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及邻区石炭纪植物群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陈芬  周洪瑞 《现代地质》1995,9(1):1-10,T003
本文对宁夏及邻区石炭纪植物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共鉴定植物化石24属62种,讨论了植物群的特征,划分了4个植物组合,即(1)Cardiopteridiumspetsbergense-Archaeocalamitesscrobiculatus组合;(2)Mesocalumitescistiformis-Pecopterisaspera组合;(3)Conchophyllumrichthofenii-Paripteriskaipingiana组台;(4)Lepidodendronposthumii-Neuropterisovata组合.这4个植物组合的地质时代大致与西欧的杜内期-维宪期、纳缪尔期、维斯发期和斯蒂芬期相当,其代表岩组分别为前黑山组-臭牛沟组、靖远组、羊虎沟组和太原组.  相似文献   

2.
刘陆军  王怿 《地层学杂志》1997,21(4):247-252
老爷庙组的命名者认为这套地层属于泥盆—石炭系过渡层,在地质图上标为早石炭世。新材料表明,植物大化石Leptophloeumrhombicum-Archaeopterisfisilis-Cyclostigmasp.组合的时代应属晚泥盆世晚期,孢子化石Retusotriletessimplex-Apiculitusisporahunanensis(SH)组合显示的时代也为晚泥盆世晚期,从而纠正了这一地层属于泥盆—石炭系过渡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平庄─元宝山盆地群晚中生代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平  王宇林 《地层学杂志》1994,18(4):275-281
平庄─元宝山盆地的晚中生代地层可划分为下白垩统黑水组、元宝山组和杏园组,上侏罗统上那不打组与那不打组。杏园组和元宝山组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属于RuffordiaOnychiopsis植物群的中部组合,可与邻区的主要含煤沉积的植物组合进行对比,时代属早白垩世Berriasian期至早Aptian期。  相似文献   

4.
平庄─元宝山盆地的晚中生代地层可划分为下白垩统黑水组、元宝山组和杏园组,上侏罗统上那不打组与那不打组。杏园组和元宝山组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属于RuffordiaOnychiopsis植物群的中部组合,可与邻区的主要含煤沉积的植物组合进行对比,时代属早白垩世Berriasian期至早Aptian期。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北麓石炭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王仁农  王怿 《地层学杂志》1994,18(1):17-23,T002
研究区石炭系属残留海盆沉积。在固始柳林泥盆纪(?)花园墙组上部首次发现社内期Dibolisporitesdistinctus-Aurorasporamacra孢子组合,据此建立固始组。上覆大杨山组为典型磨拉石建造,推论造山运动发生于中、晚泥盆世。杨山组植物组合的特点似显示在早石炭世末华北、华南板块已互相接近,局部地段可能已拼合。  相似文献   

6.
郭宪璞 《地层学杂志》1995,19(3):208-213,T001
通过对新发现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上白垩统乌依塔克组有孔虫化石的时代分析,认为该组的时限为晚上伦期—赛诺期,综合分析各类化石的时代特征,本区土伦阶和赛诺阶的界线应划在Migros-Ammobaculites组合和Pararotalia-Nonionella组合之间。  相似文献   

7.
耿国仓  袁效奇 《甘肃地质》1996,5(2):11-20,T004
钻井资料证实,内蒙巴彦浩特盆地东部保存有较完整的石炭系,其中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厚达459.6m。经72块岩样分析鉴定,共发现62属119种孢粉,含6个新种。可概括为上下两个孢粉组合,上组合称Densosporitesbelulus-Crassisporalatigranifer-Lycosporagranulata(简称BLG)组合,下组合称Crasisporalatigranifer-Camptoriletesreticuloformis-Vestisporacostata(简称LRC)组合。地质时限为晚石炭世中期羊虎沟组(维斯法期A—C)。  相似文献   

8.
坨里组主要分布在北京西山坨里-大灰厂白垩纪沉积盆地的西部或西南部。是一套以砾岩为主的陆相碎屑沉积。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及孢子花粉化石。孢粉组合是以Cicatricosisporites-Densois-porites-classopollis为代表,它们在组合中具有较高的含量,类型丰富多彩。根据组合中孢子和花粉的地层分布及国内外孢粉组合比较,定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早中期(凡兰吟—戈特里夫期)。气候为半干旱—干旱的热带。亚热带。  相似文献   

9.
位于大兴安岭褶皱带上含煤的中生代欧浦盆地九峰山组地层内,发现了植物化石Ginkgo PluripartitaHeer、Equisetites sp.和以Abiertineaepollenites、Arancariacites等为主要分子的植物孢粉。九峰山组被划分成上、中、下三段,形成时代定为晚侏晚世--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0.
以晋祠段为代表的中国斯蒂芬期植物群与欧美同期植物群有许多相同分子,但其中地方性植物分子比重较大,应属早期华夏植物群的一部分.该植物群与以太原组中上部为代表的Neuropterispseudovata-Lepidodendronposthumii组合也存在一定差别,表现在典型的华夏植物群的重要成员尚未出现.  相似文献   

11.
赵汝旋  秦国荣 《广东地质》1997,12(1):19-26,T001
粤北地区下石炭统下部的古孢子化石组合以具有泥盆-石炭纪过渡色彩为特征。根据其产出的地层位置和组成特征,划分Verrucossisportites nitidus-Anapiculatisporite hystricousus组合带(NH组合带(和Lycospora-Calamospora组合带(组合带)。前者以乐昌大赛坝剖面为单位层型,其中的孢子较原理,交复杂,繁盛于泥盆纪的分子含也较高,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河南固始花园墙组时代的新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淮阳区原来一直划归于下石炭统最下部的花园墙组其实际时代属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古孢子分析显示,其下段具有以Cyclogranitriletes-Aneurospora-Retispora为代表的组合特征,与江苏宝应、南京茨山、安徽巢湖等地的晚泥盆世五通组孢子组合面貌类似;上段具有早石炭世杜内期色彩。为大别山北麓地层层序的建立提供了确切的生物地层资料。  相似文献   

13.
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地层的微体植物化石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前寒武纪一寒武纪界线地层在扬子地台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并有包括微体植物群、海藻、瓶形原生物、具硬体动物及‘澄江动物群’等化石的发现。因而,扬子地台成为研究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生物地层的代表地区之一。基于对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地层已知微体植物化石记录的回顾和论定,总结概括了下寒武统微体植物化石组合:寒武系最底部硅质磷块岩中的Micrhystridium-Paracymatiosphaera-Megathrix组合和较高层位页岩的Skiagia-Annulum-Archaeodiscina组合。它们分别与Anabarites-Circotheca-Protohertzina小壳动物化石带和Parabadiella及Eoredlichia三叶虫带相对应。与东欧地台疑源类生物地层相对照,扬子地台Micrhystridium-Paracymatiosphaera-Megathrix组合的纵向分布大体和东欧地台Asteridiumtornatum-Comasphaeridiumvelvetum组合带相一致,而以上两地台的化石组合产出层位可能都略高于纽芬兰东部剖面,依据Phycodespedum所厘定的寒武系底界?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克拉美丽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孢粉学研究,仅在早石炭世的塔木岗组、滴水泉组和晚二叠世的平地泉组中发现不很丰富的孢粉化石,可划分为与上述3个组相对应的3个孢粉组合,被依次称为Dictyotriletes-Lycospora组合、Crassispora-Punctatisporites-Stenozonotriletes组合和pityosporites-Torispora组合。经孢粉组合特征讨论及与国内外同期孢粉组合对比,这3个组合或3个组的地质时代可初步确定为早石炭世早期的杜内期、早石炭世晚期早维宪期和晚二叠世中期的中欧克期。  相似文献   

15.
大灰厂组沉积在北京西部大灰厂一带发育良好。该组由陆相火山碎屑砂岩、粉砂岩、页岩及砾岩组成,富含狼翅鱼、叶肢介、拟蜉蝣等动物化石和孢子花粉化石,厚度120-200米。与下伏东狼沟组整合接触,与上覆辛庄组假整合接触。其孢粉组合是以classopollis占显著优势为特征(60-80%).含有较多Cicatricosisporites,Lygodiumsporites及少量Cicatricosisporites、Appendicisporites、Aequitriradites、Hsuisporites及Densoisporitesvelatus,D.microrugulatus等。与国内外早白垩世的孢粉组合比较,时代为早白垩世韦尔登期。属于旱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6.
新疆乌恰县莎里塔什组生物地层新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乌恰县塔塔村下侏罗统莎里塔什组孢粉植物群的研究,共发现孢粉22属26种,植物化石12属15种。根据这些孢粉化石建立了一个孢粉组合,命名为Cyathidites-Classopollis组合,再根据侏罗纪的标志植物锥叶蕨(Coniopteris)的存在,将莎里塔什组的时代确定为早侏罗世,为乌恰地区早侏罗世生物地层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冀西北早侏罗世晚期植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冀西北赋存于中生代早侏罗世地层中的植物组合,它由16属27种植物组成,特点是苏铁类占优势,时代早侏罗世晚期-托阿尔期,并且和赋存于内蒙古早侏罗世地层五当沟组、山西早侏罗世地层永定庄组的植物组合相似,同属西伯利亚区中国北方省,为较干热的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8.
在秭归周坪地区云台观组发现大量保存完美的中泥盆世晚期植物化石Protolepidodendronscharyanum-Barrandeinadusliana组合,丰富了云台观组时代归属与对比的古生物资料。该组合中楔叶目Xihuphyllum和古种子Archaeosperma等的发现表明其始以位在我国可追溯到中泥盆统。  相似文献   

19.
新疆伊犁盆地上二叠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伊犁盆地上二叠统主要为河湖相泥岩和砂、砾岩、晓山萨依组以孢粉Cordaitina-Hamiapollenites-Vittatina组合为特征,与准喝尔乌拉泊组的孢粉组合相似;哈米斯特组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凝灰质砂砾岩,含Palaeonodonta Anthraconauta等双壳化石,可与井井子沟组部分或大部分对比;铁木里克组以细粒沉积为特征,含“MPPAO”双壳组合和Cordaitina-C  相似文献   

20.
王珲  孙柏年 《河南地质》1996,14(4):272-276
依据化石的层位分布和组成内容,登封二叠纪煤系地层植物群由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植物化石组合带:1.早二叠世中期山西组Emplectopteris trianggularis-Taeniopteris multinervis assemblage zone;2.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Gigantopteris nicotianae folia-Chiropteris reni formis assem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