设备KADEC-MIZU Ⅱ型地下水水位自计仪,对2004-2006年39处浅层地下水水位监测的结果,结合区域影响地下水宏观动态类型的主要因素,如地形地貌、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开采程度、地下水漏斗以及河流湖泊等,叠加各影响因素分区图得到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综合分区图,结合观测孔地下水水位体现的动态特征,将华北平原地下水观测点分为山前开采型、山前侧向补给-径流-开采型、中部河道带补给-开采型、中部地下水浅埋区降水入渗-蒸发型动态、黄河影响带侧向补给-蒸发型动态和滨海平原区入渗-蒸发型6大地下水动态类型。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大区域范围内不同类型地下水水位年内及多年动态变化的特点,比较了不同类型区地下水动态所受影响因素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影响地下水富集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表层岩性、植被状况等;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地下水富集类型主要有风沙覆盖型、冲湖积砂覆盖型、汇流型(包括河谷区、内流盆地、陇东支流汇流型)。经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总结,圈定了杭锦旗阿日善地区等10个富水地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灌试验,基本查明了地下水回灌量与回灌压力(回灌水头)的相互关系,获取了相关的地层参数,预测了回灌量。根据呼和浩特市地层岩性、富水性情况及地下水位埋深等综合分析,呼和浩特市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含水组回灌能力较强区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区,地层岩性颗粒粗,水位埋深大,灌采比大部分在50%以上;大黑河平原区地层岩性颗粒细,水位埋深小于10m,回灌能力较弱,灌采比大部分在30%以下。总体上,呼和浩特市地层回灌能力有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地层岩性、构造、地貌、气候、径流条件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腾格里地区不同部位形成了不同水质类型的地下水,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研究其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悬河的特殊地质环境条件,使黄河水与其影响带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开采潜力大。为优化水资源联合调度,刻画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与含水系统调蓄的内在联系,根据地下含水系统岩性结构及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按水源地定流量的开采方案,建立浅层地下水二维水流模型。应用FEFLOW软件,对黄河下游影响带10处地下水水源地进行激发补给动态调蓄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傍河水源地开采条件下,可以通过增大黄河的侧渗补给量,实现含水系统动态调蓄水资源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开发是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的一个民生问题,地层岩性是含水层重要基础介质,构造又是影响地下水补给、径流和富集的重要因素。在此,本人通过多年的地质工作经验分别对地层含水性及地质构造控制和影响地下水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组件式GIS的地下水动态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该文根据地下水动态管理现状,结合地下水动态管理系统的开发,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在分析组件软件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组件式GIS技术,从系统结构、系统功能、数据库结构、集成方式等方面来完成地下水动态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了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管理中多源数据的整合、图层的建立以及专题图的制作,完成了地下水动态管理系统的开发。组件式GIS技术应用于地下水动态管理系统的开发,可以方便的对目前已有的大量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进行管理,有利于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徐州张集水源地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其对不同开采方案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集水源地是徐州市一个拟建水源地。了解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是设计水源地最优取水方案、满足当地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需水和水源地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分析了水源地在现状以及不同开采条件下浅层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建立了三维等参有限元数学模型模拟水源地地下水运动规律,利用大型群孔抽水试验资料进行参数识别和模型校正,预报了不同开采方案对水源地浅层地下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源地开采后,水源地开采将成为浅层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13.71万m3/d是适合的,它不会引起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不仅可满足当地居民用水需求,而且可以向徐州市稳定供水。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之前,大庆市地下水流场处于原始状态,之后,随着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原始流场受到破坏,形成了大规模的地下水漏斗,1998年发展到最大规模,之后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减少,地下水漏斗逐渐萎缩并趋于稳定。大庆市地下水动态的演化不仅受人为开采量的驱动,还受气温、降水量等气候变化因素的驱动,从气象资料分析,大庆市气候趋于干旱化,这将推动地下水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正镶白旗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当地的地质条件,总结正镶白旗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认为区内的地形、岩性和气候决定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潜水埋藏较浅,承压水埋藏很深,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各不相同,潜水主要受气候、地貌和岩性的控制,而承压水则主要受构造和岩性的控制。星耀镇一带为内蒙古地轴与地槽的分界部位,这一带断裂、褶皱发育,岩石比较破碎,因此赋水条件较好,形成富水地段,加之原始地形低洼,接受周围补给充足,故储水丰富。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沙漠油田南部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漠油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漠腹地无地表河流分布,沙漠层面以下,广泛分布有浅层地下水,但地下水储存量大,动态补给量小;沙漠中地下水的分布与其南部区域的地表径流的形成及转化,有密切的水文循环关系,论文主要分析了沙漠油田南部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分布状况、水文循环特征、水量平衡计算。弄清了沙漠油田南部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为地方和油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准确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2007年北极Svalbard群岛Longyearbyen地区2处雪坑样品和8个河流样品中主要阴、阳离子浓度。对比该地区1996年雪坑样品离子浓度发现,2007年雪坑中离子浓度普遍降低,该地区河流水化学受陆源离子影响为主,主要是河流流经裸露基岩过程中对岩石的侵蚀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滇中红层含盐层水文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层沉积环境多样,易溶盐会在一些区段富集形成含盐层。含盐层岩石矿物成分复杂,可溶岩和可溶性矿物含量较高,更易形成溶隙、溶孔,地下水类型以溶蚀裂隙孔隙水为主,水质复杂,水化学成分、含量与易溶矿物成分、含量关系密切。云南红层地下水勘查示范成果表明,滇中红层含盐层浅部全-强风化带含盐层容易淋滤沉着形成自封闭带,富水性较差,地下水位以下的中等-微风化带岩层透水性好,富水性强;含盐层区亦有可饮用淡水分布,补给、排泄条件好的裸露型含盐层中水质较好,循环条件差的埋藏型、覆盖型含盐层中水质较差;浅层地下水水质随深度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沙漠油田南部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沙漠油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流动沙丘群中,距沙漠南北边缘绿洲均有200 km多,塔里木盆地南缘分布众多发源于昆仑山区的地表河流,而沙漠中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以及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演变,与其南部区域的地表水的循环转化有密切的水力联系;通过对沙漠油田南部分布的地表河流水质、泉水水质、湖泊水质、沙漠地下水水质进行采样分析,初步弄清了沙漠油田南部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和水化学特征,为该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探索沙漠中可利用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呼伦贝尔东明露天煤矿矿坑边帮地下水渗漏的问题日益严重,矿区原有的疏干降水井排水能力及效果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同时对矿区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程度破坏。目前,对矿区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力联系缺乏精准全面的认识和数据。本文通过瞬变电磁法对矿区地下水渗漏较严重的西北部进行三条勘探线(77个物理点)勘查,结果表明该区存在三处视电阻率低阻异常带,判定其主要为含水断层(裂隙)所致;结合矿区地形、地层岩性与矿区地下水矿化度,对上述异常带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综合解释,并结合新施工的疏干降水井抽水验证了上述异常的可靠性,为矿区后期布置疏干降水井圈定了靶区,对当地同类型矿区地下水渗漏灾害治理起到了应用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M.I. L’vovich’s classification is supplemented by new types of water regime of the world’s rivers; the types of seasonal runoff distribution are determined for the regions not supported by factual data in M.I. Lvovich’s treatise. A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es of water regime is detailed, and a stability assessment is made for a typization of seasonal runoff structure by considering the river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belts of land.  相似文献   

17.
《Basin Research》2018,30(Z1):65-88
Mass wasting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the degradation of deep‐water fold‐and‐thrust belt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ss‐transport complex (MTC) emplacement and the timing and spatial progression of contractional deformation of the seabed have not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This study uses high‐quality, 3D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from the southern Magdalena Fan, offshore Colombia to investigate how the growth of a deep‐water fold‐and‐thrust belt (the southern Sinú fold belt) is recorded in the source, distribution and size of MTCs. More than nine distinct, but coalesced MTCs overlie a major composite basal erosion surface. This surface formed by multiple syn‐ and post‐tectonic mass‐wasting events and is thus highly diachronous, thereby recording a protracted period of tectonism, seascape degradation and associated sedimentation. The size and source location of these MTCs changed through time: the oldest ‘detached’ MTCs are relatively small (over 9–100 km2 in area) and sourced from the flanks of growing anticlines, whereas the younger ‘shelf‐attached’ MTCs are considerably larger (more than 200–300 km2), are sourced from the shelf, and post‐date the main phase of active folding and thrusting. Changes in the source, distribution and size of MTCs are tied to the sequential nucleation, amplification and along‐strike propagation of individual structures, showing that MTCs can be used to constrain the timing and style of contractional deformation, and seascape evolution in time and space.  相似文献   

18.
对海南岛北部玄武岩区岩石-土壤-植物-地下水系统中稀土元素迁移和分布模式的研究表明,随土壤的发育,REE出现分异,LREE逐渐富集;Ce由玄武岩中的负异常向土壤中正异常演化。地下水中REE的含量和分布模式主要受岩石风化和成土作用影响。植物虽对REE具有选择吸收作用,但REE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不活跃。  相似文献   

19.
An analysis of the atmospheric water balance over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is conducted for the time period June 1980 through May 1984 that includes the 1982–1983 El Niño event. Notabl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are evident in the moisture flux divergence fields, in the mean meridional transport of water vapor, and in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portions of the tropical atmosphere that are attributable to the 1982–1983 ENSO event. Estimates of the net gain/loss of atmospheric water are provided for 10° latitude belts; although the magnitude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vaporation and precipitation fall within the range of previous estimates, they are most probably underestimated. [Key words: atmospheric water balance, El Niño, hydrologic cycle, southern hemisphere, water vapor flux.]  相似文献   

20.
峨眉山东麓地区地表水、地下水主要污染织分为PO和F-.本文以水环境背景值为标准,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并将地下水污染分为三级和七个区,并认为地下水污染是由人为天窗入渗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