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火山地质与矿产》2014,(3):217-217
1.论文题目:是否精炼、准确,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2.作者及工作单位:作者署名及署名先后顺序是否有异议,作者工作单位是否是单位的全称,是否给出与作者和工作单位对应的英译文。3.中文摘要:是否完整、准确地反应论文成果,是否语言精炼,简短扼要,是否与正文中文字大段重复。4.英文摘要:是否符合科技英语的结构式要求,各项描述是否准确。5.前言:是否总结了前人成果和知识空白,是否阐明了论文研究与前人研究的异同及创新之处,与“讨论”或“结论”部分有无重复。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学核心期刊的互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群  王文瑚 《地震地质》1999,21(3):283-284
引言据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1998)的统计资料,1997年我国地学论文中的国内论文达6401篇,而国际论文仅601篇(以《SCI》、《ISTP》和《EI》计),表明国内发表的论文远高于国际论文;从《中国科学》D辑等重要地学期刊看,所发表的论文多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国家资助项目产生的,其中有不少论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我国地学期刊及其论文的作用,扩大国内外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本文将从文献之间相互引用的角度,对我国地学核心期刊的互引状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了解我国地学研究成果交流、渗透和利用的情况,以及各地学期刊在文献交流中的位置与作用。2 互引统计地学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引文)是联系各地学期刊的纽带,是互引分析的基础。我们根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林被甸等,1996),选择了国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国科学》D辑、《地质学报》、《地球物理学报》等13种地学核心期刊(表1),利用有关文献(丁学东,1993;陈江洪,1995)的统计分析方法,将13种期刊的互引关系用引文矩阵的形式展示出来,详见表1。表1中矩阵的行(i)代表第i种期刊引用列(j)中第j种期刊的情况。这里,i,j=1,2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学类科研人员在编写研究论文时对国家标准编辑出版方面的规范不太了解,在撰写论文时比较随意,不能正确使用国家规定,特别是在量和单位、数理公式、标点符号和数字用法等方面问题诸多。本文结合多年编辑工作的经验,对科技论文编排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华南地震》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地震学、地震预报、地震观测技术、地震地质、地震工程、诱发地震、防震减灾对策等方面的论文、综述、评论、科研简报和问题讨论等,为地震科研、观测、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以及建工、水工、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和政府部门有关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园地,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来稿应包括标题、作者、作者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3~8个)、引言(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英文标题、作者、作者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文章应选题新颖,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通顺、精炼。论文、综述、评论一般不超过8000字(包括图表)。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山西地震》的稿件质量,明确目前办刊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对2008年至2017年刊物的载文量、基金论文比指标、论文分类以及近18年第一作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了解作者群的特点,发现核心作者。通过分析,明确今后发展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华南地震》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地震学、地震预报、地震观测技术、地震地质、地震工程、诱发地震、防震减灾对策等方面的论文、综述、评论、科研简报和问题讨论等,为地震科研、观测、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以及建工、水工、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和政府部门有关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园地,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来稿应包括标题、作者、作者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3~8个)、引言(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英文标题、作者、作者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文章应选题新颖,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通顺、精炼。论文、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华南地震》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地震学、地震预报、地震观测技术、地震地质、地震工程、诱发地震、防震减灾对策等方面的论文、综述、评论、科研简报和问题讨论等,为地震科研、观测、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以及建工、水工、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和政府部门有关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园地,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来稿应包括标题、作者、作者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3~8个)、引言(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英文标题、作者、作者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文章应选题新颖,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通顺、精炼。论文、综述  相似文献   

8.
依据全国公开发行的17种地震学期刊,运用1990年至于1999年10a的资料,对1989年10月18日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以来发表的有关这次地震的科技论文,从各种期刊登载论文数量、年发表论文数量、名单位发表论文数量、个人著者发表论文数量及各学科的论文数量5个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得出,《山西地震》发表的有关论文最多,山西省地震局作者发表论文最多种宏观前兆有关地震前兆论文最多和1994年发表  相似文献   

9.
征稿启事     
《地球》2012,(4):5
《地球》杂志全新改版,现面向全社会及国土资源系统专业人士征集相关原创稿件。具体说明如下:1、文字稿件要求系作者本人原创,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浅显易懂。2、来稿请注明笔名、作者真实姓名、作者单位、职务及具体联系方式。3、图片来稿请注明摄影时间和地点,文字稿件中的附  相似文献   

10.
正《地震工程学报》(原《西北地震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刊期季刊),自2016年起变更为双月刊,A4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地震工程学研究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结构地震工程、生命线地震工程、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工程地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进展,同时刊载有关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仪器研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论文。征稿细则:来稿要求具有新颖性、学术性和科学性,文字精练,数据和结果真实,必须为原创性论文,每篇论文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  相似文献   

11.
海洋地球物理研究与海底探测声学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地球物理以物理学的思维与方法研究占地球三分之二面积的海洋系统.20世纪地球科学迅猛发展,它的重大进展是海底扩张说与板块构造说的出现和海底大洋的发现,以及前者所引发的地球科学思想革命,从固定论向活动论的思维转变.海底研究对于20世纪地球科学发展的贡献极为巨大,而海洋地球物理是推动海底科学研究的重要原动力.海洋地球物理在20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中有过辉煌的成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的21世纪里,海洋地球物理研究仍然保持着前沿科学的地位,继续推动着地球科学的进展.目前的海底探测主要还是依赖于声学探测技术.水下声学定位技术是实现水下探测系统精确定位和海底高精度探测的基础.传统性的海洋地震探测技术是研究海底构造与海洋岩石圈深部结构和寻找海底矿产的主力技术,它近年来无论在海上采集技术还是数据处理技术方面都发展得很快.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测图和海底地层剖面测量等则是近数十年快速发展起来探测海底浅部结构信息的技术.这些技术已经在当代海底科学研究、海底资源勘查、海洋工程和海洋开发,以及海洋军事活动等方面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从《新疆巡抚饶应祺稿本文献集成》里,发现了14件新疆地方官上报地震灾情的电报,发报时间为光绪二十四年五月至二十八年九月.本文全文录出了这批电报的内容,简要说明了它们的地震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ree hundred and twenty‐eight geomorphology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last quarter of the 20th century were cited 20 or more times in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 indices, as of 15 May 2001. At the close of the 20th century, well‐cited geomorphology is highly multidisciplinary and interdisciplinary with the most dominant fields being in biological, civil engineering, earth science, geography, geological, and soils disciplines. The very strong English‐language bias of well‐cited journal articles creates a geographical bias in study site selection, which may in turn bias geomorphic theory. Water‐based research (fluvial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riparian, drainage basin) dominates well‐cited papers, with the ‘hottest’ subfield in the 1990s being riparian research with a biological emphasis. Over 90 journals publish well‐cited papers, but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hosts the largest number of well‐cited papers.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张莹莹  高原  石玉涛  Kelly Liu 《地震学报》2015,37(4):541-1093
利用山东、 河北、 辽宁、 北京、 天津等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远震资料, 采用接收函数H-k叠加搜索方法, 得到了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及其邻区99个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泊松比估计. 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区地壳厚度在30—46 km之间显著变化, 地壳厚度与地表地形相关性很好, 呈现出从隆起区到盆地区逐渐减薄的变化趋势; 研究区地壳泊松比具有明显的分区特点, 燕山地区泊松比偏低可能与该地区克拉通破坏方式以拆沉为主有关, 郯城—庐江断裂带山东段出现的泊松比高低混杂现象可能与该地区火山活动有关, 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西段与隆起的交汇地带, 部分台站下方地壳的泊松比值偏高, 可能是断裂带附近岩石比较破碎与岩石部分熔融共同作用的结果. 此外, 位于渤海湾中间岛链上的北隍城台下方地壳较厚, 泊松比较低, 其原因尚待查明.   相似文献   

15.
Marine and river bedforms are rhythmic features driven by unidirectional or reversing currents and waves. They are ubiquitous on the floors of rivers, estuaries, coastal and marine settings. Despite a considerable history of dedicated studies, many aspects of their origin, development and dynamics are still the subject of scientific debate in various disciplines. The MARID conferences series hosts experts from geosciences, physics, engineering and other discipline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the interdisciplinary exchange of fundamental and applied knowledge of marine and river dune dynamics. MARID VI took place in April 2019 in Bremen, Germany. Related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are presented in this special issue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An overview of the conference series and the specifics of MARID VI, as well as consider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equ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are given. This introduction highlights the progress made with the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special issue.  相似文献   

16.
卫星应用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卫星应用技术与地学研究很早就存在密切的联系,从最初单一的遥感应用发展到包含遥感(RS)、地理信息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多种技术在内的空间信息技术,卫星应用技术促进了地学理论研究和定性、定量的分析验证,加速了地球科学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地学领域卫星应用技术的主要方向和现状.  相似文献   

17.
在《地震科学进展》创刊50周年之际,采用CiteSpace科学文献计量方法,对1979—2020年《国际地震动态》正刊所出版的7151篇文献进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以期系统性探索过去不同时期《国际地震动态》出版文献的主题脉络、知识演进、历史热点和作者群发展。《国际地震动态》历年载文所体现的主题脉络的持续变化、知识演进的不断前推、历史热点的交换更替,充分体现出地震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介绍科学交流和期刊出版模式演进的基础上,针对地震期刊 “多、散、弱” 的现状,提出整合地震局的科学资源,推进增强型期刊出版,吸引高水平文章在地震期刊首发的解困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第29届IASPEI大会看国际地震预测研究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29届IASPEI大会于1997年8月18~28日在希腊塞萨洛尼基召开,来自世界62个国家的1050人出席了这次大会。提交大会的论文共1411篇,其中口头报告716篇,张贴报告695篇。该文根据提交大会的有关论文,介绍了国际地震预测研究情况与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9.
以清华同方全文数据库为信息载体,统计分析了1999~2004年《世界地震工程》被我同期刊、学位论文与会议论文的引用状况。结果表明,该刊共被引981次,在同类期刊中被引次数名列前茅;引用期刊主要足近200种高等学校学报;引用期刊论文主要归类于建筑科学和地震学;引用学位论文的作者单位都是具有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世界地震工程》作为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较强的理论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