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书元  周希云 《贵州地质》1992,9(2):143-149
雪峰隆起带西缘是否存在大的推覆构造,是80年代以来地质学者热烈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依据丰富的地面地质资料和深部物探资料,从地面地质构造特征、早古代沉积相带展布、深部物探资料(主要是可控震源地震资料和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对比分析、雪峰隆起带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演化过程等几个方面,论证了该区并不存在大的推覆构造,雪峰隆起带不会是外来的推覆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地球科学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矿床实例首次论述了雪峰隆起带内板岩、变质砂岩等浅变质的区域变质作用不能使岩石中的金活化迁移富集成矿;断裂构造在动力变质过程中本身并不成矿,断裂破碎带的地层中金只是带内金矿体金金属量的0.123%;流体包裹体测定的金矿成矿温度主要区间在200~300℃,说明雪峰隆起带岩金矿床不是地下水热液成因;金矿床的一些矿石矿物、伴共生组分、微量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特征与花岗岩类岩浆岩的相似性也说明了两者间的成因关系;重磁资料推断地表无岩浆岩出露的岩金矿床下部有大面积的隐伏岩体。以上论述和排除法均说明雪峰隆起带上岩金矿床成因类型是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湖南雪峰降起区构造变形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分析湖南雪峰隆起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入手,划分了该隆起区从中元古代以来所经历的三次大的构造变形阶段:元古代中期未的武陵构造变形-北部雪峰隆起初步形成(隆起雏型)阶段;古生代早期末的加里东构造变形-南部雪峰隆起形成并使统一连贯的雪峰隆起初具成型的阶段;中生代印支,燕山叠加构造变形-雪峰隆起成型并定型阶段。志留纪末的加里东运动是形成雪峰隆起的重要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4.
湖南雪峰隆起区构造变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湖南雪峰隆起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入手,划分了该隆起区从中元古代以来所经历的三次大的构造变形阶段:元古代中期末的武陵构造变形-北部雪峰隆起初步形成(隆起雏型)阶段;古生代早期末的加里东构造变形-南部雪峰隆起形成并使统一连贯的雪峰隆起初具成型的阶段;中生代印支、燕山叠加构造变形-雪峰隆起成型并定型阶段。志留纪末的加里东运动是形成雪峰隆起的重要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5.
雪峰隆起是扬子准地台与南华褶皱系的分界单元,经历晋宁晚期古隆起、加里东期末局部隆起和中生代全面隆起3个阶段的演化历程,上叠中生代陆相盆地。雪峰山构造带主要为陆内造山带,据变形特征从NW至NE划分为3个平行的NNE-NEE向弧形构造带。呈现出从中深层次韧性、脆韧性-中浅层次韧脆性变形-浅层次脆性变形的变化规律。雪峰山及邻区推滑覆构造十分发育,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组成不对称背冲式扇形雪峰推滑覆构造系。雪峰隆起西侧武陵坳陷为被动陆缘区,有下、上两大套海相生储盖组合及加里东期、印支期、中生代等三大油气形成阶段。雪峰山隆起及其邻区侏罗山式褶皱及推覆构造发育,其下可能保存部分残存海相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新汨(新宁—汨罗)大断裂”,其南西段确实存在,与印支褶皱带越城岭隆起有关,称资新(资源—新宁)大断裂;北东段也存在,斜切雪峰隆起带,与中新生代断陷洞庭盆地有关,称宁汨(宁乡—汨罗)大断裂。两者均为压剪性复合正断裂。而中间段只是印支褶断带祁阳弧的一部分,即邵娄(邵阳—娄底)弧形断褶带,为浅层滑脱断裂构造。三者各具有截然不同的地质特征和各自的发展演化历史,没有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全球油气巨量富集带主要发育于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及大陆裂谷系中,而江南-雪峰隆起北缘具有区别于这3类的陆内坳陷斜坡带和古隆起边缘斜坡带的大地构造背景。通过对江南-雪峰隆起北缘(扬子南缘)海相油气陆内巨量富集的主控因素和破坏机制的研究,对比全球油气聚集带(区)发育的主要原因,试图建立海相油气富集和破坏的相关模式。类似于江南-雪峰隆起北缘的陆内坳陷斜坡带与古隆起边缘斜坡带的叠合斜坡带,是大陆块体内一种新的油气富集单元。通过研究,认为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两套优质烃源岩、加里东旋回中-晚期和晚印支期-早燕山旋回早期两期良好的成藏时空匹配关系是海相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而加里东旋回末期和晚印支期-早燕山旋回晚期两个关键破坏期,通过隆升剥蚀、断裂开启和岩浆活动等方式导致了海相油气的破坏。时空匹配的叠合斜坡带既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又是油气改造的活跃区域。  相似文献   

8.
雪峰隆起北部加里东事件的K-Ar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胡召齐  朱光  张必龙  张力 《地质论评》2010,56(4):490-500
详细的野外构造变形分析表明雪峰隆起经历了加里东期、印支期、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和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初共4次变形事件,后3期褶皱变形的方位可能分别为北西西、北东—北北东和近南北向,而加里东期褶皱方位因受后期叠加改造影响而无法准确识别。雪峰隆起北部板溪群板岩伊利石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其经历了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板溪群板岩伊利石K-Ar年代学研究表明雪峰隆起经历了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该事件发生的时间大致略早于419Ma(晚志留世初)。所获得的419~389Ma(晚志留世—中泥盆世)的冷却年龄,指示了雪峰隆起发生过加里东期隆升。华南加里东变形事件直接影响到雪峰隆起本身,向西的波及界线可能为该隆起西界上的张家界—花垣—凯里断裂带。  相似文献   

9.
湘西前寒武纪白钨矿床成矿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南西部前寒武纪白钨矿床,主要分布于雪峰隆起构造带,赋存于浅变质的硅铝质碎屑岩钙质板岩,碳酸盐岩中,矿床的空间分布部是与层痊和岩性联系在一起,并严格受构造控制,属变质热液型白钨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0.
湖南西部层控锑矿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鲍振襄 《矿床地质》1989,8(4):49-60
湘西层控锑矿床主要分布于雪峰隆起带的中段和东段。有两类产状:一为沿控矿地层自然延伸的缓倾斜整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矿床;二为沿控矿地层的断裂构造延展的陡倾斜交错脉状矿床。均共生金。矿床赋存于特定的控矿层位或岩性段,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深部,与火山喷溢作用有关,成矿与区域变质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严格受构造控制,属复理石一类复理石建造之火山沉积一变质热液类型。铅模式年龄和中K-Ar同位素年龄主要相当于加里东运动早期,与区域控矿构造——雪峰隆起形成时间一致。  相似文献   

11.
湘渝黔交界处红色岩溶地貌为新发现的特殊岩溶地貌,以地层凹凸相间排列和单层蜂窝状形态为明显特征。古生代–新生代研究区处于黔中隆起和雪峰隆起北缘,地层沉积岩相和构造变形受到隆起的影响。目前,关于红色岩溶地貌与隆起的关系未见深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基于野外露头观测、显微结构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从构造变形的角度探讨隆起与红色岩溶地貌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加里东期牯牛潭组形成于干燥、炎热的气候环境,黔中–雪峰隆起的发育影响了沉积水体盐度以及地层中黏土矿物含量,限定了地貌发育区域和基本形态格架;晚印支–早燕山期受雪峰隆起向北西推覆的影响,形成NE向劈理,劈理多沿准同生期“龟裂纹”构造薄弱带发育,劈理与缝合线组合共同围限石灰岩砾石,后期地下水差异溶蚀形成蜂窝状;晚燕山–新构造期雪峰隆起持续向北逆冲,研究区以隆升、剥蚀为主,形成多组共轭节理,红色岩溶地层抬升至近地表,地下水沿节理侵蚀,最终形成红色岩溶地貌。  相似文献   

12.
湘中下石炭统测水组成煤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中涟源、邵阳两地区所辖范围内,广泛发育下石炭统测水组,沉积厚度较大,煤层发育较好,是我省一重要煤炭基地,也是我国早石炭世成煤具代表性的地区,对其进行总结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就我队多年实践掌握的一些资料,整理分析,作为抛砖之意。一、地质特征 (一)构造简况本区位于雪峰隆起东侧,属祁阳弧构造体系,现存构造型式为一系列不对称的纺缍状开阔向斜或复式向斜和狭窄或紧闭的背斜组成一弧形构造带(图1)。向斜西北翼陡,东南翼缓,两翼常被一系列同向的以压性断  相似文献   

13.
盛学庸 《贵州地质》2012,29(3):235-239
黔东南地区昔称雪峰隆起,属扬子地台次级构造单元江南台隆的西段。自70年代引进美籍华人比较大地构造学家许靖华远程推覆构造理论后,部分国内机构和学者对这一地区的大地构造属性进行了再认识,并最终将其从扬子地台剥离出去,归入早古生代华南造山带范畴。然而这一结论却与该区客观上存在钾镁煌斑岩型金刚石原生矿成矿活动相矛盾。为查明究竟,笔者对该区金刚石成矿作用及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全面分析,从金刚石地质学;邻区加里东俯冲带的位置及其两侧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的巨大差异出发,论证了该区的早在中-晚元古代即已克拉通化,故应还其本来面目———扬子地台次一级构造单元-江南台隆之西段-雪峰隆起。  相似文献   

14.
<正>渣滓溪锑-钨矿床位于湖南省安化县奎溪镇,是湖南省境内仅次于锡矿山锑矿的第二大锑矿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开采历史。该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段,构造线由NE向近EW向转弯处内缘(鲍肖和万溶江,1997),是雪峰山隆起带中众多热液脉型锑±钨±金矿床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对雪峰及其两侧震旦纪—三叠纪的地层沉积特征进行相关的野外调查和室内总结,基本明确了雪峰地区自震旦纪以来的隆凹变迁规律。根据雪峰地区的隆凹特征及古地理属性将雪峰地区震旦纪—三叠纪的构造沉积演化历程划分为五大阶段,分别为早震旦世—中奥陶世的斜坡-陆棚-盆地阶段;晚奥陶世—晚石炭世的隆起剥蚀阶段;二叠纪的碳酸盐岩台地阶段;早三叠世的碳酸盐质陆棚阶段和中三叠世—白垩纪的隆起—陆相山间盆地阶段。笔者从沉积角度证明雪峰的演化属性并非一个古陆区,而是一个多期复合叠加的陆内造山带。  相似文献   

16.
华南及邻区有序变形及其动力学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门山断裂带以东、江南雪峰隆起带以西的华南地区,在断裂、褶皱变形等构造形迹上存在非常规律的有序性。其构造形迹(断裂、褶皱等)大都沿NE-NNE排列,并且变形强度从SE向NW逐渐减弱。这种有序变形规模巨大,仅川东的隔挡式褶皱-冲断带规模就超过了著名的侏罗山式褶皱。这种变形的有序性是与基底存在多层次的倾向SE的拆离滑脱面密切相关的,它们起始于印支-早燕山期,定型于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其形成动力来自于华南板块向NW方向的运动。  相似文献   

17.
梵净山-桑植地区是雪峰山西缘扩展构造带的一部分,该区构造变形复杂,阐明该地区构造变形特征,不但能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江南-雪峰隆起带及其周缘的构造变形特征,而且能够更好的指导我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本文通过对该区域复杂构造特征的详细解析,厘定出该区发育了NEE-EW和NE走向两幕印支期变形,以及NE向和NNE-NS走向两幕...  相似文献   

18.
湘西钨锑金矿床成矿的特征性地质标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湘西钨锑金矿床主要分布于雪峰隆起之前寒武系浅变质岩系中,不同元素(矿物)组合的金矿床具有一系列特征性的成矿地质标志。  相似文献   

19.
研究讨论了我国南方江南-雪峰隆起这一独特的大地构造单元在板块构造阶段和大陆构造阶段的发育背景及其构造动力学。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江南-雪峰隆起及其周缘的海相油气聚集、破坏的特征和背景(构造动力学框架下),研究试图揭示隆起及其周缘的海相油气聚集和破坏与隆起形成演化及其动力学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成因联系。最后讨论了隆起在板块构造与大陆构造不同阶段演化和动力学问题、板块构造与大陆构造观点对隆起及其周缘成藏物质基础制约的不同认识、以及隆起及其周缘构造演化与海相油气成藏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鲍振襄 《地质与资源》1993,2(3):207-213
半边山含金斑岩体产于桃江花岗闪长岩体外接触带之中元古界冷家溪群中,呈北北东向带状分布。金矿化主要富集于斑岩体内的石英脉、接触破碎带及蚀变带中。在富集地段金矿化断续长约150-250m,含Au1.5×10-6-6.67×10-6,厚度0.47-1.65m。据人工重砂资料,金为细粒自然金。该金矿的发现不仅为湖南增加了金矿新类型的可能性,而且还提供了湘西雪峰隆起区钨锑金矿带与岩浆岩之关系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